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良:隘口村的“掌灯人”

2023-04-26 02:44魏振强汪明君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村子村干部村民

魏振强 汪明君

2021年之前,郭培良从来没想过,他此生会与一个偏僻山村发生如此亲密、深刻的联系。

郭培良的老家在山东省东平县的一个乡村。1991年底,北京三军仪仗队开始招收新兵,郭培良报了名,经过一轮轮的体检、考核、审查,他到了北京,成为三军仪仗队的一名战士。

三军仪仗队不仅是三军的名片,更是国家形象的象征,队员们英武、挺拔的身姿和绚烂夺目的光环令青春勃发的年轻人敬佩、着迷。外人所不知的是,在所有兵种中,三军仪仗队是对体能、仪态、心理素质等方面要求最高、训练最严酷的一支部队。郭培良刚入伍时正值冬天,室外异常寒冷,他与战友们在大雪纷飞的雪地里训练,光练习站姿就要两三个小时,一场训练下来,战士们后脑勺上挂着一根根钢丝一般的“冰柱”,似乎连骨头缝里都结着冰。这种“魔鬼式”的训练,锻造了郭培良钢铁般的意志,也为他以后的人生积攒了巨大力量。在仪仗队期间,他多次参与迎接外国元首、为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抬灵及守灵等重大仪式,皆圆满完成任务。

郭培良的优秀素质得到了充分肯定。1995年9月,安徽省武警总队请求三军仪仗队选派教官进行支援,郭培良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新岗位,先在合肥服役,再到芜湖,后又回合肥。辗转24年之后,47岁的他以正团身份转业至安徽省委老干局,先后任局办公室副主任、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

从1991年参军至2019年转业,郭培良度过了28年的军旅生涯。“我是职业军人,平时和妻子、女儿很少团聚,女儿上了十几年學,我接送她不超过5次,对身在老家乡下的父母更是很少照顾到。”说起心中对父母和妻女的愧疚,郭培良一度哽咽。

郭培良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高大魁梧的外表下,也藏着儿女情长。但当考验来临,这位久经磨练的老兵一如以往那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主动请缨,老兵奔赴第一线

2021年5月,为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安徽省委决定选派第八批乡村振兴工作队奔赴乡村,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安徽省委老干局一直对口帮扶宿松县的两个村,当下需要选派人员接力。郭培良转业不足两年,不符合有关条件,但他还是报了名。在决定选派的人选时,符合条件的报名人员,或因身体方面的原因,或因工作方面的困难,都难以赴任。郭培良主动请缨,找到领导说明自己的优势:政治素质过硬,能吃苦,对党无比忠诚,有决心有能力完成任务。领导见他如此坚决,特批他下派隘口乡隘口村。“出征”之前,郭培良庄重地给单位主要领导立下军令状:“要把这个村子建设成安徽省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打造成宿松县、安庆市,乃至安徽省的乡村振兴样板村,绝不给单位丢脸!”

2021年6月16日,郭培良打点行装,驱车三个多小时,赶赴宿松县隘口乡,担任隘口村第一书记。此后,他不得不与妻女再次两地分居。

郭培良虽然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抵达隘口村之后,他发现现实远比他预想的要困难得多。

郭培良在村里住了下来,他连续一个月没有回家,走村串户,跟村干部和村民谈心、交流,实地考察当地产业。一个月的摸底之后,郭培良发现隘口村眼下存在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村干部的作风,二是村容村貌,三是村子的产业发展。郭培良清楚,所有问题中,村干部的作风和形象最为重要,如果这支队伍不过硬,一切都无从谈起。

“内外兼修”,

老兵烧出“两把火”

郭培良总结了村干部和党员中的主要问题:贯彻上级部署不自觉、不坚定,村干部和党员本身不担当、不务实、不进取、不守信、不廉洁等。他想出了六记大招:一、每天早晨八点半,村干部必须到村部点名并汇报工作;二、超过500元的开支须上报党总支决定;三、每名村干轮流值班一整天;四、每周二进行政治、业务学习;五、每名党员在家门口挂牌,便于群众监督,同时激发党员荣誉感和责任感;六、村委办公楼由村干部轮流打扫。这些严苛的措施无疑带有鲜明的军人印记,对于平常慵懒、散漫的村干部来说,简直是太难了。

