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国家去美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2023-05-16 16:22魏敏 曾敬诚
世界知识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东国家伊拉克沙特

魏敏 曾敬诚

沙特首都利雅得城市全景。

2023年2月22日,伊拉克中央银行公布最新改善外汇储备措施,其中包括允许以人民币直接结算该国对华贸易,这则消息引起外界极大关注。近年来,中国与伊拉克经贸关系不断增强。中国是伊拉克最大贸易伙伴,在阿拉伯国家中,伊拉克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此次伊拉克同意用人民币开展对华贸易,对深化双边经贸联系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这也是近年来中东国家在对外贸易货币选择上去美元化的又一体现,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新变化留出想象空间。

在世界格局经历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伊拉克并不是第一个出现去美元化倾向的中东国家。沙特阿拉伯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核心成员国,近些年频频传出对外贸易去美元化的考虑。2022年3月,市场消息指出,沙特正考虑将其向中国出售的部分石油以人民币进行贸易。2023年1月,沙特财长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沙特对非美元货币的交易持开放态度。3月,面对美西方可能采取的石油限价措施,沙特表示倘若成真,将对参与限价的国家断供石油,甚至抛弃长期以来的“石油美元”定价机制。同时,中国是沙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沙特也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3月14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宣布,已与沙特国家银行成功落地首笔用于双边贸易的人民币贷款合作。

此外,2018年美国出尔反尔退出伊朗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此后伊朗便特别注意减少对美元的使用。2021年3月,中国和伊朗正式签署《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外界对其是否涉及以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十分关注。2022年7月,伊朗确认本国在同俄罗斯的经济和商业贸易中不再使用美元交易。

与此同时,其他中东国家也相继采取措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2018年,因土耳其政府在2016年逮捕美国牧师布伦森等原因,美国对土耳其实施制裁,随后土耳其加快抛售美元资产。当前,土耳其与俄罗斯、伊朗之间的许多贸易品种也都采用非美元货币交易。埃及则在2022年8月宣布,该国计划发行价值超过五亿美元的人民币债券。

第一,乌克兰危机使世界经济面临再度陷入滞胀的风险。自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国强化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联盟在其应对挑战中的作用,加快了大国关系的调整,这使全球层面的新一轮对抗博弈扩大化、长远化。外界普遍认为,本轮经济全球化进程已大体终结,全球经济治理走向分裂,因此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去美元化趋势加快。

第二,产业链与供应链重构突显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脱钩。2021年,美国总统拜登下令出台针对美国供应链脆弱性的百日评估报告,并摒弃自由贸易原则,施行国家主义路线,主张恢复美国在全球技术和生产能力上的总领导地位。同时,美国在“印太战略”基础上构筑“印太经济框架”(IPEF)、美英澳三边机制(AUKUS)等阵势,将世界推向包括货币体系在内的对抗和分裂。

第三,国际能源价格震荡起伏,供应紧张风险仍在。在石油方面,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国际油价在2020年跌为平均每桶41.29美元。乌克兰危机升级后,2022年3月7日,国际油价一度飙升至每桶139.13美元,隨后震荡走弱。天然气方面,卡塔尔拥有世界第三的天然气储量,但当前卡塔尔乃至全球其他液化天然气市场都没有能力替代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需求。2022年9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五家欧洲公司的合作项目——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世界能源格局加速演进,与能源贸易深度绑定的币种选择也受到影响。

第四,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加剧、美联储加息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走向两极化。2023年1月,世界银行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全球经济增长正急剧放缓到“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为缓解输入性通胀,许多经济体不得不选择去美元化。

第五,金融制裁加速全球储备货币多元化进程。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欧多国对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金融制裁,包括实施资产冻结、限制金融交易、切断部分俄罗斯金融机构与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的连接、冻结外汇储备等。这迫使许多国家加强金融安全意识,摆脱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长期以来,中东国家在政治和安全上对美西方国家多有依赖,在经济和贸易上则离不开中国等东亚国家,因此不得不在美西方和中国之间寻求平衡。此外,中东国家普遍囿于地租型经济食利性、国家治理效能较低等困境,经济复苏不平衡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需要客观看待人民币在中东国家的拓展进程。

此次伊拉克选择以人民币直接结算对华贸易的本意是为稳定连续贬值的本币第纳尔,其政策实施范围不包括石油贸易。美国阻止美元从伊拉克向其受制裁的邻国伊朗转移,导致伊拉克美元短缺、第纳尔贬值。截至2018年底,伊拉克石油探明储量1472亿桶,位居世界第五位。而中国是伊拉克第一大原油出口目的地国,2022年我国从伊拉克进口原油约5549万吨,合计约2608亿人民币。因此,此次伊拉克新举措的实际影响范围较为有限。

不过,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已取得积极进展。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22年,人民币已成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4.3%上升到2023年的7%。中国已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卡塔尔、摩洛哥、埃及等国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情况与美元、欧元等成熟货币相比仍有差距。2010~ 2021年,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占比下降了十个百分点,但由于人民币还面临来自其他非传统储备货币的竞争,同期人民币的占比仅上升了约2.5个百分点。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已迈出历史性步伐,这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2022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沙特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双方就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达成一致。2023年3月,断交七年的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宣布恢复外交关系。在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下,外界愈发关注人民币是否可以成为中国与中东国家进行贸易的货币选择。可以预料,人民币未来将在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中东国家伊拉克沙特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深化传统友谊共谋安全合作创新发展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沙特为何锁定中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探究
中东国家政治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激战正酣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彪悍的沙特传统舞蹈:边跳边对自己开枪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