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贫保险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评估

2023-05-16 18:42李姝颐胡奥妮彭泽宇
中国商论 2023年9期

李姝颐 胡奥妮 彭泽宇

摘 要:实施防贫保险政策是一些边缘贫困地区采用的常规保障措施,对济贫防贫起到了较好的效应。本文采用2012—2020年河北省7市97个县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识别了防贫保险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政策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防贫保险能够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且能够通过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及增加当地资本积累的途径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防贫保险政策的优化提出相关建设性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防贫保险;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多期双重差分法

本文索引:李姝颐,胡奥妮,彭泽宇.<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09):-036.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5(a)--05

时至今日,贫困依旧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发展难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历了8年的艰苦奋斗,最终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在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基础上,要意识到脱贫工程绝不是一劳永逸的,稳定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许多脱贫不稳定户及边缘易致贫户广泛存在着返贫的风险,如果对返贫现象不加以关注和帮扶,就会对我国的脱贫工程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更会大大降低我国民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因此,防止贫困再生,实现脱贫攻坚成效的持续性是贫困治理的重点任务。在针对贫困边缘两类临贫、易贫人群的帮扶过程中,防贫保险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国内关于防贫保险的研究多基于防贫保险本身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得出防贫保险对脱贫攻坚战的保障作用,但关于防贫保险的研究在数据分析和计量方法板块较为欠缺。因此,本文拟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防贫保险给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净效应”。如果防贫保险的推行对河北省贫困县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进一步探讨防贫保险通过哪些机制产生作用。

1 文献综述

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成为全球贫困治理的正面典型案例,但原贫困群体所体现出的贫困脆弱性体现了贫困群体在脱贫后存在易返贫的问题。汪三贵等(2021)就系统指出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要从厘清潜在返贫人群、化解致贫风险入手,这就需要社会为脱贫群体提供坚固有效的保障。在保险业积极寻求解决返贫问题的长效机制保障中,“防贫保险”最典型。学术界对“防贫保险”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防贫保险的特点对其本身进行探索。首先,是案例分析类研究,如李飞和汪三贵(2020)以湖南沅陵的精准防贫保险为研究基础,总结防贫保险的创新性,即能够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新型保险。郭琳和张艳荣(2020)以河北省魏县为例,为构建返贫防返贫机制提供建议。其次,是对防贫保险的总体分析和效应研究。张伟等(2017)指出,保险扶贫相较传统扶贫而言,可以根据个体实际经济损失进行差异化补偿。黄薇(2019)、于大川等(2022)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切入,检验相关防贫保险能够降低原贫困群体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综合上述文献可以发现,学界对于防贫保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防贫保险本身的创新之处以及防贫的长效机制构建,对防贫保险的效应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其减贫效应,鲜有分析至较为宏观的经济层面,同时有关防贫保险的相關实证分析方法多为PSM和OLS,对于DID的实证方法运用较少。故本文的边际贡献是在梳理之前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DID的方法实证分析防贫保险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2 防贫保险在河北省的实施基本情况综述

防贫保险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和太平洋保险联合推出的,是针对处于贫困边缘的临贫、易贫特殊人群的一款保险,于2017年首次在河北省魏县推行实施,随后因其较为显著的防贫效果而在河北省等其他各个相关省份推广。首先,在河北省防贫保险的整个运行机制中,其防返贫对象为边缘贫困群体和易返贫人群,实现了从传统保险“定人定量”到“群体共享”的保障对象的创新型转变,最大程度地保证相关人群应保尽保。其次,防贫保险的实施建立了良好的政企合作机制,区别于传统的商业保险公司,在防贫保险推行过程中,保险公司主要承担社会责任,仅收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来维持自身经营,剩余资金返还政府或结余成下一年的防贫资金,提高政府的资金利用效率、资金流动效率,同时增加地方政府的资金积累,有效发挥财政对经济建设的作用。最后,河北省防贫保险的运行机制逐渐向“综合性保障”过渡,其保障范围从针对边缘贫困群体的“输血式”扶贫扩展至针对产业和就业的“造血式”扶贫,旨在提升河北省相关县域的综合保障水平。其中,魏县在防贫保险的“综合性保障”发展过程中居于领先地位,在提高边缘贫困群体及易返贫人群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也致力于为当地相关产业提供抗风险保障,实现了防贫保险防返贫机制的创新性发展。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在防贫保险的已有研究中,达成了对防贫保险作用的相关共识,即防贫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经济补偿作用、资金融通作用及助推产业发展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河北省推行防贫保险的各县为研究对象,试论证防贫保险对该地区经济水平的促进作用。

