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独处偏好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

2023-05-10 03:14李重庆胡耿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友谊个体量表

李重庆 胡耿丹

①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330031 E-mail:lichongqing2020@163.com ②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 ③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同济大学精神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通信作者 E-mail:hugengdan@tongji.edu.cn

抑郁症状是情绪低落、生活兴趣降低、食欲较少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1],大学生是抑郁症状的高发人群[2],而长期的抑郁症状可能会导致抑郁的发生[3]。抑郁是一种以情感障碍或心境低落为主,伴有相应认知和行为改变的精神疾病[4],会明显降低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对其适应大学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5]。新近研究显示,新冠病毒肺炎爆发后国内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显著上升[6]。因此,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对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大意义。

独处偏好是个体对独处的偏爱程度。独处偏好是影响个体情绪健康的重要因素,是指个体意识上与他人分离、没有社交信息与外界置换的状态[7]。从内在动机上讲,独处偏好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上具有较低的趋近动机和较高的回避动机,相较于他人交往更偏好独自行动[8]。一些研究指出偏好独处常与高害羞特质、社交焦虑等心理问题有关[9],独处偏好与适应不良存在关联[10],长时间独处的人常伴有孤寂、社交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患心理疾病概率更高等现象[11]。值得注意的是,学者已在儿童群体中对独处偏好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系列研究,发现个体越偏好独处,越容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比如反复思考负性事件的前因后果。这种反刍思维是一种不健康的思考方式,会导致抑郁情绪被诱发的进程加快[12]。周颖等人发现,独处偏好可以正向预测儿童的抑郁水平[13];刘俊升等人针对儿童早期和青春中期的被试研究发现,独处偏好与孤独、抑郁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自尊显著负相关[14]。由此提出研究假设1:独处偏好能够预测大学生群体的抑郁症状。

依据人际关系理论,当个体处于不利环境时,高质量的友谊可以帮助个体渡过难关,在人生发展中至关重要[15]。友谊质量是同伴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16],是朋友交往之间的一种双向关系,通过两者相互提供陪伴沟通的亲密程度以及处理矛盾冲突的水平来呈现,具有持久性、亲密性、稳定性的特征[17]。从终生发展角度来看,友谊质量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18],其积极作用在于提供情感安全、亲密、陪伴等能够促进个体情感发展的因素[19]。一项针对初中生的研究显示,高质量友谊有利于社会性发展[20]、提高合作能力、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21];还有研究发现,拥有高友谊质量的个体较少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22]、问题行为,拥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23];相较于普通同伴或更广泛的同伴群体,亲密的友谊能更好地预测个体的自我价值、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相对变化[24-25],对个体的心理与行为适应具有重要影响。友谊质量作为大学生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同伴依恋等心理适应问题[26-27];同伴微系统作为大学生所处系统中的一项子系统,会对其认知、行为、情绪等多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4]。据此提出研究假设2:友谊质量是一种可能的保护因素,对大学生群体抑郁症状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现有研究证实,独处偏好是影响个体友谊质量以及情绪健康的重要因素[28],独处偏好与友谊质量之间呈现负相关[13]。高友谊质量可以促进个体情感发展,为个体提供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虽然独处偏好者的人际交往动机较低,但其社交技能并不存在明显的缺陷[29]。这说明独处偏好者具备建立友谊关系和提升友谊质量的基本条件[30]。可见,改善大学生友谊质量可能是缓解独处偏好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途径之一。综上提出研究假设3:友谊质量在独处偏好与抑郁症状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近年来大学生的独处现象已较为普遍[31],通过上面的探析可知独处偏好、友谊质量、抑郁症状三者密切相关,并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儿童中期群体,鲜见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最新的流调研究显示,疫情下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达35.7%[6],而独处偏好、友谊质量可能是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发展的潜在因素,因此探究大学生独处偏好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对于如何预防和干预该群体的抑郁症状有重要意义。此外,依据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大学生是网络成瘾高发人群,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研究显示网络成瘾与独处偏好之间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这提示探讨大学生独处偏好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也有助于深入揭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多元危害、防治机制。本研究试图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3个量表考察独处偏好、友谊质量、抑郁症状三者之间的关系,检验上述3个研究假设,旨在从独处偏好、友谊质量视角为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2022年3月,对两所综合性大学的777名本科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被试完成问卷后会获得一定报酬。一共回收有效问卷754份(97.07%)。被试平均年龄21.430±2.311岁。其中,男性325人,女性429人;家庭所在地:非农村452人,农村302人。

