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地方卫视电视节目的青年化表达

2023-05-08 16:00苏佳
传播与版权 2023年8期
关键词:卫视河南电视节目

苏佳

[摘要]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备受青年群体关注与喜爱。文章从叙事、美学、传播、体制机制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叙事上采用内容制胜与形式创新,在美学上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在传播上布局融媒矩阵与全媒体跟进宣传,在体制机制上自我革新与突破,这是河南卫视电视节目进行青年化表达的有效策略。数字时代地方卫视电视节目若要成功进行青年化转型,就必须以双向交流而非单向输出的思路开展内容创作,探索和建构适用于数字时代的电视节目表达体系。

[关键词]数字时代;地方卫视;电视节目;青年化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由河南省委宣传部选送、河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2021季》获评优秀作品奖(电视类)[1]。自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河南卫视凭借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在众多地方卫视中脱颖而出后,其创造性推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涵盖全年传统文化节点性节日。历时两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从1.0版本到2.0版本持续破圈,成功形成节目品牌IP,并在青年群体中保持极高的关注度和喜爱度。

在数字时代,地方卫视如何革新、突破自身体制机制,实现电视节目在叙事和美学上的青年化表达并进行有效传播,是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综合来看,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紧扣时代主题,在节目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并融合运用多种传播策略,提升海内外传播影响力,最终实现一次次创新超越。文章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从叙事、美学、传播和体制机制四个维度剖析数字时代地方卫视策划和制作电视节目的青年化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时代地方卫视电视节目的转型方向做出判断。

一、叙事:内容制胜与形式创新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此类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直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点问题。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别样多元的形式呈现贯通古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出穿越时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奇妙效果,不仅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力,还实现了与当代青年群体的话语对接。

(一)内容制胜

1.节目素材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及其民俗庆典所蕴含的文化属性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中国传统节日与相关民俗为底色,辅之经典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例如,《2021清明奇妙游》节目通过“唐宫小姐姐”的视角打开《清明上河图》,她们以穿越的形式踏青游玩,这取材自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和清明节的踏青游春习俗。《2021端午奇妙游》节目充分吸收了端午节的文化传统,不仅通过挂艾草、吃粽子、佩香囊等传统习俗和赛龙舟、观星象、拜祭龙祖等节日仪式展现了端午前夕的祭祀盛景[2],而且有机融合了屈原、李白、张仲景等历史人物,提升了节目的人文内涵。

2.节目编排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作为地方卫视推出的节目,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厚植本土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的编排上彰显河南地域文化特色[3]。2020年,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的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天地之中》对太极拳申遗成功予以呼应。在河南登封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与历史文化遗产观星台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效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航空航天巧妙连接,这表达了对宇宙意念上的崇敬与向往以及对现实中太空的探索与超越,并通过传统太极与现代航天的融合创新,完美诠释古往今来的“飞天梦”。

3.节目内涵立意深刻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戏曲节目《白衣执甲》致敬抗疫英雄,由老艺术家带领医护人员及各条战线上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表演。《2021元宵奇妙夜》戏曲节目《五世请缨》致敬戍边英烈。古有佘太君百岁出征,今有边防将士舍生取义,该节目将原剧中的1位佘太君改编为4位佘太君出演,致敬2020年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4位边防军人:“少年人盼的是立功边境,年老人我喜的是一门忠贞”,通过传统戏曲形式表达了对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铁胆忠心的赞美,赋予了传统豫剧以新的时代意义,在激荡起青年群体浓烈情感的同时,建立了传统叙事与当代生活的连接。

(二)形式創新

自春节晚会众多节目“出圈”之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摒弃冗长的节目编制,放弃邀请当红的流量明星,而采用“小而美”的节目编排形式,明确“网剧+网综”的节目新模式,运用全新视听手段,通过科技为文化节目赋能,并且布局线上线下全产业链,打造“中国节日”文化IP。

1.创新节目形式,采用“网剧+网综”新模式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完全区别于传统的晚会节目形态,采用“网剧+网综”的叙事模式,不设主持人角色,而在节目中增加人物与故事,以情节串联起节目内容。《2021元宵奇妙夜》《2021清明奇妙游》《2021端午奇妙游》的情节延续意外走红的《唐宫夜宴》,分别以唐俑在博物馆的深夜探险、在博物馆外的游玩踏青、入宫前的身世经历为故事主线,穿插漫画、真人情境表演等形式,使节目更具主题性和完整性。另外,《2022端午奇妙游》以江湖五雄为参加龙舟竞渡赛寻找入场信物作为主线故事,通过幽默、趣味的武侠风味展现端午节的多种由来,以戏剧化的剧情串联起舞蹈、歌曲、戏曲等多个原创节目。

