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蕴玉,瓯江生辉

2023-05-06 19:30郭吉成
师道 2023年4期
关键词:永嘉温州语文

陈智峰,温州永嘉人氏,1978年生人。永嘉县名取“水长而美”之意,历史悠久,建县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温州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造就了这里一代代的名流俊士。智峰便是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后起才俊之一。

认识智峰是在2007年春,那时我受邀去永嘉二中给高三学生作讲座,到永嘉车站来接我的便是智峰。从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我到永嘉,他总会来接送我,给我当司机。再后来,他成了我省名师工作室的首批学员。从名义上说,智峰是我的徒弟,但从我们的交情来看,我更愿意把他当作我的好友!

与智峰相识的人,都喜欢他。个中的原因,我一直认为,不仅是因为他长得帅,而且也因为他有着优秀语文老师所应具有的教学思考与学术品质。

智峰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在2011年从永嘉山区学校调往温州市区学校工作之前,他一直在楠溪江畔的永嘉二中任教。永嘉二中虽为县属中学,但实际上是在山区——岩头镇。这所学校远离县城,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相当落后。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智峰也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而是脚踏实地,怀揣着当一位好老师的梦想,并把这种梦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追求中,在那里勤奋地工作,认真地读书。我曾经问过他,在这山沟沟里教书,你觉得憋屈吗?他说,只要心中有追求,在哪里工作都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当时他的追求很朴素,也很实在,就是成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也正是为了这个追求,他耽于二中,心无旁骛地一心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于2004年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并于2008年破格晉升为中学高级,这样的破格在永嘉二中这种山区学校是绝无仅有的。后来因工作需要,他调到了温州市区。从楠溪江畔来到了瓯江畔,从山区到市区,工作环境、教学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做一位优秀的老师的追求一直没有变。只是追求由原来朴素实在的理想上升为更为高端的目标:成为温州乃至省内的一位名教师。他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了合适的发展规划,在不断的追求中,朝着目标,一方面仰望星空,一方面脚踏实地,点滴积累,扎实行走。虽然这过程他付出了很多,但收获也是颇丰的:2018年在浙江省第三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中,年仅40岁的他顺利晋升为正高级教师;2021年他又被破格聘为正高二级岗位,成为了浙江省最年轻的二级教授。

人生中有一次破格已经是难得了,但智峰却获得了两次破格,这实在是难觅其二。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智峰能做到?是幸运吗?不是!是他高悬目标、永不停歇的追求造就了这一切。

智峰是一位肯思考善教研的老师,他非常清楚,作为一位教师要往前走,就得重视教科研,通过教科研来促使自己去发现和思考,进而驱动自己的发展。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非常重视对教学的深入研究。我经常说,我们基础教学的研究要放低眼光,倡导研究的“真”。这个“真”体现在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真实的问题、研究可操作的问题,只有这样的研究才是接地气的,有意义的。观察智峰的教学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他的研究是接地气的,是扎实的,所有研究都是来自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如教育叙事《享受苏东坡——一个山区语文教师一天的语文生活》《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守望者”》、教学论文《以“寝室时评”法推进高中作文教学》《为学生设计一份有“温度”的寒假作业》、教学课例《“打开论述文写作思维之门”教学课例》《<亡人逸事>教学课例》、文本细读《称呼不同,情感各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一个独特切入点》《一个“于”字背后的文化密码》等。读这些文章我深切感受到的是教学的真实、研究的真实。

智峰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自己在书上或杂志上读到的和在课堂上听到的、感受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经过自己的实践,巧思成文。在教学研究上长期的用心、细心和精心,才有了他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这充分体现了智峰的善思善研。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一般老师所缺乏的。

也有人问我,为什么陈智峰老师的文章写了就能发表?我的回答是,因为他写出来的文章接地气,是来自于自己的真实思考与真实研究。

这正是我们应该从智峰身上得到的重要启示:一个人专业上的成长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做一个教学研究的有心人,细心人与精心人,才能成就自己的理想。

