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回顾与思考

2023-05-01 22:21于洪君
人民论坛 2023年7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于洪君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人类文明 国际合作新范式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绘制联动发展美好蓝图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发展与不断深化,是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升级换代的主要動力。中国所在的亚洲地区,经济活力旺盛、增长潜力巨大,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相互作用,各国间合作意愿较低,一体化水平不高,相互间经济依存度远低于北美和欧盟地区。

中国依据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周边地区发展现状,特别是中国与周边各国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共建基础设施的经验,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指导原则,全面开展互利合作的新倡议,得到广泛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响应,努力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本国发展规划相衔接。“一带一路”成为打造区域合作新模式、开拓互利共赢新局面、推进地区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为此,中国有关部门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等一系列文件。

在这一过程中,中方提出的“六大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同步推进。其中,中巴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成就斐然,产能合作成功开启与中欧班列开通运行,格外引人注目。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中越“两廊一圈”建设、中巴阿(阿富汗)经济走廊建设新构想,中国南向陆海大通道建设新规划,相继提出并付诸实施。“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蛋糕”在中国周边乃至全世界越做越大。

2017年5月,中国政府成功主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同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聚集一堂。论坛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围绕发展战略对接、实现联动发展、深化伙伴关系深入研讨,达成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开局良好,势如破竹。

2019年4月,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名外宾应约而来,出席了中方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领导人及各方嘉宾共同确立了“一带一路”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中方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发起建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等多个合作机制。论坛期间形成了6大类283项最终成果,中外企业合作协议金额达640多亿美元。

2021年6月,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各国经济联系饱受冲击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发布了29国共同发起的“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和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同年12月,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论坛成功举办,努力推动在东盟这一重点方向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进展。中国与有关国家新建8个贸易畅通工作组,与老挝以及非盟的计划与投资部签署了关于“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与3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了“经论证的经营者”互认协议,与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关铁通”项目合作协议。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首倡地,10年来,已与中国搭建了涵盖公路、铁路、航空、油气管道的全方位立体化联通网络,人货畅通、双向开放的基础更牢固。双方的产能合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2021年,中国对哈全行业直接投资8.59亿美元,同比增长48%。中方对哈工程承包合同额为3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6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中国对哈工程承包累计合同额为424.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约289.5亿美元。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第四次访问哈萨克斯坦,强调中哈两国继续做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推动双方合作再上一层楼。两国有关部门签署的有关经贸、互联互通、金融、水利、媒体合作等文件,为两国继续开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

俄罗斯是资源最丰富、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俄两国传统经贸合作快速推进,双方还考虑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以打通从俄罗斯北通往中国的航道。连接两国边界地区的黑河大桥、同江大桥,均已投入使用。双方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前景可观。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均在俄罗斯开设了分支机构。进入2022年,两国务实合作进入快车道。为防止美国滥施制裁危害双方经贸往来,中俄两国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加大了贸易、能源、金融、科技和人文合作力度。

总体看,尽管世界大变局使人类的和平与发展遭遇新挑战,但“一带一路”合作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无论在周边地区还是在全球范围,仍然势不可当。

突破发展瓶颈,激活南南合作内生动力

二战结束以来,南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鸿沟不断扩大。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为自立图强、脱贫解困,提出南南合作构想,为此作出多方面努力。但由于缺少发达国家的真诚支持,发展中国家本身缺乏切实可行的行动纲领与计划,南南合作成就有限。进入21世纪,提升南南合作质量和水平、打造南南合作升级版、激发南南合作活力等问题,再次提上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目的是要破解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的难题。主要途径是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与互通,推动相关国家开展产能与技术合作,提升经贸与金融合作水平,深化人文交往与联系,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借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安全。作为推动南南合作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得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认同和支持。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国借助“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利合作,成功实现快速发展。例如,对柬埔寨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符合该国发展战略,因此,柬埔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最先与中国签署共建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中国则帮助柬埔寨提高信息技术,建设基础设施,包括兴建新国际机场、第一条四车道国道、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座火电站和最大水电站等。双方合建的西哈努克港经济区,吸引了全球170家企业,创造了近3万个就业岗位。也正因有此成就,2023年初柬埔寨首相访华,双方决定在政治、产能、农业、能源、安全和人文六大领域入手,打造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新架构。

孟加拉国也是“一带一路”合作重要参与方。该国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阻碍其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孟加拉国,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孟双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后,中国在孟加拉国大量投资,成为孟加拉国外资的最大来源国,帮助孟加拉国建设了大量的交通、电力、信息技术设施,两国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总额约400亿美元。目前,孟加拉国已被公认为亚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之一。

非洲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區。中国与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的52国以及非盟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非合作的范围十分广泛,力度也相当大。联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东非大铁路亚吉铁路,包含了中国设计、中国建造、中国标准和中国管理等诸多元素,它的开通运营,为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亚吉铁路开通运营5年来,发送旅客数量持续提升,运输收入保持着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长,生动诠释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务实合作,同样卓有成效。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提出了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埃及、伊朗与阿盟总部,提出了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四大行动计划,即高举和平对话旗帜,开展促进稳定行动;推进结构调整,开展创新合作行动;促进中东工业化,开展产能对接行动;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开展增进友好行动,使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纵深发展。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阿峰会、中海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提出了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四大路径,即“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共同利益”“聚焦经济发展,促进合作共赢”“维护地区和平,实现共同安全”“加强文明交流,增进理解信任”,得到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的广泛认同和响应。

