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声中传递乡情

2023-05-06 02:04左婕
音乐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本分析

〔摘 要〕本文以胡廷江改编的陕北民歌《新编赶牲灵》为例,对此曲的文本以及演唱要点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对歌曲的改编背景进行了论述,对原版本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在对此曲文本的分析上,分别从歌词和音乐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歌词上,此曲主要体现在对陕北方言的运用上,具有浓郁的地域乡土气息。在内容上,则体现出具有浓郁的叙事性情节特点,并在其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就音乐而言,本文着重分析了此曲的旋律和节奏,对其中所运用的纯四度音程支架、级进下行三音列、大跳音程、弱起节奏、跨小节切分等进行了论述。最后则是对该曲的演唱要点进行了概括,认为应当从润腔技术、人物角色的塑造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关键词〕陕北民歌;《新编赶牲灵》;文本分析;演唱要点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尤其是存在并发展于各地域、民族间的传统民歌、戏曲、歌舞、曲艺等,为当代民族声乐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当代民族声乐的创作与表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范本。《赶牲灵》是一首流传于陕北地区的信天游山歌,具有浓郁的情感特征和乡土气息,特别是质朴的歌词语言和具有风格意味的旋律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是陕北民歌审美特征的集中体现。《新编赶牲灵》是当代作曲家胡廷江在原民歌的基础上改编的作品,此曲在改编的过程中,保留了原民歌的风格特征,运用了展衍的手法在原民歌旋律的基础上得以扩充,使此曲更加凸显出了陕北民歌的创编和演唱特点。本文将从文本分析和演唱要点两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感受。

一、《新编赶牲灵》的改编背景

(一)《赶牲灵》的原版本特点

“赶牲灵”又称为“赶脚”,是旧社会一种传统的货物运输方式。在陕北地区,人们为了谋生,逐渐形成了“走西口”这一社会经济和移民文化现象,“赶牲灵”一般由男人担任,往来长途运输货物,在路上短则数十天,长则半年以上,而留守家中的妇女则盼望丈夫早日归来。《赶牲灵》就是在这一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首民歌。原版本的音乐结构为上、下句体,典型的信天游山歌特征,七声徵调式。上乐句的起始音和结束音均建立在调式主音so上,下乐句则是从高五度的属音re上开始,最后结束在主音上,上、下乐句为纯五度的承递关系,因此在音乐情绪上也有着很大的层递性。歌曲中歌词有三段,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情节性,以对社会生活事象的描述为主,如“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盏的灯”等,但是在情节叙事背后却内蕴着“盼归”的主题。

(二)基于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

歌曲的改编者胡廷江,是一名专注于民族声乐创作的作曲家,近年来创作、改编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代表作品如《春天的芭蕾》《玛依拉变奏曲》《新编赶牲灵》《边寨喜讯》等。这些作品随着在电视媒体上的播出、专业声乐教学以及作为声乐比赛曲目而广为人知。从这些作品的创作风格看,一方面具有时代风格的气息,另一方面则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如《玛依拉变奏曲》中新疆风格的体现、《边寨喜讯》中对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体现等。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歌曲创作集中体现了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声乐的创作倾向。就《新编赶牲灵》的改编而言,既保留了传统的地域风格特色,又对传统民歌进行了创新。

二、《新编赶牲灵》的文本分析

(一)歌词分析

1. 方言的运用

方言是长时间以来生存在一定地域的人们所形成的语言习惯,这一语言习惯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普遍运用,也是作为地域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符号和标志。民歌作为一种被旋律化、艺术化的方言形式,在歌词中则有着明显的体现。从《新编赶牲灵》的歌词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叠字的运用,如“走头头”“三盏盏”等,这些叠字的运用一则能够表现出浓郁的地域方言特色,二则体现出陕北人民质朴、平实的性格特点,当这些叠字作为歌词语言在民歌中进行表现时,起到了增强旋律发展、丰富旋律表现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歌词中还运用了诸多的方言化衬词,如“哎呀”“哟奥”“哇哇”等,这些衬词作为歌词的一部分,在整个歌词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既能够起到平衡乐句结构、补充节奏的作用,又起到增强情绪表达的作用。

2. 叙事性情节

从歌词的内容看,主要采用了叙事性的手法,歌词开始处“我的哥哥呀”,瞬间将人们带入了故事情节之中,这一句以第一人称作为引入,对后续的故事情绪发展进行了铺垫。之后改编者采用了原民歌中的歌词,其中“三盏盏的灯带上铃子得的那个声”一句,呈示之后又重复了一遍,在此处起到了加强情绪渲染的作用,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期盼之情表达得更有层次。在第二段歌词中,運用了起兴的手法,先是陈述了“白脖子哈巴朝南咬”,作为“兴”句,预示着丈夫的归来;第三段歌词中“你不是我的哥哥,走你的路”一句,表现出了女主人公的误判,此时心中充满了失落感。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此首歌词以叙事性的手法展现出盼归、兴奋和失落三个情节,将思念、期盼的爱情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音乐分析

