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银行业发力重点,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哪些信号?

2023-05-17 07:40本刊综合
时代金融 2023年5期
关键词:息差银行业营业

本刊综合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经济目标设置在把握当前经济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关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成为经济工作重点。金融领域的主力军是银行业,而2022年以来,银行业普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优质资产获取难、息差收窄拖累营业收入增速放缓等诸多考验。

2023年,银行业的机遇从何而来?关于银行业的发力重点,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哪些信号?

方向一:练好稳息差“内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有统计以来最低。

应该说,以信贷投放为主要代表的息差收入,是银行营业收入的基本盘。近年来,政策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让利实体经济,银行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净息差收窄成为常态。3月8日晚间,首份上市银行年报出炉。平安银行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去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798.95亿元,同比增长6.2%。而2021年该行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速是10.3%。这并非个例。从已披露的2022年业绩快报数据来看,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与2021年相比,均有所放缓。

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放缓,主要是净息差收窄导致的利息净收入下降。平安银行数据显示,去年该行净息差2.75%,同比2021年下降4个基点。而从整个银行业来看,2022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1%,环比下降3个基点。那么,2023年商业银行应如何练好稳息差的“内功”,一方面,在资产端调整资产结构,提升行业研究能力,深耕行业,依靠专业能力来找准资产的方向,识别客户、发现优质资产,保持良好的风险定价水平;另一方面,在负债端,持续推进负债成本下降,加强对高成本存款的限额管控,通过做大流量、做强交易、做多结算,吸收更多活期或低成本负债。

此外,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持续推进,理财业务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提升势头。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抢抓机遇,加速布局财富管理业务,加大中间业务收入,让非息收入在银行营业收入中发挥更大作用。

方向二: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防范风险,是银行业经营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银行经营环境复杂严峻,三年来,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相叠加,导致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比较困难,银行在这方面的资产质量面临着压力和挑战。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较2022年初增加1699亿元。

2023年,银行资产质量有继续承压的可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需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前瞻性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一是要稳妥、精准处置化解重点领域、重点客户的资产风险,继续稳妥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二是要持续加强对各类风险的前瞻性防控和主动管理,完善内部治理,提升风险管控精细化水平;三是要在保持合理拨备水平的同时,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特别是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由于资产积累少、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其不良资产反弹压力更加凸显,因此更需要高效运用各类处置渠道,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能。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地,今年通过专项债等方式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会明显加量,并购重组等中小银行改革步伐也将提速。

方向三:精准发力支持实体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人民银行在《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重申了这一要求。

对于银行业来说,应积极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主动优化信贷结构,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切实实施普惠小微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精准滴灌,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为此,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經济工作主要任务。

在扩内需方向下,金融助力扩投资、促消费无疑将成为202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发力点。扩投资方面,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对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促消费方面,银行业应围绕居民衣食住行,聚焦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和购物、养老医疗、教育文体等消费场景,丰富金融产品。特别是针对新市民消费需求,应进一步增加消费信贷供给,支持有条件的居民消费升级。

猜你喜欢
息差银行业营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