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04-27 08:18张守花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张守花

摘 要:课程思政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研究与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破解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化”窘境,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措施,以期为同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分析检验技术;思政元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8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职招生规模的不斷扩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也不断加速。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大学生有了新的要求,这都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来更有效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专业人才,通过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同类高校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 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是育人的有效途径。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推动“三教”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建设更是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增强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思政课程不再是思想教育的唯一渠道,专业课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同样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使分析检验技术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元素有效结合,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统一,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德技并修的专业人才。

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岗位技能课,它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通过分析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检验技术专业操作技能,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保障,更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渗透在职业中的道德操守,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文化自信,树立家国情怀。

2 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将“理想信念、道德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构建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检测工作中诚实守信关乎社会民生,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同向同行,使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进一步深化。

分析检验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从优化教学内容、深挖思政元素、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思政修养等方面来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育人路径(如图2所示)。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设计各环节。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教材内容,深挖思政元素,将课程教学目标细化成具有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教学单元。教学过程中课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选取典型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关注度,增强学习效果。课后开展活动、利用网络等媒介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有深刻的体验和认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措施

3.1 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分析检验技术岗位职业要求和素质目标,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理念内涵,清晰认知其关键问题和内在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将企业实际工作流程转化为典型案例,结合每个任务案例提炼出契合的思政元素,编制课程教学方案并开展教学(见表1所示)。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将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2 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分析检验技术课程特点和学生知识基础,确定思政元素融入点,进行整合和设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选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等典型案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契合专业特点,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引用典型案例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小组竞赛等方式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按照“启、探、练、固、拓、理、升”环节逐步开展教学,形成“三阶段-七环节”教学法(如图3所示)。

课前“启”即课前“启化自学”。例如教师讲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时,首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水中重金属含量预习任务,并制定考核标准。学生明确学生任务和目标,开展自学探究和交流合作,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并在线自测,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教师通过平台了解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实施,到达课前启化自学的目的。

课中“导学强化”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前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按照“探、练、固、拓、理”环节逐步开展教学,有针对性的选取特定讨论法等教法攻克教学重难点,开展教学。例如教师讲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时,“探”即新知探索,以“日本水俣病事件”典型案例导入,结合视频,讲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概念和操作流程。“练”即小试牛刀,借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仿真软件,指导学生练习虚拟仿真操作系统,让学生初步感受工作场景,巩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水中重金属含量操作流程。“固”即巩固提高,组织学生开展水中重金属含量实训,让学生体验检验员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通过教师评价与演示、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突破教学难点。“拓”即拓展视野,借助茶叶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等视频资源,介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新技术新方法新业态。“理”即梳理总结,组织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节知识点,既是梳理也是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形成体系。教学过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贯彻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理念,将教学过程铺开。根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具体教学内容,确立课程思政元素,并在上述阶段和环节中找到思政元素切入点,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将素质目标融入其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通过任务驱动等教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成能力目标。在恰当的节点适时引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完成素质目标。

课后“升”即课后提升。例如教师讲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时,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发布职业技能中、高级考试试题,实施分层次教学;体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训;发布企业相关操作规范,学习企业真实操作要求,实现岗位对接。

3.3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主线三协同四融合”模式(如图4所示)。

一主线:针对课程特点,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提高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以达到“育德育能”课程建设目标。

“三协同”就是线上线下协同、课内课外协同、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相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的施行。

“四融合”就是思政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融合,融入专业教学,实现人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高职人才培养过程是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做好课程思政教育构建,而高职生的专业课程又是“课程思政”教育构建的基本载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可通过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张焕红.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现状及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2,(8):4950.

[2]邱红,殷智红,彭爱美,等.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02):4245,59.

[3]薛钧君,罗洪铁.以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推动西部高校人才培养[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1):209216.

[4]仝兴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高校辅导员,2018,(1):69.

[5]周春晓.“课程思政”的历史逻辑、时代特征与现实路径分析[J].文存阅刊,2020,(12):8182.

[6]曹著明,阎兵,等.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下“三教”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8):4146.

[7]石中英.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6):915.

[8]冯刚,史宏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及其价值意蕴[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5(05):4149.

[9]练晓月.职业学院会计职业素养培养路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377378.

[10]翟硕莉.食品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初探[J].绿色科技,2020,(5):235236.

[11]黄永清.课程思政理念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9):178.

[12]黄述杰,雷万荣.高职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单片机开发及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科教文汇,2020,(8):124125.

[13]李睿.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J].环球市场,2019(9):194.

[14]钱康亮.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253.

[15]李梅.關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应用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9(18):185,188.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