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阈下《道德与法治》综合性教学研究

2023-04-20 05:51民,谌
关键词:综合性道德与法治素养

李 超 民,谌 佳 红

(湖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与实施,不仅对中学生如何学好思政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中学思政课教师如何实施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在新课程理念下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定位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旨在探索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实施综合性教学对于落实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重要意义

“综合”就是要把各学科中各方面知识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学科知识又获得相应能力。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它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学科,使之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一)落实新课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涵盖古今中外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情操。同时,这些文学作品还能促进学生思维方式转变,激发其探究事物的兴趣,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供素材。另外,通过对经典作家作品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此外,经典文学作品本身就蕴含着许多教育价值,如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塑造完美人格,等等。可见,将经典文学作品引入课堂进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发挥经典文学作品强大的育人功能。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环境、社会等有机结合,重视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同时融入“大思政”教育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贯彻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的教学范式,进而纵深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道德与法治》的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为逻辑起点,并贯穿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全过程,使生命主体得到更加充分自由的发展,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二)提质增效凸显思政学科理论综合应用的价值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正处于教育转轨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这也要求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应该与时俱进、因时而新,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体系,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选择某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进行生活化教学[1]。综合性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且具有高度统一性的体系结构,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连接着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关系着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新课标要求的政治认同、法治精神等一脉相承的核心素养,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依靠团队的合作。团队中的教师不仅要在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两方面均有较高水平,还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经验,强调学生之间共同探究,师生之间双向互动,切实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并运用于课程教学。

(三)促进新课标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综合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新时代所需的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性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初中生启智增慧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融合起来,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成长与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实施综合性教学策略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实施一体化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就是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验、调查、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评价的过程,从而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学会一些基本的科学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这种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又体现出了时代感和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能够根据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需要,积极地转变其特征和生存模式,以适应环境的变迁。基于初中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实施综合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世界,培养学生全面地、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在此阶段采取综合性教学的实施路径,是新时代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号召。

(四)强化德育意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举措

“健全人格”既是核心素养中健康生活中的一个基本点,也是新课标要求的需要培养的必备品格之一。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来增强初中生自身素质修养,提高道德认知水平;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此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总之,“健全人格是人的基本品质,它包含着丰富内涵:包括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友爱互助”等。可见,加强德育教育对于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不仅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质,而且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人生的价值。但是,受信息爆炸时代的影响,对初中生进行德育也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的挑战。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强化德育意识,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多措并举,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

二、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综合性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对于培养具有爱心、责任心和法治观念,具有良好品德、文明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具有重要意义。就当前而言,道德与法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综合性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课程目标在学者项贤明《教育学原理》中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或在学习完成后,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理解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体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它是教学目标的下位概念,主要来源于学习者、当代社会生活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分为三类:一是行为目标取向;二是生成性目标取向;三是表现性目标取向。新课标在2022 年四月颁布,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以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为主线;要有人格,要有责任。”[2]新增学段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学段的核心素养要求。首先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导向,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核心素养。其次,受学校课时安排的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既有的课时计划之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出现窄化或者与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最后是受教师主体的制约,思想政治学科的专科教师还不能很好地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学段,不能透彻地理解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以及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目标宽泛以及随意的情况。

由上述可知,课程目标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规定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应潜心研究,在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之上,充分了解学情世情,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未来生活中所需的核心素养。

(二)综合性教学资源有待开发

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教育渠道。主要的课程资源,一是包括文本资源例如教材、报纸、杂志等,二是包括音像资源例如电影、电视节目、各类教育软件等,三是包括实物资源例如图书馆、阅览室、博物馆等。[3]新课标对课程资源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二是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三是建立开发机制,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资源有待开发。首先是受社会资源整合机制的影响,成绩依然是大部分学校评价的依据,这就会造成大多数的学校不愿意去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教材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者的局限性,对于显性课程资源或者隐性的课程资源缺乏及时的维护和资源更新,这就会导致教师在授课的准备过程中出现资源无法满足的情况,这将大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意识薄弱,过度依赖于多媒体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运用,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深层性、整体性和开放性认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综合性课程的教学资源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学的展开与发展,它不应拘泥于教材,而是应结合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综合性教学实施有待提高

我国学者施良方认为,“课程实施是将编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际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4]该观点还指出,课程实施是将预先设定的课程计划纳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通过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执行、操作、开发,使新的课程计划得以落实的过程。由此可见,课程实施是将书面课程有效转化为具体实践教学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途径与手段,不能简单等同于教学。新课标主要是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规定,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痛点。首先是受传统主科科目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开设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是家庭和社会的缺位,使得思想政治学科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农村地区课程资源不足以及由于资源分布不均所导致的课程资源开发不平衡。最后是受学生主体的影响,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中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也是千差万别,这还需要一个内化和个性化的过程。综合性课程实施是一个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受课程本身的影响还受到校内外各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秉承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学理念,贴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相互适应,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综合性教学评价有待完善

