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度下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的探析

2023-04-20 08:43何万成
大众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职业专业

何万成

基于现代学徒制度下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的探析

何万成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行业层出不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水平的提升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逐渐被“冷落”,主要是由于高校对该专业的教育不够重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对专业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企业也不重视技术能力背景。为了彰显高校的品牌特色与师资力量、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企业创造财富减少损失,首先必须端正不同主体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水平教育的态度;其次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专家型人才;再次要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开展标准化、系统化、精细化、数字化和个性化的教学课程设计;最后要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增加学以致用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校方的教师培养水平和企业的人才鉴别能力,并逐步改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状况。

建筑工程;专业素质水平;高校;学徒;企业

引言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经济发展的平稳提升,大大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兴盛,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首先,部分学校的教育对专业思想和实践能力不够重视,主要停留在理论知识上,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不能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其次,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相对欠缺,主要培养应试型学生,复合型人才相对稀缺。再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够强烈,并不能主动自觉地应用于实践,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最后,企业主要是利益导向型,以经济效益为主,对知识基础的背景与专业水平的能力不够重视。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思想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校以及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尤为重要。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现实困境

1.1 学校对建筑工程技术的教育不够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阶段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但部分学校并没有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同其他专业培养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学校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不够重视。在教学制度上,多采取灌溉填充式教学,只是单纯地搬运堆积理论知识,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在考核制度上,较多采取单一的考核方法,过于注重理论基础的考察,忽略实际动手操练的能力,以至于优等生的评定,大多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授课环境上,辅助教学的工具与实际案例的研究并不充分与深入,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接轨。这样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程的重视,同时,学校也因培养不出人才而更加不重视该门专业,形成恶性循环,进而耽误学生进步也影响学校发展。

1.2 教师对建筑工程技术的知识不够完备

既成的教师队伍现状是不可能更换的,只有改造[1]。教师问题贯穿整个高校体系,虽然教师的学历高且知识丰富,但是对于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来说,仅凭理论知识不足以培养出复合型人才,需要实际的教学操作经验。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容易导致教条学习,教师们更多是围绕书本考试的教学设计而开展教学工作。只是单纯地将知识从书本上搬运到脑子里,并没有融会贯通。另外,教师们的专业知识很广但深度不够,对学生日后工作的帮助不明显,并且建筑工程行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新兴的技术以及建筑方法层出不穷,但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有限,只能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缺乏带领学生实际操练的能力。这就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得到创新与补充,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行业的实际发展水平脱节,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不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进而不利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日后能够发挥作用和价值。

1.3 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的学习不够自觉

学生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的自觉性不够,不能单单从学生个体角度考虑,还要结合整个学习环境来思考。使教师、学生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有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实践应用能力[2]。其中,以学校教师原因为辅,社会工作环境为主。基于社会心理学,分析出3种阻碍学生学习的原因。一是刻板效应,建筑工程工作复杂困难多样,而社会上其他岗位人员并不了解其工作本质,容易产生劳动歧视,久而久之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首因效应,着重突出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如果开始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对后来的人际交往也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建筑工程工作同理,学生容易被一些负面信息影响,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影响学习。三是晕轮效应,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容易将某一特征泛化到整体特征,形成整体印象,即一好均好、一差尽差,不利于学生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

1.4 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背景不够重视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需求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工学结合的基础是要保证学校与企业双方“双赢”[3]。企业对于建筑工程行业未来的展望,不能仅凭经济效益来衡量,还要考虑员工的专业素养水平。第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底蕴。建筑工程专业要求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在建筑现场可以进行专业指导和有效监督。基础知识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理论前提。第二,要具备独立判断的本领。当出现突发状况时,需要员工能够冷静分析,妥善处理,并结合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及时作出正确判断,筛选出最优措施,将损失最小化。分析判断能力是保证工作平稳前进的重要支撑。第三,要培养抗压心理的能力。行业压力直接与工作的质量与成效挂钩,因此抗压能力对于企业、员工都是至关重要的。强大的心理素质是保证工作质量与数量双优的内在动力。虽然企业的性质是营利性,但要想扩大发展,以上才是企业聘用员工应考察的内容。

