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瓷上花鸟画的构图
——从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构图思想和中国画构图形式的多样性说起

2023-05-06 10:57徐明亮
景德镇陶瓷 2023年1期
关键词:桃枝器型花鸟画

徐明亮

一、西方美术理论和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对构图的说法

(一)西方美术理论对构图的说法是:“‘造型艺术’术语。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二)中国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说法是:“置陈布势”。

(三)中国南朝齐梁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的说法是:“经营位置”。

二、如何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构图思想——“置陈布势”“经营位置”

(一)“置陈布势”由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评论《孙武》一画时提出:“《孙武》,大荀首也,骨趣甚奇。二婕以怜美之体,有惊剧之则。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

顾恺之认为:创作人物画,要善于对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场景进行取舍,要善于在画作中巧妙处理人、物之间的时空关系,以之营造适合人物活动情境的画面态势和气韵。

“置陈布势”的构图思想对谢赫“经营位置”的构图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二)“经营位置”由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谢赫的“经营位置”,有谋求之意。因为,中国画不是纯粹的艺术品,它承载着传播社会文化的功能。比如,中国人物画承载了“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中国山水画则通过借景抒情、借物抒怀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反映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中国花鸟画则通过以物寓意、托物言志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反映中国人的精神意趣和传统文化。因此,中国人作画,不只在画人、画景、画物,而是在谋求如何表达思想(即立意),构图则服务于思想的表达。

三、中国画构图形式的多样性

中国画的构图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因为中国画家历来主张先立意、后作画,为了更好地完成立意的表达,中国画家常常会打破原有的构图形式,谋求适合本立意的最佳构图方案。

(一)将相互关联的多个故事情节分段罗列,整个画面串联起来表述一个中心主题的构图形式

如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纪实画《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接到后主李煜暗察韩熙载日常生活并向其汇报的任务后,夜至韩府,目识心记韩熙载的夜生活,并以写实的手法将其记录于画中,向后主李煜汇报。

顾闳中选取了韩熙载夜宴活动中的五个场景——琵琶独奏、六幺独舞、宴间小憩、管乐合奏、宾客酬应,按活动的先后次序,采用分段描述、整体叙述的构图方式,将五个场景分别独立描绘,然后以屏风、床榻、长案、管弦乐器等物品将五个场景连贯起来,完成了情节分明、叙事完整、画面连贯的长卷画。

(二)中国画独有的“散点透视”构图形式

“散点透视”,即画家的观察点不固定,边走边看边写生,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将多点写生的内容精心组织,巧作安排,描绘人随景移的画面。

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此图描写了富春江两岸的景色,是黄公望定居富春山时“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的实景临写。

黄公望在富春山定居其间,常常浏览自然山水,临写山水,为了将所见所思记录下来,他用了七年的时间完成此作。画面由左至右展开,春夏秋冬四季之景逐渐呈现。这种浏览、移动、重叠的视点,或广角深远,或推近特写,浏览过程中,视觉观看的方式极其自由无拘,角度也千变万化。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写山水诀》中“三远”构图思想的实践,黄公望的“三远”构图思想“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与宋代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出的“三远”构图思想(“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相比有了自己的建树。

(三)以一点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构图形式

如清代画家沈铨的《百鸟朝凤图》,此图借助中华传统文化以“百鸟朝凤”泛喻君主圣明,海晏河清,天下归附的美好寓意,表达祝福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主题思想。

画作以凤凰为中心,左右辐射,描 绘 禽 鸟二百七十三只,植物花卉树木近百种,并将禽鸟虫鱼、花卉树木融汇四季,置于广阔的大自然之中,使画意融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画中的每一个情景都有寓意,沈铨利用所描绘的对象,充分赋予了吉祥、祥瑞、幸福、爵禄、长寿、富贵、喜庆、爱情等等含义,并把美好的寓意与良好祝愿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画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绘画必带寓意,寓意必言吉祥的艺术特色。

(四)“马一角”“夏半边”,中国山水小品独有的构图形式

“马一角”是南宋画家马远善用的构图形式,“夏半边”是南宋画家夏圭善用的构图形式。两位画家都善于利用“计白当黑”之技,体现中国画的“虚实”观念。“马一角”将极少的主体取景安排于画面的一角,其他则留着空白;“夏半边”将极少的主体取景安排于画面的半边,其他则留着空白。有效利用边角之虚实互衬,达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绘一位老翁静坐小舟头俯身垂钓,四周全是留白,营造江水无边之境。整个画面极静,唯一的动态是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的舟边水纹,一舟、一翁、一江水,让画面虚实、动静、远近呼应相生,气韵生动。

夏圭的《松溪泛月图》,扇面下端绘几株松树盎然,四人泛舟江上,明月高悬于扇面的顶端,之外全是留白,营造江水辽阔、江天一色之境,整个画面非常空灵,动静、虚实、远近关系的巧妙处理,完美体现了大自然的夜色美和文人雅趣。

