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读书种子”

2023-05-01 05:06向贤彪
意林 2023年6期
关键词:钟扬血脉意林

“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寫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于知识学问。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的高度。

(本文入选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文章有删减)

向贤彪,著有《送你一缕暖风》《一间屋 一架书》《读书是福》等文集,《努力追寻崇高的精神境界》《保持“乘风破浪”的姿态》两文,被收录为2022年高考版范文。

《意林》:您认为这篇文章为什么会入选中考现代文阅读题?

向贤彪:读书的话题既古老又年轻,深深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在当下如何做“读书种子”,正是许多人思考的问题。笔者联系古今名人读书的故事认真思索,遂成此文,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并产生共鸣。

《意林》:您认为阅读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

向贤彪:阅读同人的成长紧密相连,可以说,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从大的方面说,那些在血脉和文脉中代代传承的文化经典,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许多人正是从阅读中认识世界和自己的。

《意林》:对中学生阅读有什么建议?

向贤彪: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选一些堪称经典的书来读,提升阅读的层次;随着“云时代”的到来,“云阅读”自然不能少,但对青少年来说,我们仍然要提倡多读纸质书,培养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养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由多读、会读进入多思、会思,多写、会写的境界,让阅读真正成为写作的帮手、成才的阶梯。

猜你喜欢
钟扬血脉意林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血脉里的眷恋
时代之子的澎湃人生
时代之子的澎湃人生
在我心里,你永不会远去
血脉之恋
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