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实践路径

2023-04-20 21:14刘俊显张崇旺
理论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

刘俊显 张崇旺

摘要: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人民民主进行了新探索和新思考,把人民民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充分结合,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论断,赋予了人民民主更加丰富的理论意蕴、价值意蕴和政治意蕴。新征程上,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突出人民主体地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鲜活动力。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人民主体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3)04-0016-05

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图景及实践方略研究”(22BKS071)阶段性成果;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17JDSZK001)。

作者简介:刘俊显(1996—),男,广东湛江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崇旺(1964—),男,安徽歙县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性,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2022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下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时代之命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主要参照对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为依据,以科学的社会主义方法论为切入点,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和生成逻辑进行探索,尝试回答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什么”“从哪里来”“怎么做”的问题,以期为扎实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供理论镜鉴。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民主政治的突出优势。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需重点把握几个关键词。

其一,“人民”一词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属性。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鼓励人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管理、监督国家各项事务,保证人民群众平等、合理、有效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等权利,真正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而西方民主中,普通民众成为政党之间争夺选票的工具,其合理合法的政治诉求被边缘化,个人合理主张和集体意愿很难进入政策议程,更难落地生效。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人民”是平等享有政治权利、民主参与政治生活、共享民主政治成果的个体。

其二,“民主”一词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都是人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政治的制度依据,全过程人民民主尤其注重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平等参与政治生活的问题,既注重参与过程的民主化,也保证参与结果的公正性,在流程上形成了民主程序的闭环,是真正的民主。而西方民主是“一种选择政治精英的制度安排”,“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极大地破坏了民主本应具有的平等性、丰富性、过程性,各党派为了各自所属的利益集团展开政权竞争,追求的是一己私利,彼此较劲、互不相让,最终损害的只能是广大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这种民主是虚假的民主。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民主”是具有实质性、有效性、服务性的民主。

其三,“全过程”一词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全过程”指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的人民民主,全链条涵盖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环节的全过程,在民主选举中自主自愿地选出能代表自己意愿的人,在民主协商中就同一问题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在民主决策中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合理表达自身诉求,在民主管理中有序行使权利,不分层次、领域广泛参与事务管理,在民主监督中保障国家社会事务在人民监督下顺利运行,实现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利,体现了民主内容的联系性和互通性。全方位贯穿了国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的人民政治生活全过程,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大到国家立法、小到邻里小事,都可以借助民主方式加以解决,强调了民主参与的宽层次性。全覆盖涵摄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个方面、各项事务,凸显了民主建设的多领域性。这与西方民主中对“过程性”的窄化大有不同。

总之,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指党领导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它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民主政治模式,追求最大程度的人民共识,求取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现今,全过程人民民主已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力“抓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其中,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民主观肯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新期待新要求拓宽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蕴。

(一)理论熔铸: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民主观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民主观贯穿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全过程,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宝贵的人民性、实践性品质,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和发展熔铸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是马克思通过论述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实现民主的领导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专政。”[1]445所谓无产阶级专政是指:“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2]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由人民管理国家事务,行使政治权利,建立起广泛的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民主的领域和内容,使人民真实有效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这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量的确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马克思通过肯定巴黎公社的人民主体性,指出了无产阶级民主观与其他民主观的本质区别。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人民民主,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民主的“阶级主体性”特质,公开论述了民主具有阶级属性,代表特定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民主与古典的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等其他民主形式的显著区别,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自由式民主的本质区别。三是马克思对民主的实现条件、参与形式、监督体制的论述,构成了无产阶级民主观的具体运行机制。关于无产阶级民主的实现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进一步阐述了消灭私有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方式。这是实现无产阶级自由和民主的根本条件。关于无产阶级民主的参与形式,马克思提出了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结合的参与形式,集中体现在巴黎公社的普选制上,指出“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1]154。这种形式对我国当前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重要的理论启发意义。关于无产阶级民主的监督体制,马克思摒弃了传统的资产阶级分权制衡监督形式,创造性地提出“人民监督”的新型民主监督机制,即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同时服务于人民、受人民监督。这在巴黎公社的民主运行机制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践,凸显了无产阶级民主的优越性,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机制运行提供了有益经验。

(二)历史延续: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传承与创新

民主政治建设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进历程,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探索实践,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道路,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告“废除资本私有制”,“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奠定了民主政治的所有制基础。第二次国民革命期间,毛泽东指出“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3]。他还在1944年提出了人民民主的覆盖范围,即“民主必须是各方面的,是政治上的、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党务上的以及国际关系上的,一切这些,都需要民主”[4]。这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突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特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立了基本框架。十年“文革”客观上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进程,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基于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挫折,1978年底,邓小平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5]144,紧接着在1979年初他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5]168的经典论断,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民主。由此,邓小平提出了下放经济管理权、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群众民主生活等具体内容,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江泽民和胡锦涛承继这一理念,相继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创造了现实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充分吸收前人经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向了历史新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6],涵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制度保障、协商民主是重要形式、基层民主是重要体现、统一战线是最大法宝等具体内容。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起草过程,真正落实了人民既有选举时的投票权,也有日常政治生活的参与权;既注重过程民主的有序性,也保证结果民主的公正性,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全体人民共商共建共享的更高层阶的民主政治新样态。

