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乐”

2023-05-16 04:47陆伦章
曲艺 2023年5期
关键词:阿爹车库里阿婆

陆伦章

【老太太在折锡箔,点一支香,念《心经》。

记者 (走近,礼貌地)“阿婆,巧珍阿婆!”

阿婆 “倷啥人?”

记者 “我是电视台的记者。记者,您知道吗?”

阿婆 “晓得格,伲孙囡说(普通话)记者就是狗仔。”

记者 “喔唷,阿婆风趣得来。我是电视台《老有所乐》的记者,我叫张露。”

阿婆 “倷哪亨晓得我叫巧珍的?”

记者 “社区江主任告诉我的。”

阿婆 “晓得哉,又是为住车库的事情,我住勒此地蛮开心,俉笃难过点啥?”

记者 “阿婆,我们呐,想做一期‘空巢老人的专题节目……”

阿婆 “慢,俉笃寻错人哉,我又不是空巢老人。”

记者 “您知道什么叫空巢老人?”

阿婆 “怎么不知道。空巢老人,就是老窠里只有一只老雕。”

记者 “阿婆,走进马浜花园,我们看到一排排、一幢幢的新楼房,而您这么大的年纪却一个人住在车库里,我心里……不是个滋味,我也有奶奶,看到您,我就想起自己的奶奶。”

阿婆 “哈哈哈……记者同志,你错了!”

记者 “我错了?”

阿婆 “你们只看见一个住车库的老太,而没有看到老太满堂的儿孙。(往外走)请把镜头对准5楼,阳台上摆满了花草盆景的那一家,那就是我儿子的家!120平方米,朝南3个房间,客厅里一套红木家什,海尔立式空调,墙壁上贴满了孙囡从小学到高中的奖状,连卫生间的瓷砖都是罗马品牌。”

记者 (边记录边问)“那您为什么不跟他们住一起呢?”

阿婆 “爷娘勿搭子女住一起就要曝光?记者就是狗仔我没说错吧?其实回答你的问题很简单,我是1934年生的,年纪大了,懒得爬5楼。”

记者 “也就是说,是你自己选择了车库?”

阿婆 “啊呀,妹妹啊,伲格媳妇么是个医生,平常辰光呢爱干净不过。我老太婆么,一直是农村住惯格。就讲上厕所吧,我总算要等格只马桶凑凑满再冲脱得了。格末伲媳妇不来格,她一定要用一趟冲一趟,这样么马桶没有味道,卫生。那么我来想,用一趟冲一趟,要浪费多少水,罪过的。现在水费贵了呀。那么还有了,擦面池边上总归要沾到点水的,那么我也不管的,那么伲媳妇不来格,歇歇去擦歇歇去擦。喔唷,擦的我肚肠要阿痒哉。所以和他们住在一起不习惯的,有的将来被他们赶下来么,还是自己知趣点搬下来吧。你们只知道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其实,天下世界的爷娘统统都是‘蜡烛。所以我只告诉你一个答案,住车库蛮开心。”

记者 “车库里没有卫生设备、没有空调、没有电视……”

阿婆 “我儿子楼上都有。”

记者 “上面和这里的生活质量不一样啊!”

阿婆 “老话说‘知足常乐。不和旧社会比,就和30年前比,农民的生活也是一个天,一个地。60年代困难时期,肚皮吃勿饱,我还得了浮肿病,脚上一捺一个坑。而现在,农民也有养老金,每个月360元,看毛病有医保卡,70岁以上的老人乘公交、白相园林统统不要钱,政府还有奖励了,活到70岁每年有500元,活到80岁每年有2000元,活到90岁每年有5000元,活到100岁每年有10000元。所以我现在,无事可做听听新闻广播,念念阿弥陀佛,开心得勿得了。我要争取活到100岁。”

记者 “您对您的晚年生活很满意?”

阿婆 “非常满意。”

记者 “您觉得您的晚年生活很幸福?”

阿婆 “幸福像花儿一样。”

记者 “请您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说几句话。”

阿婆 (正儿八经对着摄像机镜头)“常言道,‘前人种树后人凉。我们就是种树的。我们为儿女们种树,而儿女们又为他们的儿女种树,这叫什么?一代还一代,大家说对不对?还有一句话叫‘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的体会是,父母的心都在儿女身上,从壮到老都这样。什么苦啊难啊,(沉默几秒)念一声‘阿弥陀佛就过去了。”

【短暂的沉默中,记者回味着阿婆说的话。

记者 “阿婆,在您心中,儿女始终是第一位的,是不是?”

