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2023-05-06 00:44王春艳刘慧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利钠人脑注射用

王春艳,刘慧峰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达1 100万人,心力衰竭达890万人[1]。而据WHO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年病死率达到55%以上。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临床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2]。脑钠肽(BNP)是人体左心室心肌细胞合成分泌的内源性激素,其可舒张血管、利尿利钠、抑制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肾素等,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其与BNP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生物学活性及氨基酸序列,因此其在生物体内与BNP有相同的作用,可有效维持心脏代偿功能,并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症状[3]。现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57.96±4.59)岁;Killip分级:Ⅱ级16例,Ⅲ级32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57.21±3.83)岁;Killip分级:Ⅱ级17例,Ⅲ级31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实施。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4]及《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5]中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且首次发病;(2)Killip分级为Ⅱ~Ⅲ级;(3)未接受扩容或置入支架进行血管重建;(4)需接受扩血管药物治疗;(5)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1)心源性休克或瓣膜性心脏病者;(2)近6个月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重度感染或有严重出血倾向者;(4)未完成本研究或研究数据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溶栓或介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若患者收缩压≥120 mmHg,则以2.0 μg·kg-1·min-1的负荷剂量静脉注射,之后将剂量调整为0.015 μg·kg-1·min-1进行静脉滴注3 d,在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血压变化合理调整药物注射剂量;若患者收缩压<120 mmHg,则以0.015 μg·kg-1·min-1的负荷剂量进行静脉滴注4 d,静脉注入需要现配现用且经单独的静脉通道泵入,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物输入量及其速率计算方法:静脉输入量(ml)=患者体质量(kg)/4,维持静脉输入量速率(ml/hr)=0.075×受药患者体质量(kg)。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后均进行心功能评估,NYHA分级达到Ⅰ级为显效,NYHA分级达到Ⅱ级为有效,NYHA分级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心功能指标: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记录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3)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性因子:2组患者采取胶体金法测定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水平。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达到97.92%,而对照组仅为62.50%,故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18.964,P<0.001),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F高于治疗前,LVESD、LVEDD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BNP、cTnI及IL-6、CRP、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NP、cTnI及IL-6、CRP、IL-1β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BNP、cTnI及IL-6、CRP、IL-1β水平比较

3 讨 论

相关研究报道,目前全球范围内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该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呈明显升高趋势[6]。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为[7]:(1)原冠状动脉病变出现加重性缺血,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2)心肌细胞出现坏死;(3)血流动力学异常;(4)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这也是导致该疾病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其与心室肌合成的内源性多肽具有相似的组成结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其具有良好的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可达到利尿、利钠、减轻心室负荷、降低体循环阻力及扩张血管等功效,因此临床常将其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8-9],其具体的药理机制包括:(1)具有良好的利尿排钠作用,降低患者容量负荷,可在增加尿量的同时不影响血肌酐、尿钾;(2)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动静脉具有一定平衡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脏负荷,快速改善患者乏力、呼吸困难等体征,且无耐药性[10];(3)其无正性心律、正性肌力作用,可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不会引发心律失常;(4)可延缓心脏重构,预防患者心肌间质纤维化、增生肥厚,进而降低患者远期病死率[11];(5)可多环节发挥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而引发的心脏毒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了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溶栓或介入治疗、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在心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VESD、LVED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NP、cTnI及IL-6、CRP、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较好,可更明显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抑制炎性递质释放,进而减轻炎性反应。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利钠人脑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让人脑洞大开的智能建筑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