2.运用全新视听手段,科技赋能表现形式创新

“文化+科技”是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重要创作原则之一,即通过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连接起过去与未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充分应用AR、VR、三维建模、染色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完美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化技术,更易催生青年群体对电视节目的想象和理解。例如,舞蹈《龙门金刚》采用实景拍摄为主、特效技术为辅的制作方式,先在龙门石窟的奉先寺进行实景拍摄,然后应用AR、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进行科技包装,如AR渲染等技术,使多个舞蹈场景不断转换,最终让节目呈现大气、震撼的视觉效果。

3.充分开发文化IP,布局线上线下全产业链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从策划之初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从文化IP产业链开发的角度进行铺陈和设计的。历时两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已成为河南卫视最大的品牌IP,除了进行动画片、非遗文化、电影、网剧、舞剧等全新IP的系列开发,其还串联起已有文化品牌,以活化经典IP。例如,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在播出后,唐俑小妞形象受到广泛关注,由此河南卫视及时打造唐俑小妞文化IP,不仅在后续节目中通过衍生设计唐俑小妞形象来串联节目,而且与博物馆合作设计唐俑文创产品并投入市场。嵩山少林寺是河南省的经典IP元素,围绕其产生过不少经典作品,如电影《少林寺》《南北少林》和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河南卫视围绕该经典IP元素进行深度创作,将嵩山少林寺壁画与舞者合二为一,使嵩山少林寺这一经典IP重获关注。2021年10月8日,河南广电与阿里文娱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筹备开发《唐宫夜宴》超级综艺,并聯合开发中国文化系列线下演出,推出多种衍生品,让中国文化IP引领精神消费新浪潮[4]。

二、美学: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美学创新是当下电视节目吸引青年群体的重要路径。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体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审美风范与美学传统,并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呼应了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要旨。

(一)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增强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

水下舞蹈《洛神水赋》的题材源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传世名画《洛神赋图》,而《洛神赋图》的创作灵感又源于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这是一个由文学到绘画再到影像的转化过程,该节目通过服装、造型、舞蹈、水下环境等美学景观的塑造,最终呈现洛水之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演绎效果。舞蹈《墨舞中秋帖》通过舞蹈演绎了王献之的书法名帖《中秋帖》的意蕴,而舞蹈与书法的跨界融合激发了优美与崇高的想象。舞蹈《龙门金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连接了传统与现代,在拓展时空边界的同时扩充了文化想象空间,在还原石窟之美的背景上呈现敦煌飞天与龙门金刚的完美结合,达到奇观化、极致化的审美画面和视觉效果。

(二)以具象化、故事化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青年群体的接受习惯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具象化、故事化呈现,让更多的文化符号、意象以及古老的故事和传说获得恰当、具体的表达和生动的展现。节目《洛神水赋》让传说中的洛神婆娑起舞,使其美貌和仪态万千从想象变成了现实。世有神仙鸟,浴火必重生,节目《有凤来仪》传达了纳福迎祥、驱邪禳灾的美好愿望。节目《兰陵王入阵曲》不仅表演了琵琶曲,更通过画面讲述了这首名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节目《纸扇书生》中书生们儒雅有礼,再现了《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场景,他们一路辗转途经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中岳庙、老君山,在清明踏青郊游的习俗中兼容并蓄地阐释了儒、释、道文化。

(三)消解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和陌生化,激发青年群体的价值共情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本土文化特色,同时并不局限于地域,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系统解读、传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5]。例如,《唐宫夜宴》以唐三彩乐俑为主角,以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还原唐代的服饰、妆容等,穿插表现唐代生活图景的《簪花仕女图》和贾湖骨笛、春秋莲鹤方壶等传世文物等,最终展现磅礴大气的盛世大唐。该节目在彰显地域特色的同时,展现民族文化风采,激发青年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三、传播:布局融媒矩阵与全媒体跟进宣传

数字时代电视节目要想扩大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就需要充分应用数字技术手段并在传播方面着力,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布局融媒矩阵进行宣传,与青年群体形成良性互动。

(一)布局融媒矩阵

目前,地方卫视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主导性还不够强,其流量及影响力提升也受到平台算法、激励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从用户与影响力角度来看,微博、微信、抖音、B站、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生态已基本成型,且聚集了大量的年轻用户。因此,新媒体平台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从近几年河南卫视的发展来看,其已建立起结构完善的新媒体平台宣发团队,并布局了全媒体、跨平台的传播和互动矩阵。可以说,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节目的现象级传播和此后“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持续破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全平台推动与全媒介传播。

