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纹在中国历代瓷器文化装饰中的演变简析

2023-05-06 10:57陆圆上海大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景德镇陶瓷 2023年1期
关键词:龙纹纹饰瓷器

陆圆(上海大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纹样

纹样一直随着社会人文的发展演变而逐渐演变,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人文的特征表现,贯穿了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民生活的所有方面。从远古时期简单的纹样到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精美逼真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是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的凝聚和文化结晶。中国陶瓷纹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和表现,是文化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纹样图案多是古代人们充分表现爱物和爱美的心理,想象幻化出来的美好事物的结果。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人文和审美观的影响,从古至今传统图案逐渐演变为如火焰纹、龙纹、凤纹、云纹、莲花纹、牡丹纹、麒麟纹、太极纹、八仙纹、菊花纹、宝器纹、梅花纹、水波纹等传统纹样,在陶瓷装饰中广泛应用,发展成为陶瓷装饰的一种独门艺术。通过对火焰纹样在瓷器上演变的研究,可以对火焰纹样演变有个清晰的认识,深入挖掘蕴藏的文化因素,探究火焰纹样产生和演化的内在原因。

二、火焰纹的起源

火焰纹就是火的纹样图案,甲骨文的“山”属于象形文字,与火字很像。火焰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纺轮上有火焰纹纹饰。远古人们认为太阳聚焦形成火,火与太阳关系密切,火焰纹就是同心圆状型的太阳,是太阳的标志。古时期人们对火非常崇拜,火焰纹也常使用在青铜器纹饰,圆形的太阳作为火的象征,伴有双焰、三焰或四焰。圆形是火焰纹最早的基本特征,伴有同向旋转的涡旋纹,又称涡纹或圆涡纹。

涡纹

涡旋纹

三、火焰纹的演变

商代早期的火焰纹基本具有太阳的同心圆特征,涡旋没有固定的旋转方向,商代后期火焰纹的形状变得规范,出现了代表日神崇拜的漩涡状火焰纹图案,弧线变长,云纹更像托着长尾的逗号形状,也是涡纹的雏形。西周前期火焰纹的基本形状是同心圆状,有多条弧线在圆间向内旋转,涡纹用浅浮刻技法表现。东周火焰纹多双勾、纹饰华丽。秦代的火焰纹增加了内旋、弱化了同心。汉朝后佛教传入我国,受到当地文化的融合,火焰纹用来装饰佛像,主要用于佛教艺术装饰形式,出现在佛像背光图案中,作为装饰主题,丰富多彩的装饰形态开始呈现。火焰纹经历了两个阶段,汉朝以前的象征意义的抽象火纹和汉朝以后的写实意义的火纹,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纹饰的一种典型纹饰。北魏时期火焰纹演变出多种形态,丰富多彩,火焰纹以波形线条构成、线条弯曲向上,每层呈现不同的形态,层次分明,彼此呼应,火焰形态演变出了单头火焰、三头火焰、多头火焰、齿形火焰等形态。

四、火焰纹的内涵

纹饰图案符号是客观揭示或直接体现的一种艺术形态,是一些个体内心情感或生活的基本内涵的表达,可能是人们理想思维和人文精神逐渐演变的一种具体表现。火焰纹是古人在生活过程中,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崇拜和对美好理想的期盼。(1)对太阳的崇拜。远古人们崇拜太阳,认识太阳是世界的主宰,用图案或符号与外界沟通交流。火焰纹就是远古人们对光明的敬畏和对生命力量追寻的体现。(2)对美好的期盼。“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传统的纹饰图案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精神内涵,火焰纹就是远古人们在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愿望驱动下,在社会生活中塑造出来的一种物化性的艺术造型,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寄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火焰纹的形态也随着社会人文的转变而逐渐演变。

五、火焰纹在陶瓷装饰中的表现形态与发展演变

火焰纹主要是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而演变成的图案纹饰,较多应用于各种陶瓷作品的图案装饰,纹饰圆润、圆通、联结自然、风格肃穆是火焰纹图案的整体形态,端庄严谨、整体对称性是火焰纹图案装饰的特点。火焰纹瓷器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火焰纹在元代的青花瓷器作品中辅以多种形式使用,明显而丰富,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元代的火焰纹瓷器兼备艺术性和观赏性,有相当高的文学鉴赏和艺术收藏价值。火焰纹纹饰在清代众多陶瓷装饰纹样中只是很小部分,火焰纹纹饰造型在瓷器装饰中不断的演变,火焰纹造型多元化,经历了历朝历代社会变迁以及辛勤的手工匠人们的智慧,多姿多彩的火焰纹样造型是中华民族传统纹饰的结晶。

(一)清朝以前火焰纹的表现形态与演变

火焰纹在陶瓷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青花、粉彩、雕刻等装饰中丰富多彩,火焰纹最早在瓷器上装饰使用是在魏晋时期,外来佛教文化的传入,火焰纹多使用在佛教器物的装饰上,呈现出庄重的宗教气氛和肃穆的凝重。元朝时期元青花大量使用火焰纹装饰,端庄肃穆、清秀华丽,火焰纹圆润、流畅,富有观赏意味,艺术性和观赏性并存。火焰纹的特点是拘泥于佛教纹饰本身和线条弧度高低的巨大变化,也注重纹饰的高度对称。火焰纹最早是佛教的装饰纹样,后来广泛应用于陶瓷的整体装饰中,火焰纹的基本形态在魏晋时期得以基本固定。