但仅仅如此,我又觉得似乎不能全面地概括他的学术品质。

智峰也是一位敢突破能创新的老师。这不是空口无凭的,有他的教学实践为证。比如他的《高中江心屿多文体体验写作选修课程构建研究》就是明证之一。记得在2015年,浙江省刚开始深化课程改革不久后的一天,智峰给我发了一篇文章。内容是他准备在寒假安排学生完成一份“江心屿寒假文化考察”的语文作业。我看了他的规划和想法,不禁心下一沉,因为要完成这项寒假作业会牵涉到许多方面的事,比如教师的精力、学生的时间与安全、领导的支持、家长的态度等等,这能完成吗?但我又接着一喜,智峰这样大胆地进行教学尝试,如果真能做成,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写作教学都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于是,我当即回复给予支持。待到假期结束,我收到了智峰告知我的尝试很成功的消息,并附了一些学生作文。我仔细地阅读了学生的实践性作文,深知智峰成功了。当然,他并没有停留在这一次的尝试中,而是在这次尝试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好,做深入,最终做成了一门浙江省精品选修课程。并由此进一步拓展到其他方面,如他的“寝室时评”法等,这些都是智峰在写作教学上的创新与突破。

智峰除了在写作教学上敢于突破外,在阅读教学上,他也勇于创新。好多次有老师跟我说,陈智峰老师的教学设计往往会出人意料,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确实是这样,智峰的课堂常常会有“奇思妙想”,常常会“出人意料”。记得几年前我带他去贵州三穗民族高中送教,他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时的情境。上课刚开始,智峰走到讲台前,与学生一起读了一遍全词,然后他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根据自己对词意的理解自由朗读全词,梳理词中的典故,布置完任务后,他自顾自地走到了移动黑板后面去。当时我们都很疑惑,他去黑板后面干什么?正当我们疑惑之际,他从黑板后面穿着一件长衫出来了,原来如此——他去换装了。他的换装让整个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然后,他穿着长衫与学生一起吟诵这首词。接着进入教学,大家都没想到,他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去思考、理解、探究为什么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对几位历史人物采用了不同的称谓。一下子就把这堂课的传统教法打破了,学生十分有兴趣地投入到探究中去。不用说,这堂课非常成功。课后三穗民族高中的老师问我:“陈老师怎么会有这样独特的想法?”其实,对于智峰来说,这样的课例是很多的。

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绝不是智峰的随心所欲,而是他的一种教学理念的体现,这种理念就是他的学生观。他的课堂非常重视学生的“学趣”,正如他所说的:“语文学习要以‘趣为根柢”。正是为了这个“趣”,他努力地追寻着,探索着,积累着。我们读他的《语文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为自己拟一副嵌名联》《鲍勃·迪伦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与辛稼轩20多年的缘分》等文章便可知了。

智峰还是一位懂情义、知为人的老师。作为山区出来的孩子,他身上有着大山一般的稳重朴实的品格,也有着楠溪江流水一般的清纯乐观的品质。我与他从初识至今,交往已有16年。十多年來,他一直与我有着“师徒”的情义,虽然在他前进与发展的道路上,我只做了一点微不足道、力所能及的事,但他却始终铭记于心,前面已经说过,只要他知道我到了温州,无论在苍南、永嘉,还是在洞头、平阳,他是一定会来作陪或探访的。因工作的需要,有时他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回,只是为了见我一面,与我聊聊,但这“匆匆”却有着深厚的情义。不仅如此,他还专门写了《郭吉成老师的“三立”》的文章,刊发于广东的《师道》(人文)杂志,这令痴长于他的我很是感动与惭愧。当然智峰不仅对我是这样,对其他的长者或曾经对他有过帮助的人亦是如此,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帮助他都会记于心中。他对浙江语文教育界的泰斗、他的导师王尚文先生敬重如父也是一例明证。2018年6月,我在杭州参加高考语文的评卷工作,这一年包括智峰在内的我的几位徒弟要参评中小学正高级职称。为了让他们能顺利地通过评审工作,我将这几位徒弟召集到杭州,利用晚上评卷的空隙时间,对他们的“说课”作了一次培训。那晚方煜、应健都来了,但智峰却一直到结束都还没出现,我当时真的有点生气,甚至有点责备。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智峰就来到我的房间,首先向我表达了歉意,再跟我说明了为什么没有按时赶到。原来是王尚文先生到温州讲学,本来打算乘动车返回金华的,但智峰担心老师年事已高,乘坐动车不方便,便主动提出开车护送王老师到金华,到金华后王老师又提出想回老家,智峰又送王老师到丽水遂昌的老家。几经转辗,才在深夜到达杭州,这足见他对老师的一番情义了。当我知道了原因后,反而为我原先对智峰的责备感到歉疚。

无论是在山区学校,还是在温州市内,智峰都保持着同样的谦逊、平和、大气。他的周围总有一群如他那样追求教学、追求梦想的老师。永嘉蕴玉,瓯江生辉。相信他定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语文教学的高峰上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浙江安吉县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成 盼

猜你喜欢
永嘉温州语文
父辈们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温州,诗意的黄昏
我们一定会胜利
难忘九二温州行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