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向阳时 自有朋友助

2023-04-26 22:40马振宇
新班主任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东打扫卫生扫地

马振宇

情景再现

小东刚从外校转来,家境很贫寒,人也很老实。最近,班主任发现,小东老是在打扫教室。一问才知道,原来小东为了和同学们尽快熟悉起来,主动提出帮忙打扫卫生,以此讨好同学,获得友谊。

作为班主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透过教室玻璃窗望过去,只见小东在打扫卫生,而其他孩子正悠闲地聊着天。我的心中立刻升腾起一股暖意,感动不已。教室很长时间没人主动打扫了,而小东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尴尬的局面。

我在班会上对小东提出了特别表扬。同学们的目光全都转向小东,几个淘气的孩子还禁不住鼓起掌。掌声从稀稀拉拉的几声,顷刻间变成雷鸣般的声音。小东立马红了脸,低下了头。

小东刚从外校转来,穿着朴素,家庭条件一般。一连几天,我发现小东几乎天天都在打扫卫生。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便暗中观察。

轮到班长卫生值日的时候,小东又是一把抢过扫帚,轻轻地说:“我帮你扫地,你会成为我的朋友吗?”班长一愣,看到小东一脸的真诚,禁不住笑了:“当然愿意!”

看到这里,我的心头先是一热,接着又一紧。为什么小东偏偏要用替别人扫地这种讨好人的方法来结交更多的朋友呢?

放学后,我决定和小东谈谈。我们坐在校园长廊的木凳上,阳光把我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小东,你每天都替同学扫地,是你喜欢值日吗?”我带着一份小心,试探着问。

“我,我……”小东欲言又止。

“这里只有我和你,说来听听,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老实巴交的小东抬了抬眼,看到我一脸笑意,也打开了话匣子:“我刚从其他学校转来,没有什么朋友,想多交几个好朋友。”

“交朋友不是可以用其他方式吗?”我又提出了让小东为难的问题。

“我,我家里穷,想带点好吃的来,可没钱买呀!妈妈身体不好,只能在家烧烧饭,照顾我和妹妹。爸爸早出晚归送快递,勉强维持家用。”

原来,小小的少年有这样细腻的心思。

大家期盼的春游终于来了。孩子们一早就到了学校,各自炫耀着书包里的美食,兴奋得像一群小鸟儿。小东背着一个小书包,默不作声地坐在座位上。显然,他带的好吃的并不多。我专门为小东准备了一份美食,此时可以出场了。

“小东,你妈妈给你买了一包食物,快拿去!”

小东一脸惊讶地看着我,又看看那包零食,犹豫地接了过去。

午餐时间到了,我仔细观察小东的表现。只见他打开美食包,一样一样拿出来,闻了又闻,咽了咽口水。“给,这是我妈买的!”第一块零食竟然不是自己吃,而是与同组的孩子分享。这一下可热闹了——“给!”“给!”孩子们也纷纷把好吃的往小东手里塞。小东激动得不行,脸像傍晚的彩霞,红艳艳的。“马老师,这一块巧克力,您吃!”

“谢谢我的东宝!”我接过孩子手中的巧克力,看着他开心地跑开了。

我发现,内向的小东今天有说不完的话。

第二天,小东找到我,怯怯地问:“马老师,妈妈说她没有买过食物,您是不是弄错了?”

“我就知道你会来问。其实,你帮很多同学扫地,他们都想感谢你。作为老师,就代表被帮助的孩子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别介意,老师也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小東低着的头慢慢抬了起来,眼睛里噙着泪花:“原来,老师真的可以像妈妈一样!”

小东依旧像往常一样主动打扫教室卫生。这回,他不再抢别人的扫帚,扫地成了他自觉的“每日一善”。渐渐地,班上主动打扫卫生的人越来越多。

以此为契机,我紧接着又施加了教育的“三板斧”:

“引”——做一个常被别人感谢的人

我在班级开展了一次“你喜欢什么样的朋友”的大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

小花说:“我喜欢和彬彬有礼的同学做朋友。像小辰同学,老是用‘推’‘踢’的方式与人打招呼,大家渐渐不理睬他了。”

小梦说:“我喜欢和心中有集体的同学做朋友。像小东同学,他主动打扫卫生,教室一天比一天干净!”