为了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一带一路”合作,中方在财政上、技术上、人力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奉献。南南合作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参与、全面推进、联动发展、利益交织、共同进步的新格局。德国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会认为,过去十多年来,中国资本在非洲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广泛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推动快速决策、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不干涉非洲国家内部事务方面,中国模式的得分显然比欧洲更高。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网站也曾发文称:中国在非洲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坚持政府指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指导原则,着力解决非洲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也承认:中国经常为非洲雇员举办培训课程,其中许多人被派到中国接受培训。中国每年还提供数万奖学金名额,资助非洲留学生到中国留学。

事实的确如此,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帮助非洲培训人才,非洲国家踊跃参与。2018年,在中国学习的非洲留学生达到81562人,超过在美英两国学习的人数。2021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召开时,中方还表示要帮助非洲新建或升级10所学校,邀请1万名非洲高端人才参加研修研讨活动。此外,中国还在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鼓励中国在当地的企业提供不少于80万个就业岗位。

聚焦新发力点,持续打造合作新范式

中国倡导“一带一路”,首先基于人类社会的统一性和根本利益的共同性,同时也基于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与安全的崇高理念。这一理念摈弃冷战思维,拒绝零和游戏,反对丛林法则,超越社会制度差异和意识形态分歧,超越资源秉赋障碍和自然地理阻隔。“一带一路”与美国主导的区域合作完全不同,美国实施的是霸权逻辑下的共建理念和集团政治,打造的是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的势力范围,而“一带一路”打造了合作新范式。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道路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历史大势,引导世界各国探索相互尊重与相互支持、共担风险与共克时艰、互利共赢与合作共赢的新道路,最终形成更为公正合理、更为健康稳定、得到广泛认同并使各国人民普遍受益的新型国际经济体系。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被载入联合国等多个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文件,亚投行的成功建立及其运行实践,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令人信服地驳斥了一些西方政客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恶意诋毁和中伤。

在中国的积极推动和引导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总体态势始终向好。2017年,中国与多国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到2020年底,中国已与16国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另与22国建立了“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2021年,中国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既是为了推进数字经济对外开放与互利合作,也是为了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数字经济、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开始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1.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214.6亿美元,增长15.3%。中国企业在外承包的工程完成营业额达897亿美元。中欧班列开行15183列,同比增长22%,开行量与货运量均创新高。中老铁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项目,陆续峻工。比雷埃夫斯港、雅万铁路、匈塞铁路等大项目稳步推进。

2021年11月,中国召开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习近平主席在会上特别强调:“要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基于这一指导思想,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体任务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

截至2023年2月中旬,中國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带动全球国际合作“范式”效应显著。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开发机构和国际合作平台的设立,也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开展10年来,中国与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开辟出务实合作与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与联动发展的康庄大道。2013年至2022年,10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中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571.3亿美元。中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与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一半。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形成的3000多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使将近4000万人摆脱了贫困。

推动文明互鉴,不断为人类社会作贡献

人类社会是个既充满矛盾和冲突,同时又相互联系和依存的共同体。各具特色的人类文明,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借鉴,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各有千秋。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主张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全球治理,主张让文明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两千多年前起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将中华大地的物品和特产带到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地区,同时也使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传入中华大地,其伟大意义在于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实现了广泛而深刻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动。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多次谈到,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与强大,中国应当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表示:“我们要为人民福祉着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好世界作出应有贡献。”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是当代中国人实现这一崇高意愿和理想的重要途径。

中国大力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先着眼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发展瓶径。在这个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国将尽最大努力,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多种形式的财力、物力和智力支撑。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挑战,但中国将全心全意地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加快解决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失衡问题,从根本上铲除国家间对立与冲突的土壤,铲除极端主义滋生蔓延的温床。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合作,是开放而不是排他的,是包容而不是封闭的。推进“一带一路”,不仅要发掘广大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潜力,同时也要动员和利用发达国家的富余资源,调动国际金融机构和相关组织的积极性。邻国间的、次地区的和跨区域的资源配置、金融合作、产能转移、技术交换、劳动力流动,将使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实现前所未有的相互连通。这就会带动并推进更多国家在发展战略、政策理念方面的相互衔接,进一步夯实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使世界上不同文明类型深入展开新形式的互动与互鉴。

中国倡导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世界各国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互利发展、共赢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为人类文明实现互联互通、走向互学互鉴提供了强大动力。如今,“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与合作项目遍布全球。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纽带,发展思路广泛对接、安全利益彼此契合、不同文化兼收并蓄、各国人民共克时艰的文明交融新格局正在形成。国际社会对中国方案、中国倡议、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以及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更广泛的认同。这是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和中华文明包容开放精神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兼收并蓄走向更高阶段的重要表现。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改变,世界秩序与格局深度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急剧变革。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充满期待,中国应顺势而为、应时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以及其他许多场合,就推进高质量、可持续、惠民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提出新要求。2021年9月和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第76届联合国大会和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分别提出了广受世界赞誉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又一次坚定而明确地表示:“我们愿同各国政党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同时提出了以“四个共同”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再次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就是:“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人们普遍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理念相联,逻辑相通,彼此呼应,相得益彰。高水平、高质量、可持续、前程远大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必将在新起点上扬帆启航,再创辉煌!

责编/周小梨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