2 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素质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做到“四个一致”,即课程内容与培养标准相一致、校内课程和企业课程相一致、校内学习和企业工作相一致、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一致[4]。其次要做到“三个捆绑”,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练捆绑、理论知识与学生个体捆绑、实际操练与学生个体捆绑。再次要做到“两个对立”,即专业技能水平引领与经济利益水平引领相对立,真学实干表现与虚有其表表现相对立。最后要做到“一个统一”,即理论掌握深度与理论应用程度相统一。

2.1 有利于彰显师资力量与高校特色

对于高校而言,知名度与教学质量是衡量高校优秀与否的第一标准,而鉴定高校的专业是否属于重点专业,最明显的体现就在于这个专业的学生身上。学生是学校品牌特色的直接代表,是最普遍的也最有效的宣传。因此,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于高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和实操师傅团队,组建庞大的师资力量,在专业教学方面有教师铺垫基础,在实际考察中有师傅查缺补漏,使知识能够活学活用,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极大提升了教师使用率,缩减不必要的开支,提供专业的针对性的指导,加强不同专业竞争力,彰显高校师资力量与特色。

2.2 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实现学徒的自身价值

对于学徒而言,自身能力的提升与自身价值的实现是衡量幸福的第一标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单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已很难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在建筑工程技术本领过硬的条件下,结合其他科目方向,打造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建筑工程为根基,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为补充,共同完成社会工作,增加学徒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在工作中锻炼检验自身本领,同时也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

2.3 有利于顺应市场潮流创造财富并减少损失

对于企业而言,资产价值和自负盈亏是衡量企业强大的第一标准。因此,企业对于资产的把握相对严格,抓住建筑市场的规律,预测建筑市场的走向尤为重要,其中就需要专业能力的支撑。通过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对建筑制图、建筑识图、工程测量、材料检测、工程预算、施工技术与管理、BIM建模与应用等专业技能进行整体性培养和考核,在提高自身本领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法,才能跟上市场的步调,发展壮大建筑工程行业,并将企业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将经济效益最大化。

3 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素质的措施

近年来,面对我国出现的“教育难、招工难、就业难”的三重压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不仅要培养出有深厚理论知识的人才,还要培养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更要达到使学生终身发展的标准要求。因此,要以学生、企业和社会为出发点,重点打造职业素养实践平台、创建产教相结合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素养教育模式[5]。为突破三重压力并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质量,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6]。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进行课程改革,从而使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校企合作下的现代学徒制是工学结合理念下的一种深度表现,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包括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其中,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学应用、外语能力,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革新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端正各方因素对建筑工程专业的态度

在培养一名出色的建筑工程师的过程中,参与的主体有学生、高校、企业和政府等,但这些主体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仍然存在一些误差。例如,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不肯定;高校不能很好对接校企合作的平台;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政府对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到位等。因此,改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状的首要任务就是端正各方主体的态度。首先,学生既要肯定自身的专业水平,也要肯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前景。其次,高校要平衡好校企双方合作的关系,要以人格为本位,科学设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解决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专业素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再次,企业要改变“经验论”思想,承认建筑工程作业运转的逻辑是知识而不是经验,改善并提高建筑工程作业效率的基础是知识而不是经验,经验不过是熟练的理论知识。最后,政府要厘清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高校与企业的关系,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而言,它们是一体两翼,不能偏侧重于教育也不能偏侧重于企业,要掌握一个度,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培养最大化,教育与经济的结合最优化。

3.2 多种教育方式并存并用

理论知识是一切工作实践的基础,因此在学生的自身实践能力得到发展之前,首先要确保学生能够获取充足的理论知识。因为只有在学生具备足够的与建筑工程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时,才能够为日后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通过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来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具体机会作出贡献,并能够通过经验的积累来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教育的方式不能够单一,要实行多种教育方法。第一,实行考查与考核并举。考查检测的是学生应用理论的能力,考核检测的是学生掌握理论的能力,检测学生专业能力不能仅看理论考试或者实操水平,要结合两者共同判断。第二,实行奖惩机制。对于专业本领过硬或者工作水平优秀的学生,要给予嘉奖,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物质与精神方面得到满足;而对于专业素质较差的、工作效率不足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保持学生的警惕性,时刻坚持思想教育,并提醒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性。第三,实行因材施教原则。学生的天赋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也不能完全一样,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未来工作情况进行发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是典型的例子,有的学生适合搞理论研究,有的学生适合实地工作,这对于本专业来说都是人才,不但可以进行理论教育与创新,还可以实践检验理论成果。多种方式共同实施可以完善教学体系,培育多样化的建筑工程人才。

