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2023-04-27 10:03王滨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8期

王滨

摘 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明确高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双教学目标、双教学内容、双教学方法、双教学考核四个方向厘清高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从重塑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及重构评价体系这几个方向进行实践探索,为发挥财会类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培养满足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人才积累经验。

关键词: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48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了落实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贯彻立德树人办学宗旨,专业课程也同样负有对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重任。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应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建设路径,深入挖掘财会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从而培养满足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 高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新技术促进各行各业产业升级,从低端的服务向高端服务转型跨越,因此,财会类专业也正在由过去的进账、算账、报账这样的低端服务向高端服务转型、跨越。为了满足数智化时代财会类人才需求,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实现财会类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十分必要,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应找准课程思政与财会类教育教学的结合点,不折不扣贯彻课程思政的有关要求,提升高职财会类教育的思政性,同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财会类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财会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1.1 教师角度

会计与财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各类企业的经济命脉,影响到各个行业的发展、市场资源的配置以及宏观经济的运行。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只有解决好教师——“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人才,才能从根源上减少企业做假账的动机,增强政府和市场的监督力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市场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学生角度

财会类学科是紧密结合实际的学科,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计的职能范围从传统的算账、记账、编报拓展到价值管理、资本运营、风险管控、战略决策等,高职院校在进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时需要让学生清楚——“应该在哪儿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培养学生在面临变化、挑战和诱惑时,能辨别道德低洼地,坚持理想信念,自觉实践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不断增强职业责任感。

2 高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双教学目标:育人和育才相统一

高职财会类专业课程应当以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目标和价值塑造目标来设置双教学目标,从而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其中价值塑造目标应以诚信建设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目标则应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胜任能力。在设置双教学目标时应紧扣课程内生性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实施价值塑造。体现德知能一体化教学目标的融合性、交互性与适配性多维度、多层次,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体系中蕴含的唯物史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治国理政、职业价值观、家国情怀、契约精神和职业担当等思政资源。

2.2 双教学内容:学科与思政相统一

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课程应设计双教学内容,实现学科与思政相统一,进一步促进科教融合。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时,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财会学科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二要注重培育学生会计职业素养,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2.3 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课程应当使用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依托十大育人体系,不断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和途径。其中第一课堂进行改革创新,首先要求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其次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还应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此外还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任务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来促进教学改革效果。第二课堂则是拓展呼应,如举行财会名家大讲堂、財会类实务高端访谈、案例分析大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文体赛事活动等。

2.4 双教学考核:思政与知识、能力同评价

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课程应实施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双教学考核,将思政与知识、能力一同评价,注重以德为本、以知为基、以能为要、常态化和融合化。在设计形成性考核时应科学制定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细则,立足课程培养目标的价值塑造要求以及学校、学院课堂管理的文件要求,固化、细化、实化、文本化课程思政平时成绩考核观测点及其测评方法,明确思政类素质考核权重,杜绝思政类素质形成性考核“缺位”“虚位”和“形式化”,同时将讲规矩、守纪律、求上进、勤学习、遵礼仪、立诚信作为思政类素质形成性考核的重要价值导向,实行独立显性化考核与融合隐性化考核,以激励导向正确、激励成效突出的形成性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设计期末考核时,一要倡导诚信考试,突出“道德考核”“自律考查”价值导向,二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考核,强化理论观点、认知立场、思维方法的强化塑造,促进知行合一,入心入脑,三要聚焦课程培养目标,挖掘知识性、能力性考核内容中内涵思想价值导向的考点,实现融合化考核,以德润知、以知明德,以德赋能、以能强德,四要加强专业课程考核中的意识形态审核,坚决杜绝考核中任何潜在具有意识形态错误倾向的内容。

3 高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

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为解决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指明了方向,“挖掘什么?如何挖掘?如何融入?”这三大问题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就高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具体分析,以实践诠释课程思政的内生性、融合性和体系化。

3.1 重塑教学目标,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

纳税实务是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设置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目标和价值塑造目标双教学目标,并具体到每一个项目,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其中课程整体的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目标是主动适应大数据、智能化时代会计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税务人才为依归,全面打造“纳税实务”课程升级版。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树立“诚信纳税”的价值观,系统掌握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税法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报税工作的流程及操作方法,熟悉企业涉税业务工作过程,掌握纳税申报的基本技能,具备数字化报税系统下实务操作的专业思维与能力,培养初步的会计职业判断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而课程整体的价值塑造目标是在专业教学中坚定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实现“三全”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信纳税”和“谨慎专业的职业判断”的终身职业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秉持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不偏不倚的税务信息、遵纪守法的职业伦理操守,承担税务人应有的社会责任。

3.2 重组教学内容,实现学科与思政相统一

纳税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作为纳税主体,企业办理涉税事务、与税务机关打交道、确定企业应纳税的种类、计算企业应纳税金额,以及进行涉税的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表编制的方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课程思政理念,充分提炼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双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重点放在依法纳税、家国情怀、国家战略、工匠精神、生态文明、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爱岗敬业等方面,将这些思政融入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现学科与思政相统一。

3.3 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一二课堂相融合

适合、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提高课堂出勤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工具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更加灵活和多样性。在进行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应采用双教学方法,实现一二课堂相融合。第一课堂可创新采用全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教材教辅资源可视化,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手段,设计二维码扫码观看思政园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学生讲故事;还可以设计原创动画视频,将其应用于课前预习环节,用原创动画构建学生自主报税全流程,提示业务流程中应注意的职业道德、依法纳税和爱岗敬业;还能上传真实案例视频,将其用于课后延伸拓展,引用真实发生的业界热点事件,解析其蕴含的道德观念,提醒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可能遭遇的问题,处理时应秉持的职业态度。通过线上讨论互动,并纳入过程评价的考核。此外还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教学方式,以生为本,实现全程监控和反馈。第二课堂则可以通过社团、团学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在学校内部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税务技能大赛、智能财税技能大赛等,在巩固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除此外还积极与当地税务局合作,进行涉税志愿活动,服务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将思政课程的内涵不断外化,扩大受益范围。

3.4 重构评价体系,实现思政与知识、能力同评价

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需要完善的评估机制进行综合评估,科学设计纳税实务课程评价体系,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将思政表现纳入过程考核,是检验纳税实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全面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重构纳税实务课程评价体系,在考核体系中加入思政专项,在过程评价中考察思政表现,实现思政与知识、能力同评价。

4 结语

如何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深挖财会类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财会类专业课程如何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财会类学科人才培养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议题。课程思政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一要全面完善教学大纲、教案、教材、教辅资源,挖掘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的融合点;二要全面应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做到课程思政无声融入专业教学;三要全面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现在过程评价中考察思政表现。最终才能实现价值引领、持续建设、全面融入、润物无声的教学改革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

[2]杨艳.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2,(13):2329.

[3]蒋晓改,袁军伟.《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商业会计,2022,(07):109112.

[4]黄玲.“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析——以《纳税实务》为例[J].科技资讯,2019,17(34):125126.

[5]孙志亮,杨焕玲.“三全育人”视域下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