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学段美术课堂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023-04-24 14:57周毅斌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周毅斌

摘 要:在我国,学校教育不仅是为了给学生传授相应的课程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通过分析小学生当前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那些不良行为以及形成原因,从而找到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方式。美术课程因为受到学生喜欢,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使行为习惯的培养达到更好的效果,更能够推动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104-03

在现有的小学教育环境下,许多的学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略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以及行为习惯,造成越来越多的学生有学识但存在不良习惯。所以上至学校,下至教师,都需重视这一现象,转变教学思路,实行针对性的策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努力。小学美术课程因为在学业压力上比较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会变现更加轻松,因此教师的科学指引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美术知识形成掌握,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结合小学低段美术课程教学现状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对小学低段美术课堂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展开分析与探索。

1.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上课自控能力差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工作中,通过对学生的进行调查和分析,能够看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在:上课自控能力差。上课自控能力差原因就是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时候,容易被其他的事情吸引,或者是没有将心思投入课程学习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下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无法专注地进行学习,而且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说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形成。上课自控能力差是小学生最为普遍的一种不良行为,也是教师最需要帮助学生调整的行为。

(2)自学能力差

小學生的自学能力差也是不良行为习惯的一种表现。不良行为习惯不仅包括学生的生活习惯,而且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是通过相关的分析和调查工作能够看到,目前小学生在自学这一方面的工作上都缺乏主动性,很多学生都不认为学习是自己应该的事,都是来自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压迫着自己进行学习的。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学生的日后长远发展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3)生活习惯养成不足

很多人认为调查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学习这一方面入手,毕竟学校就是让学生学习的地方,但是学校除了需要给学生做好教育工作外,还需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态度,并形成一定的指导,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给小学生进行授课工作时,能看到很多学生的桌面非常凌乱,这实际上也是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体现。但是通过相应的调查工作能够看到很多学生对生活习惯并没有具体的概念,这实际上不对的,对学生整体发展会带来特别不利的影响。

2.小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从目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情况来看,缺乏学习兴趣是造成这一现状形成的原因之一。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形成浓烈的课程学习兴趣,那么学生自然就会投入课程知识学习工作中,同时也就不会在课堂上出现各种东张西望的行为。而小学生之所以会缺乏学习兴趣,一方面是学生年龄所限,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就会让学生无法在课堂上保持长久的专注度,就会不由自主地课堂上进行乱动。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还没有形成学习上的规范,从而也就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2)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

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就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还没有正式形成规范的知识学习,所以学生并不会认为学习就是自己应该要完成的内容或者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这样的一种心理观念引导下,很多学生都不会自觉主动地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工作,同时也不会主动和教师交流相关的学习问题,从而影响学生自己的知识学习,对后续的成长也会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

(3)学生独立性较差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可以说是非常强的,在学习上更是如此。学生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独立性较差。学生如果在学习上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性,那么就会不由自主地依赖别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这样的一种情绪的指引下,学生不仅在学习上不能获得提升与发展,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阻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小学低段美术课堂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加强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

在小学低段的美术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想要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需要加强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毕竟从教育工作本身的内容来看,班主任的身份更有利于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管理,更容易直接掌握学生的行为习惯。小学美术教师通过向班主任取经,了解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教育工作上的合力,才能在实际美术教学环境中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而在小学美术教师与班主任的合作过程中,可以尝试从班规的角度入手,将班规也应用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虽然每一个班级都制定了班规,但是基本上都是流于形式,很多制定出来的班规也没有得到实质的落实,慢慢地学生对班规也就置之不理,完全达不到当初设置班规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效果。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大部分学生的传统认知班规的执行者应该是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不一定要执行。但其实不然,学生在课堂开展学科知识学习的时间还是比较多,所以各学科教师若能够执行必然能够使整个教育教学效果变得更好的,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这一方面的教育工作,可以以“走进大自然”这一节课程教学为例,在这一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画出自己笔下的大自然景象,由此实现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结合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先向班主任请教本班级的班规。这个时候如果班级中正好有要求学生爱护环境,保持整洁卫生这一条,那么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做好对学生的美术教学的引导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能够实现与班主任之间的教育合作,实现学生的发展。

