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思维引领下的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

2023-04-20 21:09杨滨卢昌靖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保障机制基础教育

杨滨 卢昌靖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色学校的创建成为世界各国驱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我国的基础教育也经历了由重点发展、均衡发展到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演进过程。然而,目前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依然不足,成果偏少;在特色校创建实践中,特色项目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及教材开发、名师工作室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有待加强。对W市特色名校建设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三个维度七项指标探寻了学校在特色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突破线性思维,探寻指数思维引领下的特色学校建设路向,设计特色学校建设规划路向导引表,为特色校评价与反思提供支架,总结指数思维引领下的特色校建設策略与保障机制,以不断规范特色校建设工作,促进特色校建设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  特色学校  指数思维  路向导引表  教育改革  保障机制

引用格式:杨滨,卢昌靖.指数思维引领下的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J].教学与管理,2023(12):42-4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1]。优质的教育需从基础抓起,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根基,是受教育者塑造优秀品质的重要阶段。自然赋予每一位学习者独特的个性,只有当后天的教育与学习者与生俱来的特长相吻合,才能培育出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等优秀人才。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便开始了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探索,从国家层面采取诸多措施干预学校特色发展。如英国的学科特色学校(Specialist School),美国的磁石学校(Magnet School)、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学科专门学校(Specialized‘STEMSchool)等。实践证明,英国特色学校政策提高了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2~3个绩点,学校成为特色学校的时间越长,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越大[2,3]。美国特许学校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成绩都有所提高[4,5]。特色学校建设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动力、学业水平及学校的社区声誉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学校特色发展对促进英美等国家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6,7]。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基础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是对教育模式的大变革、对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的一次洗礼和对教育实践的自我考量与反省。由1953年的重点发展战略到1993年的均衡发展战略,直至2010年特色化发展战略,完整呈现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演进。显然,在人们普遍关注教育均衡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的同时,教育的个性化问题也跃然而出,钱学森之问犹在耳畔,发人深省。目前,班级授课制下学习者的同质化培养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已然成为基础教育的顽疾。如何在均衡、全面育人的基础之上为学生的优势潜能和兴趣爱好的发展提供资源与保障,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获得个性化特长培养,从而真正把基础教育特色化建设落到实处,带动我国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考题[8]。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1年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及2012年下发《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大力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均提出了特色发展思路,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9][10]。显然,特色学校建设正是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必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抓手。

一、基础教育特色校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1.研究现状

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主题“特色学校建设”检索,得到1984-2021年的论文总数为5109篇。删除其中相关度不高的文献,如图书馆资源特色建设等,得到论文为2217篇。2007年之前有关特色学校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偏少,自2007年开始研究文献数量激增,2012年达到峰值,2013年以后研究文献数量逐步回落,直至2016年趋于平稳(如图1)。究其原因,与2010年以来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密不可分。2016年以后人们开始理性审视特色学校建设,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也趋于稳定。

有关“特色学校建设”研究成果的学科及研究领域分布中,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成果占比最高(39.36%);高等教育(13.78%)、中等教育(10.92%)与职业教育(7.55%)领域的研究成果占比较高;初等教育(4.66%)领域的研究成果占比较少(如图2)。反映出目前基础教育阶段针对特色学校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不足,成果较少。

2.建设现状

为了解基础教育阶段特色学校的建设现状,研究组设计开发了《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现状调查(校长问卷)》,以山东省Z市、安徽省W市,共计47名校长为调研样本,从学校基础、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特色文化以及竞赛获奖等五个维度详细了解特色校建设现状。

(1)对特色校建设的认识现状

62.22%的校长非常认同特色校建设能够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带动教师专业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但仍有部分校长没有充分认识到特色校建设的重要性。

(2)特色项目及特色课程的建设

调研数据显示,72.35%的学校已经开展了特色项目的建设,其中开展特色项目数均在5个以内。各校特色项目建设情况总体良好,但数量不多、深度不够。学校特色需要进一步凝练与积累。53.19%的学校开设了特色校本课程,其中开设特色校本课程并有对应校本教材的学校占比38.29%。显然,在特色校建设中,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量仍需提高,对应的校本教材开发也需要持续跟进。各校建设的特色项目辐射课程较多,其中语文(42.55%)、综合实践(34.04%)、体育(21.28%)等课程辐射较广;地理(2.13%)、政治(2.13%)等课程较少,部分课程如生物并未涉及(如图3)。特色项目建设及课程的融合状况与一所学校历史传统、领导层重视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政策指引等有密切关系。