1. 旋律分析

从此曲的旋律发展手法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徵调式主音、下属音、属音的支架结构。在信天游民歌的旋律中,调式功能音在旋律发展手法上起到支撑旋律发展的作用。根据陕北方言的特点,尤其注重纯四度音程的运用。此曲建立在徵调式上,因此由调式主音、下属音、属音三个功能构成的四度旋律音程在此曲中随处可见。如歌曲的主题乐句即由调式主音开始,趋向上行四度下属音发展,形成so-do的进行,在第二乐句的开始处,则是在高音区上发展,从调式属音re开始,趋向上行四度主音发展,形成re-so的进行,所以前后乐句建立在两个纯四度旋律音程的基础上,表现为前后模进关系,在整体上形成了so-do-re-so的进行关系,则具有明显的功能性发展特点,可以说这两组纯四度音程成为了旋法发展的内在动力结构。二是在纯四度支架结构下,以二度级进下行三音列作为旋律的填充。在此首民歌中,由于采用了包含小二度的清乐七声音阶,因而在旋律发展的过程中,以小二度和大二度音程构成的级进三音列运用得较多,其中do-si-la、fa-mi-re、so-fa-mi三组音列在旋律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两组纯四度音程支架构成了整体的旋律结构形态。以上三组二度级进下行三音列的运用一方面能够为纯四度音程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为旋律的跳进做好了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强调对旋律的下行起到烘托主人公情绪的作用。三是运用了七度、八度的跳进增强了旋律的风格和情绪色彩。相对于小调而言,山歌在旋法上的显著特点是擅长运用大跳进行抒发心志、表达情感,在信天游民歌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在此曲中,运用的是小七度上行跳进和八度下行跳进,这两种跳进音程的运用既体现出了信天游山歌的风格特征,也增强了旋律的情绪色彩。从这两个大跳音程的运用看,多位于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处,如“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一句,以中音re到高音do的上行小七度作为结尾,抒发出了主人公急切盼望见到丈夫的心情,犹如一种激动的呼唤;而“走你的路”一句,旋律开始处建立在高音区re-so的进行上,然后坠落到低八度的so上,这一音区的急速下行,表达出了主人公低落的情绪,情感张力瞬间增强。

2. 节奏分析

节奏作为音乐的“骨骼”,既能够体现出一首作品的风格特点,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表现要素。作曲家在对此曲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可以说充分地挖掘了节奏这一要素。从歌曲中的节奏特征以及功能意义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前松后紧”与“前紧后松”。在歌曲的“引子”部分中,采用了“前松后紧”的节奏模式,在开始处音乐的动机建立在两组带有同音连线的音型组合上。其中前三拍为建立在高音区上的调式属音re,为呼唤式的音调,然后渐进地进行到低八度的re上,为跨小节的切分音型。从中可以看出作曲家有意识地将调式属音作为重音,强调了音乐的悲情色彩。在后半句中则是建立在平八音型与四分音型的组合上,节奏相对紧凑,增强了音乐的叙事感。因此,“引子”乐句前后两个分句在节奏上的关系为“前松后紧”,其中“松”节奏具有抒情性,“紧”节奏则具有叙事性;在主题的第一乐句上,则采用了“前紧后松”的节奏模式,这一乐句也由两个分句构成,其中前乐句由六个小节构成,前三个小节为四分音型、附点八分音型与平八音型的组合,具有“紧”的特点,后面三个小节建立在同音连线的节奏上,为六拍的高音re,具有“松”的特点;后乐句也同样具有“前紧后松”的特点,从这一节奏模式看,“紧”的节奏具有叙事性,“松”的节奏具有抒情性。这与“引子”乐句中节奏模式以及节奏功能意义形成了相对性,但是在这一相对性中却体现出了平衡性。

二是强调弱起节奏的运用。在音乐中,弱起小节或者弱起节奏的功能意义体现在对音乐发展动力的增强,对音乐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曲中,造成弱起节奏的主要原因是跨小节同音连线和跨小节切分手法的运用,其目的是突出节奏重音的表现,突出了音乐的律动感;其次就是采用弱起节奏可以有效地表达出主人公的情感特点。如“白脖子的那个哈巴哟”“朝南得那个咬”“赶牲灵的那人儿哟”,以上三个歌词片段均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是作曲家却进行了动机化的处理,即将歌词“断开”,分别建立在三个动机上,这三个动机均采用了弱起节奏的处理,其目的是“以断带连”,形成了顿挫化的节奏效果,由于这三个动机分别建立在不同的音区上,所以在音乐的进行上有着显著的层递性,这种节奏的顿挫以及音高变化的层递上强化了主人公的情感表达。