(2)在课堂上树立榜样作用

在小学低段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懂得在课堂上树立榜样的作用,以此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知道,对小学生来说榜样的作用是极大的。尤其是低段的小学生,他们容易崇拜英雄,所以通过树立榜样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为了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意识,学校可以在公用的宣传栏上面专门辟出一栏用作为优秀行为习惯学生的宣传栏。那么小学美术教师也可以借鉴这一点,给学生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榜样榜。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的发展。针对树立榜样这一方面,可以以“玩泥巴,好快活”这一节课程教学为例,在这一节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泥巴的玩法,并在课堂上做出活灵活现,自己喜欢的泥巴模型,以此推动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结合这一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给学生落实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从榜样榜的角度入手,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体来说,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做的泥巴能够受到教师的表扬,并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所以从这一点角度出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给学生设计榜样榜。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加速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学生的发展。

(3)设置行为习惯主题

在小学低段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通过给学生建设行为习惯主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养成的。而后天养成的环境很重要,因此,美术教师想要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氛围。这样一来,才能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影响学生,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针对建设行为习惯主题活动,以“奇妙的天空”这一节课程教学为例,在这一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画笔展现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并利用这一时间建设行为习惯,推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上的提升。结合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绘本的角度入手,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开展绘本绘画工作。而且绘画的内容需要与行为习惯主题相关,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行为习惯知识的思考。此外,针对学生所画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表演出来。通过这些形式,让整个课堂都沉浸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之中,从而让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更加明确的感受,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从童谣的角度入手落实行为习惯的培养

低学段的小学生正是刚步入开展小学课程的学习,而且年龄也偏小,相对于书本上的文字内容,学生对趣味性的故事、童谣等更感兴趣。而且低年级学生不喜欢局限在课堂之上,不喜欢单纯通过听的方式掌握课程知识,更多的是想要通过自己各个感官的配合,从而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以及推动自我习惯发展形成。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从这一角度入手,针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一要求,可以从童谣这一角度入手,给学生做好相关的设计工作。从小学美术教学的直接内容来看,与童谣直接相连的内容不多,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落实相关教学设计的会后,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才能够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针对落实行为习惯这一方面来说,教师可以以“我在空中飛”这一课程为例,这一课程本身就是教师能够很好发挥想象的课程,会飞是许多小学生的梦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如果会飞了想要飞去哪,会接触到什么样的人、事和物,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进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自己在飞行过程中的形态,这些形态展现出了什么样的行为习惯等。而且为了加强课堂上的趣味性,学生在绘画上内容的讲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编童谣的方式展开。这样一来,童谣的内容就形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准则以及能够让学生牢记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发展。

(5)在课堂上形成竞争机制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的心理上还是具有好胜心,同时也喜欢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进行表现,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师的课堂上,教师想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就可以从竞争知识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开展相互竞争,由此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的竞争机制,实际上就是通过比赛或者游戏的方式决出胜负,而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影响,就能够形成斗志,对各方面的知识内容都尽可能地学习,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本身学习能力上的提升以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落实相关教学设计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种形式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针对竞争机制的教学活动,小学美术教师在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评优评比的形式展开,即在某一节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假设这一节课程知识的内容是要让学生完成图像上的绘画工作,而在绘画的实践活动中有一部分学生会依葫芦画瓢的方式,将教师所展示的图画完整地复制下来,而有一些学生总会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实际喜好进行再次创作,那么教师就需要重置两批学生的课堂纪律入手,根据课堂纪律以及绘画成果的综合来选择出这一次绘画的佼佼者。由此推动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学习上的提升,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而且是自我能力的一种完善,是自我行为的一种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4.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非常重要。而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美术动手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直接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什么是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小学低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会更喜欢美术课程中的教学,所以美术教师更应抓住这一点,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融合一切可以融合的力量,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长红.浅谈小学美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探究[J].考试周刊,2018(A2).

[2]王业康.浅谈小学低学段美术课堂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8(07).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