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数字化就业新蓝海

2023-05-17 19:03于凤霞
群众 2023年8期
关键词:劳动者数字化数字

于凤霞

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事关百姓每天的生活和全国的经济发展大局。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并将“新增城镇就业”指标上调至12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继续维持在5.5%左右水平。报告充分肯定了数字经济对我国稳就业的重要作用,过去五年里,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加速期,数据要素红利加速释放。更好发挥数字生态带动新增就业的力量,开启数字化就业新蓝海,有利于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数字化就业渐成社会就业常态

近年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利用、智慧平台建设得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发展迸发出强劲动力。2022年12月,《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被看作是数据要素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全局性、战略性举措。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部署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可见,在制度创新层面,数据要素的流通、使用和价值创造备受关注,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据动力”。

数字经济全面崛起必然伴随着数字化就业的蓬勃发展。数字化就业,指由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发展而产生的就业,既有传统就业形态的数字化转型而来,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和新职业。其主要特征是:网络和数字技术是重要支撑,更容易形成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就业形式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更具灵活性和包容性,用工关系也更加复杂等。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未来20年技术进步将使中国就业净增长约12%,其中就包括数字经济催生的诸如技术类、运营类、内容创作类、服务类等工作机会,以及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新职业。2019年至2021年,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4批共56个新职业。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比2015年版净增158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首次标识的97个数字职业,如数字化管理师、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无人机驾驶员、电子竞技员。新职业不仅丰富着就业岗位种类,也在改变着就业结构,反映我国经济发展“量”与“质”的变化。

数字化就业事关稳就业大局

数字化就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岗位和增加收入的机会。随着短视频、直播等网络营销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每月增速达到8.8%。2021年国内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规模达1844.42亿元,主播账号累计近1.4亿个,2022年上半年新增开播账号826万个。网络表演经纪机构数量超过24000家,为直播产业提供内容生产、分发、商业变现等支持。据统计,以微信、抖音、快手、京东、淘宝、美团、饿了么等为代表的平台,2021年为中国净创造就业约2.4亿,为当年约27%的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数字化就业可以显著提高劳动市场的服务效率。借助数字技术和算法强大的资源汇聚和匹配能力,平台企业可以实现对劳动供需双方高效率和大规模的匹配调度,提高劳动市场效率。“58同城”平台实施“58智慧家政专项”以来,平台入驻劳动者由2021年的60万人上升到2022年的130万人,勞动者收入同比提升了50%。快手推出数字招聘平台“快招工”,通过流量扶持和算法匹配,企业和应聘者可以更直观更高效地了解彼此需求,仅2022年二季度,“快招工”月活跃用户达2.5亿。随着平台经济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也呈现加速态势。2020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网络发布岗位招聘信息16.47亿条,同比增长307.10%;发布求职信息8.4亿条,同比增长2.04%。

数字化就业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有技能才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实现更好的就业。外卖运营师是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出现的新职业,近年来人社部教培中心联合美团共同推出“外卖运营人才培养计划”,2022年累计培养外卖运营师近7000名,未来五年计划再培养10万人。各种在线职业教育平台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及其对快速变化的新技术的适应力,劳动者数字技能的积累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力资本的提升,是高质量充分就业应有之义。

积极适应数字化就业发展趋势

面对数字革命带来的就业新趋势,亟须突破传统的就业认知框架,加快制度层面创新。

大力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适应数字化就业需求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目前,职业伤害缺乏制度保障,这是相当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难的原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强调“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要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新就业形态发展需要,从健全公平就业、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社会保险制度等多方面,建立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并加快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劳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完善数字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所提供的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多数都以存在传统劳动关系的专职劳动者为主;公共就业政策性补贴主要是支持传统用人单位,中央及各地方财政的职业培训补贴,用于新就业形态群体的明显偏少。需要以数字化为牵引,推动就业公共服务扩面提质,增强就业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建立适合数字化就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对灵活就业劳动者在就业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申领和发放流程。大力发展“互联网+”就业服务新业态,引导和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以创新性方式方法为就业者提供个性化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等。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培养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数字经济发展对具备高水平技能和专业化知识的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当前我国数字化人才短缺和结构失衡问题较为突出,不仅要求职场人提高数字技能,更对职业教育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岗位就业引导等方面提出新要求。要加快构建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职业教育院校数字教学资源,组建复合型教学团队,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提供数字化场景案例和解决方案等方式增加学生实际经验培训。根据市场对数字化、智能化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培养计划,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引导平台企业充分发挥对数字化就业的积极作用。平台企业对数字化就业的促进作用,既体现在其提供就业岗位和收入机会方面,还体现在可以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发挥其技术优势和平台能力,在产教融合上加大投入,帮助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引导和鼓励平台企业发挥其技术和数据资源优势,在就业服务方面提供更多数字化解决方案,将招聘、用工、培训等整合起来,提升就业市场效率,并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在促进高质量就业上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处长、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何乐

猜你喜欢
劳动者数字化数字
劳动者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