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的馈赠
——浅论高温颜色釉的审美价值

2023-05-06 10:57何华高
景德镇陶瓷 2023年1期
关键词:柴窑色釉高温

何华高

一、高温颜色釉概论

“高温颜色釉”全称是“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既然是“综合装饰”,那么与传统的青花粉彩相比,它就不止一种颜色。如今的高温颜色釉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下,早已经从传统的单一色调蜕变成多样化的色调,新材料的加入,新技法的形成,新理念的渗透,使得传统的高温颜色釉充满着更多的可能性。

在宏观上看,高温颜色釉的缘起可以追溯至很早的商周时期。学习过历史的都明白,在周朝已经出现璀璨的青铜文明,青铜烧制的材料主要是来自铁的氧化反应形成青色,这可以看作是高温颜色釉中单色釉的先声。当然这个时候,远古的先民还没有一种自觉的审美意识,可以捕捉到纷繁层次的审美变化。

真正具有转折意义的属汉代的青瓷,可以说是颜色釉的先驱,但只有到唐代,才真正意义上出现多色釉的陶瓷作品。最有名的是为大众熟知的唐三彩,三彩即黄、绿、紫三色,汇集在一个陶器之上,向后人展示着盛唐的繁华。唐三彩是一种独特的技术,这样的窑变烧制方法启发了众多的工匠,工匠们通过这种技术不断进行探索,为中国瓷画的发展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在这一时期,许多新的方法被提出来,比如印花、划花、洒花等,一些新的技术为中国瓷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唐代时期最为突出的是长沙窑制造的一种特殊的瓷器烧制方法——釉下彩(如图1)。

唐代之后,五代十国虽然战乱不断,但在陶瓷发展中却从未停滞过,在五代流行的青瓷,由于景德镇天然丰富的矿石原料而跃迁至此,某种意义上为景德镇的高温颜色釉的陶瓷文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至宋代,文化渐渐下沉民间,官窑瓷器的生产虽然占有很大比重,但民间市场也欣欣向荣。贸易的发展带动了瓷器的火热,南北交流日益频繁,越发紧密,北方的白瓷也随之进入景德镇。一批优秀的工匠们以青瓷为基准,将白瓷的原料融入进去,从而创造出青白瓷,由单一色向青白二色发展变化。不得不说,在高温颜色釉中是至关重要的。

图1

图2

图3

到了元代,以前代的青白瓷为基础,卵白釉,蓝釉和铜红釉竞相出现,明代更是出现了现在都为陶艺家与收藏者所深深入迷的祭红釉。到了清代,粉彩的鼎盛为色彩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不仅各种色彩争奇斗艳,而且还出现过集多种色釉于一体的举世瞩目的三阳开泰。

清末到民国,伴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官窑的生产模式也遭崩溃,一大批拥有着深厚造诣的陶瓷艺术家流落民间,给陶瓷的创新带去了新的气息。在这一时期,这批优秀的工匠们,以新的简易的方式创作推动着陶瓷艺术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文人的绘画精神注入至陶瓷艺术创作之中。因此,就高温颜色釉来说,不仅在颜色的多元层次变化上有更加繁复的表现,而且相对于之前来说更加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

到了今天,材料的多元化,技术的多元化,高温颜色釉的创作已经不是在颜色发展中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实现在满足视觉效果的同时,还能获得美好的在精神层面上的高级享受。而这,则是高温颜色釉的审美研究所要讨论的问题了。

二、高温颜色釉的审美价值

高温颜色釉的多元色彩是从何缘起的?还得从窑火说起,我们的先辈早就意识到,烧瓷温度的调控无法做到那么精确,只能靠观察据经验来判断,因此在这种误差的温度之中往往能使陶瓷烧制出来呈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陶瓷工匠的眼中将之视为来自火焰的馈赠。然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如今对陶瓷理论的理解已经非常透彻了,在以前的陶瓷工匠眼中视若神明的事情,在我们今天看来,也只不过是温度的变化给陶瓷的变幻创造了空间,用通俗的话说,陶瓷中的多元化色彩得以出现,是温度作用的结果,在陶瓷专业术语中称为“窑变”。而陶瓷色彩的绚烂变化,则是来自于制作陶瓷所采用的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在火焰中所呈现的效果,在现代的视角来看是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举个例子来说,铁在不同的温度会呈现不同层次的青色,比如天青豆青等等,而铜则会出现不同层次的红色,如祭红釉里红等等,如果上色的釉料运用铁铜混合的微量元素,那么自然而然会出现红青相间的效果。

