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5-16 01:15徐增政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9期
关键词:尿激酶原罗非罗非班

徐增政,高 振

(单县中心医院心内一科,山东 菏泽 27430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类型,也是造成患者出现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因素。PCI 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STEMI 的有效方法[1]。若术中存在较重的血栓负荷,术后易发生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变慢的情况,严重者会出现无复流现象。因此,即使是接受PCI 手术治疗,仍需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从而达到改善冠脉血流、避免发生无复流的目的。替罗非班为糖蛋白Ⅱb/ Ⅲa受体拮抗剂[2],可通过竞争性作用降低血栓负荷量,加大梗死部位冠脉血流,使心肌灌注得到改善,对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但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单一给予此药物进行治疗,其效果仍不太理想。重组人尿激酶原为临床常用的治疗STEMI 药物,具备较好效果,但可能会诱发多种不良反应[3]。近年来,我院逐步开始尝试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进行STEMI的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本文共纳入我院2020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收治的105 例STEMI 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我院收治的105例STE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替罗非班组(52 例)和联合组(53 例)。替罗非班组:19 例合并高血压、21 例合并糖尿病;梗死位置:21例下壁、16 例后壁、11 例前壁、4 例前间壁;年龄42 ~68 岁,平均年龄(56.24±1.65)岁;女性22 例、男性30 例。联合组:17 例合并高血压、22 例合并糖尿病;梗死位置:20 例下壁、15 例后壁、12 例前壁、6 例前间壁;年龄41 ~69 岁,平均年龄(56.58±1.58)岁;女性23 例、男性30 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满足《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2019 年)》[3]中STEMI 的判定标准;②发病时间<12 小时者;③病历完整。(2)排除标准:①心脏破裂、心肌穿孔、继发腱索断裂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存在血液疾病、出血性疾病;④存在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变;⑤对此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3 方法

两组均静脉推注肝素,顿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再按照其病情给予β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替罗非班组接受替罗非班〔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53199,规格:12.5 mg( 以替罗非班计),沈阳新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先静推10 μg/(kg·min)的替罗非班,3 min 内完成,此后48 h,再微量泵入0.15 μg/(kg·min)。在此基础上,联合组接受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方法是:将20 mg 重组人尿激酶原(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10003,规格:每支含重组人尿激酶原5 mg、人血白蛋白6 mg、甘露醇120 mg,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与10 mL 生理盐水混合后,3 min 内完成静推。

1.4 指标判定

(1)ST 段回落情况。基点为J 点后20 ms 部位,测量ST 段抬高情况[4],计算术后1.5 h 的STR。完全回落:术后1.5 h 的STR ≥70% ;部分回落:术后1.5 h 的STR 为30% ~69% ;未回落:术后1.5 h的STR <30%。(2)心功能指标。用迈瑞DC-8 心脏彩超机测得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3)血脂指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患者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4)不良反应。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T 段回落情况

联合组的完全回落率(69.81%)高于替罗非班组(28.85%),其部分回落率(24.53%)、未回落率(5.66%)均低于替罗非班组的50.00%、21.15%(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ST 段回落情况[例(%)]

2.2 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相比,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LVESd、LVEDd 均低于替罗非班组,LVEF 高于替罗非班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 s)

表2 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LVESd(mm)LVEDd(mm)LVEF(%)LVESd(mm)LVEDd(mm)LVEF(%)联合组 53 59.65±1.54 67.54±1.21 37.58±1.21 41.21±1.21 56.24±1.21 47.54±1.21替罗非班组 52 59.68±1.56 67.58±1.23 37.59±1.23 53.21±1.05 64.24±1.32 41.54±1.21 t 值 0.0992 0.1679 0.0419 54.2332 32.3830 25.4045 P 值 0.9212 0.8669 0.9666 0.0000 0.0000 0.0000

2.3 血脂指标

治疗前,两组的TG、LDL-C、TC 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TG、LDL-C、TC 水平均低于替罗非班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的血脂指标(mmol/L,± s)

表3 比较两组的血脂指标(mmol/L,±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TG LDL-C TC TG LDL-C TC联合组 53 2.71±0.51 3.68±0.51 5.68±0.65 1.21±0.21 1.64±0.42 3.40±0.62替罗非班组 52 2.72±0.53 3.69±0.53 5.69±0.62 1.98±0.23 2.26±0.41 4.49±0.68 t 值 0.0985 0.0985 0.0806 17.9207 7.6525 8.5859 P 值 0.9217 0.9217 0.9359 0.0000 0.0000 0.0000

2.4 不良反应

联合组与替罗非班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5%vs 9.6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例(%)]

3 讨论

STEMI 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STEMI 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进而形成血栓,严重减少冠脉供血量,导致心肌发生急性缺血[5]。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溶栓的方式进行STEMI 的治疗。据统计,约有40% 的STEMI 患者具有溶栓指征[6]。但有研究发现,单一给予溶栓治疗,疗效有局限性,且易诱发不良反应。有报道称,给予标准剂量的替罗非班溶栓治疗能降低患者的再梗死率、死亡率。田彩霞等[7]对90 例STEMI 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联合组和替罗非班组,联合组接受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组接受单纯替罗非班治疗)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的TIMI 3 级率、TMPG 3 级率均高于替罗非班组(93.3% vs 71.1%,95.6% vs 75.6%),P<0.05。治疗后2 个月时,联合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更好,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6.7% vs 24.4%),P<0.05。这表明,与单纯替罗非班治疗相比,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STEMI 的效果更好。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联合组的完全回落率(69.81%)高于替罗非班组(28.85%),其部分回落率(24.53%)、未回落率(5.66%)均低于替罗非班组的50.00%、21.15%(P<0.05)。这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替罗非班为小分子GPIs,对血小板有迅速且持久的抑制效果,而在此基础上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可取得良好的溶栓效果[8],能够快速溶解纤维蛋白,提高冠脉再通率,增强心肌再灌注功能,避免血小板在血管内皮处聚集黏附,抑制血栓形成。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联合组与替罗非班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5% vs 9.6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联用药物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STEMI 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安全且高效。

猜你喜欢
尿激酶原罗非罗非班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进展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尿激酶原10 mg联合替罗非班500 ug冠脉内注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临床观察
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内与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