阿婆 “天下的父母都是这样的,说不定你老了也会住车库。”

记者 “阿婆,您太善良了。”

阿婆 “妹妹啊,你别以为阿婆寂寞,每到吃过夜饭,我这车库面前聚满了老乡邻,就像过去生产队里开大会。你看,我还有小灵通,300元包1年呢,知足啦!”

记者 “好……谢谢阿婆,过几天我们可能还要来。”

阿婆 “欢迎欢迎!”

记者 “阿婆再见!”

阿婆 “妹妹再见,等等!中饭我就勿留俉笃哉,拿几只“雨麦子”(玉米)去吃吃。”

【阿婆热情相送记者下。

【记者、摄像复上,按图索骥。

记者 “……康佳花园48幢……(见一老者拎着一个刚生好火的煤炉朝车库里走)请问,徐水男阿爹住在哪一间?”

阿爹 (看看记者)俉笃寻俚作啥?

记者 “我是电视台《老有所乐》栏目的记者,是社区俞主任介绍来的。”

阿爹 “跟我来。”

【阿爹引记者进车库,请坐,上茶。

记者 “谢谢阿爹。”

阿爹 “我就是徐水男,啥事体?”

記者 “阿爹,我想问一声,您为什么住车库?”

阿爹 “车库也是房子啊!政府说车库不能对外租赁,我这个车库不是租赁的,是自家的产权。”

记者 “动迁辰光分的?”

阿爹 “对对对!”

记者 “不会只分一只车库吧?”

阿爹 “我们老俩口一共分90平方,45平方给老大,45平方给老二。这在我伲农村蛮行的。”

记者 “‘行是什么意思?”

阿爹 “‘行就是……差不多都这个样子的。”

记者 “懂了,你们老俩口的90平方米,一分为二给了老大老二,儿子摆平了,你们自己的老窝也就没有了,您就没有想法吗?”

阿爹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记者 “从心底里说,这样做是你真正自愿的吗?”

阿爹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记者 “这车库是你一个人住呢,还是和老伴两个人住?”

阿爹 “老大养爷,老二养娘,这在我伲农村也是蛮行的。”

记者 “蛮流行的,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的。”

阿爹 “对对对,做爷娘的,一般不会和子女‘的各乔的。”

记者 “‘的各乔是什么意思?”

阿爹 “喔唷,搭倷说话吃力得来。‘的各乔就是……牛牵马绷,唱对台戏。”

记者 “懂了,‘的各乔就是闹矛盾。那么,是你不愿意住到儿子家里去呢,还是儿子不让你住呢?”

阿爹 “妹妹啊,不利于团结的问题少问,不利于团结的话别说。实际情况是儿子一直要我搬到楼上去住,每过几天就陪我到浴室里去洗桑拿,还替我擦背。”

记者 “那你为什么不搬到楼上去?”

阿爹 “伲子是自己的骨肉,媳妇总是外头人,不方便。合用一个卫生间不方便,6月里赤膊不方便,连放个屁也不自由,怕污染空气。”

记者 “阿爹,你太善良。”

阿爹 “只要他们天天向上,我住车库也心情舒畅。”

记者 “还有一个问题,爷跟老大,娘跟老二,这样不是把你们老俩口拆散了吗?”

阿爹 (沉吟)“……老啦!无所谓了。”

记者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来总得有个伴啊!有个人在旁边说说话,相互也有个照应。”

阿爹 “呃,这个么……我们的情况有点特殊,我是1931年出生的,属羊。我老伴呢,是1934年出生的,属狗。狗咬煞羊,羊咬煞狗,住在一起犯冲的。”

记者 “‘冲是什么意思?”

阿爹 “就是‘剋。”

记者 “年轻时怎么不‘冲的?”

阿爹 “这个……年轻时我们就不谈了。记者同志,我把该说的都对你说了。住车库是我自愿的,毫无怨言。希望你们多作正面报道,千万不要指责小辈,他们工作忙、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不容易的,千万不要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影响,给我们枫桥街道和动迁农民脸上抹黑。”

记者 (心里发酸)“好、好……谢谢阿爹,再见!”

