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3-05-05 13:04陈卓武静雨
会计之友 2023年9期
关键词:政府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

陈卓 武静雨

【摘 要】 新修订的《审计法》为大数据技术在政府审计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法律基础,大数据审计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S市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分析,探讨大数据技术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揭示了大数据技术在技术方法革新、团队组织建设以及合规流程控制中起到的作用。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会对政府审计质量的三个衡量标准“技术性、独立性、行政性”产生影响。进一步总结出S市经济责任审计在包括平台建设与团队组织的技术支持,以及在审计流程中实现全过程跟踪的应用经验,也反思了审计应用大数据技术尚存在的缺乏体系化政府支持与保障政策、机构间数据口径不统一、审计理论亟待更新等问题。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政府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09-0120-06

一、引言

2021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旨在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大数据”的相关概念由美国麦肯锡公司提出,随着研究的深入,大数据的技术与理念逐渐渗透并对学术界与实务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大数据前置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愈加重要。我国根据国内的行业需求与技术发展情势,也同步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大数据全面应用的前景广阔。

本次修订的《审计法》新增了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内容:其一,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获得不同范围与不同程度上的国家政务平台以及共享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其二,审计机关也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大数据信息相关系统进行检查,实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此外,审计机关还可以根据大数据技术建成以及应用过程的工作需要,外聘相关专业领域人员。由此可见,新修订的《审计法》对审计工作中的大数据技术使用做出了具体规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大数据审计即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S市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情况为例,依据国内外学者研究,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大数据技术对于政府审计质量的作用机制。着重介绍S市大数据技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对审计质量产生的影响,挖掘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最后总结了S市经济责任审计的先进经验,也对应用大数据技术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陈伟等[1]的研究表明,大数据技术应用同时为审计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使审计取证更加全面化,为审计分析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技术方法选择,加快了审计处理时效。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控制要求,大数据平台的匹配性也成为了审计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吴红虹等[2]提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审计将会在证据获取、程序设计、技术方法、内部控制以及人员要求等方面产生革新性的变化。张敏[3]认为,审计在融入AI算法和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审计智能化、平台化,数据多维化、全面化、可视化是必然趋势。同时,大数据审计也面临数据信息获取成本高、固有范式转变困难、复合型人才稀缺、行业业务复杂、大数据技术与审计理论存在矛盾等难题,该研究为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二)大数据技术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Lian et al.[4]通过利用TOE框架和HOTFIT模型,发现大数据技术能够从数据安全、成本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等方面影响到审计质量。黄舒[5]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实践后发现,会计信息系统设计、数据保护机制、数据质量和分析技术难度会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尽管如此,大数据技术应用则有助于审计证据获取,尤其是获取外界公开披露的证据时,结合数据库建设以及大数据分析手段,能够更加客观公允地获取结论,提高审计的质量。尽管我国目前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依然存在数据口径不一致、审计结果应用范围较窄等问题,但可以通过完善审计流程框架设计、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多方位利用审计结果等方式,使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审计的全流程跟踪参与,从而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三)文献评述

由国内外学者研究可见,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大数据理论与审计理论融合且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审计实践的双轨并行期,是大数据审计理论体系碰撞与探索的关键阶段。尽管大数据技术为政府审计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但总体而言,大多数学者认为大数据技术对审计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通过理論体系的形成以及实践技术的指导,大数据技术终将在提升审计效率的同时,对审计质量起到正向影响作用。

三、大数据技术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理论机制

(一)衡量政府审计质量的三个维度

关于审计质量的衡量维度,美国学者DeAngelo[6]认为审计质量是由审计技术性与审计独立性的联合概率所决定。其中,技术性影响是指能否“发现”问题,这与审计师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程序有关;独立性影响则是指能否“报告”问题,这与审计师自身的独立性有关。我国学者黄溶冰等[7]在沿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并证明了政府审计质量除了受到“技术性”与“独立性”的影响之外,还受到“行政性”影响,“行政性”需要考虑审计预防与审计纠错的综合作用与相互影响。审计预防是指发现违法违纪风险,并据此提出审计建议以达到预防问题出现的作用方式;而审计纠错则是指发现已经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整改措施以到达纠正错误的作用方式。由此可见,政府审计的质量需要同时综合审计预防与审计纠错这两方面进行考察[8]。

(二)大数据技术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作用机理

结合多数案例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主要能从技术方法、团队建设、合规程序等方面影响审计质量,从而推动传统抽样审计向全面审计转型。