(3)学校建设特色及办学理念

针对校长们所提到的学校特色与办学理念进行词频分析(如图4),样本学校的特色与办学理念均以“学生”“发展”“文化”为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孟子思想”“生态校园”“一专多能”“编程教育”“学玩结合”“性格养成”“书香校园”“塑造品德、爱心教育”“体育特色”“游戏化教学”“传统文化、孝善文化、和文化、文化育人”“数学特色”“手工艺术”“书法特色”等关键词彰显着学校特色与办学理念,也体现了特色校建设的要素,具有鲜明特色校建设特征。

(4)特色校建设中的获奖情况

在学校获奖类型中,除去具体学科竞赛,其他类奖项和体育类竞赛奖项占比高达40.43%和38.3%。对照特色项目辐射的科目,体育类项目获奖较多(如图5)。特色项目的开展与相关领域奖项的获得呈正相关。显然,特色项目在对应学科中的开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特色校名师工作室建设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有1~2个名师工作室的学校占比31.91%,有3~4个名师工作室的学校占比4.26%,尚有63.83%的学校没有名师工作室。特色校建设缺乏名师支撑,建设思路与流程需要重构。

3.样本数据相关性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学校建设特色项目的数量与校本课程及相应教材的开发、机器人竞赛获奖以及名师工作室建设数量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见表1)。特色项目辐射课程与体育类竞赛、科技创新类竞赛获奖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名师工作室建设数量与教学创新类竞赛获奖呈显著性正相关,即名师工作室数量越多教学创新类竞赛获奖就越多。由表1可知,校长参与特色校建设培训、讲座的次数与学校建设特色项目数(p=0.023<0.05)、学校建设名师工作室数(p=0.027<0.05)之间呈现出显著性正相关性,反映出校长积极参与有关特色校建设的培训与讲座能有效提升特色校建设意识,进而促进特色项目和名师工作室的建设。

学校学段与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数量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01<0.01),即学校学段越高,名师工作室数量越多。学校建设的特色项目数量与特色项目辐射学科之间有显著关系,显著性p<0.01,两者之间呈现强显著相关性。辐射学科为“无”与特色项目数量之间呈现强显著性,显著性p<0.01,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显示出基于学科课程的特色项目建设是特色校建设的有效途径。

经问卷数据分析,样本学校建校年限与特色校建设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建校时间的长短对特色校建设并无直接影响。

4.特色学校建设案例分析——以W市特色学校建设为例

2018年3月,W市J区教育系统启动实施“三名工程”,其中特色名校建设提出“立足特色,建设名校”,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引导”的要求,围绕“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分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经过2年的建设,遴选出12所特色学校,从中优选一、二、三等奖。表2为一等奖获奖名单。研究将通过对获奖案例的分析来探寻特色校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特色校建设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

(1)案例分析

一等奖案例分析(节选):首届校园足球文化节活动案例

ZQ中学首届校园足球文化节于2019年9月拉开帷幕。该校以足球文化节为依托,将足球文化建设、特色名校打造比喻成学校的“逐梦之旅”。从“寻梦开始”,描述校园足球如何扎根学校;到“向梦出发”,展示从单一的足球比赛活动到足球文化节的演变;“梦之缤纷”,展现活动的多样性,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文化节中感受足球带来的快乐和收获;提出“梦想和现实”,思考文化节对学生和学校深远的影响;最后“梦延远方”,探索与展望足球文化节未来的发展和趋势。

【成绩与优势】①学校已经开展“足下超越梦想,快乐塑造自我”的特色学校构建活动,初具特色校园文化雏形,建设主题明确,特色鲜明。②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足球优势,努力打造W市足球初中名片,向周边区域扩散影响。为此招聘专业足球教练以及志愿者,保证足球校园文化项目的推进和发展。特色校建设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成效显著。