就以铜材料形成的郎红色釉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其审美表现。同为红色色料,祭红与郎窑红可以说是红色颜色釉中的贵族。比如“郎窑红”,现在民间俗语说“若要穷,烧郎红”,可见烧制郎窑红的困难与艰辛。祭红也毫不逊色,在烧制过程中,对温度极其敏感,成品率低,古人为了使之色彩美感得到更好的发挥,不惜成本搭配上等的玉器,如翡翠、玛瑙,据陶瓷历史记载有些甚至花费大量黄金进行烧制,不过收效甚微。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皆表达了一种烧制困难的信号,但因为如此,正所谓“物以稀为贵”。祭红与郎红釉的颜色呈现比之钧红要成熟不少,不仅在表面呈现一种舒畅的流溢状,没有裂纹,而且温度渗透得更加紧密,色泽深沉沉静,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感受。尽管如此,相较于钧红,其应用却更加广泛,不仅用于装饰材料之上,而且在日用瓷中也很普遍。所幸的是,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烧制郎红釉的技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烧制成功率大大提高,在千年瓷都景德镇,随处可见它的影子。

三、高温颜色釉审美的实物表现

笔者躬耕高温颜色釉的创作多年,一直以为自己深谙颜色釉的变化之道,可是自然变幻莫测,每一次都能以始料未及的惊喜来惊艳到笔者。

传统柴窑的复兴,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工作,相反,由于投入昂贵的人力物力成本,能收获卓越的成果。笔者曾经在景德镇的一个工作室见过一些由柴窑烧制的瓷器,其色彩相对于现代市面上流行的款式,要显得古朴典雅许多。在市面上的瓷器,其色彩虽纷繁富丽,却往往流于表面,触感也凹凸不平,而柴窑中的图案,仿佛从表面渗进白底瓷胎之中,触感也平整光滑,色彩浅淡却与白底相互映衬得恰到好处,古色古香。如果把陶瓷比作一个美人的容颜,市面上的就如薄施脂粉,浓妆淡抹,有一种惊世绝艳之容,而柴窑中的瓷器,则不施脂粉,天生丽质,超凡绝尘,充满着天然的韵致。

然而成果不仅如此,笔者最有印象的要数两只郎红花釉杯。本来,按照预期,郎红花釉的成色是红色,但在2022 年上半年的柴窑烧制中,却意外地变成了白色,有一件红色褪去一半,只在杯子的底部残留一圈,红的艳丽,仿佛碗底沉淀着一块经年累月的琥珀,而另一只红色全部褪去,只在碗底留下星星点点的红斑,如果不是杯的底座还遗留着红色的一圈,我们甚至都认为这只是简简单单的白瓷盖碗(如图2)。笔者问老师,之前有过这种现象没有,他说没有,不仅之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了,自从有了这样的现象,他们在烧制的时候,也日夜盼望着能炮制这样的结果来,然而都失败了。老师将他们保存在会客间的茶具中,待客之时,便将其拿出来鉴赏,娓娓道来它们的来历,仿佛在述说一个自然的神迹。

笔者也有一件满意的高温颜色釉作品,也是经过“窑变”之后的产物。如图3 所示是一件束口瓶,高达32 厘米,宽至25 厘米,仅就本身的体量而言,烧制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在火焰的淬炼之下不仅烧制成功,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与上文提到的瓷碗类似,笔者的这件作品也是郎红釉,但颜色的构造要比之丰富得多。束口瓶的上部分,即口部颈部,与瓷碗一样都经过温度的魔法而烧成了白色,瓷碗是纯白,而此瓶是白色之中混杂着一丝如流线般的金黄色,犹如漫溯而上的潮汐,在黄昏中增添一种古朴沧桑之感。束口瓶的主体部分,即整个瓶身,呈半圆形的外展,棱角处线条粗而色淡,棱角间色泽艳丽富贵,两相对照之下宛如几瓣香蕉。在直观上,这种构造和颜色的搭配,流光溢彩,给人造成一种极具震撼的视觉效果。值得提及的是在瓶身处两个如同正方形的小块,仿若柔和的光晕,在眼神与器物的交错之中,感受到一种来自自然的鬼斧神工。

束口瓶的功用一般用来插花,以当作背景的点缀。这样一个流光溢彩但又不喧宾夺主的视觉效果,在雅室之中可以说是极尽渲染之能事。在幽静的地方,给予一点来自尘世的烟火气,又不至于扰人安宁;在喧闹的场所,散发着不属于俗世的清雅,让人如沐春风。

四、结语

作者:何华高

总的来说,不管是瓷碗,还是束口瓶,这来自火焰的馈赠即“窑变”现象,都给人一种绝佳的审美体验。陶瓷的图案和色彩是属于艺术中最特殊的语言,高温颜色釉在这两方面都起到了非同凡响的作用,从高温颜色釉的起源到现代发展,从单色釉到多元色釉的变化,从简单的构图到精巧细致的图案,高温颜色釉以其高超的艺术技艺和纵深的发展空间在现代社会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存在并延续着。高温颜色釉的发展,我们应当更加地注入自己独立的主观的艺术思考,使之在今天得以绽放出更多的可能!

猜你喜欢
柴窑色釉高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全球高温
《高原旭日升》高温色釉彩瓶
五代后周柴瓷柴窑研讨会在洛阳召开
陈厚卿作品精选
余昌冰作品精选
王斌陶艺设计作品选
邱含作品
柴窑最贵,世不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