(三)实践回应: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新要求新期待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理论承继与创新的必然结果,也是基于现实条件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选择。其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满足人民对美好政治生活新期待的政治选择。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转变,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物质生活需要,开始转向物质与精神相协调的多向度综合需求,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期待日益增长。其中,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现今,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养显著提高,他们期待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更丰富、渠道更多元、反馈更及时,这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场奠定了群众基础、凝聚了群众力量。其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政治生态取得显著成效,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发展目标正逐步顺利实现,这些变化都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理念,使其作为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以特定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高水平发展又继续推动着民主政治的持续升级。其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呈现。民主是世界人民对美好政治生活的共同向往。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有着与西方程序民主、选举民主的本质区别,“以人为中心”和“以资本为中心”构成了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显著差异。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世界上既渴望保持自身独立性又想发展民主政治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也拓宽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需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迈上更高台阶。

(一)核心领航: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其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地缘性冲突的不断发生和世界多极化格局的纵深推进,更加坚定了党的领导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保证。纵观世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可知,民主不会凭空出现或者消失,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自身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亦是如此,特别是在新时代新征程更要发挥好党统揽全局、协调四方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务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即要强化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领域和各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使党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当好领航把舵人的角色,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指明方向。二是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过程中当好顶层设计者和制度落实者,为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各项事业的可行之策提供重要动力。三是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使党在全过程监督下当好人民根本利益的守护者,为坚持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其二,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将人民之所需贯穿国家现代化建设当中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要求。一是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融入民主的全过程,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广大党员及干部要在现实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善于从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彻底纠正在功劳簿上抄作业的形式主义作风,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并反馈人民群众发展状况和现实需求,为广大群众发出最真实的声音。二是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民主的全过程,整合人民利益诉求,汇聚社会力量改善民生问题。从实践来看,进入新时代以来,党深入了解人民的诉求,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一个个看似不可能攻克的难关,这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等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新时代,党要继续根据人民之所需,办好事、办实事,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之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其一,坚持广泛、真实、管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一是落实广泛的制度保障,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支持和保障人民切实有效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利,拓宽多元化的民主渠道,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线上“参政议政”。二是落实真实的制度保障,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认真、耐心聆听群众“原汁原味”的政治诉求,并有效地反馈到国家的立法全过程、各环节。三是落实管用的制度保障,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融入制度建设中,同时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有效发挥其“上传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

其二,坚持广泛、真实、管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一是落实广泛的协商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创建平等多样的协商交流平台,保证各党派广泛有序地参与国家治理各环节、各过程。二是落实真实的协商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坚持协商民主制度。根据中央的顶层设计,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安排,保障协商民主的程序正当且合法有效。三是落实管用的协商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打造“离人民很近”的协商民主平台。

其三,坚持广泛、真实、管用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一是落实广泛的基层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不仅需要扩大直接选举的覆盖面,把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善治者纳入居(村)委会,而且需要不断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有效途径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二是落实真实的基层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保障广大基层群众切实有效地参与村(居)委会、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活动中,丰富自治内容,发挥其服务功能和管理作用,维护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落实管用的基层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积极贯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提高群众自治化水平。完善村务公开、社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制度,落实听证制度,保障基层群众的参与、管理、监督权利,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其四,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巩固和发展好最广泛的的爱国统一战线。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一体化的现代观念和制度构设,落实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二是加强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国家民族大团结大联合。这不仅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广泛性,也体现了它的真实性和管用性。

(三)主体彰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其一,提高全民共商共建共享的权责意识,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一是强化人民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意识。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在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是检验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实效的重要标准。权力必须由人民赋予,人民群众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选出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人大代表是坚持人民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尤其在民主权利运行全过程中,人民群众应广泛参与、全程监督,发扬民主精神,合理有效地表达个体和集体诉求,在国家各项事务管理中切实履行好自己的民主政治权利,力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管用。二是提高公职人员服务人民而非管理人民的公仆意识,将人民群众关心的大小事放在重要位置,着力解决人民关心的民生问题,切实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和接受管理的责任意识。三是将共商共建共享作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和维护人民主体地位的关键要点。共商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广大人民群众要紧密团结起来,通过合作治理、全程参与、民主监督等增强其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其二,丰富和拓宽人民民主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方式,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一是畅通人民关注国家事务和反映问题的渠道。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设置民众上访专项通道,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深入调研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在官方网站上发布解决问题的政策和具体方案,督促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保质保量地贯彻落实,形成全程参与的民主程序闭环,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工作的进度,感受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温度。二是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个人”三级协同联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政部门的领导作用,调动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基层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多方合力,促进社会管理资源的调配充足、社会管理能力的整合有效、社会管理效率的高效有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4.

[4]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69.

[5]鄧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责任编辑:张晓妍】

猜你喜欢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
接诉即办立法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理论的新基石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论全面现代化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人大工作守正创新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