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凉寺遗址看汝窑的发展历程

2023-05-10 04:34孙梦蝶洛阳博物馆河南洛阳471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4期
关键词:宝丰汝窑青釉

孙梦蝶(洛阳博物馆,河南 洛阳 471000)

汝窑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相比其他窑系,古代文献中留下的可供我们研究汝窑的资料或记载并不多。北宋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汝窑在北宋时期已经开始生产青瓷。南宋叶寘的《坦斋笔衡》记载中提及了汝州烧造青瓷的原因,以及烧造青瓷的区域和范围。

从文献记载中我们只能得到很少的信息,所以关于汝窑的揭秘还是要依靠考古发掘。本文试图通过清凉寺汝窑址已经发掘的情况厘清汝窑发展的整个过程。

一、清凉寺汝窑的发掘概况

清凉寺汝窑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清凉村(图1),1987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这次发掘结果显示“宝丰清凉寺汝窑的产品,民用瓷器占90%以上,御用瓷器比例很小,民用、御用瓷器在造型设计、装饰技法及烧造工艺上各有特色”[1]。有了发掘,就有了有力的考古证据,说明清凉寺窑址在发展的过程中兼具民用和官用性质。

图1 清凉寺汝窑遗址的位置示意图[1]

1988年和1989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2 100余件。1992年发表的《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第二、三次发掘简报》对清凉寺汝窑进行分期,并说明各期汝瓷的特点及烧造情况。其中6、7层为第一期,5层为第二期,3、4层为第三期,2层为第四期,1层为第五期。

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了新一轮的发掘。此次发掘,清理出大量的天青釉瓷器,清凉寺天青釉汝窑遗址烧造区、作坊区的发现和发掘丰富了人们对汝窑产品的认识。2011——201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汝窑遗址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2014年,在距汝窑中心烧造区最近的一个探方中发掘出土了一种青釉瓷器,被称为类汝瓷,“汝窑瓷器的烧造年代应该不止北宋晚期。‘类汝瓷’的年代大致在宋末或金代早期”[3]。通过1987——2014年的发掘,宝丰清凉寺汝窑的面貌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为我们研究汝窑提供了基础资料,为本文探究宝丰清凉寺汝窑的发展历程提供了背景依据。

图2 宝丰清凉寺2000 年发掘示意图[2]

二、清凉寺汝窑的发展历程探究

(一)清凉寺汝窑发展的初期

清凉寺汝窑发展初期主要在北宋初期。根据清凉寺汝窑址的第二、三次发掘报告显示,第一期被压在地层中的第五层下,在第五层中出土有“天圣元宝”钱文垫饼,因此,这一期的年代应该在北宋早期。第一期出土的瓷片中白釉占绝大多数,其次是豆青釉。“本期的青釉下腹往往有因脱釉而形成的斑痕,表明此阶段在火候的掌握上还不成熟”[1],发掘报告中的这些有关青釉的描述说明清凉寺汝窑烧造的青瓷占比较白釉小,并且青瓷的烧造技术并不成熟。

清凉寺汝窑在这一时期受耀州窑的影响,临汝窑是汝民窑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窑址,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窑系的重要代表,它盛产独具风格与特色的刻花和印花瓷器,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进而又成为耀州窑系的中心窑场和代表。周仁等[4]在《中国历代名窯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中分析了耀州瓷青釉瓷的质地,并指出“汝窑和耀州窑的青瓷胎中铝的含量都高于南方青瓷”,所以,从釉质方面来看,两个窑系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

清凉寺汝窑的发展前期也与越窑有一定的联系。越窑在唐代就已经成为北方青瓷的“大宗”,北方地区烧制的青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越窑烧造瓷器的启发和影响。陈万里先生曾认为清凉寺汝窑烧造的青瓷受到越州秘色瓷的影响。临汝窑中出土有越窑的青瓷碗,宝丰清凉寺汝窑第二、三次发掘时出土了一件越窑小花碗,这些原本应该在越窑的遗物,在临汝窑遗址中出现,也证明了汝窑的产地与越窑有着器物上的交流。

可见,清凉寺汝窑初期的发展与耀州窑、越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可能正是受了二者的影响又加以创新,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汝窑。

(二)清凉寺汝窑发展的鼎盛时期

清凉寺汝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主要在北宋中晚期。清凉寺汝窑遗址的第二、三次发掘简报显示,遗址中第二期的年代约为北宋中期,该期青釉数量增多,青釉以豆青釉为主,新出现了豆绿釉。