第一,在审计技术方法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助力审计平台搭建。一方面,审计平台的全样本分析能够在空间上拓宽审计渠道、扩大审计范围,从而有助于降低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另一方面,审计平台的实时监控则能在时间上大大缩短错报发生与审计发现错报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助于将相关信息快速反馈给决策相关者,为止损及纠错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时间。

第二,在审计人员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减少审计行业对于基础性重复性工作人员的需求,从而使审计项目组更加扁平化与精简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可以降低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人员流动门槛,大数据技术代替烦琐的人工数据标准化处理后,项目之间的处理操作差异性也会相应减少;精简化的人员网络则能通过减少审计人员亲密关系群体数量,从而增强独立性降低审计合规风险。

第三,就政府审计程序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审计的预防能力以及纠错能力。在审计前期,审计数据库能够辅助审计人员筛查并选定审计重点;而在审计中期,则能结合实时共享数据模拟预测风险点,起到监督预防的作用;在审计后期,大数据技术则能综合项目全过程数据,形成较为合理的评价标准,最终保留经验以供学习,教训与不足也可追责并纠正。

(三)大数据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在审计数据信息安全和审计证据存储风险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基础数据完整性、信息可靠性、系统程序安全性和审计证据储存风险性等实际问题。因此,需要做好在已存在数据库中审计大数据的保护工作,随着数据价值不断提升,数据库被非法入侵导致数据泄露的事件时有发生,要明确审计数据的管理单位以及落实数据防护责任,严守数据安全底线。另外,在审计工作中也会传输大量的数据,而如何保证数据不被篡改与泄露,相关的制度设计与严格执行必不可少。

綜上所述,在政府审计项目中推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审计技术方法层面上的“技术性”,增强审计人员自身层面上的“独立性”,在一些政府审计的特定程序及职能层面上提高“行政性”,最终对政府审计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四、大数据技术在S市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一)S市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1.S市审计局介绍

S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021年GDP位列我国前30。S市审计局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开展辖区的审计工作,同时承担着合作部门要求协助配合的其他相关工作。S市审计局专设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以此指导全市各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

2.S市经济责任审计介绍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内涵,于保和等[9]在研究中指出,经济责任审计本质上属于经济监督行为。经济责任审计需要经过上级审批许可、依法依规设计框架,并结合审计对象特点设计具体程序,从而对被审计人员的履职情况做出评价,判断其任职期间内决策行为是否合规、经济成果是否符合预期[10]。S市审计局内,除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之外的各个部门在必要时都需进行配合。在项目需要的情况下,领导小组也可以借调下属审计机关人员及外聘社会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合作。经济责任审计除了同其他形式审计一样,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情况、政策合规、经济效益做出评价,因其审计对象主要与经济责任人相关联,还需要对经济责任人的相关行为与成果做出评价。

3.S市大数据技术应用介绍

2016年开始,S市审计局开始将大数据技术逐步融入到审计技术方法、审计团队建设、审计合规流程等方面,以实现S市的经济责任审计向着大数据时代迈步。经统计,自引入大数据技术以来,各审计项目对大数据技术的依赖程度如图1所示。

其中,特别依赖是指没有大数据技术则无法正常开展的项目;较高需求指经常使用到大数据技术,且大数据技术显著提升了项目的科学性,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有需求是指在部分环节中偶尔使用到大数据技术,且大数据技术仅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没有需求则指项目中完全未使用大数据技术或者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几乎未对审计效率、审计结果产生任何影响。

由此可见,S市经济责任审计自2016年引入大数据技术后,整体对于大数据技术的依赖需求都较高,仅有4%项目未涉及到本文分析范围内,故可以作为本文案例分析的基础。以下将着重从技术方法、团队建设、合规流程三个角度介绍S市大数据技术应用前后的情况。

(二)S市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进展

1.审计技术方法:大数据审计平台建设

自2016年起,S市的大数据审计平台主要在信息跟踪、数据处理、数据库集成三个方面开展重点建设。首先,建立了全环节的信息跟踪审计模块,依据各类型审计的特质,设计对应的数据平台框架,以求覆盖跟踪审计的整个过程;其次,平台致力于建设统一口径数据处理模块,从而对财务与非财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构建内部联系模型,从而实现内部人员的高效沟通交流,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与传输的成本;最后,建设集成信息化的数据库模块,主要覆盖历年项目档案、社会审计机构信息、市场行业数据信息等方面。综上,该平台可以初步结合相关数据,进行项目进程模拟预测分析,从而精准识别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引导审计人员对风险点进行关注。

