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3-04-20 01:59向泽雄丁贝贝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纲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向泽雄 丁贝贝

(巢湖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巢湖 238024)

引言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标识和最根本的政治属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自身的理想信念建设,纵观其百年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党所付出的一切艰苦努力、进行的一切艰辛斗争、作出的一切重大牺牲和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都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同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2]。因此,系统梳理、全面总结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我们党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关于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一些学者采用断代史研究的范式,聚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加以考察,侧重总结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独特性经验。一些学者倾向于从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提炼其基本经验,有的凸显了从“救国”“兴国”“富国”再到“强国”指引目标的历史转换[3],有的描绘了从“积极探索”“曲折推进”“完善发展”再到“全面加强”历史进程的演进图景[4]。还有一些学者将历史经验对当代的现实关照作为研究的旨趣,认为在新时代要更加重视理想信念建设的“辩证性、整体性和实效性”[5],要始终将理想信念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协同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与制度治党和纪律管党”[6]。总而言之,学界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提供了诸多的实践借鉴。然而,关于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经验的相关研究,仍有待全过程的把握和系统性的整合。文章在将党的理想信念建设从朴素的历史生成上升为理性的指导规律方面尝试进行相关的探究,以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党理想信念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是 “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7]。从本质上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思想理论认知基础之上。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理论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典型代表,其全部的价值诉求和终极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全部理论和学说也可以归结为这一点。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就其本质而言,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核心所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其全部的行动哲学,不断指导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党的理想信念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其基本的实践遵循。

(一)强调要读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7]中国共产党人所坚守的理想信念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共产党人关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成为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8],是属于人民的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理论品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读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我们党员和领导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9],更是我们党开展理想信念建设的理论前提。只有学懂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要义,特别是真正领会了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有助于共产党人更加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三大规律”,从而更加坚定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信念。因此,推进党的理想信念建设,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率先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推进理想信念建设的基本遵循。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可以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始终聚焦“建设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如何建设理想信念”的根本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百年发展历史进程来看,我们党始终强调一点,那就是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同时,要善于引导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这个持续的、动态的结合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螺旋式上升、历史性飞跃。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让世界为之惊叹的实践飞跃,同时也是一次次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创新。这些不断涌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无不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从历史中走来,我们党从未间断使用这些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不断开辟实践发展的新境界。

(二)注重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我们党正是长期坚持不懈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不断改造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主观世界,也不断改造着“不一样的中国”的客观世界。实践是最好的印证。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改造世界这一生动而又深刻的实践,进一步拉近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感距离,也为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对于党的理想信念而言,也需要对其加以阐释、改造。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钥匙”就隐藏在马克思主义博大而深邃的理论之中。人们拿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对“理想信念丧失”“理想信念不坚定”等问题产生的根源加以厘清,在科学认识问题的本质基础之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最终将问题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要坚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要坚持“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7]。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立场和情怀,充分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贯彻根本宗旨、践行初心使命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一百多年来,党在推进自身理想信念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9],将理想信念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在人民群众身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10]。

(一)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核心宗旨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部不断实现人自身解放和发展的历史。过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只是追求一部分人或少数人的自身解放和发展的历史,自从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便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开启了追求大多数人的自身解放、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崭新历程。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论,它是人民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它始终在指引着人民群众为最终建立一个消灭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实现了“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美好社会而奋斗不息[8]。盖因如此,在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体系中,人民自始至终都是一种“最神圣的存在”,具有“最崇高的位置”,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最高的信仰对象”[11]。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一直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将其根基和血脉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斗争,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面对挑战与压力、面对牺牲与代价,都始终不渝地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而毫不动摇。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时期,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分别聚焦“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立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引领中华民族接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飞跃。

(二)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归根结底是因为人民是整个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马克思认为,一切历史活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历史活动深入发展的最终结果之一“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2]。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3]人民,作为人类中的绝大多数,是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承担着,是整个社会产品的最终创造者。因此,不仅社会物质生产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产也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就连推动社会变革也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决定性力量。党的理想信念建设,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14],也应该植根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

