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之乡

2023-04-27 04:22戴守正
作文新天地 2023年10期
关键词:晚归灯火安宁

◎戴守正

浙江省新昌中学高三(13)班

这是南方处于偏僻一隅的小城,也是一座在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冉冉上升的城市。每天傍晚总能见到高吊塔的黑影,映衬在浅橙色的天幕中,显出了南方少有的旷远与萧瑟之感,我不觉热血沸腾。也正是在这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商圈里的夜晚则更加繁华:五彩的灯光在南方潮湿的空气里你推我搡,五光十色的高楼下亦是霓虹在跳跃,游人如织,年轻人喜爱在这样的夜晚聚集,于狂欢中度过有些混沌的夜晚。

城市朝气蓬勃,人们的内心往往难以宁静,容易在反复的劳碌中导致麻木,患得患失,甚或遁入虚无。或许,这时的人们更需要的,是一段可供独自思考、体会漫漫人生里的平凡日子。在老一辈眼里,或许这日子集结了泛黄的照片与日记,还有那已逝时代的影子:房子不高,灯火不炫目,街巷不像现在这般宽敞,那时候都是乌瓦泥墙,房子周围高高低低地站着些树,不太整齐,虽杂乱却显得自然与妥帖;老人们则在街头巷尾找到能乘凉的地方,搬凳子坐下,不时用亲切的乡音同路过的人打着招呼,再谈论些家长里短;孩童在斑驳的日影下演绎传奇故事。在如此时空里到处走走,当然还可能会碰见一些老物件,比如说长着苔痕的半截城墙、随意堆放着的几辆老黄包车等,那些老物件在少年们眼中或许神秘十足。

那牧歌般的生活,简单到可以存储在回忆的硬盘中,简单到只剩下了不可名状的怀念和热爱,四季不变。

天刚蒙蒙亮,小巷出口处便飘起袅袅炊烟——更准确一点说,那是揭开蒸笼盖子时尽力向外逃窜的白色水汽。附近的春饼摊上也不约而同地响起了“噼啪”声。饥肠辘辘的人似乎是听到了召唤,睡眼蒙眬中就将冒着水汽的早餐送入胃中。或许是为了那晚归的疲惫的人能短暂休息,这时候的摊主也不吆喝,更不用扩音喇叭招揽生意,只是待几个熟悉的面孔走近以后,用乡音亲切招呼着。塑料袋冒着热气,被来来往往的人拎着耳朵,拨开人间云雾,走出了小巷。

太阳渐渐升高了,巷子里的水汽也渐渐消失了,这里恢复了夜一般的安宁。只有昨夜晚归的人才懒洋洋地出了家门,或是在自家院子里逛逛,看看阳光在地上洒下的点点光斑,听听飞鸟划过天空的声音,同路过的伸着懒腰的几只老猫打声招呼。记得在那屏幕里面的世界还没这么丰富的时候,悠闲的人总爱出门走走:吃完饭走两步,碰见旧友走两步,天气好了走两步……

我最喜欢的则是在傍晚时分。傍晚的阳光,总能在起伏的山峦和两侧一些较高的房屋中间找到一条明亮的路,把温暖的色彩挂在小路的尽头。道路弯曲处,橙黄色的光彩在光滑的砖块和落着灰尘的玻璃窗上跳跃,似乎在不曾起舞的日子里,阳光也觉得辜负了生命吧。

傍晚放学后,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光,三三两两赶回来的孩子总在天黑前聚集起来,捧着爱不释手的玩具在九曲回肠的小巷子里追逐着。追逐声、嬉闹声,父母炒菜时翻动锅铲的清脆声响,伴随着几声零星的狗叫和鞭炮炸响的声音,构成了一幕夕阳余晖下最热闹的光景,构成了悠悠岁月里的回忆。

世界渐渐进入夜的怀抱,嬉闹声渐渐消失了,窗户里的灯火亮了起来。在那些日子里,人们大多遵循着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早早回到了自己栖息的温暖角落里,在安宁的环境中渐渐纾解疲惫。窗口的灯光逐渐稀落,最终只剩下孤独伫立、遥遥相望的路灯,它们怀抱着人间灯火的种子,等着晚归的人经过。这时候热闹的是夜空,一片繁星似碎银般镶嵌在干净的天幕里,参差错落间引出无限遐思。亘古的星空,古往今来都是智慧的人们所梦想的、思考的舞台。偶尔一轮极其皎洁的月亮就挂在了头顶,以小片暗淡的星光为代价,换得人间寂静处的似水温柔。

人们对于眼前的一切都习以为常,但也在这平静流淌的时光里,人们找到无数美好事物,在无数人间琐碎里品得世界的脉脉温情。我写下的这些文字,不为诉说我们现在失去了什么、应该寻找什么,只为诉说些那悠悠岁月里的安宁、喧闹世界深处的天朗气清。

我心安处,是那记忆里的地方,于喧闹中寂静,于平静中翻腾。

猜你喜欢
晚归灯火安宁
其实我也是一只鸟
灯火有刺
论古人春游的装备——《春游晚归图》
还鸟儿一个安宁的家
远远近近的灯火(外二章)
赢来安宁献给党
安宁的战争
山村晚归
《灯火》
《安宁史》和《伊米德史》比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