郭培良毫不含糊,他要用军人作风来影响、锻造他的团队。在他看来,隘口村要做乡村振兴的标杆,干部和党员就必须脱胎换骨,只有一支过硬的核心团队才能打得胜、立得稳。在村干部会议上,郭培良说,如果不能真心实意为村民们做事,怎么配做干部?如果我们不肯做出牺牲,怎么赢得村民的信任和尊敬?如果没有发展的眼光,又怎么带领全村奔向光明的未来?他一方面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另一方面制定奖罚措施,一一对照执行。隘口村乡村振兴专干余从新曾当过30年的村主任,从来没受过这么多约束,起先心里颇有怨气,但是后来也心悦诚服了。“我们的工资低,家里又上有老下有小,每天都要困在村子里,一开始我确实不想干了,但后来看到郭书记带头执行制度,每天在大棚值班,带头打扫办公楼的卫生。一位挂职的正处级干部能这样真心为我们村子着想,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做呢?”余从新的家在县城,为了不耽误事,每天早上七点钟他就会赶到村子,比郭培良要求的时间还要早一个多小时。

郭培良的第二把“火”就是改造村部办公楼及周边环境。村部办公楼已建成多年,外墙剥落,形似“大花脸”,走廊、楼道及室内都是毛糙的水泥地,落满尘土,楼道间的厕所连个门都没有,前来办事的乡亲们不方便,村干部也无法正常办公,村委的形象受到严重影响。郭培良从来没求过人,但这一次他顾不得“颜面”,给能想到的亲朋好友发信息、打电话,详细说明情况,请他们对自己所在的村子进行帮助。2021年8月19日,安徽省山东商会、港荣集团、上海大众华祥汽配公司、安徽九凡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统旭科技有限公司等代表陆续抵达隘口村,有人带来现金,有人带来空调、电脑、净水器,还有人带来智慧灯杆及大屏,现金及物资总额达144万余元。

郭培良用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开创“隘口速度”,隘口村村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委办公楼焕然一新,办公楼边建起了乡村大舞台、灯光篮球场,楼前面修起了一条几百米长的沥青路面,各种标牌、办事指南等整齐悬挂在办公楼宣传栏上。这一切,仅在三个月内就完成了。村书记郑小龙说:“郭书记人脉广、点子多,办事效率高,连走路的速度都比我们快,我们村部的办公楼无论是外观还是硬件,在全县都是数一数二的,村民们看到村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都打心里佩服、爱戴、信任郭书记。”

从干部们的内在精神到村子的外在面貌,隘口村的“内外兼修”,是郭培良在新岗位上写下的灿烂开篇。

产业振兴,

老兵点燃“第三把火”

郭培良点的第三把“火”是针对产业发展这台“重头戏”。

郭培良目光远、站位高、责任感强,不仅体现在他对干部队伍的打造上,更体现在他对产业发展的谋篇布局上。在他看来,只有大力发展隘口村的集体经济,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才会为隘口村未来的振兴和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源泉。他带领村干先后奔赴铜陵、石台、怀宁、繁昌、芜湖等市县参观学习,又去他的老家山东省东平县,每天在路上奔波六七百公里。一帮人虽然很累,但他们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看到了差距,也学到了一些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

在郭培良的倡导和带领下,隘口村开始大刀阔斧发展产业,将大棚的数量从原先的12个增加到48个,种植、培育β葡聚糖大米、东甜糯玉米、羊肚菌、鸡枞菌、米斛、黑木耳等近十个品种。为了确保大棚里的“宝贝”生长顺利,村子聘请了技术指导,并派技术骨干外出学习,还安排村干部每天轮流值守,对田间的工人进行督促和管理,处理突发情况,同时安排余从新专门负责对接烟台、合肥、成都、南京等地的销售平台。一茬茬产品上市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经济效益也立竿见影。2021年底,隘口村的集体收入从前一年的21万元增长到51万元,隘口村成为宿松县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2022年元月,宿松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会议在隘口村召开。“我们村从来没有这么风光过,这不仅会给全乡的年终考评加分,更让村两委的精气神大为提升。”村书记郑小龙说。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2022年底,隘口村的集体收入一举达到120万元,村民的收入也大大增加。“我和老伴都70多岁了,以前像我们这样的年纪,不可能再挣到什么钱,但村子里建了大棚,让我们去做工,平均每个月都有三四千块钱的收入。”村民王电光说。平时像王电光老人这样在村集体的田地里做临工的有二三十人,产品大批量上市时,每天有四五十人从事产品加工,基本上都是留守在家的妇女和上了年纪的老人。“2022年,村子支付给村民的工资费用有40多万元,这一笔笔钱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额外收入,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余从新说。