【存在的问题】①针对“快乐足球”的内涵与学校文化的关系分析不足。②没有阐明具体实施的项目中有哪些具有学校鲜明的特征。③对校园足球文化如何惠及全体学生设计不足,以及校园足球文化体系建设系统性不强。

【改进建议】①特色学校的目标是育人,面向全体学生,重点研究在学校足球文化中如何育人。②建设学校足球校本课程,进行分层设计与教学,体现“我运动我快乐”的文化内涵。③思考如何超越梦想,如何塑造自我的足球精神。④进一步优化硬件与环境建设,让学校文化充满“足球味”。⑤进一步加强特色名校创建活动的宣传,以期提高校内、校际和社会影响力。

(2)特色校建设之困惑

究竟怎样的特色才是学校的特色?哪些项目适合打造学校特色?特色项目创建中师生员工又处于怎样的角色地位?学校特色发展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以课程、教学、文化、管理还是教师作为切入点?对此,人们的观点是多元的,学校实践是多样的,也是迷茫的[11]。

其实,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通过挖掘自身特色,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育人质量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2018年开始参与W市特色名校建设的学校,都在变化,都有收获。创建特色学校的重点应该在于学校自身发现特色、实践萃取、提炼总结、沉淀文化。

5.特色学校建设之共性问题

目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针对特色校的评价展开了研究,其中范涌峰博士研究提出的“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较为全面地论证了特色校评价要素,本研究应用该模型设计特色学校评估指标对照表,对W市特色名校建设学校提供的38个特色建设案例进行评价,主要分为三个维度,即适切度、一致度和优质度。表3所示的五所学校分属于A、B、C类(A.单个项目特色;B.多个项目特色;C.整体特色)。结合特色校量化评价等级表(见表4)分析发现,目前特色校建设在三个维度的表现差异较大,适切度维度的育人目标反映出学校特色方向与育人目标对学校历史传统、现实基础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切性不强。办学理念在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一致度维度,组织管理指标达标度最高,均为“强+”,显然,各个学校对于特色校建设十分重视,校领导亲自組织参与特色建设活动,保证了活动的有效开展,然而各校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不足,没有将学校的文化价值观、方向目标有机渗透在课程中,使课程成为文化价值、方向目标得以实践的关键支撑。优质度维度显示特色校建设带给学生、学校的发展不够理想,教师发展不足。三个维度七项指标反映出的问题,是每所学校建设特色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而对问题的解决过程恰是特色校的创建过程。

通过对W市特色学校建设案例的分析发现,目前特色校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项目主题宽泛,特色不明

例如“班级文化建设彰显教育教学管理特色”“一张‘关爱·优先特色活动的名片”“建设‘美好班级”等建设案例主题过于宽泛,可以囊括多种项目与活动,因而特色不明,不利于凝练校本特色。

(2)特色项目单一,服务育人不足

部分学校特色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校园足球队组建案例”中,进入足球队参与足球训练与比赛的自然班学生数偏少。

(3)缺乏特色课程,学校文化空虚

在W市特色学校建设的38个案例中,开设校本特色课程的不到10%,开发相关校本教材的仅为2%。因此,校本课程开设与配套教材的开发成为特色校建设的短板,而缺乏特色课程的学校文化就失去了载体,成为虚无。

(4)目标定位偏差,惠及师生不足

部分学校对特色项目的目标定位有偏差,更多考虑宣传效应和参赛获奖,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导致少部分师生因竞赛脱颖而出,大部分师生游离于项目之外。特色项目建设目标并非获奖,更应考量项目惠及师生发展。

(5)自评不足、缺乏凝练

特色校建设中整体反映出学校的自评能力不足,缺乏科学测评工具,无法客观分析与评价学校建设状况。同时,对学校已有成果的总结凝练能力不足。

上述问题的成因,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如建设基础、环境条件等之外,也有主观原因,如建设思维的问题。目前,常见的特色校建设思维是典型的线性思维,即创建特色校的一般思路为:找特色、设项目、开展特色活动、凝练理念、扩大影响、宣传特色。这个线性流程中每项活动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只有突破线性思维,探索指数思维引领下的特色学校建设路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促进特色校科学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二、指数思维契合新时代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需要