由于防贫保险的重点关注对象是边缘贫困人群及易返贫人群,其必定以解决此类群体的返贫困难为本质作用。防贫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及经济补偿作用均是直接作用于边缘贫困人群及易返贫人群的:风险管理作用具体体现在防贫保险能够分散此类群体因特殊原因而重新返贫的风险,实现“集万家之资,解一家之难”的防贫机制;经济补偿作用则体现为防贫保险能够在边缘贫困人群及易返贫人群面临返贫风险时给予物质上的补偿,直接缓解此类群体的经济负担,提供缓冲余地。相对上述两种作用而言,资金融通及助推产业发展的作用更为间接,但与防贫保险的相关机制关联紧密,是实施防贫保险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防贫保险本质上是一种金融产品,促进资金流动性增强是实施防贫保险的必然结果。资金流动性具体体现在资产投资水平与融资能力中,是推动边缘贫困群体及易返贫群体进行投保资金流入和相关保险机构保险资金流出的双向资金流动机制,增加了相关地区的资金融通和资本积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财政部门的扶贫拨款压力,使相关财政支出更能集中于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防贫保险产业是金融服务产业,从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大力推行防贫保险的实施有利于相关金融服务产业的聚集,推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综上所述,防贫保险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财政支出及增加地区资本积累的途径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1:防贫保险能够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假设2:防贫保险可以通过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加大地区财政支出及增加地区资本积累的途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4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1 模型建立

为检验防贫保险的推行对河北省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本研究把防贫保险的推行当成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估计防贫保险的政策效应。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按照各县域首次购买防贫保险的记录,将河北省7市97个县域分为4组样本,即防贫保险推行前和推行后的实验组,防贫保险推行前和推行后的对照组,各县域起保单位和起保时间如表1所示。

设定和两个虚拟变量,其中代表购买防贫险的县域,代表未购买防贫险的县域;代表防贫保险推行前的年份,代表防貧保险推行后的年份。由此,本文构造以下多期双重差分法的回归模型检验防贫保险的推行对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影响:

其中,Y代表衡量河北省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的被解释变量,i和t分别代表各县和年份,Z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μi代表县域个体固定效应,δt代表时间固定效应,εit是引入的随机误差项。

通过式(1)可以计算防贫保险政策实施前、后分别对国家级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双重差分法有一个重要前提,即实验组受到政策干预影响,对照组没有受到政策干预影响。现实生活中,非贫困县也有贫困人口享受了防贫保险政策,但总体而言,防贫保险政策在非贫困县的推行力度远远小于在贫困县的推行力度,因此研究过程中防贫保险政策对非贫困县的效应忽略不计。

4.2 变量选择

为了检验防贫保险的防贫效应,本文选择河北省各县域实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国家级贫困县虚拟变量和防贫保险政策虚拟变量的交互项作为核心解释变量。

为了保证研究的稳健性,本文对一些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控制,控制变量主要为:(1)反映地区产业结构的变量: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反映地区财政政策的变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反映地区资本积累情况的变量: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

5 分析结果和稳健性检验

5.1 购买防贫保险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多期双重差分的回归结果

为检验防贫保险能否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本文进行多期双重差分回归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的(1)列和(2)列展现了县域购买防贫保险对经济发展水平平均效应的检验结果。其中,(1)列未考虑控制变量的影响,(2)列考虑了控制变量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考虑控制变量,交乘项treatedtime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购买防贫保险显著提升了贫困县的经济增长水平。由此,假设1得到验证。

5.2 稳健性检验

为了说明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和更换被解释变量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5.2.1 平行趋势检验

双重差分法要求在受到政策冲击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应保持平行的时间趋势。本文采用唐小兵等(2022)、李翔和李学军(2020)的做法,验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文中引入了3个虚拟变量time1、time2、time3,对其在各县域购买防贫保险之前的前一年、两年、三年赋值为1,其他年份赋值为0。同时,分别计算三个虚拟变量与treated交乘项,对这些交乘项进行平行趋势检验,研究对各县域在购买防贫保险之前三年的经济增长水平是否存在影响。

如表3所示,交乘项系数在控制变量以后显著性水平高于10%,表明在贫困县购买防贫保险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地区经济水平无显著差异,符合平行趋势假定,即证明双重差分估计量treatedtime系数无偏估计。