根据清凉寺汝窑遗址官用瓷器与民用瓷器的瓷釉对比,将样本分为三个类型——北宋汝民瓷器、汝官Ⅰ、汝官Ⅱ,通过对比釉层中的化学成分来推出先后关系。对比发现,“汝官Ⅰ多数为天青色,汝官Ⅱ也呈天青色,但其釉的玻璃质感较强,汝官Ⅱ类标本在清凉寺汝瓷中数量相对较少。据此推断,汝官Ⅱ是汝民瓷器向汝官Ⅰ转变过程的过渡阶段产品”[5]。通过清凉寺出土瓷器的化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清凉寺汝窑的发展过程,即民窑瓷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工艺、釉质、釉色上开始向官用瓷器转变。

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御用瓷器还是民用瓷器都极为精美。支烧是汝瓷中常见的方式,通常在器物的底部可以看到支烧的痕迹,一般御用的瓷器支烧的支痕越少越好,一般为三个支烧痕迹。御用瓷器挑选完之后流传在民间的瓷器痕迹至少为五个,这也算是官用瓷器和民用瓷器的一处区别。

综上所述,宝丰清凉寺汝窑的鼎盛时期在北宋中晚期,这一时期生产的瓷器为官府所用,设置专门的官用瓷器烧造区。并且,官用瓷器的烧造一直持续到南宋时期。

(三)清凉寺汝窑与张公巷汝窑

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张公巷汝窑有继承清凉寺汝窑的可能性。据前文分析,清凉寺汝窑发展到北宋中后期进入鼎盛时期。清凉寺汝窑烧造到达鼎盛时期会对周边的其他汝窑烧造区产生影响,尤其是二者仅相距二十多公里,从地域上的传播是可能的,并且在时间上的衔接也是合理的。

其次,二者的器物型制和釉色有很高的相似性。清凉寺汝窑瓷器中常见莲花形或花瓣形的花边碗、盘器物,张公巷窑址中也有这类瓷器;两处窑址中出现的折肩瓶在型制和釉色上基本相同;支烧工艺是汝窑瓷器的一大特色,清凉寺汝窑出现很多支烧器物,张公巷汝窑瓷器中也有支烧的痕迹。在釉色方面,天青色汝瓷是清凉寺出土瓷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釉色,在张公巷的发掘中也出现了天青色瓷器,根据釉色的成分对比分析可知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张公巷汝窑址与清凉寺汝窑遗址的性质是相似的。张公巷汝窑窑址中发现有龙纹的器盖,说明其曾经烧造过御用瓷器,这与清凉寺汝窑烧造过御用瓷器的情况相似;张公巷汝窑发展初期的产品主要以生产民用瓷器为主,这也与清凉寺汝窑情况相同。所以,二者的性质都是以生产民用瓷器为主,曾烧造过御用瓷器。张公巷汝窑遗址极有可能是清凉寺汝窑衰落后的替代性窑址,具有传承性。

(四)清凉寺汝窑的衰落

清凉寺汝窑的衰落年代在元代。宝丰清凉寺第二、三次发掘报告显示,第五期出土的器物有明显的元代瓷器特点,说明清凉寺汝窑的生产一直延续到元代末年。第五期出土的瓷器釉色主要为青褐色,釉色灰暗,缺乏光泽,在器物的口沿和下腹往往会出现流釉的现象。除此之外,器物的釉层上会夹杂褐色的小斑点,器物也比较笨重。说明这一时期清凉寺汝窑的产品不再像鼎盛时期那么精美。

汝民窑在这一时期青釉的釉色变深,酱釉增多,这可能是受磁州窑的发展影响。在清凉寺汝窑址的第五期中出土有白地黑花瓷器,白地黑花瓷器是磁州窑的特色产品,磁州窑也是著名的民用瓷器烧造窑系,清凉寺汝窑窑址出土的白地黑花瓷器说明其在后来的烧造过程中产品趋向民间化,并且可能受到磁州窑的影响,产品面貌趋向民用瓷器。

总之,汝窑已经开始衰落。李建毛先生[6]认为汝窑被放弃的一个原因在于清凉寺汝窑距新都城的距离远,不方便管理。

三、结语

清凉寺汝窑遗址是一处宋代重要的汝窑生产基地,不仅生产供民间使用的瓷器,还曾烧制御用瓷器。清凉寺汝窑最早的烧造时期应该从北宋初年开始,初期主要生产供民间使用的瓷器;到北宋中晚期,青瓷的烧造技术大大提高,产品精美,从而开始烧造供官府使用的御用瓷器,直到南宋。到了元代,清凉寺汝窑烧造的瓷器已经不被作为御用瓷器,这时生产出的汝瓷施釉草率,质量已经不能与前期的汝瓷相提并论,开始走向衰落;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仿汝瓷器,但只停留在釉色方面,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上还是具有明显的清代特征。

猜你喜欢
宝丰汝窑青釉
宝丰酒的1989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汝窑为魁 天青如玉
知足(竹)常乐
一群土专家的“集结”——宝丰村的“技术员”也能治好农业“杂症”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仿汝釉”与“汝窑”的差异所在
浅谈毡包青釉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