清代早期火焰麒麟纹香炉

清顺治麒麟蕉叶纹大盘

(二)清朝时期火焰纹的表现形态与演变

清代的瓷器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瓷器制作数量还是瓷器制作的质量,无论是瓷器制作的品种还是瓷器制作的造型,清代的传统瓷器烧制在前明代陶瓷制作文化和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制作工艺和技术有了不少的创新。清代陶瓷的发展分为顺治时期、康熙时期、雍正时期、乾隆时期等四个时期,火焰纹随着历史时期社会人文的发展,可以分为清朝早期“山”字形火焰纹、清朝中期“鹿角”形火焰纹和清朝晚期“树枝”形火焰纹三种形态纹样。

1、清朝早期瓷器上“山”字形火焰纹

清朝早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火焰纹装饰也不断创新与发展,火焰纹在陶瓷装饰中大多以辅助纹饰出现,火焰纹不仅单一出现在陶瓷纹饰中,还体现了不同的精神文化内涵。清代早期火焰纹呈“山”字形态,有较长的火焰和较多的层次,层次分明,火焰纹形象具有神圣的寓意,火焰纹与龙纹图案相结合组成完美图案的频次较高,也常出现火焰纹与麒麟纹和凤纹组合搭配在整体图案纹饰上,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火焰纹装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火焰纹装饰有两种对应的图案纹样,一是火焰纹写实性强,单一出现在陶瓷作品上;二是火焰纹纹饰与龙纹纹饰组合装饰,火焰纹和龙纹是陶瓷的主要装饰纹样,象征龙吐火焰的吉祥和神圣寓意。

2、清朝中期瓷器上“鹿角”状火焰纹

清乾隆 粉彩云龙海水火焰纹橄榄瓶

清乾隆 青花火焰腾龙纹盘

清代中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乾隆时期是清朝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雍正朝时期是康乾盛世的启程之时,陶瓷的制作技术和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加工手法精美绝伦、精雅圆润,粉彩在此时期发展到鼎盛。从嘉庆时期经济开始衰落,综合国力开始衰退,制瓷业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少出现优秀的瓷器作品,制瓷技术停滞不前,没有很好的创新作品,只是抄袭前朝的器型。火焰纹纹饰图案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要继承前朝的火焰纹造型,瓷器产量较少,大多火焰纹呈“鹿角”状。

3、清朝后期瓷器上“树枝”形火焰纹

清后期国力走向衰败,咸丰时代制瓷业受到严重影响,陶瓷产业严重受创,同治时期社会经济开始有所改变和稳定,综合国力有所恢复,制瓷业主要继承前朝的中式风格瓷器为主。清晚期也有独具特色的火焰纹作品,瓷器画工色彩细腻,胎质细腻,火焰细像树枝形状,与龙纹搭配组合形态,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寓意和审美价值。火焰纹呈“树枝”形的火焰纹,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六、火焰纹与其它纹饰的组合形态

(一)火焰纹与龙纹的组合

新石器时代火焰纹纹饰便已经充分开始使用出现,火焰纹纹饰盛行于商周青铜时代,火焰纹纹饰作为一种古代青铜器上及陶瓷加工器具的主体装饰。漩涡状的圆形是这个时期火焰纹纹饰的一个基本特点,其纹样形状形似商周战国时期的一个象形文字,所以又被称之为明矾纹、圆涡纹。火焰纹纹饰与龙纹的组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火焰纹与龙纹一一相间排列,形成带状形式;二是火焰纹与双体龙纹配合,龙头在中间,龙的身体两侧成波浪形状展开,在龙纹的上下左右装饰火焰纹。以火焰纹纹饰为中心点,火焰纹两旁绘制有龙纹,这种组合从西周中期到春秋战国都有出现,龙纹与象征着太阳的火焰纹组合并不是一种偶然性,而是中华民族先民对缔造万物的太阳的崇拜,寄托着原始人们强烈的感情、思想、信仰和期望。

(二)火焰纹与其他纹饰组合

中国陶瓷装饰中以动植物纹饰绘作的陶瓷作品很多,在瓷器上火焰纹与麒麟纹组合是常见的,火焰纹与麒麟纹组合在陶瓷壶和陶瓷罐中均有所表现,麒麟在组合形态中都是站姿、威风凛凛、神气十足。远古人们喜欢寓意吉祥的物件,麒麟作为吉祥物象征,在盘、罐、瓶之类的器物上面遍布麒麟纹,并且在各种纹饰搭配之上,祥瑞的意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七、结语

火焰纹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纹饰的典型代表之一,承载着历史演变过程中物质与精神的重要意义,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形态的火焰纹图案形态和表现。通过火焰纹图案各种不同的形态和表现,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人类社会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中国古代对火焰纹图案寄托了理想信念,火焰纹图案寄托了中华民族注重趋吉避凶和对生活有着美好期盼的吉祥寓意,火焰纹图案不断地演进并且走向了民间和世俗化的演变过程,这个历程则深深地浸透在整个中华文明史的演变进程当中。鲜活的传统民俗文化纹饰图案,能够重新唤醒大众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与信仰,从而重塑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情趣。传承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唤醒艺术本身的价值,才能成为最根本的艺术创造,传统纹饰的演变得以发展和传承。

猜你喜欢
龙纹纹饰瓷器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