纵观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的百年历程,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靠人民群众,明确党理想信念建设的实践指向。一直以来,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靠的就是拥有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将自己的理想信念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的生存、生产和生活实际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线图。二是依靠人民群众,汇聚推进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的磅礴动力。推进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关键是党员干部,重点是基层党员和普通群众。只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方能真正形成党理想信念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依靠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保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有客观检验标准的,这个标准就体现在一名党员干部对待党和人民事业的“行动”之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检验一名党员的理想信念,就看他能否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在和平建设的年代,检验一名党员的理想信念,就看他有没有强大的“政治定力”、有没有牢固的“宗旨意识”、有没有“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有没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境界、有没有“勇挑重担”的责任担当、有没有抵御“权利、金钱、美色的诱惑”的自控能力[15]。党员干部在这些检验标准前的表现如何,人民群众对此最有发言权,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口碑”和“行动”来随时随地监督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理想信念。

三、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一般而言,政党的纲领是一个政党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表的政治宣言,集中反映其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诉求,内在规定其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所在。“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16]中国共产党自1922 年在二大宣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既有明确阶段性奋斗目标的最低纲领,也有昭示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

(一)正确认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理论层面看,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党的最高纲领是方向和旗帜,内在地规定着党的最低纲领;另一方面,党的最低纲领是基础和前提,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最高纲领。从实践层面看,践行党的最低纲领与坚定党的最高纲领是高度依存的。忘记最高纲领而只顾眼前的目标和任务,就会使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因一叶障目而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使党的理想信念建设脱离现阶段的实际而走向好高骛远。因此,我们既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过程就认为是“虚无缥缈”的,对其失去信心和期望;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必然趋势就认为是“唾手可得”的,而对其作出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应该志存高远,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各个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分阶段、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同时立足现实,要为实现党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要用每个历史阶段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增加砝码、积蓄力量。

历史是一面明镜,既可以鉴证过往,也可以昭示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的历史征程中,一直兼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重情怀,始终以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的身份不断推动自身理想信念建设走向深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最高纲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同时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13]。他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就不能对现阶段的任务和目标表现出丝毫的“放松”“怠工”“不忠诚”和“不热情”,相反,还要时刻准备着愿意为现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唯有如此,他才能称得上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13]。江泽民也强调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结合起来,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为“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16]。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既不能“没有远大理想”,也不能“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17]。在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注重引导他们将未来的“远大理想”和眼前的“共同理想”统一起来[17],要教育他们坚决纠正“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和“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两种错误认识[18]。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我们既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导航,同时必须“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9]。

(二)准确把握最高纲领与践行最低纲领的实践结合

党的理想信念蕴含于党的纲领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最高纲领是党的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将实现共产主义视作人类最壮丽、最崇高的事业,并将其视为踔厉奋发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一科学结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视野中,实现共产主义、建立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就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必须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管面对多么艰难困苦的条件和多么复杂多变的形势,都能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剖析扑朔迷离的表象、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信心、增添能量。否则,他就愧对于共产党人的光荣身份,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高举着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牢记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指引着一个个阶段性的最低纲领的制定与实施,从而为最终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铺就道路、增砖添瓦。一些同志曾出现理想渺茫、信仰动摇的现象,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是“虚无缥缈的”。对此,习近平深刻地指出,根本的原因“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17]。还有的同志认为,我们当前正在推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没有任何关系,认为只要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好,不要空喊共产主义的口号。诸如此类的论调,与“共产主义虚无论”一样,都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在作祟。此外,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也严重腐蚀了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让其害上了“软骨病”。对此,习近平强调,我们不能因为发展过程的漫长,就认为共产主义是“海市蜃楼”[19],就丧失了做一个忠诚的、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动力和信心。我们要用扎实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功底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要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壮志来指引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因为,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而是客观的、现实的、实践的运动。

党的最低纲领是党的最低理想,即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阶段性特征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必须是,也只能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之上。实现共产主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典型特征,那是因为它需要共产主义因素的量的积累,而从量的积累到最终质的飞跃注定是个极其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实现共产主义既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征途,那就需要我们有排除万难和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用脚踏实地、持续奋进的工作状态走好属于每一个时代的长征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迈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我们依然距离共产主义社会非常遥远,在当前就为实现共产主义制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既不明智,也不可取。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有的人认为共产主义触手可及,甚至一度出现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论调。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可以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作出科学的预见,这样使我们不至于因失去前进的方向而走上歪路、邪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实践中只能仰望星空而无视现实,相反,我们要更加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脚踏实地地践行好每一个“当下”的最低纲领,完成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不断为那个理想社会的最终到来夯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从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都是践行阶段性最低纲领的生动体现。