1.2 方法

1.2.1 独处偏好量表(The Preference for Solitude Scale,PSS)[32]1995年Burger编制,包括12个项目,每个项目有两个互斥选项,采用必须选择的作答方式要求被试从选项中选择其一,选择与独处相关的选项记1分,其余选项记0分,所得分数越高表示独处偏好程度就越高。2012年陈晓[28]对原版量表进行修订,得出适用于国内被试的独处偏好量表中文版。本研究采用陈晓修订的量表,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3。

1.2.2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 包括4个维度: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与活动迟滞、人际,共有20题[33]。调查时限为过去1周内。其中,出现该题项所叙述的情况不足1天的选择“没有或几乎没有”,计0分;1~2天的选择“少有”,计1分;依此类推。除了反向评分题(4、8、12和16题)外,其他题目均按上述评分标准依次评为0、1、2、3分。CES-D以总分作为测量指标,总分15分及以下为无抑郁症状,总分在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总分20及以上为肯定有抑郁症状。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3。

1.2.3 友谊质量量表(Friendship Quality Questionnaire,FQQ) 由Parker和Asher在1993年共同编制而成,邹泓等人对其做了修订[34],共有18个条目[16]。量表采用5点计分,包括6个维度:帮助与指导、肯定与关心、亲密坦露与交流、陪伴与快乐、冲突解决策略、冲突与背叛。其中,冲突与背叛是消极维度,其余为积极维度。消极维度反向计分与积极维度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总分越高,表示同伴友谊质量越高。本研究中,所用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7。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相关分析;使用PROCESS宏程序中的Model 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2 结 果

2.1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

本研究抑郁症状的流调结果显示,无抑郁症状的人数有368人(48.8%),可能存在抑郁症状有76人(10.1%),肯定存在抑郁症状的人数达到310人(41.1%)。各研究变量的均值见表1、表2。

为了研究各变量是否存在性别、家庭所在地上的差异,对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被试的独处偏好、友谊质量、抑郁症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独处偏好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独处偏好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友谊质量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农村籍大学生的友谊质量显著低于非农村籍大学生,见表1。

表1 各研究变量在性别和家庭所在地上的差异

图1 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影响路径

2.2 独处偏好、抑郁症状、友谊质量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独处偏好、抑郁症状、友谊质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大学生的独处偏好与抑郁症状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独处偏好与友谊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友谊质量与抑郁症状呈显著负相关,见表2。

2.3 友谊质量对大学生独处偏好与抑郁症状的中介效应检验

由表2可知,大学生独处偏好、抑郁症状与友谊质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符合中介效应分析的前提条件。为了解友谊质量如何对独处偏好与抑郁症状起中介作用,对其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

在控制性别、家庭所在地的情况下,以抑郁症状得分为因变量,独处偏好为自变量,友谊质量为中介变量,采用Hayes宏程序中的model 4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依据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通过抽取5000个Bootstrap样本估计各种效应的95%置信区间,若置信区间不包括0,则中介效应显著。结果显示,独处偏好对抑郁症状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加入中介变量后,独处偏好对抑郁症状的直接预测作用依然显著(β=0.759,t=6.172,P<0.001);独处偏好对友谊质量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友谊质量对抑郁症状呈现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见表3。

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各路径对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这表明友谊质量在大学生独处偏好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友谊质量在独处偏好与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36.111%,见表4。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影响路径见图1。

表3 友谊质量在独处偏好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4 友谊质量在独处偏好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值

