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2023-04-25 01:38林巧清源花旭斌徐洲罗帮州
食品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实训食品思政

林巧 清源 花旭斌 徐洲 罗帮州

本门课程是我院特别为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特色课程,并特将其作为本专业的核心,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为了积极探索《食品微生物检验》这门专业课程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规划,彰显其育人价值,我们在该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努力探索其相关的思政价值,融入本课程自身特点、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升华课程思政理论,并有机重叠专业课程教学,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的全面型微生物技术人才。

1.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

该课程主要通过探究其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化、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分离和技术培养、不断观察和记录等方法来对食品的微生物特征、数量、种群进行分析检测,可提高学生对食品微生物安全的认知范围,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及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指标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了解微生物检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众所周知,从事食品工作,“三观”和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会直接影响食品技术人员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學生正处在新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初成和人格品行塑造价值观念初成的重要时段,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统一,有利于培养德才兼修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2.1我国检验标准有待完善

从目前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发展现状来看,已经颁布了许多行业准则以及相关标准,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果行业准则以及相关标准仍然保持一成不变,那就无法满足现阶段食品微生物检验需求,并且严重阻碍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行业的发展,更加难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大事,每天超市或集市等场所会销售大量食品,这些食品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如果遵循的检测标准仍然保持一成不变,那就无法保证食品的安全性,所以,不断完善我国检验标准,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开始完善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和政策,但是与国际标准体系之间,我国检验标准体系的构建仍旧存在着一定差距。

2.2检验工作受到影响因素较多

食物中的微生物及其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一直是微生物食品检测项目的重点内容,但是食品中微生物本来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针对微生物组织构成而言,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在环境持续不断变化的影响下,食品中的微生物非常容易发生变异,而环境的持续改变也提高了微生物变异的频次和速度,为专业的微生物检测人员的操作提高了难度。根据对食品质量问题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许多食品质量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在食品制造、加工和配送运输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导致食品被污染。所以,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中,食品污染常会对微生物检测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会对食品加工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类微生物检测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会对以食物材料为载体的病原体微生物学检测工作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在食品加工阶段,对微生物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微生物检验难度。

2.3新型检验技术落实不到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技术与过去相比得到了很大提高,技术人员研发出了多种先进的实用技术,包括ATP生物发光技术等等。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微生物检测技术水平仍相对滞后。因此,尽管全新的产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已经开始在市场问世,将这种技术熟练地应用到具体产品上对有关技术人员而言,仍面临着很多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使用以往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已成为多数工作人员的惯性思维,对以往技术的熟练必然导致其对新技术的排斥。此外,还缺少与新型检验技术相匹配的检验技术标准和规则,因此会阻碍新型检验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有效落实。

3.课程思政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四个方面:

①知识目标:掌握微生物检测的各项操作技术,学会查阅国家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和能参照标准完善检验微生物实验。

②能力目标:能参照标准完成微生物实验,解决食品微生物检验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③素质目标:了解食品微生物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现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民族凝聚力,实现文化自信和行业自信。

④思政目标:通过完善的教学大纲、方案,把课程思政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同时采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案例、科学故事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把老一辈科学家们在推动中国微生物学检测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杰出贡献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他们更深入认识中国食品微生物学检测事业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爱国奉献精神、勇于创新敬业精神、求真乐学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把他们培育成为学术水平一流且思想素质过硬的科学人才。

4.《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4.1以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激发社会责任感

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关乎全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其责任重大。据WTO统计,近几年来,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上升,因微生物中毒的人数远远大于其他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人数。食品微生物污染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利刃。在进行绪论的介绍时,在介绍微生物检验对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性问题时,授课教师应把部分由病原微生物所导致的恶性食物安全事件的有关新闻报道,用生动有趣的新闻报道画面和图文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比如,在2020年随着新冠病毒的大爆发,冷链食品作为一个病毒传播方式,引发肺炎病毒在各地区大规模出现,通过对这些事件的介绍,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食品微生物检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以此强化学生选择食品微生物检测相关专业学科的决心,以及维护人类健康的初心,努力提升社会责任心。

4.2以引起污染或者传播疾病的微生物的特性为根本点,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

在讲解杀菌、消毒以及各种致病菌检测中,对学生指出一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感染性疾病,讲解使用要领,同时对其在实训操作以及实际检测中做出严格要求。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规定的实验服、帽子和手套,并具有无菌操作意识。实验方法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应按照“5S”的要求完成后续工作,以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4.3以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为关键点,树严谨、诚实、求真作风

