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为绳,让朗读之“马”飞驰
——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2023-04-28 01:40季海影设计吴秀如评析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绿绿朗读课文波纹

□季海影 设计 吴秀如 评析

【教材分析】

《一匹出色的马》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关爱”为主题。“读句子,想象画面”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课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叙事短文,以春天郊游为背景,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又选取家庭生活片段,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情节。文章讲述了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快乐,塑造了美好的童心世界,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父母适时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能够使孩子的童年更加快乐。本文绘景时语言优美、动静结合,极富画面感;叙事时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进行刻画,使一家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全文情感真实,生活气息浓郁,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想象,让人心生美好。

本课课后练习首次提出“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先根据想象的画面以及产生的体会读好句子,再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波、纹”3个生字。

2.联系语境,换词理解“异常”的意思;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理解“碧绿碧绿”“层层波纹”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体会亲情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波、纹”3 个生字,理解“异常、波纹”等词语。抓住“碧绿碧绿”“层层波纹”“拂过”“葱葱绿绿”等词,感受春天的美,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积累描写景物的生动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课题导入。师生交流“匹”的写法。教师补充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生活中见过的马。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见过马吗?都见过什么马呢?课文呈现了一匹什么样的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出示学习任务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匹出色的马是什么马?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3.字词认读。

(1)出示词语,带拼音读,相机正音。

①出示第一组词。指名读,相机出示卡片“软”“柔软的绿毯”,相机正音。

②出示第二组词。指名读,“泛”字正音,交流识字方法。

③出示第三组词。指名读,指导读好“葱”“舍”“株”3个字。

④带拼音齐读。

(2)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3)识字游戏。

过渡:看到你们如此出色的表现,词语朋友想邀请你们去它们家做客。你们能找到它们的家吗?

出示课文插图(如图1)。请学生将词语拖到课文插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图1

(4)看插图选词说话,整体感知。

过渡:现在,谁能看着插图,选几个词简单地说一两句话?

预设1:春天的郊外,田野葱葱绿绿,河水泛起波纹,美极了。

预设2:妹妹一家在春天的郊外散步。妹妹走累了,跨上一根又细又长的柳条,骑着它,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过渡:你不仅说得好,还让我们知道了,原来课文中妹妹骑的这匹出色的马是一根柳条。(相机板画“柳条”)妹妹一家散步时,看到了哪些景色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三、聚焦重点,关注朗读

出示学习任务二。

1.自由朗读课文第1~3 自然段,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交流看到的景物。

过渡:此刻,我们正跟随着“我”和妹妹一家来到春天的郊外。我们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出示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归纳并板书景物:河水、柳叶、田野)

3.读好三句话。(指名读、齐读)

过渡:这么多的美景中,最吸引你的是哪处?你画上了什么“心情图”?我们一起来分享。

4.研读句子,想象画面。

●出示句子一: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1)指名交流,指导朗读。(相机板贴:碧绿碧绿、泛起层层波纹)

引导学生感受“波纹”泛起的样子,相机拓展“波浪”“波涛”。

预设1:最吸引我的是描写“河水”的句子。我觉得“碧绿碧绿”特别美,因为读到这个词,我仿佛看到一条很绿的小河在缓缓流动。我画了一张“放金光”的心情图。

过渡:我也被“碧绿碧绿”吸引了,你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读出来吗?

预设2:我也喜欢这句话,我觉得最美的词是“泛起层层波纹”。此刻,我眼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河面上还时不时钻出几条淘气的小鱼。所以,我画了“爱心眼”的心情图,我给大家读一读。

过渡:听着你的分享和朗读,我也被泛起的“层层波纹”吸引了。你见过波纹吗?(出示“波纹图”)

教师引读:微风吹过,泛起层层——(生读:波纹)如果风变大一些,来到了江面上,这叫——(出示“波浪图”)如果风再变大一点,来到海面上呢?(师演示动作)这叫什么?(出示“波涛图”)

过渡:瞧,微风吹过,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

(2)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出示句子二: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过渡: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景色,很快来到了柳叶下。

(1)指名交流,指导朗读。(相机板贴:垂下、拂过)