1.特色校建设认知

多年来一直有学者围绕何为特色学校、为何要建设特色学校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阐释,认为特色学校是在鲜明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对学校既有办学条件、传统与优势的充分挖掘、利用和整合,经过若干代人不断努力而建成[13]。也有学者指出,特色学校是在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宏观教育发展环境和趋势以及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上,并在学校所采纳的特色教育思想和学校的现实互动中建构的社会性存在[14]。归纳起来,可以从诸多定义中提炼出关键词,即:特色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实践等。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技术呈指数级增长的新时代,指数思维在重构与再造人们生活、学习流程的同时,也将变革特色校建设思路与路径,特色学校的涵义在新的时期有了新的阐释和意义。

2.认识指数思维

从思维的本质而言,指数思维是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计划与编排、实施与反思的全过程[15]。

表5显示了解决同一问题时,两种思维的不同着眼点,线性思维循规蹈矩、亦步亦趋,指数思维发散跳跃、以人为本。线性思维是一种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可预测、便于分析的思维方式。指数思维,表征一种思维模式,该模式下的思维以指数型构想系统要素,进而使系统的发展与运营产生指数级增长[16]。

三、指数思维引领下的特色学校建设路向

指数思维引领下的特色校建设遵循有限多元、去中心化、多点共享、顺势而为的规律,重构特色校建设思路与路径,实现特色校建设的复利效应。

1.建设思路

(1)基线分析,探寻多元主体

基线分析即基于学校一线的分析基础之上,寻找教师和学生特色发展的主体。强调多元主体性,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特色校创建的中心与主体。

(2)梳理思路,立足多元

明确建设思路,以师生全员发展为目的,广设项目培育特色,以多点发散的形式逐步形成特色项目,全校范围开展多元特色建设活动。

(3)制度建设,深化理念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逐步形成的有力保障,建立与规范能够支撑特色化学校建设的制度,凝练特色教育管理方式,有助于深化特色校建设理念、提升特色校建设的適切度。

(4)深耕项目,打造文化

对具有特色的项目升级、发展,持续培育,逐步由项目文化上升为学校文化。任何文化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文化主体、创造文化的手段(方法)以及文化赖以存在的环境(如图6)。学校组织文化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创造、内聚而形成了的稳定特征和内在结构,正是这些特征和结构,使学校形成一种组织精神,发展成一套学校文化模式[17][18]。

显然,学校文化的形成需要在文化主体、创造文化的手段(方法)以及文化赖以存在的环境三个方面整体推进,这个过程既需要打磨也需要沉淀。创建特色学校,形成一套独特的学校文化模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

(5)文化聚合,特色彰显

通过上述建设,诸多项目形成项目特色、持续发展为项目文化,逐步升级为学校文化,多种文化的聚合,集中体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发展愿景,特色将自然彰显。

2.特色名校建设路径

特色名校建设遵循一定的规律,首先需要办出学校特色,然后围绕特色,努力建设并在学校活动中始终贯彻某种组织精神,逐渐成为特色学校,进而坚持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随着时间和工作的积累发展成为高层次“名校”(如图7)。

首先,需要清楚地展现或分析当前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以及其所在社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状况。利用SWOT分析法,即分析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师资队伍、生源等方面的状况。其次,进行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分析,可采用PEST分析方式,即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分析。第三,查找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学校特色发展目标、明确未来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确定应优先解决的困难,制定学校的特色发展方案,同时调动校内外的各种力量,为特色学校创建出谋献策[19]。最后,将特色名校的建设交由时间来沉淀。

3.特色校评价与反思支架——特色学校建设规划量表

明晰了建设思路与路径,还需要从特色校评价入手,将特色校建设诸要素结构化呈现,以便每所学校能够基于科学的标准,展开自主评价工作。表6为指数思维引领下的特色学校创建路向导引表,帮助学校明确建设思路与路径。表中的五个步骤为指数型特色学校建设路径,根据建设需要的不同,可以有兩种建设路径,即第一种:项目引导式1-2-4-3-5;第二种:顶层设计式1-2-3-4-5。建设方均可根据本校实情选择建设路径。