随着村集体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进一步显现,隘口村在新的一年创造更大奇迹并无悬念。郭培良目前正在着手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计划对全村的村容村貌进行全新的设计,从生态环境着手,把隘口村打造成真正宜居、幸福的村庄。

柔情和担当,

老兵成为“掌灯人”

2022年除夕,安徽电视台播放了隘口村的春晚,村民们看到自导自演的节目上了省电视台,简直如做梦一般。这些朴实的村民,至今说起这件事,还是一脸的兴奋。

郭培良当然也开心。看到放学的孩子们到篮球场打球时生机勃勃的样子,看到晚饭后村中的妇女在乡村大舞台上跳着广场舞,看到大爷、大婶们在运动器材边活动着筋骨,他的心里有欢喜,也有骄傲。他自己曾经也是个乡下娃,看到乡亲们喜滋滋地享受着健康、文明、幸福的生活,他怎么能不欢喜,不骄傲呢?

外表严肃的郭培良内心其实也深藏着温情。“村里的老人生病了,子女又不在身边,郭书记会自己驾着车子,带他们到省城医院看病,跑前忙后,当成自家老人一样照顾。”余从新说。在郑小龙看来,郭培良既像大哥,又像是这个村的家长,谁家有了困难,他都会主动关心,“上级部门过年时给他发了1000块钱慰问金,他拿出来给大家聚了一餐,感谢我们对他工作的支持,这个事情虽小,但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81岁的桂福生也是一名老兵,2022年8月1日,当他站在鲜红的军旗下,与全村其他退役军人一起重温军人誓词时,他的眼里流下了热泪。“这是我退伍五十多年来第一次重温军人誓词。”老人说。2021年9月,郭培良在隘口村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时,该村的47名退役军人个个激动不已,一些曾在部队立过功的退役军人的照片和事迹被张贴在墙上,心中沉睡已久的激情和自豪又苏醒、迸发。这些老兵主动承担起预防孩子溺水的工作,在救灾、抢险工作中更是一如既往冲锋在前。“他们都是乡村振兴中正能量的典型代表,有他们和其他党员、干部作表率,我们就会更有底气,更有力量。”郭培良信心满满。

“郭书记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余从新说。他回忆起一件往事,2022年农历正月初六突然降了一场大雪,郭培良心急如焚,马上打电话给村领导班子,让他们赶紧去查看大棚里的鸡枞菌、木耳和米斛等农作物。当天省老干局的会议刚结束,他就赶到高铁站,但车站滞留的旅客太多,他无法上车,直到夜里12点多才赶到宿松,之后又打车赶到村里,直奔田间。当看到所有大棚安然无恙,他才舒了一口气。“就这一件事,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好人,一位名副其实的好党员。”

在乡村的风霜雨雪里一连奔走20多个月,郭培良的脸变得愈加黑和粗糙,白發也更多,但这段经历却让郭培良同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感。每当和别人交谈时,郭培良张口闭口都是隘口村,“在隘口村做的这一切,将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也会成为我一生的骄傲。”郭培良说。

隘口乡的领导和隘口村村民们在评价郭培良时,用了一个热乎乎的词:幸运。“隘口村真是幸运,有了郭培良书记做领头雁。他的付出真切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而最重要的是,他就像一位掌灯人,引领着隘口村的党员和干部,他果断、务实的工作作风已成为全乡宝贵的精神财富。”隘口乡党委书记欧文胜说。

2022年,郭培良获得“安徽好人”敬业奉献类奖。

猜你喜欢
村子村干部村民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望娘滩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