为了加强审计人员对于大数据审计平台的掌握程度,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外聘了数位大数据方向的技术理论研究专家,主导“审计平台数据复核”工作。同时,小组也积极聘用社会审计力量,选拔同时具备审计与计算机知识的人才进入到审计团队中。在每次审计项目开始前,领导小组都会多次开展相关行业背景以及大数据审计方法培训,并依据审计重点,要求审计组研习相关的政策法规。S市审计局的大数据审计新系统研发和使用进程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大数据审计平台接入互联网进程已达70%,初步具备了全程跟踪、风险识别、模拟预测的基本条件。

2.审计团队建设:技能专业化、组织扁平化

在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S市审计局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培养逐渐趋于“单学科专业化、多领域综合化”,即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一门除审计外的专业行业领域知识,对于多领域的基础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同时,审计战略、审计决策等项目宏观层面的理论知识也安排到了S市审计工作人员的日常学习中。自大数据技术推广应用以来,S市的审计团队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审计人员“技能专业化”以及审计团队“组织扁平化”两方面。

(1)技能专业化

截至2021年上半年,S市审计局内部各部门中,实际在职人数占总编制人数的82%。总编制人数中,行政编制占比74%,事业编制占比26%。如表1所示,2020年S市审计局新增拟聘用人数8人。结合往年数据进行预测,尽管S市审计局的人员配备招收规模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其增长速度预计会逐步放缓。

2016年之前,S市审计局累计招收人员中,除了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外,掌握财会相关知识的占78%、法律相关知识的占63%、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仅占约17%。虽然这部分人员从业后进行了一系列与审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及考核,但是S市审计局2016年之前,全体人员的大数据知识储备总体薄弱,几乎完全不具备利用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自2016年以来,S市审计局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人员培训和技术研究。历经几年的系统化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S市大数据技术人员建设已初见成效,组建S市审计局大数据审计小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S市大数据审计的先行试点领域,一支行动高效、技术过硬的大数据审计队伍已初步建成,继而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团队的组织架构。

(2)组织扁平化

S市审计局于2019年提出,优化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重心。因此,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S市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团队逐步调整了内部工作模式。本次调整以“交叉互审”为方针,力求提高团队操作的灵活性以及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一方面,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大数据技术组为核心,带动各现场审计组运作”的平面化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各现场审计团队也根据项目特点,集结了专业对口人才,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时性与全面性。目前S市的经济责任审计团队主要分为领导小组、大数据技术组以及现场审计组。领导小组统筹全局,负责全程领导审计工作,负责战略制定、风险控制等宏观层面的工作安排及跟进完成情况等,由原审计部门的管理行政人员组成。大数据技术组负责建设运维大数据审计平台,在具体的项目过程中负责远程风险监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工作。现场审计组的人员则根据具体的问题前往项目现场,开展具体审计。

3.审计程序:全流程跟踪

S市审计局在每年年末总结时,会对次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展开讨论,主要包含宏观政策变动对于审计质量控制要求的调整,以及具体的开展项目数量、开展项目时间线等。工作计划的内容在讨论完成后,将会记录到审计平台上,各项目的历年档案以及相关背景数据资料在这之后便会初步收集完成,并在项目开展之前持续完成更新。前期准备阶段,大数据技术组的人员会利用审计平台,先对审计范围内进行初步的风险点筛查工作。中期阶段,现场审计组人员定期收集会议纪要、财务数据、决策数据,并提交至大数据技术组,技术组人员进行初步标准化后,展开较为深入的大数据分析。后期考核阶段,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整合项目过程中的反馈数据,参考历年项目数据库,向现场审计组的工作人员提供绩效评判参考的标准。

五、S市大数据技术应用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

(一)技术方法革新对审计质量“技术性”层面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审计技术方法更加灵活化、智能化、系统化,继而简化了审计执行程序,降低了审计工作的强度,使得S市审计局的项目处理效率大幅提升。大数据技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技术性”层面影响,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目前,众多企业已按照监管要求,将相关业务财务信息在网络上公开披露。政务平台的建设也趋于“一体化”,政策法规的更新都将在网络平台第一时间更新。然而,对于从社会采集而来的问题,难免会出现重复、缺失、错误、格式不统一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体的可比性。统一口径数据处理模块可以对上述问题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发现数据间的勾稽关系,继而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信息。大数据技术建模分析技术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更加快速地应对识别风险点,优化完善审计程序。同时,该项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审计项目对审计人员主观判断的依赖性,即提高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使得审计结论更加客观公允。由此可见,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审计技术方法及流程体系已然形成,“技术性”层面较传统审计时期有了质的飞跃。