四、指数思维引领下的特色校建设策略与保障机制

1.建设策略

(1)基线分析,广纳意见

基于学校自身基础分析,开展SWOT分析、SPET分析以及需求分析,并广泛征求学校所在社区、教职员工的意见,特别是听取弱势群体的声音。

(2)广泛动员,多元参与

广纳人员,囊括校内和校外,校内应考虑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校外考虑有影响力的人群,如上级主管领导、社区成功人士、学校管理人员、优秀教师等。兼顾处境不利人群,如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等,这是制定特色校创建方案的基础和关键。

(3)博采众长,广立项目

利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方法汇集参与者长项,选择性的广泛立项,开展特色项目培育,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

(4)分析需求,聚焦问题

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家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需求,并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多点发散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特色学校创建的意见、建议,并分门别类地呈现给参与其中的每一位成员。

(5)顺势而为,系统规划

利用PEST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趋势,顺应国家、社会需要,顺势而为明确制定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目标和活动程序,确定活动内容、基本要求、具体方法等。

(6)多元特色,描绘愿景

基于上述步骤,从课程、教学等多个方面培育特色,每种特色均需描绘学校特色发展目标、建立共同愿景,明确工作任务、行动计划、评价方案及指标等。

(7)指定方案,特色评价

撰写并研讨特色学校的创建方案,并选择一种评价方法对学校的每种特色建设活动给予评价。通过评价开展特色校建设的行动研究,不断优化建设方案,推进特色校建设。

2.特色学校建设保障机制

为保障特色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教育局、专家团队等应提供多方支持,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保障。

(1)政策驱动,项目搭台

为鼓励打造特色项目、出名师,应从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保障项目的多元建设落到实处。

(2)教研结合,专家引领

教而不研则太浅,研而不教则太空,通过专家引领下的教研结合,保障特色校建设中成果的产出,既提升了教师教研水平,又获得了显著性成果。

(3)规范标准,评建相长

特色校建设需要一套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评价过程,实现特色校建设自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进而促进特色校建设。

(4)区域协同,扩大影响

指数思维引导特色校建设要立足本校,辐射区域,形成区域协同趋势,不断扩大影响,提升特色校知名度。

(5)提供支架,跟进指导

由教育局组织的特色校建设专家指导小组,需要根据学校需要设计建设支架,包括建设方案、建设路径、建设工作评价等方面均需要支架,让每所建设学校均能通过支架顺利踏上特色校建设之路,并能提供持续跟进的长期指导与智力支持。

虽说特色校建设永远在路上,但一所学校的特色必然会彰显在师生教与学的方方面面,必然会带动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麦田的守望者,假以时日必将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9-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

5320752.htm.

[2] Steve Bradley,Giuseppe Migali,Jim Taylor.Funding,school specialisa

tion and test scores:An evaluation of the specialist schools policy using matching models[J].Journal of Human Capital,2013,7(01):76-106.

[3] Steve Bradley,Giuseppe Migali.The Effects of the Specialist Schools Education Policy on School and Post-School Outcomes in England[J].Labour,2014,28(4).

[4]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ducation Outcomes.National Charter School Study[R].credo.stanford.edu,2013:86

[5] Julian R.Betts and Y Emily Tang.The Effect of Charter Schools on Student Achievement:A Meta-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R].www.ncsrp.org,2011:86.

[6][11][12] 范涌峰.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7] 徐中仁.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多样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8] 傅维利.论当代基础教育的特色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4,35(10):12-17.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10]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2020-07-29.

[13] 陈翠荣.浅析特色学校建设的误区[J].教育发展研究,2009(18):77-79.

[14] 秦玉友.特色学校:内涵、定位与基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19):29-33.

[15] 朱秋萍.提问: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J].启迪与智慧(上),2020(02):99-99.

[16] 黄红.复利的威力[J].商业故事,2009(11):76-77.

[17] 王定华.试论新形势下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2,33(01):4-8.

[18] 吴秀娟.组织文化与特色学校建设[J].教育导刊,1995(11):18-21.

[19] 楚江亭.特色学校创建:概念透视与模式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28(08):33-37.

[作者:杨滨(1978-),男,甘肃陇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卢昌靖(1981-),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  郑雪凌】

*该文为2022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双减视域下小学生‘智慧+假期活动实践研究”(JK2214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保障机制基础教育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