预设1:我最喜欢“垂下”“拂过”这两个词。读着这两个动词,我仿佛看到了几根柳条吹到爸爸妈妈的头上。他们瞬间染了一头绿发。我画了“哈哈大笑”的心情图。

过渡:听着你的分享,我仿佛听到了“我”和妹妹爽朗的笑声。就这样聊着笑着,笑声荡漾在空中,我们一起开心地读一读。

预设2:我认为最美的词是“拂过”,柳叶就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爸爸妈妈的头发,一种温暖的感觉在心底蔓延开去。我忍不住画了“爱心”的心情图。

过渡: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感受到了“我”和妹妹一家多么温馨幸福。我们一起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一家人的快乐温馨、其乐融融吧。

(2)全班齐读,想象画面。

●出示句子三: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过渡:笑着,聊着,我们很快来到了路边的田野上。读着这句话,你又想到什么画面?

(1)指名交流。(相机板贴:葱葱绿绿、柔软的绿毯)

(2)边读边想象,在“柔软的绿毯”上想做什么?

预设1:最吸引我的是这句话中的“葱葱绿绿”这个词,读着读着,我脑海中出现了一片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上各种小动物正在嬉戏打闹。我画了“双排牙”的心情图。

教师引读:正如你所说,田野是葱葱绿绿的(生读:葱葱绿绿),河水是——(生读:碧绿碧绿)

追问:能不能说“葱葱绿绿的河水”呢?(相机理解“葱葱绿绿”)

预设2:我觉得“柔软的绿毯”这个词很美。因为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田野比作绿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田野很绿,很软,很舒服。我画了“微笑”的心情图。我来给大家读一读。

过渡:此刻我们都来到“柔软的绿毯”上,你们还想做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多种形式读,熟读成诵。(相机板贴:异常美丽、恋恋不舍)

教师引读:我们沿着这条小河走,河水——(生接读)微风吹过,泛起——(生接读)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生接读)路的一边是田野——(生接读)我们一边看,一边走,难怪作者说,春天的郊外,景色——(生答:异常美丽。相机理解“异常”)难怪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生答:恋恋不舍)

(4)师生合作,配乐朗读第1~3 自然段,尝试背诵。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复现生字,同桌互读。

布置任务:这节课,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欣赏到了异常美丽的景色,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语文作业本》第2题中的词语,你会读吗?同桌先互读,再互相评星。

2.指导书写。

(1)出示要学写的生字:匹、妹、波、纹、像。

(2)从结构、穿插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生字,重点指导“波”“纹”。(相机出示:左窄右宽、穿插避让)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作品,师生评议。

(6)课堂小结:孩子们,今天,我们跟随着“我”和妹妹一家欣赏了春天的美景。为什么说妹妹骑的“柳条马”是一匹出色的马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评析】

一、关注学段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教师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设计为词语朋友找家、画心情图等学生喜欢的游戏,巧妙地将学习与生活情趣融为一体,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主动、积极地进行识字与朗读。教师还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读出感情。整堂课,教师优美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他们兴致盎然,投入且专注。

二、采用多样形式,培养识字能力

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识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低年级,识字不仅是教学重点,还是教学难点。这堂课,教师以趣激学,引导学生采用动作联想的方式,识记“拾”“骑”“跨”3 个生字,通过比对“碧绿碧绿”“葱葱绿绿”两个词理解“葱”的字义。教师巧借图片,进行组块词语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波”字进行拓展,积累“波浪”“波涛”2 个词。如此,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展开丰富想象,指导有感情朗读

本课的课后练习首次提出“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读好重音”的基础上的延续和提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景色的语句,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碧绿碧绿”“层层波纹”“拂过”“葱葱绿绿”等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心情图。教师还通过合作交流、比较归类、情境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春日郊外的美丽景色,适时对其进行朗读指导。在这样有梯度的引导下,学生提升了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朗读时感情自然流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教学中,教师以生为本,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使字词教学落到实处,使朗读指导有了梯度,呈现了一节扎实且灵动的语文课。

猜你喜欢
绿绿朗读课文波纹
蛋壳变变变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吓坏了青蛙的“毛毛虫”
小波纹的童话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小草绿绿
为什么水面波纹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