“双减”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2023-04-19 07:11韩生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3期
关键词:双减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韩生泽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作业布置等方面存在些许不足.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并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激活主体意识、布置高质量作业等方式,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奖励机制、多样化作业的支持下,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实现自主探究与学习.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 言

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双减”政策也在大力实施,这些都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促使教师积极思考如何才能满足“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对此,教师应明晰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要求,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效率提升,使学生轻松学习知识,培养核心素养.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受到教育者与家长的高度重视,但在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科成绩,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运算能力、数据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素养无法得到良好培养.这也就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背大量公式,回家完成“题海”作业,常常身心疲惫,对数学逐渐失去热情,所学知识也只停留在表面,未能做到学以致用,不利于核心素养提升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模式单一、不科学

当前许多数学教师为了节约课上时间,倾向于应用“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少与学生展开互动,认为让学生回答问题会浪费许多时间.一些教师即便展开提问,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往往直接给出答案,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逐渐对教师产生高度依赖,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很难得到激发.此外,数学知识本身偏向理性,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一些教师没有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不清楚数学的学习意义,不仅求知欲不强,还很难做到学以致用.

(三)数学作业布置不合理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与课外学习压力,但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没有真正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主要表现如下:一方面,作业内容单一,这也是数学作业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业以试卷、其他练习题为主,内容千篇一律,形式以书面作业为主,没有将拓展作业、实践性作业引入进来,大量的作业为学生增加许多压力,常常使学生“挑灯夜战”,压缩了休息时间,很容易出现互相抄袭、敷衍应对等现象,使作业完成度降低,对学生成绩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忽视作业的效能应用,教师布置作业的目标除了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之外,还要对学生数学思维、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但是,许多教师单纯注重作业布置的量,忽视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以及作业成果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抑制了数学作业的效用发挥.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培养思维能力

1.分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拓展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积极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主动为学生创建丰富有趣、符合学生喜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数学思维培养与学习效率提升.对此,教师可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下,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活跃自身思维,并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在团体合作中认识到团队协作的力量,提升集体荣誉感;在问题探究时,还能集思广益,学会从多角度面对问题,形成全方位的解决思路,大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角的分类”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三角板,课上一同认识上面的几个角,知晓直角、锐角的含义,当学生对三角形知识有所了解后,再引導其独立思考钝角的含义,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谈一谈对钝角的认知,此举不仅可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还可牢牢抓住学生眼球,使其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习上,并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对各种类型的角的认知.当学生对角的知识有充分了解后,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屏幕上展示出不同类型的角,鼓励各组学生将其分类,看哪组分得又快又好,由此促进知识巩固.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但充分掌握了角的相关知识,还拓展了思维,推动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2.加强师生互动,锻炼表达能力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意识到师生互动对教学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强互动频率,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了解学生的困惑点并给予针对性的解答,使课堂成为活跃、互动的场所.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科学指导,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为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环境.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其对本节课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促使全员参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效率.教师可采用情境导入、游戏导入、角色扮演、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可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如“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等,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梯形能够有基本的认知,然后由教师指导,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梯形,对学生进行提问,如“这两个梯形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疑问,如“平行四边形与以前学的长方形相似,能否用相同的绘制方式呢”.教师耐心倾听后,结合长方形特征总结新图形的性质,使学生对两种图形有了更丰富的认知.值得注意的是,因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有时所提问题可能不切实际、幼稚简单,但教师不应嘲笑、讥讽,而是应先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然后进行启发与指导,使学生跟随教师思路,逐步自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此举不仅可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还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多元化表征,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创建多元表征,根据情境对表征成分灵活转换,从而对数学概念有更加全面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其思维灵活性提升,降低学习压力,增强好奇心与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运算定律”后,教师可设计一组计算题,通过计算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学会多元化解决问题,促进运算能力提升,丰富学生思维.在计算时,教师应告知学生不要急于计算,而应先观察数的特点,再思考运算顺序,如计算“725×4”时,许多学生最先想到的是用竖式笔算的方式计算,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观察数的特点,改变数的组成,将725分成“700+25”,分别计算“700×4”和“25×4”,最后将两项乘积相加,便是最终结果.上述两种方式均可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但选择后者的学生能够根据习题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性质,与第一种竖式笔算相比更加简单快速.从表征角度上看,学习可看成表征数量、质量层面的联合,具备丰富性、优化的特点,在此背景下,教师应侧重于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才可使其思维灵活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激活主体意识,实现自主学习