(二)团队组织建设对审计质量“独立性”层面的影响

经过S市审计局精确到个体的系统化培训后,审计人员在项目宏观层面的战略导向以及管理决策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团队处理审计项目的模式也从传统的“一对一”“点对点”跟踪,逐步转变为大数据技术组人员的“一对多”“点对面”,结合现场审计组人员的“一对一”安排。此外,除了团队中较为核心的决策人员固定不变外,其余人员都进行不定期流动,以加强审计人员个体的各行业综合应对能力。在审计忙季遇到人手不足时,也可优先从大数据技术组与领导小组中借调人员以解燃眉之急。在上述情况下,大数据技术组仅负责系统的操作,而并不直接参与、影响项目。同时,大数据技术组远程监控现场审计组的行为是否合规,而现场审计组也能通过程序检验大数据技术组提供的分析结果与采集的信息是否准确合理。由此,大数据技术应用改善了审计团队内部组织架构,为审计质量的“独立性”提供了多重保障。

(三)流程合规控制对审计质量“行政性”层面的影响

2016年之前,S市累计进行过138人次的经济责任审计,其中任中审计23人次、离任审计115人次。由于任中审计工作既能有效发现管理漏洞,也能对领导干部起到警示作用,往往能够比离任审计起到更好的预防纠错作用,所以該类经济责任审计占比也在逐年提升。2016年之后,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数量再次迎来了增长高潮。

根据图2数据,移送案件的数量也反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行政预防情况。据公开披露的审计工作报告描述:2016—2018年移送案件线索及事项较前一年的平均增长率已基本稳定在80%左右;此后,由于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全面应用,2019年至2021上半年移送案件数量较前一年的平均增长率则于2020年一度跃升至199%。截至2021年6月底,S市的审计局官方网站累计公示相关案例共23起,其中2018年2起、2019年3起、2020年9起、2021年上半年9起。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既提高了监督环节的预防效力,也加强了审计问题的纠错效果,最终从“行政性”层面,提高了审计质量。

六、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提高审计技术方法“技术性”、审计人员“独立性”以及审计程序“行政性”来提高政府审计质量。然而,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尚存在缺乏体系化政府支持与保障政策、机构间数据口径不统一、审计理论亟待更新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与大数据审计相关的政策法律制度急需建立与完善

对政策法规的完善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是建立健全对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法规指导以及政策激励,从而对尚未开始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相关审计机构提供指引,并提高各机关部门进行大数据升级的积极性;其二是形成对于违反平台信息安全的相关处罚机制,一方面加强对于审计人员及相关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以及道德法律双重约束,另一方面更要高筑审计数据信息安全的法律防火墙,对存在窃密行为的不法分子予以严惩。

(二)大数据审计平台的设计需要注意数据口径标准化

由于我国目前大数据审计技术推广情况不一,各地大数据审计平台建设进度也参差不齐,故而在各地进行跨域合作时,数据信息可能难以达成统一标准,极大影响了工作效率。针对该现象,各地应在建设升级大数据审计平台时,注意对于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后续要在各地审计平台基础上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数据库建设。

(三)传统审计理论需要结合大数据理论更新转型

传统审计基于风险导向相关理论已基本形成,审计意见的发表存在概率成分。而大数据技术则具有全面、实时、高效等特点,在实践中难免与风险导向理论产生矛盾。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审计战略、审计重点、审计决策等相关理论研究,推动审计工作人员树立宏观意识、战略意识、全局意识,持续推进审计技术与方法的更新,为迎接研究型审计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陈伟,SMIELIAUSKAS WALLY.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6,43(1):8-13.

[2] 吴红虹,彭文良.大数据时代对CPA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的影响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1):50-51.

[3] 张敏.大数据审计:五大趋势与五大挑战[J].会计之友,2020(8):2-11.

[4] LIAN J-W,YEN D C,WANG Y T.An exploratory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crit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cision to adopt cloud computing in Taiwan hospit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4,34(1):28-36.

[5] 黄舒.大数据背景下审计质量提升路径[J].企业经济,2017,36(12):84-87.

[6] DEANGELO L E.Auditor independence,low balling,and disclosure regulation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1981,3(2):113-127.

[7] 黄溶冰,王跃堂.我国省级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实证分析(2002—2006)[J].会计研究,2010(6):70-76.

[8] 郑小荣,余莎.公共政策效果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21(1):11-18.

[9] 于保和,張相洲.谈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J].中国审计,2002(6):26-27.

[10] 陈伟,高杰,居江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经济责任审计[J].财务与会计,2018(21):51-53.

猜你喜欢
政府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政府审计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审计服务收费放开,审计市场绩效将何去何从?
注册会计师社会资本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独立审计、债务融资成本和信号传递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