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2023-05-17 19:03张桥
群众 2023年8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企业

张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苏州是制造业大市,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36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目前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3383家,稳居全国前列。苏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全面提升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规模更大、质量更优、竞争力更强的制造强市。

攀“高”逐新,构建产业创新集群新格局。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苏州率先提出并践行“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一是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形态成势。围绕电子信息等四大产业创新集群,聚焦光子等16个细分优势领域,建立“八个一”工作机制(一位牵头市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项行动计划、一份重点企业名录、一个重点项目清单、一个行业协会、每月一次专题调研、一次行业大会),编制“三单一图”(关键技术清单、重点产品清单、研发机构清单、产业地图),推进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开辟更多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赛道。2022年四大产业创新集群产值达3.8万亿元,到2025年力争突破5万亿元。二是促进高能级平台载体质态提升。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着力实现产业科技创新更大突破。获批创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材料領域“国之重器”苏州实验室挂牌组建。全国首个先进技术成果区域转化中心——长三角转化中心成功落户。三是加速企业科技创新生态优化。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4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2327家,数量分别位列全国第四位和第二位。引导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已组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等13个创新联合体。支持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累计获评3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力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品牌,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产业人才,成立苏州市科技商学院,与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速复合型产业科技人才培养,为制造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向“强”迈进,打造优质企业新梯队。企业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一是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头雁效应”。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合理提高重点行业集中度。以C端和终端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知名终端消费品牌。恒力、沙钢、盛虹成功入围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全市共有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46家,累计获评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3家,均位居全省第一。二是彰显专精特新企业“尖兵作用”。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推动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强化创新,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超过1万家,累计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15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到2025年,力争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以上。三是用心用情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做精做优企业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让企业家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打造兴业“苏商通”品牌APP,让法人只进“一个入口”就能高效办成“一批事”,围绕法人全生命周期服务,已接入全市190余个法人服务系统和应用,集聚29个部门5329项办事指南。创新开发“政策计算器”,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汇集各类政策1.6万余条,累计注册企业7.3万余家,匹配次数超15.8万次。2022年疫情期间,快速开发“苏链通”供应链对接平台,帮助逾万家企业缓解供应链难题。

促“融”提质,积蓄数实融合新动能。江苏提出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苏州最有基础、最有条件为全省探索经验、多作贡献。一是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出样本”。围绕三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的目标,建立“月跟踪、季调度、年考核”工作机制,已累计实施改造项目2.18万个,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92.9%,拥有全球“灯塔工厂”6家,占全国八分之一。综合运用免费诊断、技术输出、贴息奖补等手段,着力解决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难题。鼓励标杆企业技术服务输出,友达光电成立友达智汇,专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客户总量超700家,横跨25个行业。引导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将累计完成400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二是工业互联网看苏州“亮品牌”。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推进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坚持“外部引进”综合双跨平台和“本地培育”重点行业平台双管齐下,获评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4家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落户苏州。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建设5G基站、千兆光网和数据中心,获评全国首个“千兆城市”,累计建成5G基站3.86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5个。三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抢赛道”。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做大做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聚焦数字产品制造和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等关键领域,培育应用市场、提升发展能级。2022年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2014亿元,同比增长8.7%,获批创建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加快推进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特色化发展,成功创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当前,苏州正以大数据产业招商工作为重要抓手,按照数据产生—传输—加工—应用的链条,形成高位推动格局,争取项目招引实现更大成效。

以“转”谋变,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苏州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现“老树发新芽”。一是调结构、转方式。统筹推动冶金、化工、纺织、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应用力度。与中服集团、中国化纤、中国丝绸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现制造业的价值链由以产品制造为中心向以提供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获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17个。二是降能耗、减排放。创新开展“近零碳”工厂培育建设工作,发布“近零碳”工厂建设管理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评选首批“近零碳”工厂5家,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创建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7家、绿色工厂59家、绿色园区4家。三是促集约、抓淘汰。推动“产业在沿江转型、创新在城区集聚”。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扎实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2022年改造提升和处置淘汰低端低效企业超过3000家。探索“工业上楼”发展模式,开展镇村工业集中区优化整治提升,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产业层次和绿色发展水平。

(作者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陈学科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工业人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