新课改要求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升独立学习能力,且“双减”政策也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由此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数学思维与知识应用能力,措施如下:

一方面,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概念较为枯燥,一些学生尽管对概念倒背如流,但却不知该如何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知识巩固,联系日常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与理解能力.例如,学习“位置与方向(一)”知识后,教师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若生活中遇到人问路,可用该节课知识进行回答;还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当学校要召开家长会时,家长要坐到你的座位上,你要怎样给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呢?学生参照本节所学知识,准确描述自己的位置,使知识理解难度降低,自主探究热情被激发,对核心素养发展具有諸多助力.

另一方面,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学生主动性.小学生都渴望获得老师、家长的表扬与认可,这对其学习热情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也与素质教育、“双减”政策中要求的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相契合.对此,教师可在数学课堂上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动脑动手能力提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整体素养.首先,可用本节知识相关教具加强互动,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升;还可分组比赛,让学生在求胜欲的激励下,充分激发自身潜能,大脑飞速运转,更易完成自主探索目标.最后,教师设置快问快答环节,回答问题最多的一组将得到一定奖励.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氛围十分热闹,其自主性显著增强.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将小组竞赛与“击鼓传花”相结合,各小组分别出题,传递足球,拿到球的组员要回答问题,如若答对则小组积一分,答错扣一分,最后对比各小组分数,分值最高的小组获胜.学生充分沉浸到游戏中,思维会高速运转,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也将更加扎实,数学核心素养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三)布置高质量作业,做到减负增效

以往教师为巩固课堂所学,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常常会布置大量作业,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影响其健康快乐成长.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应控制作业总量,注重作业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措施如下:

1.拓展作业目标,锻炼抽象思维能力

根据认知心理学可知,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象朝着抽象转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布置高质量作业,拓展作业目标,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布置如下作业题目:某公园设置一块长方形花坛,长度为8米,为使公园整体布局更协调,工人要对其进行改造,将长度增加3米,此时花坛面积与原本相比会增加18平方米,你能算出花坛原本的面积吗?上述作业设计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用画图形式充分理解题目内涵,准确分析数量关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完成作业时,学生不但要画图解析已知条件,还要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知晓新花坛与原花坛间的面积关系,并深入思考解题还需要哪些条件、怎样得出这些条件.在此期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作业目标也顺利实现.

2.创新作业内容,提升推理意识

在数学核心素养中,推理意识属于重要部分,因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该素养培养应通过创新作业内容的方式实现,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能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教师应以新奇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其作业完成动力.例如,在学习“数学与信息”相关知识后,学生对身份证信息有所了解,教师可以作业为载体,设计与身份证编码相关的逻辑推理型作业,使学生在完成创新型作业中提高自身的推理意识,如:已知某警局抓获3名走私嫌疑人,为确认他们的供词是否真实,警察让他们分别写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再提出与之出生年月相关的问题,判断其答案是否准确,由此判定谁在说谎.与传统作业相比,此类作业形式更加新颖,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愿意主动完成作业,推理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锻炼.

3.充分发挥作业效用,锻炼数学分析能力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优化作业内容、减少作业量,以免学生“挑灯夜战”,增加作业负担.数学作为“主科”之一,为做到减负增效,教师不但要明确作业布置目的,还要充分利用作业效用,锻炼学生的数据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知识后,教师为使学生通过图形深切感受事物变化规律,可布置相关生活作业,如:某服装店夏季购入一批服装,销售1个月后,发现不同服装的销量不同,为缩减成本,服装店老板决定调整进货方案,你能帮帮他吗?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将各类服装销量情况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发现男款长裤销量最低、T恤衫销量最大,女士连衣裙销量也很可观,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老板,在后续两个月的进货方案上,有什么有效建议?”在思考期间,学生的数据意识得到锻炼,并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应重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激活主体意识、布置高质量作业等方式,改善当前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作业布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双减”政策支持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加强师生互动、设置奖励机制、布置多样化作业等,使数学课堂更加轻松高效,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秀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J].求知导刊,2023(5):5-7.

[2]蒋菊文.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34):20.

[3]袁爱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策略[J].天津教育,2023(21):108-110.

猜你喜欢
双减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