本课程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将实践教学纳入考核目标,除了每学期精选的实验课程外,为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社会实践能力,还特地开创为期一周的实训,实践教学在课程学时占比较大,达到60%,最终以“理论+技能”的模式进行对学生的考核。我们在教学和实践的教学进程中,着重强调了对大学生基本技能的反复训练与实战考核。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通过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使学生更能胜任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工作岗位,还能培养他们严谨踏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4.4以设计性、综合性实训项目为立足点,培养创新、团队精神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一项实践性相当强的实验课程,其实验实训项目就有20多个,完成实验需要进行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团队精神。应积极创设实验实训设备,增加实验实训特色课堂。为期一周的集中实训在理论课教学末尾开展,实训课题会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做到让实训内容具有巧妙设计性和综合性,学生应按要求自主完成,通过综合实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和团队精神,同时让学生深切体会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艰辛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5.教学效果

重点阐述立德树人成果、教学评价情况及育人典型案例等(现场示范教学视频、教案等资料上传至学校官网或课程平台)。

5.1遵循教学规律,将课程思政切实应用

课程思政无法用几句简单的话概括,它是一种需要利用不同教学方法层层深入的价值感情的推进。随着教学环节的不同,导入课堂思政教育的方法也存在差异,但不管教學的方式如何丰富多彩,在引入课程思政时都要遵循原有的教学规律,做到自然、深入、大气、高效,以此方法才能在课程教授中获得学生的情感价值认同,真实有效地做到思政育人。以pcr试验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为例,在本课程中介绍了职业道德操守与严防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基本思政教育,以美国电影《永不妥协》故事原型作为课程切入点,以美国铬污染事件和2016年的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开篇,以学生了解事件始末的震撼心理以及好奇心理启发学生对微生物课程重要性的理解,在pcr试验的应用中,对臭名昭著的反应停(反应停的主要成分沙利度胺)等药害现象对学生进行分析阐述,随后让学生以分组形式,围绕“成千上万的海豹为什么没有出现在美国”和“臭名昭著的沙利度胺是否退出了历史舞台”2个课题展开讨论,先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的见解,接着由老师针对学生的分享引出答案,最后通过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教学形式,让对于食品微生物课程处于懵懂期的学生认识到严守职业道德底线的严肃性和逆向思维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重要性,按照学科首尾呼应的思维模式给学生留下课后任务:“查阅我国癌症村的变迁,看看癌症村离我们有多远”和“我们吃的喝的用的里面有致癌物吗”,并呼吁一切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微生物实验室,通过pcr实验进行对致癌因子的检测。在教学中对于思政事例的选取、介绍事件的时间以及介绍方式等应该做到自然、合理、充满真情实感,如此可以在教授学生知识点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兴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在整个教学中,对老师能力水平要求较高,无论是在对内容的呈现能力方面,还是对学生情感需求和课堂掌控的能力层面,抑或是对课后的实践拓展追踪等方面,都需要教师整体把握,将课程思政切实地应用。

5.2丰富线上的思政资源库,做到线上线下相互补充

教师投入线下教学时,对导入思政教学案例的时间与方式也有相应的技巧,不论是课堂环境的营造与维持,还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都需要相应的课堂时长来补充维系。基于此,思政素材数量也有了相应的限制,引入过多或者不恰当的素材除了占用课程时长外,还对授课节奏以及学生投入状态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课程的思政教育同教授专业知识技能一样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是一个迁移知识和内化为自身掌握的过程,而迁移和内化的过程是一个缓慢和长期的积累,线下课堂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由超星学通网络教学系统建立的本教学课程资源库也成为了学校思政课堂的完善与延伸拓展,里面不但有视频资源,还有阅读资源、拓展资源等多方面、多维度、多感官的学习资源。学生能够轻松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找有关思政学科信息资源,和老师隔空互动讨论,不但达到了以学生为重点的辅导目标,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

结语

课程思政的德育渗透要全面、具体,注重实效性。仅仅由课内每节不到1小时的授课是不够的,还应在课外作业和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入手。应以积极的方式把思维性内容合理地融入到教学目的中,使学生深刻领悟课程知识并加强自我实践能力,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能够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进步与人文、哲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理解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专业素养,具有建设现代食品工业和参与国家科技发展的责任感。学生能够发现、辨析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现象和问题,质疑、评价现有理论与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思辨能力,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能够主动关注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生存、粮食生产等与专业相关重大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爱国、爱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

基金项目:

202102095132 教育部高教司2021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2021105  西昌学院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JG2021-1320 服务特殊类型地区的双创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西昌学院食品类专业为例;第三批高等学校省级“课程思政”立项项目,食品安全学。

猜你喜欢
实训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