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低碳化发展的阻碍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2023-04-19 23:51王博文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碳化农业发展

王博文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引言

针对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等问题,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目的是通过能源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光伏项目、构建可再生能源体系等举措,形成低碳、绿色、环保的经济结构与生活方式。农业在众多产业中位居高碳排放前列,面临的环境与资源压力持续上升。低碳发展理念与技术可以将保护生态与农业生产相融合,逐步实现农业减排,进而推动全产业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1]。同时,农业低碳化发展能够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有效降低农业发展成本,推动农业整体结构转型升级。基于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利用自然界能量转化与环境生物间潜在的物质循环规律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形成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推进农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一、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意义

近年来,温室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持续存在,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出具的第4次评估报告(2007)显示,农业在温室气体排放产业中已经位居第二。从本质上讲,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联系密切,农业低碳化发展可以减少对于化石能源的消耗。持续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战略。

(一)持续推进低碳经济整体发展

低碳经济指通过新能源、新技术、新生产方式的运用,减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各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发展[2]。通常情况下,低碳化发展在城市发展与工业领域被提及的频率较高,在农村和农业领域鲜少出现。但实际的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种子等产品,其中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密切;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用机械的生产与使用需要消耗大量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农产品收获、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需要消耗包装袋等;农业生产同样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如农药、种子、化肥包装等,这些废弃物流入自然环境,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农业生产全过程均与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等存在关联性。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低碳农业,与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能够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形成循环式农业经济结构,持续推进中国低碳经济整体发展。

(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当今时代,在增加“三农”收入,解决农产品供给问题,确保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水资源不足、肥料综合利用率较低、土地肥力下降、单产量较低、极端自然灾害等问题对于农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3]。同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自然灾害、退耕还林政策等的影响下,虽然十八大以来陆续落实了多项节约用地和耕地保护政策,但人均耕地面积仍旧十分有限,耕地面积缩减,农业生产波动较大,迫切需要优化和调整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通过农业低碳化发展,可以改变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工产品形成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采取传统耕作技术方法与先进农业技术融合的方式,增加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料、新型环保农药、新型能源的使用率,形成生态化、低碳化、低能耗、低成本、高收益的新型低碳化农业生产模式,从根本上减少化学类农用产品的使用量,降低甚至消除化学品、塑料制品等对于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系统多样性,提升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形成绿色农业发展体系,综合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4]。

(三)保障科学合理践行大食物观

构建健康、良好、完善的农业生态系统是科学践行大食物观、满足广大人民对于食物多元化需求的前提。推进农业低碳化发展,形成低碳绿色循环农业体系,形成与现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符的食物生产模式,在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等时将其限制在生态平衡范围内,以确保人类食物体系可持续发展。农业低碳化发展模式下,注重保护资源、环境,强调农业产品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推进人类社会与自然形成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5]。低碳农业下,相关主体可以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统筹利用,遵循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粮则粮的产业发展原则,基于环境容量动态调整种植面积、布局和结构,构建符合现代生态环境的区域与农业产业体系,进而为科学践行大食物观提供持续的食物资源保障。同时,农业低碳化发展能够将产业废弃物转变为可利用的饲料蛋白、有机肥料或营养辅料,制成农业专用肥料、微生物养料或畜牧业饲料,经过食物链为人类提供食物。例如,废弃桑枝条可作为培养黑木耳的营养基,收获黑木耳后,得到的菌渣可作为培育水稻的有机肥料。

二、农业低碳化发展面临的阻碍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低碳化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基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等方法,拓宽农业低碳化发展空间,发挥农业的固碳与碳汇功能。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缺乏正确的农业生产观,农业现代技术和财政投入水平有待提升,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这些因素对农业低碳化发展造成阻碍。

(一)农村劳动力缺乏正确的农业生产观

作为农业大国,经历了数千年,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农业劳动者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对农业转型造成一定影响。其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农业从业者接受中专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人数仅占7.1 %,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数仅占1.2 %[6]。可见,农业主要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低,限制了农业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布局的发展。其二,部分农民农耕思想观念陈旧,对于新技术、新能源的接受和认可能力有限。受到传统农耕经验的影响,一些农民从事生产劳作通常凭借经验操作,对于新型农业品种、农耕技术的学习与接受时间较长,也缺少接受专业化技术培训与教育的条件[8]。其三,受到地域经济、文化、科技水平影响,用于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资源有限,难以及时、快速将新技术和新品种普及到农户,对低碳农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二)农业现代科技水平与财政投入水平有待提升

农业低碳化发展需要现代先进技术和财政投入发挥支撑与驱动作用,但现阶段农业领域的科技水平和财政投入水平较低,对农业低碳化发展造成阻碍。其一,低碳技术是推动农业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加工、存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农业废弃物的清洁化处理[7]。现阶段,中国低碳技术引进面临困难,且自身创新力度不足,对于解决农耕土壤贫瘠、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没有有效的技术创新和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核心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频率有限[9]。其二,当前低碳技术大多用于专业的农业示范田或试验田,对于不同地区农村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待考证,同时缺乏愿意长期扎根于农村农业生产的懂管理、会技术、高素质低碳技术型人才,低碳技术在农村的推广难度相对较高,影响了农业低碳化发展。其三,与其他产业相比,中国农业低碳化发展项目、农业科技的财政投入相对较低,虽然在堆肥技术、沼气技术、低毒农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关键性技术仍未突破,限制了中国农业低碳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三)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