3.3 构建“五化”课程体系

遵循职业人才培养原则和教学教育规律,有效分析市场行情并对接工作岗位,围绕专业素质提升定框架,融会贯通各项技能设课程,分析技术就业水平分模块,形成组织系统的数字化意识为目标,突出创新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塑发展,构建标准化、系统化、精细化、数字化和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为此,课程的设计要通过标准化编排拉近各个专业的投入水平,使思想道德修养与人文素养等素质提升基础课渗透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在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培养社会型素质人才;系统化设计专业课程的核心基础理论,将工程测量、工程制图、材料检测、BIM建模等岗位基础课程的基本技能延伸到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中,将建筑专业课的学习贯穿整个教学周期;精细化区分不同岗位的教学重点,通过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细化不同专业课的方向,系统构建“微专业”与职业的重点结合教学,培养专业对口型人才;数字化培养学生可视可管可控能力,数字化即量化,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各项数据以信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分析数据、管控数据和判断数据的能力,以便学生在日后工作学习中作出最优的选择;个性化拓展最利于自身发展的课程群,在铺垫知识基础与巩固专业技能条件下,依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愿景,着力提升学生适应跨职业、跨岗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4 紧密校企的联系,增加学以致用的机会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业人员具有的一种长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具有普适性和可迁移性,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7]。虽然理论知识的储备量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实践锻炼更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找出特长与不足,发挥优势、弥补劣势。随着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日后工作夯实基础。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8]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充裕且固定,因此高校与企业更要注重这段黄金时期,扩大校企合作的平台,增加校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及时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经验,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另外,学生还要积极参与并且主动争取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提前感受建筑行业的工作情况和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融入到行业工作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把每一次的锻炼机会都当作真正的工作场景去学习实践,时刻保持着重视的态度,做到真学与真信的统一。高校要建立“三点一线”的教学体系,以学生、高校和企业为三个基本点,通过建筑工程的专业技术水平来连接,做到真诚与真教的统一。企业要重视新生力量,从不同的情况案例出发传授各种应对经验与解决办法,使学生能够灵活汲取经验,以应对未来工作的各种状况,帮助他们提前感受工作的实际环境,做到真实与真干的统一。紧密校企的合作教育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工作,切实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贡献。

4 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已经发展多年,已然成为职业教育专业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基于学生、校方与企业三重视域对建筑工程技术素质的培养进行思考,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在三重维度下分析培养过程中的不良因素,解决学生就业难、学校教育难和企业招工难等问题。通过现代学徒制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策略的改革,提高学生、家长、教师、企业等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客观认识,以人格为本位,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该目标来设置有效的课程。将课程进行优化,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做到对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紧密校企合作,共同保障课程实施等,以此来保证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端正专业态度、增加社会认可、优化校企教育、清晰发展前景等社会目标。

[1] 洪树生. 谈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 37.

[2] 米文静.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现代计算机,2015(3): 25-28.

[3] 王秀兰,杨庆丰.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J]. 职业技术,2007(4): 99-100.

[4] 李艳.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D]. 济南: 山东建筑大学,2020: 79.

[5] 李彩娟,钟铁铮. 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问题 [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3): 29-31.

[6] 徐国庆.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几对重要关系[J]. 江苏高教,2012(2): 146.

[7] 赵鹏飞,陈秀虎. 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38-44.

[8] 刘良华,黄建平. 基于工作任务的校企合作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J]. 科协论坛,2012(3): 16-17.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various emerging industries are emerging one after anoth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site talents are gradually being neglected.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emphasis on education in this major by universities, relatively weak teaching staff, insufficient student awarenes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the lack of emphasis on technical ability background by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showcase the br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staff of universities, realize students' own value, and reduce losses for enterprises to create wealth, it is first necessary to correct the attitudes of different subjects towards the education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level; secondly, a teaching model that combines multiple educational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to cultivate versatile and expert talents; once again, we need to reform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carry out standardized, systematic, refined, digital, and personalized teaching curriculum design; finally,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crease the opportunities for applying what is learned, continuously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literacy, the level of teacher training by the school, and the talent identific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leve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rentices; enterprises

G642

A

1008-1151(2023)11-0126-04

2023-03-24

何万成(199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职业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