阿爹 (挥手和记者告别)“再见……(一转身摸出小灵通)喂,刚刚有两个电视台的记者来了解动迁老人住车库的情况,有可能还要到马浜花园来。”

阿婆 “已经来过了。”

阿爹 (略显紧张地)“啊,你阿曾瞎说乱话?”

阿婆 “我还担心你呐!对,反正实话实说,和你保持一致。喂,腰里老伤阿换膏药?”

阿爹 “换哉,比前两天好多了。”

阿婆 “煤球炉一定要拎到外边过夜,当心煤气中毒。前一阵电视里有报道,彩香新村一家人家住了车库里,煤气中毒死脱3个人的来,还有老酒不能超过2两,还有……”

阿爹 “晓得哉,你这两天关节炎哪亨哉?”

阿婆 “黄梅天车库里潮湿总关有点不太适意,不过黄梅天没有几天的,熬熬么就过去哉呀。”

阿爹 “倷这两天咳嗽阿好点?”

阿婆 “老早好哉!”(咳嗽)

阿爹 “又咳了?”

阿婆 “全是倷,本来不咳的。”

阿爹 “喂,我想明朝到马浜来看看倷。”

阿婆 “有啥看头介,要末我到康佳来,顺便送两只‘雨麦子你吃吃。”

【老俩口继续通话……

记者 观众朋友们,今天在马浜和康佳花园,我见到了两位动迁老人。这是两位让你掉泪的长辈,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护卫着自己的儿女。他们为儿女操劳了一生,晚年又把自己的老窝都让给了儿女,自己住车库却无半句怨言。他们很容易知足,或许十天半个月中,儿女的一句关心更容易让他们满足。但作为一名记者,我却总觉得缺了些什么……。目前,一个建设文明城市的热潮正在掀起,我们呼吁,大家都来关心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呼吁所有做儿女的,都能实实在在捧出一颗感恩的心,善待父母。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都能安度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伴,老有所乐!

赏析:

“养儿防老”这一我国的传统认识,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一个“亲”与“孝”相连的逻辑闭环。而事实上,这个闭环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举孝廉,父别居”的情况并不是只发生在汉代。所以,当这个闭环被打破的时候,因为“亲”和“孝”的失衡而产生的“高低差”,就成了本作的基礎。

儿女住在高层,父母住在车库,等到记者来采访老两口的时候,他们还要互相“串话”,给儿女打掩护,说自己同后辈住在一起的种种不方便,并以多少岁每年就能拿多少钱,300元一年的小灵通、老乡邻逢年过节能在车库聚会等,极力描画自己“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而与老人家“满足”的物质条件相比,儿子家却是“120平方米,朝南3个房间,客厅里一套红木家什,海尔立式空调,墙壁上贴满了孙囡从小学到高中的奖状,连卫生间的瓷砖都是罗马品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其实都是老两口挣来的。面对记者的疑问,老人家的“天下世界的爷娘统统都是‘蜡烛”“父母的心都在儿女身上,从壮到老都这样”,既道出了“亲”的无私与辛酸,又写出了“孝”在很大程度上的自私与凉薄。与这种对比相适配的,是实实在在的老人家,和作为背景板的“孝顺儿女”,两者形象一虚一实,就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将“亲”和“孝”的失衡用一种巧妙的手法展现了出来。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作者还在力求作品结构的逻辑闭环,记者首尾的采访,两位老人是两口子等,都是事实上构筑出来一个闭环,把所有故事情节和内容都圈了进去。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不会造成人物的浪费。笔者一直坚持一种观念,好的作品中不能有闲置,任何人物都需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在一个闭环的结构中,这往往更容易实现。其次是增加叙述的厚度和启发的深度。两个老人其实讲的是一家子的故事,他们的表现更突出了当前社会中存在“亲”和“孝”失衡的现象。

(赏析: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喜欢
阿爹车库里阿婆
两辆小汽车
阿爹 , 我回来了
一场革命的演进史
小镇阿婆茶
寻常日子也出彩
阿婆
无声的岁月
重阳糕送阿婆
沉落的黄昏
看看飞机停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