5.2.2 更换被解释变量

人均GDP同GDP一样,是可以描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指标。因此,在进行稳健性检验时,可将原被解释变量名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对数更换为人均名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对数,再次验证购买防贫保险显著提升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实证结果证明,在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后,回归结果无实质性转变,即在不引入控制变量和引入控制变量前后,多期双重差分估计量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了购买防贫保险显著地促进了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因此,更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通过。

6 购买防贫保险促进贫困县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与检验

如前文所述,贫困县购买防贫保险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本文将联系河北省各个县域中实施防贫保险的运行机制特征及相关理论分析,对防贫保险促进贫困县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机制分析,厘清作用机制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

6.1 机制分析

本文在得出防贫保险能够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实证结论后,现在对防贫保险通过何种路径机制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进行分析。本文将防贫保险作用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路径分为三条:一是防贫保险能够通过增加地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加保险公司的贷款余额及当地固定资产投资额来提升当地总资产水平,从而促进经济水平提升;二是防贫保险能够通过政企合作机制提升当地政府的资金存储水平,从而为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提供资金保障来促进经济水平提升;三是防贫保险能够通过带动相关地区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集群式发展,从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来促进经济水平提升。以下是对这三条机制的实证检验。

6.2 机制检验

本文借鉴黄志平(2018)的研究成果中的机制检验模型,对各控制变量和双重差分交乘项构建机制检验模型:

式(2)中,表示式(1)中定义的各控制变量,表示交乘项。与式(1)不同的是,式(2)将式(1)的被解释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对交乘项进行面板OLS回归,以研究交乘项对各控制变量的作用强度,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表5中的(1)、(2)两列反映了购买防贫保险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就回归结果而言,购买防贫保险显著抑制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但对第三产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和对第二产业的抑制程度相似。因此,由表5的(3)列可以看出,购买防贫保险以后,县政府更多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保证当地公共基础设施正常运转,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表5的(4)、(5)列反映了贫困县资本积累情况,表明购买防贫保险可以显著提高贫困县的融资能力,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表5的(6)列表明了防贫保险政策带动了贫困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防贫保险的机制检验证实了上述三个作用机制,即防贫保险的实施可以通过增加当地总资本积累、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及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来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由此,假设2得到证明。

7 结语

本文采用2012—2020年河北省97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了防贫保险的推行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防贫保险能够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第二,防贫保险能够通过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及增加当地资本积累的途径促进该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上述结论有以下政策含义:

(1)增加保险金额,扩大保障范围,坚持保障性措施与内生性动力双管齐下。要统筹好政府、市场与社会资源,丰富资金来源。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根据多方面致贫因素合理完善保险责任,有效识别并及时防范新出现的返贫风险,优化保险产品设计,扩大保障范围。在济贫防贫工作开展的同时,重点满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性金融需求,推动与金融信贷优势互补,助力地区产业扶贫政策,形成与扶贫开发政策的合力,积极开发“造血式防贫”功能。

(2)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将高质量经济发展作为济贫防贫的支点。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是指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为实施防贫保险的相关地区提供优质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并形成以金融服务产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将内涵于金融服务业运行过程中的市场经济规律融入当地产业发展。同时,运用以防贫保险为出发点所形成的金融资金运转机制,引导当地其他经济组织或产业结构生产和经营现代化发展,为济贫防贫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3)注重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支出,巩固边缘贫困地区经济建设的资金基础。既防贫保险为边缘贫困群体及易返贫人员提供基本防贫保险保障后,地方政府在对个体扶贫防贫压力缓解的前提下,加强对当地经济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完善、相关产业扶持及公共教育资源的发展,为相关地区的济贫防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管理,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徐婷婷.政策性农业保险缓解贫困脆弱性的机理及功效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9.

汪三贵,郭建兵,胡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若干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3):16-25.

李飞,汪三贵.贫困县精准防贫综合保险机制创新:湖南沅陵个案[J].农村经济,2020(9):76-82.

郭琳,张艳荣.巩固贫困地区脱贫质量长效机制构建研究:以河北W县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36(6):606-610.

张伟,黄颖,易沛,李長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精准扶贫效应与扶贫机制设计[J].保险研究,2017(11):18-32.

黄薇.保险政策与中国式减贫:经验、困局与路径优化[J].管理世界,2019,35(1):135-150.

于大川,李嘉欣,蒋帆.农村医疗保险能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的检验[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37(2): 122-133.

唐小兵,宾津佑,谭雪兰.农户收入对贫困风险识别效应的再检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的“反事实”估计[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10).

李翔,李学军.连片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效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10):34-42.

黄志平.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吗: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8(5):9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