3 讨 论

3.1 独处偏好、友谊质量在人口学变量中差异

本研究发现性别在独处偏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的独处偏好均分显著高于男性。这与范玮的研究结果一致,范玮认为女性的独处偏好高于男性,可能与男女生不同的交往模式有关,相较于男性,女性会具有更高的害羞水平,而且害羞水平与独处偏好呈现正相关[35],因此女性更倾向于独处。本研究还发现,友谊质量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大学生的友谊质量低于非农村大学生。已有研究表明非农村家庭学生亲子之间的沟通更多[36],而且个体在与父母进行积极交流沟通时会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与尊重,更乐意从父母身上学习积极的人际沟通方式,从而提升自身的友谊质量[37],这可能是非农村大学生友谊质量高于农村大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独处偏好、友谊质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独处偏好能够正向预测抑郁症状,大学生越偏好独处,其抑郁症状越明显。这与刘俊生等人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相似性[10],说明独处偏好确实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此提供佐证。有研究指出,个人长期独处可能会诱发反刍思维[38],而反刍思维已被证实是产生消极情绪的重要因素[12],因此与低独处偏好的个体相比,高独处偏好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抑郁症状[38]。抑郁症的认知模型理论指出,当个体经常处于数字沉迷、社交回避等独处行为时,由于缺乏从人际交往中获得他人评价的机会,更易对自己产生极端的、错误的认知,从而脱离现实一味地否定自我形象与自我能力。这种对自我的消极评价和负性自动化思维容易使个体产生抑郁情绪[39]。另外,受集体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国人较为注重群体意识,所以在国内如果个人有意地疏离他人或群体[40],则容易被贴上性格孤僻、内向、冷漠等标签,往往被描述为具有消极倾向[41]。此解释也适用于分析以往有关儿童独处偏好与孤独、抑郁等情绪问题的研究结果[10,14]。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独处偏好能够负向预测友谊质量,大学生越偏好独处,友谊质量越低。这与周颖等人对儿童中期独处偏好与友谊质量关系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3],提示独处偏好与友谊质量的关系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改变。因此,本研究结果证实了长期独处不利于个体友谊关系发展[13]的观点,并拓展了适用范围。其致因可能是,独处偏好的个体带有较高的社交回避倾向,本身获得友谊的机会较少,而个人独处时间的增加会使人际之间的互动时间减少,进行深入交流的有效沟通、自我表露的机会也会随之减少,致使互动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友谊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显著,独处偏好不仅能够直接预测抑郁症状,还可以通过友谊质量间接预测抑郁症状,这不但为“高水平友谊质量可作为青少年抵制消极情绪的缓冲剂”[42]的以往研究结果提供佐证,同时还表明友谊质量能够减少大学生的内化行为问题、缓解独处偏好对大学生抑郁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起有效的保护作用。以往研究已证实,高友谊质量既有助于大学生缓解负性情绪的影响,又可以增加其积极情绪体验[38]。它可以使大学生在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获得来自同伴的社会支持,降低挫折感和无力感,减轻抑郁症状,从而预防抑郁的发生发展[43]。可见,提高大学生的友谊质量是防治抑郁的有效途径,有助于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3.3 研究局限性

应指出的是,把独处偏好仅仅视为一种消极行为有失偏颇。从需求理论角度看,独处是一项发展性需要;个体生来既需要与外界建立人际联系也需要独处[44]。研究显示,独处对个体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适度的独处有益于更好地适应环境,更易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10],尤其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因为个体在独处时能够更专注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任务中去,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为提升创造力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39],Olszeski-Kubilius等人2000年提出了能够解释产生和促进成年人创造性成就的模型,该模型认为独处偏好是提高个体创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45]。然而,本研究仅采用相关分析考察独处偏好的消极影响,没有对独处偏好的积极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而且也没有进行大学生独处偏好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

总之,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独处偏好对抑郁症状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友谊质量作为保护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在大学生独处偏好与抑郁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这说明独处偏好、友谊质量均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提示提升同伴之间的友谊质量是防治大学生抑郁的有效途径,应引导大学生通过建立高质量的友谊来缓解或消除独处偏好对抑郁症状的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抑郁症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猜你喜欢
友谊个体量表
以城为“媒”话友谊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友谊之路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