(二)全媒体跟进宣传

1.官方账号矩阵引导热点发酵

在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每期节目播出后,河南广电官方账号矩阵会引导节目的宣传和推广。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官方微博也会推送相关报道,这极大提升了该系列节目的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小新闻媒体、省级新闻媒体、地方新闻媒体等也对该系列节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广泛报道,为节目传播贡献了一份力量。以《2021端午奇妙游》节目播出期间为例,根据微热点研究院《数说河南卫视文化节目如何频繁「出圈」》一文,在传播渠道方面,河南卫视、大象融媒、前线娱乐、大象新闻等媒体对该系列节目的宣传和推广起到积极作用,财经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也纷纷贡献热度,中小新闻媒体、重点新闻媒体、省级新闻媒体、央级新闻媒体、地市新闻媒体等共发布万余条信息对该系列节目进行了广泛报道。

2.短视频平台矩阵助力小屏传播

数字时代的视听文化正经历持续的生态转型,“流媒体化”成为当代数字视听文化的典型特征,数字视听文化内容生产的灵活性、交互性特征和消费的实时性、移动性特征也越来越突出,网络化的传播模式取代了传统视听内容线性的传递与消费模式[6]。利用短视频平台延伸主流内容传播的渠道,提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是当前电视媒体优化发展的策略之一[7]。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充分利用短视频账号,在长期优质内容供给形成稳定影响力的前提下,节目的宣传和发行统一聚合于河南卫视拥有的短视频账号资源。在节目播出后,河南卫视第一时间节选精华部分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发布,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碎片化属性来拓展节目的传播空间和时间维度。

(三)建立沟通互动机制

数字时代电视节目观众的角色已从“被动的受众”转变为“主动的生产者”,基于共同情感和兴趣爱好的虚拟社交群体也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参与式文化的群体。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积极通过微博平台的热搜、话题等方式与青年群体进行有效互动。从关键词的设置我们可以看出,节目宣发团队熟练掌握和使用热搜和话题的技巧,如使用“杀疯了”“YYDS”等网络社交语言吸引青年群体的关注,同时以“如何评价”等话题吸纳青年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幕后揭秘”“剧透”“主创回应”“回馈”等系列话题也有助于在时间维度上延展内容的热度,并形成与青年群体沟通的语态,“手绘大赛”等系列话题则激发了青年群体的参与性,促使他们主动生产二次创作,从而再次提升节目内容的影响力和传播力[8]。

(四)积极尝试海外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众不仅有华人群体,还有海外受众。立足国际视野,解读中秋文化是《2022中秋奇妙游》的全新尝试。基于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2022中秋奇妙游》将传统的民族符号与时代情感相融合。在情景表演《我欲乘风》中,“飞天先驱”明朝士大夫万户与如今的航天员展开跨时空对话,在情境上古今勾连,在情感上引发青年群体同频共振。多语种合唱歌曲《千里共婵娟》则让更多国家的受众感受到中国的中秋文化等,实现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共鸣。数字时代的青年群体具备更高的技术素养、更具包容性的文化精神和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内容与技术兼备的节目形态则是吸引青年群体的主要元素。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音乐与表演等艺术形式,利用革新技术讲述中国故事,跨越多元文化背景,有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

四、体制机制:自我革新与突破

回顾河南卫视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勇于自我革新的卫视突围之路和一条坚持文化传承的卫视守承之路。可以说,河南卫视勇于革新节目传统、积极探索全新机制、善于学习借鉴头部广电经验,为其近年来的发展提供了有迹可循的实践经验。

(一)革新节目传统

河南卫视前身为1969年9月15日开播的河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1996年6月通过卫星方式传播后改名为河南卫视。经历1998年、2003年、2009年三次改版,河南卫视以文化定位为目标的改版计划逐步推进,制作了综艺文化益智类节目《华豫之门》、武术搏击类节目《武林风》、公益栏目《民星在行动》、高端访谈类节目《世说新语》以及《拍客行动》《创意时代》《魔亦有道》《何乐不为》等一批优质节目。2012年,河南卫视加强文化定位,再次进行改版和调整,不仅简化、变更了卫视台标,而且更换了在播、离播包装系统,更新了电视台视觉系统。随后,河南卫视围绕文化品牌定位进行节目调整和深化,陆续推出文化节目《知根知底》《汉字英雄》《一起读书吧》等,并购进《大驾光临》《老故事》等节目,进一步加强文化品牌的定位。

2020年6月,河南卫视再次改版,对文化节目、形象版面、频道口号等进行全新升级。一是独创全国首家文化版面,打造河南卫视独有的“730黄金节目带”。二是深耕文化品牌节目,构建文化节目IP矩阵,在文化表达上不断创新、在技术制作上不断升级,让河南卫视的“文化牌”永葆青春活力。三是贴合年轻化审美,采用全新的视觉设计理念,围绕“戏曲、武术、鉴宝”三大文化IP,打造文化感与时尚感兼具的大屏视觉系统,对品牌节目、导视进行统一包装升级,通过更年轻化、时尚化、娱乐化的设计包装,通过更年轻化、时尚化、娱乐化的设计包装,让文化时尚起来[9]。正是多次革新和节目改版奠定了河南卫视推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良好基础。

