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教学中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3-04-20 19:42刘敏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理性精神人文精神

刘敏

摘  要:当前社会局势受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影响,社会对于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性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强。因此,在科技史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以及人文精神,创新科技史教学方法及理念,提升科技史教学效率。本文通过阐述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含义,剖析现阶段科技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依据问题探讨科技史教学中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融合途径。

关键词:科技史教学;理性精神;人文精神

前言:应国家教育改革新要求,学校必须重点打造全面发展的专业性人才,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针对学生进行科技史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人文精神作为科技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其内在的科学精神进行透彻分析,有利于学生吸收科学精神的内涵。深入挖掘科技成果中内在的科学精神,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知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一、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关含义

(一)理性精神

科学活动作为挖掘并发展自然规律中蕴藏的精神活动,是一些客观自然规律的基础,其理论思想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作为有效支撑,即科技学中内在的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一切科学活动的前提,拥有理性精神的工作人员,才能让科学活动得以有效、合理并长期的展开。在科技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让学生在进行科技相关活动中,必须排除个人感性因素,保持最谨慎、最严苛的态度,坚持真理。学生通过理性精神的培养,能够在科技相关活动中避免由于非理性思维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于科技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1]。

(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在科技相关活动中,为体现主体的价值,与科学进行有机融合的一种精神活动。人文精神,主要以人为核心,塑造其价值意义,具体指科技相关活动中主体的理想实现、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能够充分表达主体、组织或相关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人文精神是推动人的文化价值发展,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专业人才。

二、现阶段科技史教学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有待多样化发展

由于教师主导科技史教学活动,教师自身的科技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相关教学效率。现阶段,科技史专业的教师资源较少,在对学生传授科技史相关知识过程中,普遍运用理论式教学方法。这里有学科历史的因素,也有各教师研究从事不同研究方向的原因。进一步探索科学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形式各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接受掌握科技史中蕴含的理性精神。

(二)拓宽学生科技史基础知识范畴

科技史学习过程充满了研究与探索,因此在科技史学习时,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科研精神以及自学能力,能够针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自我消化理解,从而学习到其中蕴藏的理性精神,并在日常学习中加以利用。但是由于学生自身对于科技史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导致学生参与科技史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讲解的科技史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呈现偏差,相关知识储备较低的学生难以正确理解科技史知识内容,理解程度仅在表面在,对于其内在精神探知相对较浅薄,逐渐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科技史相关知识内容时缺乏积极性,认为教师的科技史教学内容枯燥,影响教师科技史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对于科技史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效率[2]。

(三)增强理论联系实际

科技史是科学技术发展至今过程的总结和归纳,从而在科技史研究时应该通过这一过程,去探索发现国王经验并加以借鉴,或是对失败经历进行总结,从而吸取教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同实际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进行科技史讲解。学生在学习科技史知识中,有时难以认识到科技史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四)增强交叉学科领域建设

科技史是理工类一级学科,其包含理工科大部分如物理学史、数学史、化学史以及医学史等,并且科技史是研究世界上各类科学技术发展原因以及寻找经验的过程。因而在教师授课时,需先加深自身对科技史交叉学科认知程度,从而在讲解科技史时能够条理清晰、逻辑缜密。

三、科技史教学中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融合重要性

首先,将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融合,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技史。科技史是通过研究科学技术生产发展至系统化的过程,同时还研究科学技术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社会领域历史互动学科。因而在充满理性色彩的科技史中,其背后蕴藏了无数的人文精神,因此,开展人文精神教育,可从历史文化等充满人文价值角度探寻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以及原因,从而使学生感受科技史教学中的理性精神同人文精神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科技史的魅力。

其次,将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能够提高科技史教学质量。科技史作为理工以及学科,其中充满了数字、实验和运算等逻辑性缜密的科学技术研究,因此在教学时充斥着严谨、科学以及精密的理性精神,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过程性的,因此如果仅以理性对待科技史教学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人文精神教育融入无疑生动化科技史教学课堂,以此来使学生从多方面对科技发展演变展开探讨研究,并且在寻找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之处时,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投入到科技史学习中来。