我瞅一眼小东,他弯曲的身体挺直了许多。

小震说:“我喜欢和宽容大度的同学做朋友。像小淇同学,别人无意中碰了她,她从不生气。”

轮到小东了,他慢吞吞站起来,说:“我,我喜欢和班上所有的同学交朋友。”

同学们笑了。小东又补充:“我想做一个常被别人感谢的人!”

“说得真好!”我接过小东的话,“把‘谢谢’挂在嘴巴,就会心存感恩。像小东这样,经常被别人说‘谢谢’,心中装着他人,自然就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我的话锋一转:“当然,交朋友也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悦己及人,就是让自己开心,然后把正能量传递给同伴,一味退让或讨好别人的友谊是无法持久的。二是平等待人,就是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并不是要成绩、能力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线上。”

“察”——做一个有共情力的人

共情是社会情绪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合作行为、利他行为的基础。共情能力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分辨他人情绪的能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习得,并不断练习;二是进入他人的情境,凭借自己的经验,努力去想象、猜测、理解他人的感受。

我们也发现,与人相处,还要通过一些非语言信号读懂对方的内心。这不是向孩子灌输理论,而是告诉孩子,这样做可以把问题解决得更好。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希望孩子们来“察言观色”:小东兴冲冲地找小林玩,可小林不理不睬,只是趴在课桌上。小东又兴高采烈地讲述玩耍的趣事,可小林只是偶尔抬起头,面无表情地看了小东一眼,又无精打采地趴下了。

小虎说:“我觉得小林不喜欢小东,所以才对他不理不睬。”

小明说:“不见得。可能是小林昨晚没睡好,不想玩而已。”

……

大家说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请亲历这件事的小东谈谈看法。小东的回答让大家意想不到:“遇到小林这样的好朋友我很开心。看到小林不高兴,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不愿理睬我,而是他是否生病了。我走过去摸了摸他的额头,果然烫得很。”

“哦,那你后来是怎么做的呢?”我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连忙冷水把纸巾弄湿,敷在他的额头上,这样可以降温。”

我说:“孩子們,学会与人相处,不是一味迎合别人,而是能和他人感同身受,这就是一种重要的交友能力——共情力。如果见小林不理睬自己就不开心,甚至责怪小林,请问对方会是什么感受?处理人际关系最主要的是控制好情绪,观察到别人情绪背后的需求。小林病了,小东与他同频共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情,小东的真诚值得点赞。”

“恕”——做一个“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人

很多孩子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逻辑世界里,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就很难与他人产生情感上的连接。小东交友的问题,看上去不会直接影响他的学业成绩,但会间接影响他的底层学习动力。如果失去底层学习动力,成绩就不用提了。所以,不仅小东要做出改变,整个班级也要做出改变。

课堂上,小东误将“兵马俑”读成“兵马桶”,大家哈哈大笑。事后,淘气的同学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兵马桶”。我以为小东会非常生气,可他并不在意。就在这一周,我安排几名同学每天一讲:看见自己。

很多孩子看不见自己,情绪一上头,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往往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在“每日一讲”中,同学们觉得平时开玩笑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呵护他人的自尊心。人作为群居性动物,需要群体认同,更需要融入群体。换言之,融入社会的意义在于懂得关注他人,与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难时,能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去解决。

还有孩子说,古人云“大度集群朋”,一个人若能有一颗宽容的心,他的身边便会聚集一群知心朋友。小东之所以大度,不是他不懂得计较,而是他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善意,能将心比心,以诚换诚。

“恕”,就是要有推己及人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不想被人强迫,就不要强迫别人。这是一种可贵的换位思考的能力。如果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那么,人际交往问题就不难解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小东打扫卫生扫地
扫地机器人
打扫卫生
我和妈妈打扫卫生
打扫卫生
洗澡
妈妈的爱
为啥总挨骂
扫地也能很诗意
扫地
帮爸爸打扫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