四、坚持“学思践悟”的根本方法

在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百年历程中,坚持强化“学习—思考—践行—领悟”四个基本环节的落实,不断在“学思践悟”中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一)强化学习,夯实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

一般来说,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从学习开始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其理想信念的形成也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因此,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特别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学在前头,要通过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创新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坚定理想信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非常重视在党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习,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20];邓小平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培养、教育干部的首要任务,并提出要优先选用那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的人”[21];习近平也谆谆告诫新干部和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在坚持不懈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9]。

(二)强化思考,准确把握理想信念的真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任何个体而言,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一个“通过理性思考而达到理性认同”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不可能依靠“消极学习、被动接受”来实现的[22]。党员领导干部信奉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的理想信念。这种科学的理想信念,有且只有在学习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而深入的思考,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才能从内心深处更加信服。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毛泽东在回忆自己当年在北京期间接触到《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等共产主义书籍后的感受时说,他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23]。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只有建立在理性选择和理论信仰基础上的理想信念才会坚如磐石、牢不可破,“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动摇。”[24]

(三)强化实践,不断检验理想信念的力量

实践对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确立、坚定具有深刻而有力的影响,实践是培育理想信念的“营养液”,实践是检验理想信念的“试金石”。理想信念,无论是对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还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其力量只有在实践之中方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理想信念发挥其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作用的过程,是“理想信念自我确证的过程”,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22]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拥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本质上是其一种内在的思想认识和高贵的人格品质,这种思想认识和人格品质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即树立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须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首先,在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实践的催化,将理想信念教育中抽象的概念术语及逻辑问题进行形象化的立体展示,使其更易于接受,令党员干部愿意积极主动投身于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其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总会遇到国内和国际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如何面对这一系列的现实挑战? 能不能走出一个个的实践困境? 这都成为了检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广大党员干部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探索中,总是能以时代的问题作为背景,以艰苦卓绝的工作作为回应,不断磨练队伍的坚强革命意志、不断砥砺队伍的坚定理想信念。

(四)强化领悟,努力提升理想信念的境界

每个人的理想信念都不尽相同,不仅有理想信念内容上的差异,即便是怀有同样理想信念的人也会存在境界的高下之分。它具体表现为一个人在理想信念上的自觉性和成熟度,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信仰智慧,表征着一个人在理想信念意识和理想信念修为上所达到的水平和程度。深刻领悟是认真学习、努力思考、勇于实践的结果,是提升一个人理想信念境界的基本路径。从1921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在学习、思考、实践中不断地深刻领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提升理想信念的境界,为持续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之初,就自觉地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思考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再到推动改革开放和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次次实践飞跃,不断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9]。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崇高理想信念指引下,中华民族创造了“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发展奇迹,中华儿女表现出了“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奋进姿态。中国共产党人正积极响应如习近平的重要指示,把读经典、悟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在读经典、悟原理的过程中不断“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24]。

五、结语

“四个坚持”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推进理想信念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是方向和灵魂,是党推进理想信念建设的全部理论基础和精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本立场,是党开展理想信念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统一是基本原则,体现的是党在理想信念建设中将长远理想目标和近期理想目标统筹协调的实践智慧;坚持“学思践悟”相结合是基本方法,构建起党理想信念建设“学习—思考—实践—领悟”的完整闭环。“四个坚持”之基本经验,深刻回答了我们推进理想信念建设要高举什么样的理论旗帜、站稳什么样的基本立场、秉持什么样的基本原则、坚持什么样的根本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坚定的理想信念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一以贯之的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守,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25]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可以让我们党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葆党自身肌体的活力,在顺境时不骄不躁,在逆境时稳如泰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前进的路上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更加艰巨的改革任务的双重考验,需要全党同志以更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为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努力前行。

猜你喜欢
纲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普京的总统竞选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