(五)折枝,中国花鸟小品独有的构图形式

折枝,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因为取景少,所以画家在构思布局、营造意境时要多费点心思,清代画家李方膺在《题画梅》中描述了画家作折枝画时心理状态:“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中国的花鸟小品,多以简单折枝经营构图。以宋徽宗赵佶存世的四幅花鸟小品为例:《桃鸠图》绘一只鸠鸟静栖于一桃枝上;《腊梅双禽图》绘两雀鸟立于梅枝翠柏间,一鸟鸣唱、一鸟静听;《梅花绣眼图》绘一只绣眼鸟站在一梅花枝头鸣叫;《枇杷山鸟图》绘停栖在枇杷枝头的一只山鸟回望飞舞于枇杷枝间的蝴蝶。宋徽宗作花鸟小品,多采用从画面左边出枝,枝杈呈“〈”状的构图形式,以上四幅小品皆采用了这一构图形式。

四、瓷上花鸟画构图形式的多样性

瓷画与国画同源,瓷上花鸟画的构图引用的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瓷器,有平面器和立体器之分,立体器又有圆器和方器之分,因此,瓷上花鸟画的构图需根据器形和器势的变化经营画面,这是瓷上花鸟画与中国纸绢画的构图之异。

陶瓷装饰最常见的现象是同一主题纹饰装饰于不同的器物之上,特别是花鸟纹饰,研究它们可以很好地体会瓷上花鸟画构图形式的灵活与多样。

(一)赏析寓意“洪福齐天、福寿双全”的八桃纹装饰在不同陶瓷器型上的构图

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雍正粉彩过枝桃树纹盘》,其器型为撇口、弧壁、圈足。构图为一株桃树从盘外壁越过盘口伸展至盘内壁,桃枝上结有八颗硕大的桃实,盘外壁(空间小)的桃枝上安排了三颗,盘内壁(空间大)的桃枝上安排了五颗,桃枝间有红蝠飞舞。这种将纹饰由器外壁越过器口延续至器内壁的构图形式,由清代景德镇窑创新,俗称“过枝花”。其构图目的旨在让瓷器之外壁与内壁、或瓷盖与瓷体的装饰纹饰浑然一体。常常被运用于盘、碟、盏、碗、盖碗、盖罐等器物。最常见的纹饰有过枝桃、过枝梅、过枝菊、过枝牡丹、过枝瓜果等。

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青花过墙龙盘》,其器型为敞口,弧腹,圈足。装饰纹饰为云龙纹,采用了“过枝花”的构图形式,龙身在盘内、龙尾在盘外,龙体四周用吉祥云纹填补空白,人们称其为“过墙龙”。

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与《清雍正粉彩过枝桃树纹盘》题材完全相同的《清雍正粉彩蟠桃纹天球瓶》,其器型为直口微撇、颈较短、浑圆大腹、圈足。构图为一株桃树依瓷瓶的器势生长,自瓶底、经瓶腹、瓶颈达瓶口,八颗硕大的桃实全部安排于瓶腹的桃枝上,桃枝间有红蝠飞舞。这种构图是将纹势与器势完美结合,营造桃树蓬勃向上之势的巧思。

(二)赏析“凤穿牡丹纹”装饰在不同陶瓷器型上的构图

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元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其器型为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上细下粗的长弯流,曲柄(上端有小系),平顶盖,圆珠纽。构图为壶腹两面均绘有主题纹饰“凤穿牡丹纹”,凤凰依壶势在牡丹花间向上飞腾;流上绘火云纹;柄上绘银锭、宝钗等纹;盖和纽上皆绘菊瓣纹。

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嘉庆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其器型为撇口、束颈、长圆腹(渐敛)、圈足,肩部有对称螭龙耳。构图为瓶腹绘主题纹饰“凤穿牡丹纹”,凤凰在瓶腹满饰的缠枝牡丹间横向穿行;瓶口绘宝相花纹边饰,瓶肩绘如意云头纹边饰,瓶足绘变形仰莲瓣纹边饰。

这两件瓷器都为满饰,但构图各具匠心。

(三)笔者粉彩瓷上牡丹题材纹饰在不同器型上的构图

1、在瓷盘上的构图

瓷盘为平面圆器,笔者采用了传统团扇花鸟的构图形式,让牡丹花枝顺盘的边沿,由盘底呈弧形向上向右伸展,成“(”态,谋求纹饰与器型的完美结合。

2、在镶器上的构图

镶器是立体四方器,笔者采用了每面各一画的构图形式,每幅画以不同的辅助纹饰衬托主体纹饰牡丹花,谋求大同小异的画面变化,形成和谐统一的美感。纹饰皆依器势由器底向器口布局,呈现了牡丹的蓬勃向上之态。牡丹的姿态又会根据辅助纹饰的生长习惯有所变化,让主宾关系相辅相成。

五、结语

对于构图,中国画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了丰富的理论思想,有一套完整的程式。但中国画家历来主张先立意、后作画,所以中国画家为了更好地完成立意的表达,常常会打破程式,谋求最佳的构图方案。因此,中国画的构图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陶瓷装饰,常常出现同一题材装饰于不同瓷器的情形,表达同一主题思想,但构图布局各异,这是瓷画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充分反映了瓷画追求装饰纹饰与器型、器势完美结合的审美理念。

猜你喜欢
桃枝器型花鸟画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受尔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桃枝
苇子黄了
活血通络的桃枝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