(二)探索全新机制

2014年10月,为了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求,河南广电整合旗下多家单位,组建成立了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设置有新闻指挥中心、经营管理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资本运营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移动多媒体中心6个业务运营中心。2015年7月,该集团的技术研发中心翻牌成立河南大象融媒体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河南广电机构体制改革的试点。该公司负责河南广电的新闻指挥中心、融合播控中心、全媒体演播中心、融媒云平台、重点新闻网站、IPTV、OTT、DTMB等业务平台的技术支持和日常运维。同时,该公司也负责对河南省104个县市进行融媒体中心建设,从整个融媒体中心的设计、施工、软硬件部署到后期运维都为其提供全部解决方案。

(三)学习借鉴头部广电经验

河南卫视积极学习借鉴头部广电的成功经验。自2018年1月湖南卫视创立工作室制度以来,激发了导演创作团队的生产力,制作了一大批优质节

目[10]。由此,2020年,河南广电将原先的文艺部、纪录片工作室、精品广播剧创作与河南大象融媒体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整合,重新成立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进行一体化运作,也成立十多个导演工作室,且大型活动和项目制作均采用竞聘和内部招标的形式,充分保障创作主体的主动性与话语权,并通过有效的奖励机制保障创作团队的积极性与专注度[2]。节目策划凭借优质创意取胜,这确保了创作团队获得平等创作的机会,因此,受众看到的是以不同导演为负责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制作团队,既有入职河南卫视多年的“老资历”导演,也有年轻导演。这样的竞争机制激发了河南卫视的创造力与创新力。

五、结语

文章基于对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分析,探讨了地方卫视电视节目吸引青年群体注意力的路径。笔者认为,在叙事上以内容制胜和形式创新,在美学上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在传播上布局融媒矩阵与全媒体跟进宣传,以及在体制机制上自我革新与突破,这是河南卫视在青年群体中保持极大关注度和喜爱度的根本原因。因此,地方卫视电视节目可以通过以上路径与当代青年群体进行有效交流和对接,这也为数字时代地方卫视电视节目的转型方向提供参考。

一方面,在地方卫视的创新发展过程中,青年化表达已成为其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数字时代,青年群体不仅是当今文化消费的主体,而且其角色已经从“被动的受众”转变为“主动的生产者”,完成了生产型消费者的身份转变。在基于共同情感和兴趣爱好的虚拟社交群体中,青年群体主导参与式文化的发展。可以说,青年群体是数字空间中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也是最具传播生产力的“产消者”。地方卫视在寻找转型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必须将青年群体纳入重要受众的基本考量,要以双向交流而非单向输出的思路开展电视节目的内容创作。另一方面,地方卫视要探索和建构适用于数字时代的电视节目表达体系,包括叙事、美学、传播等多个维度,深入了解数字时代各类数字工具和社交媒体的技术逻辑、文化偏向和传播机制。事实证明,数字时代的电视节目表达体系是可以与地方卫视的现代传播需求有机融合的。而对这种新的电视节目表达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也为地方卫视更好地理解数字时代的电视节目乃至文化产业的生产、消费提供经验指引。

[参考文献]

[1]中国文明网.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EB/OL].(2022-12-20)[2023-01-20].http://www.wenming.cn/bbgz/ywdt/202212/t20221220_6530882.shtml.

[2]余俊雯.以创新性还原艺术本真性:探寻河南卫视爆火节目背后的章法[J].当代电视,2021(11):47-53.

[3]程倩.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节目的突围: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2(10):50-52.

[4]光明网.河南广电、阿里文娱达成战略合作 线上线下打造中国文化精品[EB/OL].(2021-10-12)[2023-01-20].https://m.gmw.cn/baijia/2021-10/12/35225740.html.

[5]陈思勤.模式转换·文化内生·审美驱动:“新国潮”媒体节目如何创新发展[J].视听界,2022(04):5-10.

[6]常江,朱思垒.流媒体与数字视听文化的生态转型[J].青年记者,2022(16):14-16.

[7]田伟华.短视频背景下电视媒体优化发展策略研究[J].东南传播,2021(11):20-21.

[8]蒋凡.移动互联网语境下传统视听的创新表达:以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出圈”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1(24):4-6.

[9]河南卫视.666!河南卫视即将全新改版升级,你最期待的变化是……[EB/OL].(2020-06-05)[2023-01-20].http://news.hnr.cn/202006/05/123084.html.

[10]廣电独家.湖南卫视又有大动作!工作室制度2.0版发布[EB/OL].(2019-07-05)[2023-01-20].https://www.sohu.com/a/325087013_613537.

猜你喜欢
卫视河南电视节目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