农业低碳化发展的目标与低碳经济存在一致性,具有低能耗、低碳排放、高效率、低污染等特点,包含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的要求。低碳农业模式下,需要充分发挥农业的碳汇作用,实现农业农村能源充足、环境清洁,因此农业具有公共产品和外部属性[10]。倘若农业主体劳动者参与低碳农业体系,则产业发展前期出现成本与收益差异较大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现如今社会力量或政府对农业劳动者进行的补偿较为有限,导致其参与低碳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8]。此外,加工、销售企业及广大消费者同样是农业参与者,如果仅生产者在低碳农业中投入大量资本,而获取的收益并未增加,其他参与者没有付出成本便享受到低碳农业的成果,会导致生产者心理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对低碳农业体系建设产生影响。因此,仅依赖于农业主要劳动力自觉性及行政问责,易导致地方政府和农业生产者产生考核依赖性,导致低碳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缺失。

三、农业低碳化转型发展路径

推进农业低碳化发展,实现农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积极宣传低碳经济,创新低碳农业技术,构建绿色低碳农业经济产业链,同时在宏观调控的引导下增强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条件。

(一)积极开展低碳农业宣传

农村劳动者综合劳动素养的提升是提升农业低碳化、现代化水平的关键。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引导农业主要劳动力获取专业的农耕技术和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和农业技术掌控能力,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其一,增强农村地区主要劳动力发展低碳农业的自觉性。针对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知识、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在生产和耕作中主动接受、学习和使用低碳农业技术[9]。可以要求低碳农业示范或实验个人、团队或负责人到基层地区演讲,提升农业主要劳动力对于低碳经济、低碳农业的认知水平。例如,山东省为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在济南市建设低碳景区,同时景区联合周边乡村开展低碳农业。作为试点和优秀案例,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可深入其他农业区域指导低碳农业项目开展。其二,地方政府要通过思想引导和低碳宣传,鼓励和组织农民到其他地区参观学习。例如,西部地区政府可以组织农民到东部低碳农业区学习先进低碳技术,结合西部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引进低碳技术,同时构建低碳农业合作机制,促进低碳农业的推广与普及。

(二)创新农业转型发展的技术体系

低碳技术是推进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积极研究创新开发专业化低碳农业转型发展相关技术,完善低碳农业技术体系。其一,构建体系化、系统化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在基层制定与区域农业特点及其发展相匹配的低碳技术推广规划,利用低碳技术对现有农业结构和模式进行合理优化和调整,同时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其二,加强低碳技术人才的培养,使其深入基层、直面农民进行技术推广。创新是确保低碳农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开发和研究出新型低碳技术,还需要将其推广和应用于田间地头,只有为农民带来实际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低碳技术的优势[10]。例如,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低碳农业发展论坛上,德清县分享了农业低碳化发展探索经验。根据德清县农业发展状况,德清县构建了“奶牛—干粪堆肥—蚯蚓—鸡/蔬菜”的农牧业体系,实现了“废菌棒—有机肥—苗木果蔬”的废菌糠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农业低碳化发展进程中,不同区域要充分利用区域生态环境、地理位置、农业资源,借鉴优秀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基于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引进低碳农业技术,重新定位区域农业低碳化发展方向,为农业转型奠定基础。

(三)构建绿色低碳农业经济产业链

基于区域农业发展特色,联系当地生态环境及其他产业需求,构建绿色低碳农业经济产业链,可以在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农业整体经济效益,激发农民参与农业低碳化发展的积极性。其一,农业低碳化需要从源头出发,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膜、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加大高抗病、抗水、高产的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力度,基于保护性原则开发农用耕地,提升各要素的综合利用率[11]。同时,积极推进有机肥料、废弃农作物综合利用和土壤修复等有益于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工程,推广农业与畜牧业、渔业等的一体化发展。例如,宁夏青铜峡市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构建了“沼气工程(热电联产)—有机肥加工—绿色生产—种养业循环发展”农业低碳化发展体系,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其二,推动农产品加工环节低碳化发展,在区域试点的基础上扩大低碳加工实施面积。例如,农产品粗加工环节,可在田间地头建设冷库、仓库、烘干房等设施,减少农产品在搬运、存储期间的损失。构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积极研究和开发特色新型加工产品,提升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拓宽绿色农产品消费市场。

结语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低碳农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必须大力宣传低碳农业,加大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力度,以充分发挥农业的固碳和碳汇作用,减轻温室效应对自然生态的持续影响。

猜你喜欢
碳化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9608聚合物防水防腐涂料在混凝土防碳化处理中的应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