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2023-04-20 02:18沈觅
群众 2023年7期
关键词:园区人才服务

沈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要求江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作为江苏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2022年实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七连冠”,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升至第四位(其中,“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指标排名第一,“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以及“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指标排名第三),有基础、更有责任,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面向未来,园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高水平展现“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图景。

打造一流的创新园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工业园区向创新园区迭代升级。加快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打造材料领域“国之重器”。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以及姑苏实验室、桑田科学岛、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提升科学规律发现能力、技术发明创造能力、创新产业开拓能力、创新理念实践能力,在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实现更多突破。加快引育全球科创人才。深入实施“金鸡湖人才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金鸡归巢计划”,积极融入宁苏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强海外商务中心(离岸创新中心)建设运营,探索海外人才定向联系、柔性引进机制,不断深化基金引才、驿站引才、赛事引才、机构引才、以才引才,优化“揭榜挂帅”“赛马攻坚”项目团队遴选机制,集聚一批“高精尖缺”战略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打造创新主体矩阵。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持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梯队,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到2025年,力争设立海外商务中心(离岸创新中心)30家,集聚海外归国人才、境外(含港澳台)人才3万人,各级科技领军人才5000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00家,瞪羚企业和瞪羚培育企业1000家,独角兽企业和上市企业100家。

打造一流的产业新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提升主导产业优势地位。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和江苏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打造更多“灯塔工厂”、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推动更多制造工厂向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服务中心等高价值环节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完善高水平科技招商服务体系,深化全产业链制度集成创新,推进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提升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两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做大做强服务业创新集群。聚焦高端科技服务、专业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咨询服务以及健康生活服务、时尚生活服务、夜生活服务重点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化布局基因和细胞治疗、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前沿赛道,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开发面向未来的生产生活新应用场景,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2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0%。

打造一流的开放名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擦亮中新合作品牌。用好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等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相关改革试点落户园区。更好发挥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作用,服务中国企业以新加坡为战略支点加快全球化布局。持续深化双向投资、科技创新、服务贸易、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与新加坡知名企业、机构联手打造更多标识化、代表性项目,推动中新合作向全市域、全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苏州打造中新合作典范城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苏州自贸片区首创式改革、差异化探索、集成式创新,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争创国家开放创新综合示范区,为全国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提升积累新经验。拓展全球投资促进网络,大力招引旗舰型、地标型总部项目、科技项目,引导存量企业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打造国内一流的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到2025年,力争获得省市区认定的总部企业超过220家。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和服务上海大都市圈建设、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推进苏宿产业园、苏相合作区、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以及中新常熟昆承湖园区、苏滁高新区、嘉善现代产业园等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流的中心城区。立足面向未来的苏州城市新中心定位,创新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提升国际化城市形象。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更新,不断提升金鸡湖城市核心区域承载力、辐射力,加快建设阳澄南岸创新城、吴淞湾未来城两个城市副中心,推动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推进精细化城市治理。大力弘扬绣花精神,坚持源头治理与常态长效治理相结合、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全覆盖,综合运用法治化、标准化、智能化、社会化手段,推动城市治理方式全面迭代升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争创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碳达峰试点园区。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宁

猜你喜欢
园区人才服务
人才云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园区的开放样本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