英国课程专家凯利在其《课程与教学论》中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估任何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的价值和效果的过程。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中也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相关概念。他认为,课程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5]。在我国,学者项贤明认为:“课程评价使基于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价值观念,运用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的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作为近代以来社会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以数量化、工程化和效率化为标志的‘五唯’教育评价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面对新时代,‘五唯’评价不断暴露出弊端,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了时代进步、社会创新发展的阻碍力量”[6]。因此,新课标从教学评价以及学业水平考试两个方面对课程评价进行陈述,涵盖了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核心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学生的学习作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的存在条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领、有文化的青年。因此,必须落实课程评价到“最后一公里”。首先是课程评价的手段过于局限,以量化评价为主,忽视质性评价。其次是课程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最后是课程评价的功能过于僵化,个别地区或者学校还是唯分数论,过于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恰当地运用课程评价,既是判断课程实施是否成功的途径,也是进一步推进或调整课程的重要依据;恰当地运用课程评价还可以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效果;恰当地运用课程评价,不仅能在思想层面引领中学生,还能在实际操作的层面指引中学生,促进知行合一,助力中学生全面发展。

三、新课标视阈下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性教学效能的方法

《道德与法治》的综合性课程实施以教材为依托,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为抓手,推动中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落细落小落实。

(一)立足核心素养,实施彰显铸魂育人的课程目标

知识是教学的载体,是学校教育的“阿基米德支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侧重以核心素养的养成为教学的目的和归宿,抑或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其本质是将书本的知识有效转变为中学生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是一个深度加工的过程,是一个体现学生能动性、独立性、自主性的过程,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过程。基于此,教师在进行综合性课程目标确立时应该先对书本知识进行内化。具体来说,首先注重核心素养,贯彻人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与认知规律,与学生的道德发展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外,同时也要求我们将教学内容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品质,也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的能力,加强综合实践指导,从而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其次,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再次,要凸显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精神生活,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使之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要强调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总之,要想真正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整合课程资源,构建起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体系,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

(二)整合育人力量,打造共建共享共融的课程资源

“核心素养不是依靠一节课能培养的,但每一节课都在撬动学生一生的素养。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价值”[7]。教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载体。“教材体系的一体化、科学化、系统化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关键性因素。”[8]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深入教材、充分理解课标的基础之上,挖掘教学资料,打造共建共享共融的综合性课程资源。一是树立资源整合意识。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做专业型教师还要注重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坚持资源效益最大化的观念。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学习如何使用多种学习方法,而且还要学习如何利用知识,也就是学会发现资源,挖掘资源,保护资源,更好地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是深入挖掘教育资源。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资源十分广泛。如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资源、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学校的校本资源,以及与其有关的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在对不同种类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利用的同时,又必须考虑综合配置利用问题”[9]。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能够辩证地看待各种资源,注重资源的数量以及质量,而且还要注意将资源进行分层,实现课程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创新资源配置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要注意法治资源的开发,切实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还要把握当地资源,合理地开发校本资源,积极地做课程资源的“协调者”以及“开发者”,因地制宜,因时而新,促进中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优化教学设计,构建多元协同互动的课程体系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规划和安排。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性课程实施,首先,构建活动课程与案例教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性课程应在选择合适案例的基础之上,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总结“多维同步”的教学实施策略。“多维同步策略即在试教过程中的‘二个同步’思路,一是教学试点与课题研究同步,二是师训与教研同步,课堂实践与支持系统建设同步。”[10]“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积极构建综合性课程中的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大局观,体现“世界即教室”,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好地为核心素养服务。其次,以行动为导向设计综合教育活动。从实际出发,立足学校自身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教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系列活动方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主题——通过调研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提炼升华,最终确定有价值的主题;2.创设情境——运用各种媒体技术,创设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3.开展探究实验——利用案例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4.评价反思——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及时对活动结果进行回顾和反思;5.成果展示——根据活动效果反馈信息进行修正完善,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加强实践性环节,注重情感因素的渗透。“要让学生‘动’起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思想实践。”[11]将思想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切身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另外要重视发挥师生互动交流的作用,即时反馈,实现教学相长。

(四)构建科学指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评价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12]。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有关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着力破除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问题。基于此,新课标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学、评一体化。教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教育评价则是深入开展综合性课程的根本保障。首先,评价主体优化,探索增殖评价。当前的评价主体既有教师又有家长、同侪。经常会出现评价不客观,流于形式的情况,弱化了评价的指导与诊断功能。优化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协商式评价,同时探索学生的增殖评价,激励每一位学生的进步,而不是同侪之间的恶性竞争。其次,评价方式优化,创新自我评价。当前存在的评价方式以书面测试为主,导致出现“机械记忆、题海战术”的乱象,在评价过程中应融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科能力评价以及单元主题评价,重视在此过程中的诊断性和形成性。最后,评价维度优化,重视过程评价。当前主要是以结果性的评价为主,侧重于关注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查漏补缺。评价还应关注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基本经验的积累、学业质量的呈现以及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学科核心素养不是抽象的口号但它属于不可直接观测的内在品质,学生是否已经发展起了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层级如何,只能通过他的关键行为表现加以推断”[13]。因此,要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以评价体系为支撑,促进师生共创共享、共生共长,融入“大思政课”的育人格局。

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的综合性课程遵循“以生为本”与“综合发展”两大基本理念,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健全人格,积极推进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设计了诸多新型德育模式,体现了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人文性和体验性的特点。未来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综合性课程将会更加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综合性道德与法治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