最后,将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质发展。科技史教学中的理性精神能够使学生在日后学习,以及工作生活中拥有不惧困难、精益求精的精神,但是科技史过于冗长和复杂,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无法以现在角度对当时发展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将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融合,可促使学生更好地探寻理解科技史中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综合修养。

四、科技史教学中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融合途径

(一)教师应提高科技史教学水平

教师授课水平决定授课质量优劣,科技史涵盖范围广,因此教师除了教材内容还应进行课外拓展,并深入理解探索教材所涉科技内容,从而在课程设计上由浅入深进行教学。由于科技史发展历程久远,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应将科技发展历程所历经的时代背景、时代特点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综合思考,以此来研究科技发展原因,在人文精神教育辅助下,使学生对科技史展开全面研究和学习。此外,教师针对学生进行科技史教学中,应依据学生自身条件,其不同的知识储备作为教学基础,对其进行针对性、合理性的科技史教學模式。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多媒体及时来辅助科技史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科技史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史学习活动中。另外,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科技活动中,并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当学生遇到科技史相关的难题时,应给予学生指导性的意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有效培养其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

(二)提高科技史知识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的保障,而科技史充满着理性精神,所以在学习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接受程度,从而有针对性设计课时以及教学流程。科技史重在对科学技术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因此科技史是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并结合教材以及教师所讲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思考的学习过程。而科技史学习方式也十分重要,教师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让学生在研究科技史时,能够保有理性思维,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一阶段会形成如此发展”,从而展开问题分析,最后结合科学技术发展背景进行思考,由此人文精神教育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文精神是对一时代科技产生或是进步在文化层面的概括,进而在科技史教育中,应将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技巧形成。科技史教师应将科技史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进行充分整合、规划,将每一个知识结构之间都建立一定的逻辑关系,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吸收并掌握科技史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翻阅科技史相关素材,通过大量文献阅读,丰富自身的科技史文化基础,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科技史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能力。

(三)科技史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将科技史教学事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选择塑造科技教学环境建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科技史过程中直观氛围的感知;校方可以邀請科技专家开展相关讲座活动,通过专家讲述自己科技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帮助学生更透彻理解科技活动中理性精神以及人文精神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科技史教育改革应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节奏,教师进行科技史教学中,应时刻关注社会最新科技信息动态,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融于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科技思维分析问题,在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以及人文精神[3]。

(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案例

科技史包括数学、科技政策、医学以及科学思想等多方面,而且科技史是将整个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呈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习时具有生动性以及客观性,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较长,无论是古代已经成型的科学技术,还是正在进行完善的科学技术,都需要站在当下背景,结合当时政治、军事或是宗教等各领域情况,进行整体学习。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设身处地进入深层次去理解。所以,教师应在开展科技史教学时融入生活案例,使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来总揽全局。比如,计算机,从1946年发展至今,历经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到先进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产生于人类需求,相对于工业和农业来说,英国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在194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教师设置思维导图以及时间流程图,将历史背景以及影响科技诞生以及发展的过程进行填充,以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科技史。

(五)探索生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感知能力

教师在科技史教学时,可以运用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走入课堂教学中,学习理工类学科,数据、运算和研究必不可少,因此在学习时难免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进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可通过小组活动或创设情境等新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在具体情境之下,可增强学生时代体验感,从而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背后的人文精神,以此来进一步深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过程,进一步发现其中的理性精神,教师将科技史教学的理性精神和感性精神融合,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对科技史学习感知能力,进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并促进科技史教学发展[4]。

结论:科技史作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种教学科目,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在科技史教学中,对于培养具有创造意识的专业型人才拥有一定积极作用。科技史将文科知识与理科知识进行融合,并且将“科技”含有的理性精神与“史”含有的人文精神两者关系紧密连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校方应充分意识到科技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而有效落实科技史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志锋,李春艳,靳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9(07):149-152.

[2]吴萍.科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新思路[J].科教文汇,2022(12):117-119.

[3]黄庆丽.实用理性与人文精神:教育研究中的博弈[J].教育评论,2021(10):148-151.

[4]张翮.文理交融共育人:科学技术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探析[J].文教资料,2022(17):98-103.

猜你喜欢
理性精神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数学教学效率论”的后续研究与实践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