三、《新编赶牲灵》的演唱要点

(一)润腔技术的运用

润腔是中国传统声乐演唱技术的审美概括,也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表现的审美原则。通俗地说,润腔就是在演唱过程中对旋律的修饰。根据润腔技术运用的特点,一方面要从风格的角度进行把握,另一方面则要从技术运用的科学性角度去强调呼吸、气息、音色的表现。首先,从风格的角度看,为能够更好地突出信天游山歌的地域性效果,应着重在跳进音程上运用滑音进行修饰。以第一乐句为例,该乐句第一小节第二拍为so-do的纯四度上行,演唱时应通过气息的带动形成向上滑的进行,在“头”这个字的演唱上要立住音头,然后顺势以气领腔,将这个字的归韵放在do的音高上,一则能够使这个字的发音保持了头、腹、尾结合的连贯性,另外则突出了旋律进行的圆润感。在这一句的结尾处,则运用了甩腔的技法,也就是采用了后滑音,为re-so的上四度进行,由于re这个音是一个长时值音,首先要规划好气息的力度,在演唱前要以饱满的气息作為支持,这样才能够为上四度的滑音表现做好气息上的准备。

(二)人物角色的塑造

《新编赶牲灵》是一首具有浓郁人文情怀的民歌,表现的是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期盼之情。从歌词上可以看出,此首歌词具有可视化的叙事情节特点。对于演唱者而言,在对歌曲的诠释过程中,应抓住歌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特点,结合一定的情节去完成人物角色的塑造。如歌词的第一段着重表现的是“盼归”的心情,在表达这种心情时,演唱者在音色的处理上要抓住这一情节下人物的心理特点,是思念和焦急两种情绪的融合,因此在音色的表现上要稍微细腻一些,由衷地表达出这种情绪;在第二段歌词中,则着重表现出了主人公兴奋和失落两种反差比较大的情绪,因此在两种情绪的演唱对比过程中,要尽量地夸张一些,通过生动的细节去体现出人物鲜明的性格。著名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你们的歌唱应该出色到观众不再发觉你们是在唱。”这就告诉我们,在对此曲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不仅要考虑到演唱技术的运用,更为重要的是要融入到人物角色中去,以亲身的体会去感受歌曲中人物的特点,才能够对人物进行真实的再现。

结语

中国传统民歌的形成是文化积淀的结果,是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在其中不仅蕴含着浓郁的地域、民族文化,并且还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追求和美好愿望。就民歌中的歌词而言,实际上就是地域语言的现实化、艺术化运用,而民歌中的音乐则是地域自然风情、人文习俗、生活气息的综合。可以说传统民歌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从《新编赶牲灵》的改编以及演唱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一是在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中,要注重对传统民歌的继承。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土洋之争”以来,关于民族声乐的发展问题始终是作曲家、演唱家以及声乐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创作、演唱以及教学关系到民族声乐艺术生命力的持久性。当下民族声乐在音乐创作方面可以说创新较多,传承较少,很多优秀的、经典民歌还待于有效传承。在这首歌曲的改编上,既保留了原曲的风格特点,同时又加入了现代人的理解,体现出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二是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中,不仅要从艺术的角度实现继承,还需要从文化自信的高度上增强对传统民歌的认知。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然而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现代通俗音乐成为社会大众音乐生活主流的背景下,如何坚守好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则关系到民族文化自信力的提高。从传统民歌在历史和当代的生态现状看,其角色和功能发生根本性的翻转。这里面也包含着明显的矛盾关系。传统民歌虽然源于大众,但处于自生自灭的生存状态中,而将传统民歌融入到高校教学中,也因空间的变化造成了民族声乐的地气不足。所以如何使传统民歌既能够“接地气”,又能够登上“大雅之堂”,做到雅俗共赏,扩大接受群体,才是传统民歌和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生存与发展之道。《新编赶牲灵》在创作和演唱上所保留的风格特性以及体现出的民族声乐专业化发展特征,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当代民族声乐雅俗共赏的范本。

参考文献

①周勤如:《论学术层次——以音乐形态研究为例》,《人民音乐》,2021年,第6期。

②李姝咝:《陕北民歌之文化内涵初步探析》,《音乐创作》,2019年,第1期。

③杭红梅:《再论原生态民歌在我国当下民族声乐发展中的作用》,《音乐创作》,2017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左婕,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

责任编辑 郑雪

猜你喜欢
文本分析
基于AntConc软件对小说《黑骏马》的文本分析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文本情感计算系统“小菲”的设计及其在教育领域文本分析中的应用
我国地方纪录片的出路研究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经合组织成员体教师队伍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以符号矩阵理论浅析《鬼魅丹青》
《化学:概念与应用》专题作业设计分析及启示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价值取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