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赵

2023-04-26 02:44吴宝华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仿品陶土匣子

吴宝华

清朝乾隆年间,台州府永安县县衙边有一条古玩街。

古玩街中段有一间小门面,门楣上挂着一块金字匾额,上书隶书“仿古赵”三字,店内装饰古朴雅致,古色古香。店主赵友明五十岁出头,瘦小干练,十指修长,双目有神,平日里悠闲地坐在店堂里照看生意。店铺做的是仿制古玩的生意,顾客不多,生意不咸不淡,勉强度日。

这天,店门前人影一闪,进来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手里抱着一个朱红漆匣子。

青年走到赵友明面前说:“师傅,请您看看我这个铜鼎,您能仿制吗?”说着,他打开匣子,揭开上面盖着的红绸。

赵友明眼前一亮,认出这是一只春秋时期的小铜鼎,存世不多,价格在一千两白银左右。

赵友明不动声色地说:“这铜鼎仿制难度很大,即便一个多月的时间,也不一定能仿制出来。”

青年从怀中掏出二十两银子,说:“麻烦师傅费点心,这二十两银子作为酬劳,不知愿意一试否?”

赵友明点点头说:“我试一试,一个月后你来取货。”

青年答应一声,悄悄地退出店去。

第二天,赵友明就动手制作模具。他用调制好的陶土,从铜鼎上拓下形状和花纹,再把陶土烧制成模具,然后把家里存着的废铜熔化了,灌入模具,冷却后,取掉模具,一只铜鼎就出现在了眼前。

紧接着,他开始做旧,用调制好的酸液一次次浸泡铜鼎。

二十多天后,铜鼎上出现了铜绿,他仔细观察青年送来的铜鼎,调整仿制铜鼎铜绿的厚薄、明暗。一个月后,一只仿古铜鼎出现在了眼前,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青年来取货,见到两只一模一样的铜鼎,啧啧称赞。

赵友明微微一笑,指出真假铜鼎,看青年明白无误了,才让他都取走。

过了两个月,赵友明去朋友家做客,这位朋友爱好收藏古玩,因家底殷实,家里藏品丰富。

朋友知道赵友明痴迷古玩,便领他去收藏室观看鉴赏。

赵友明一边欣赏朋友的藏品,一边暗暗点头赞叹,忽然看到博古架上一只铜鼎十分眼熟,他取下一看,分明就是两个月前自己仿制的那只。

朋友见他捧着铜鼎反复看,便得意地说:“怎么样?这铜鼎是我花一千两银子买来的。我在古书中见过,是春秋的铜鼎无疑。”

赵友明笑笑說:“可以借我把玩两天吗?”

朋友大度地说:“你想玩多久都行,但要记得还我。”

赵友明将铜鼎带回店中,他相信那青年尝到甜头,还会再来的。

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十天,那青年又抱着红匣子来了,还是掏出二十两银子请赵友明仿制铜鼎,赵友明爽快地答应下来。

过了一个月,青年来取货,赵友明把两只一模一样的铜鼎交给了他。

次日,赵友明把一只铜鼎送还给朋友。

又过了三天,青年气急败坏地冲进门来,把两只铜鼎摔在地上,大声质问:“你为什么给我两只假铜鼎?我要报官抓你!”

原来,当青年又去卖鼎时,买家拿放大镜一看,在那两只鼎内都看到“仿古赵”三个蝇头小字,明白这是仿品,不值钱。

赵友明不动声色地说:“你不是两次来我店里仿制吗?我当然做了两只假铜鼎,这没有错啊!”

青年气势汹汹地说:“我那只真铜鼎呢?”

赵友明笑道:“你不是卖了吗?卖了一千两银子!”随后报出了朋友的名字。

青年一听,知道自己卖假铜鼎的事败露了,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其实他并没有吃亏,只是真铜鼎已卖掉,再不能投机取巧了,他只好抱着两只仿古铜鼎灰溜溜地走了。

从此,赵友明仿制古玩时必得在古玩上刻上“仿古赵”三字,来区分真品和赝品,以免别人上当受骗。

他的仿古技艺渐入炉火纯青之境,店里的生意也蒸蒸日上。

百年之后,他的仿品竟也成了文物。

猜你喜欢
仿品陶土匣子
中国古代陶土发音玩具——陶哨创意设计研究
买椟dú还珠
明朝成化时期斗彩鸡缸杯研究
爱健身的陶土
敞开的茶匣子
听“戏匣子”的岁月
如何鉴定瓷器的真伪
艺术衍生品不等于艺术仿品
感悟陶土
飘摇的陶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