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超声临床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2023-05-06 02:31倪雪君
交通医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考核培训

倪雪君,陈 希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超声科,江苏 226001)

超声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亚专业多,涵盖内容广,超声医学专业人才除了需掌握超声基础知识,还需掌握各临床相关专业知识。我科在影像专业实习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应用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既往超声教学的考核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在一段学习阶段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这样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员最终学习成果的评价,简单、客观、便于操作,但易忽视学员学习的整个过程,不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现代教学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必须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1]。

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性评价,通过在教学期间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系列评价,根据反馈不断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起源于国外,目前已在多个学科教学中应用[2]。我国形成性评价起步相对较晚,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儿科、妇产科护理学、局部解剖学、口腔医学等学科已有教学报告[3-6]。反馈是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师生间互动,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及时获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受,针对暴露的问题有目的地加以修正,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建立“教学相促”良性循环,从而取得更满意的教学效果。

超声医学集操作和诊断于一体,扎实的操作技能是超声诊断的基础,教学过程必须注重学员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既往终结性评价中,理论考试尚可以通过考前突击,刷题背题以应付,但实践操作考核考前突击往往效果不佳。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积累,意味着有必要引入形成性评价,以考促学,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性评价也有利于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员临床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为学员后续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超声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

2.1 分阶段培养 将整个超声培训过程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学员通过前期自学相关知识和观摩导师操作时的超声声像图,熟悉超声诊断仪,学会仪器的调节,认识正常脏器解剖图像。初步学习超声报告书写,懂得超声术语的正确运用。在与患者的接触中,能与患者进行初步有效和有温度的沟通。第二阶段重点培养学员规范的超声检查手法,能够正确运用超声术语书写诊断报告。选择病情较轻的年轻患者由导师指导进行实践操作,基本掌握检查前准备、操作程序和操作手法;检查时注意采集病史,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第三阶段重点掌握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腹部、心脏、妇产、浅表器官、周围血管、介入各超声亚专业进一步细化阶段培养目标。在某个亚专业学习结束后,进行该阶段形成性评价考核,判断学员是否完成学习目标,考核合格即进入下一个亚专业学习。如考核结果不满意,则根据学员薄弱点予以沟通,进行针对性练习。定期举行疑难病例分析和小讲座,以提升学员诊断思维和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2.2 形成性评价在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操作技能培训是超声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操作手法和操作切面是超声诊断的基础,也是最大程度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前提。在培训过程中参考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量(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DOPS),定期对学员进行操作技能的量化评估考核。重点考核仪器操作与调节、人体相关解剖结构、规范扫查与标准切面获取、诊断思维及结果判断、超声诊断报告书写、介入无菌操作、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培训第一阶段重点考核基础医学知识、操作前准备、超声诊断术语的运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第二阶段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超声诊断报告规范化书写、与患者沟通技巧。第三阶段除考核以上各重点,还注重诊断思维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同时根据平时小讲座、病例分析时的表现,对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进行评分。在每阶段考核结束后,开展学生自评、师生互评,肯定和鼓励学员学业的进步,对需要改进的方面予以具体建议。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在下一次考核中对学员之前的弱势项目再次考核,以评估调整后的教学效果。

2.3 形成性评价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超声理论教学主要采取每周教学讲座和疑难病例分析。教师将教学重点预先告知学员,学员对相关内容进行文献检索及影像资料调阅,在此过程中教师评估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讲座和疑难病例讨论中,教师引导学员踊跃发言,展开互相讨论,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员的学习态度并进行打分。

3 教学成果和总结

3.1 教学成果 实行分阶段培养和形成性评价后,规培住院医师年度考核和出科考核成绩较前有较大提高,均能独立规范完成上机操作,实习生能完成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基本切面的扫查。师生间互动更密切,学员对教师的带教满意度提高。2021年我科培养的超声住院医师均顺利通过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达100%,回到送陪单位都能独立进行超声工作。

3.2 分阶段培养和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全面提升医学超声专业人才岗位胜任力。医学超声专业人才岗位胜任力的培训目标除了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诊断水平,还包括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人际沟通能力[7]。通过细化培训目标,帮助学员掌握不同阶段的技能和临床能力,引导学员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薄弱项目不断加以练习,注重提高学员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医患沟通能力。

促进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性评价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拓宽,要求带教老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掌握超声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教学能力。

存在的问题: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环节是评价和反馈,但部分带教老师和学员在教学中的反馈流于形式,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应增强对带教老师教学质量控制,通过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来提高带教老师的责任感。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考核培训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培训通知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内部考核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