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创新促进健康南京建设

2023-05-17 19:03刁仁昌
群众 2023年8期
关键词:耗材医疗机构药品

刁仁昌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健康中国建设擘画宏伟蓝图、制定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也是医保部门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使命,医保部门要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工作格局,推动医保在“健康中国”战略中作出新的贡献。

南京市医保局秉承创新基因,以改革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抓手,深化医保制度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有力推进健康南京建设。

打出招采谈判组合拳。创造性地开展医用耗材企业整体带量降价谈判,打出单品、整体、比价等谈判组合拳,探索阳光采购、集中采购、分类采购,建立联动降价、梯度降价机制,节约医疗费用达70亿元,获《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第144期)专刊介绍。

建立药品耗材结算“五率”机制。开展集中结算,率先建立定点生产(配送)企业制度,形成配送、申请、确认、付款、结算“五率”运行监管机制。2022年南京地区医疗机构集中结算282亿元,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医疗保障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2021)》把南京作为唯一城市案例予以介绍。

创建药品耗材阳光监管平台。率先建成医用耗材(药品)阳光监管平台,打通招标采购、价格信息、医院信息、医保信息四个系统,实现招标、采购、配送、使用、结算、支付六大环节全流程监管。

上线信息化管理工具。汇聚集成医保、医院、医药大数据,建设手机端信息化工具“医保高铁”,通过数据分析、呈现,支撑带量采购、招采治理等医保业务,创新医保信息化、精细化、个体化管理,获得第四届健康行业政策创新“奇璞提名奖”。

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出台医保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政策,按季度评审公布《医保支持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清单》,推广至部省属、市属、部队重点医疗机构使用。已支持29家医药创新企业、84个生物医药产品,采购近4亿元。

实施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已享受失能保险待遇3.6万人,评估和照护服务机构从154家增长到593家,照护服务人员从6189人增长到9471人。收到群众锦旗600多面、感谢信200多封。

创新开展DRG支付方式改革。2022年1月1日起全面启动DRG实际付费,参改医疗机构住院总费用达129.8亿元,同比降低6.4%;患者次均费用1.4万元,同比降低10.1%;医保统筹基金支出81.3亿元,同比降低7.6%,获得江苏省医改领导小组“分组方案新、总额预算准、费用结算快、政策导向明、医保高铁亮”的评价。

升级完善“南京宁惠保”。在全国较早探索普惠型商业健康补充保险,先后指导推出3期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南京宁惠保”。2022年的“南京宁惠保”三期,参保范围再扩大,保障待遇又提高,投保近140万人。

打造全国首家医用耗材国际博览馆。选址中国(江苏)自贸区科创一号大厦,建设南京医用耗材国际博览馆,集医用耗材展示馆、医药企业产品馆、行风教育馆等多功能于一体,面积达2.4万平方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医保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以医保系统创新促进健康南京建设。

创新制度体系:从“有医保、保基本”迈向“多层次、现代化”。现代化的医保,要完善创新制度体系,从“有医保、保基本”迈向“多层次、现代化”,在巩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基础上,创新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提升基本医保保障水平,发展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培育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创新工作理念:从“治病为中心、治已病”迈向“健康为中心、治未病”。现行医保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医保的核心理念和政策体系,还是保基本、治已病。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医保要从以治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治病为主,统筹兼顾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全方位保障,调整和扩大基金使用范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医疗机构学科发展和人才建设提供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

拓展药品进入医保路径:从“目录调整”,到“目录调整+药价谈判”,迈向“目录调整+支付标准+药价谈判”。2018年之前,药品进入医保主要靠目录调整。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逐步统一全国目录,同步开展药价谈判,5次“国谈药”落地让群众用上了更多救急救命的好药。医保部门要总结“国谈药”的经验做法,创新运用医保支付标准杠杆,开放性地把医药企业的创新产品纳入医保基金使用范围,协同带动企业产品创新。

创新协同联动方式:从“三医联动”迈向“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将医保置于“三医”之首,凸显了医保的主体地位和引领作用。医保部门创新协同联动方式,以支付方式为龙头,待遇保障、招采改革、价格服务、基金监管等配合,引導和调节医疗资源配置,为群众提供改善健康最适宜的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提供实在、高效、管用的服务平台。

创新动力增长机制:从相互制约、各自为政迈向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持续增长的需求,编制年度预算总额,建立区域性医保基金支出预算和总额控制指标,调控区域医疗费用和医保基金支出合理增长。结合本地实际制定DRG/DIP分组,确定每个样本病历的病种及支付标准,按医疗服务点数合理分配预算资金,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引导医疗机构进行规划与预算,不同医院的同一病组开展公平竞争,主动控制成本。统筹考虑医疗费用、医疗机构运行、医保费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指标,按照“评估触发实施、有升有降调整、医保支付衔接、跟踪监测考核”的基本路径,开展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

创新医保大经办体系:从各成一体、联系松散迈向纵横交错、服务便捷。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商业保险等各大经办体系,同步确定工作目标、规范基金运行、开展工作考核,通过专业化、标准化、协同化,实现一体化管理。充分依托“15分钟医保服务圈”,接近参保群众,掌握大病、救助、生育、失能等各类动态情况,将主要经办服务事项在服务圈实现全覆盖。建设统筹区医保综合管理平台,动态展示人员、基金、就医、购药等状况,以参保人为中心,实现点对点调度,减少线下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药品保供体系:从用而无备迈向随备随用。大型医疗机构要加强重症和急抢救药品的储备,社区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和康复等药品的储备,零售药店要加强基本和非处方类药品的储备。建设完善药品(医用耗材)采购平台,用好用活采购调配大厅,实现精准匹配供需。发挥发改负责储备、工信负责生产、市场监管负责质量监管、医保开展采购等职能,形成完备贯通的医药保供体系。

(作者系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张珊珊

猜你喜欢
耗材医疗机构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耗材两票制来袭临床话语权或将受抑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