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的特征看全媒体时代地图编辑的创新

2023-05-17 17:21袁存
新闻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化

袁存

【摘    要】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地图已经成为大众的优先选择,地图出版面临考验。地图编辑既要迎接挑战,也要善于利用时机。地图的政治性决定了其不会过时,在地图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地图编辑更要小心谨慎。地图的学科性和媒介性决定了地图编辑既要有专业的水准,也要有广博的知识;地图是一门技术,顺应与融合是地图的生存之道;地图具有文化性和艺术性,传承地图文化、传播地图艺术,是地图人的责任和义务。全媒体时代的地图出版,需要编辑走出舒适区,不断拓宽思路和视野。

【关键词】地图编辑;政治性;学科性;媒介性;技术;文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地图将地图形象地呈现到人们面前,每个人手机中都有各种涉及地图的APP,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美团外卖等,其定位、导航、检索功能广为人知。电子地图呈现出方便快捷、更新及时等优点,使得纸质地图逐渐被替代,那么,地图出版的出路和价值何在?其实,地图的功能远不止定位、导航,本文从地图的政治性、学科性、媒介性、技术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加以分析,以为未来地图出版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地图象征国家版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体现了国家在主权方面的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1]因此,无论我们身处哪个时代,地图都不会过时,改变的只是其表现形式和载体。

2017年8月21日,全面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启动电视电话会议主要针对三大类“问题地图”:存在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等严重问题的地图;存在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等严重问题的地图;其他不符合地图管理有关规定的地图和行为。[2]2019年8月1日,自然资源部发文表示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第39集使用的地图为“問题地图”,存在以下问题:错误表示我国藏南地区和阿克赛钦地区国界线、我国台湾岛和海南岛底色与大陆不一致、漏绘我国南海诸岛和南海断续线、克什米尔地区表示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3]。2021年,HM官网存在“问题地图”引发热议。2022年8月,重庆海关查获24套地图存在错绘漏绘等问题,涉嫌损害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违背一个中国原则。2023年4月,上海邮局海关查获4本内含“问题地图”的书,邮件中部分书本对我国地图绘制错误,违背一个中国原则。

地图编辑是一项极其细致、精确的工作,地图上的点、线、面、符号、文字等要素异常繁杂,稍有大意,就会酿成大错。地图编辑要有明确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时刻保持职业敏感性,把好地图的政治观[4],正确体现国家主权和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发生政治性错误;避免发生泄密事件;保证地图技术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地图编辑还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具有精益求精、精心雕琢、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5]。

二、地图是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地图的定义为:按照一定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和地图制图综合原则,表示地面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图。[6]由此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地图学,研究地图方面的理论体系和技术应用。

地图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地图编辑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如地图按制图区域可分为世界地图、大洲地图、全国地图、分省地图等,不同区域的地图需要选用不同的比例尺,在不同比例尺下,选择呈现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如何进行详略表示显得尤为重要。地图按其用途可分为交通图、航线图、政区图等,交通图尽量使用等距投影,航线图尽量使用等角投影,而对面积要求较高的政区图则尽量使用等面积投影。所以,投影的确定、比例尺的选择、相关要素的选取等都要遵循地图学的学科规范。

三、地图是一种媒介,与诸多学科融合

地图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7]专题地图可以将普通地图上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要素突出表现出来。专题地图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如地质地貌图、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图、景观图、医学地理图、人口图、区域经济图、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运输图、土地利用图、文化地图、语言地图、历史地图、海洋地图、军事地图等均是专题地图。一方面,地图编辑不仅需要掌握地图学的规范,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另一方面,这也为地图编辑提供了更广阔的选题思路。近几年,一些地图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图书成为爆款,如《中国历史地图绘本》《世界历史地图绘本》是地图与历史的融合;《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藏在地图里的成语》《藏在地图里的二十四节气》是地图与文化的融合。

四、地图是一门技术,与新兴技术融合发展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地图的表现形式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各种数据库、电子地图应运而生,对纸质地图的出版带来了冲击,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成了地图制作的趋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繁荣地图市场,鼓励制作和出版多层次、个性化、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地图产品,开发出版城市及公路水路交通多媒体地图和三维虚拟地图等特色地图。”[8]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机遇,融合多媒体的一些新兴科学技术,可以为传统地图增加活力。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不仅可以建立规模庞大的数据库,还可以实现对数据的维护和处理。GIS最强大的功能是空间信息分析和处理,让地图具有很好的可视化呈现效果,和其他数据库集成,也能输出新成果。许多使用了高科技的地图产品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如《儿童星座地球仪》《AI智能语音AR地球仪》《AR少儿磁力拼图套装(中国拼图+世界拼图)》等,“互联网+地图+技术”也成为未来地图的一大发展方向。

五、地图是一种文化,要加强地图文化的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在地图文化中有直观的体现和传承。地图学专家王家耀院士曾说:“地图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地图活动又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文化的面貌。所以,文化孕育了地图,地图是文化的产物。”[9]

中国古代地图种类多样,有舆图、图志、地方志地图等,这些地图属于古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10]。中国古代地图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11],其稀有价值、应用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深入研究[12]。《敦煌星图》《禹贡九州图》《禹迹图》……无不体现中国地图文化源远流长;从《禹迹图》的“计里画方”到《禹贡地域图》的“制图六体”,《守令图》又扩大为“制图七法”,再到《舆地图》的“朱思本地图制图体系”[13],反映了中国古代地图不断完善科学的传统测量制图方法;航海大时代,《郑和航海图》运用牵星术确定纬度位置;古地图还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记录了疆土的变化、聚落的分布、政区的划分、农田交通的分布等;古地图反映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如此丰富的信息,对传承中华文明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更重要的是,地图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印证。梁启章等[14]将不同类型的地图与不同时期的中华古文化作对照,发现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代表性古地图特色与成就,如“原始聚落图”和“狩猎路线图”反映了夏商周时期人类的活动状态;“疆域图”和“墓穴图”表达了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的关注重点……所以,中国地图文化对深入研究中华文化也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地图文化更是向世界展现中国自信的有力证明。

世界古代地图也保留了大量的世界历史痕迹,对我们认识世界文化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巴比伦世界地图》是已知最早的世界地图,楔形文字是了解古巴比伦文明的珍贵资料。约公元150年,《托勒密世界地图》问世,提出了将球面转换到平面的投影方法,对制图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加泰罗尼亚地图集》不仅标注了2300多个山脉、河流等地理名称,还从基督教世界地图中选取了一些地理细节,将基督教的地理信仰隐藏在贸易场景中,展现了撒哈拉地区的黄金贸易及远东地区的香料事业等。《马鲁古群岛图》是荷兰人描绘欧洲之外海域及海岸线的第一幅航海图,采用墨卡托投影,使航线更准确,成为荷兰人航海与商贸的重要法宝[15]。

以地圖为载体研究文化形成了地图文化,这尚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需要出版人传承、创新、发展、传播。当然,这对地图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懂地图,还要做对各个领域、各种学问都略懂一点的杂家,这样才能敏锐地发现选题,策划精品。

六、地图是一门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积极发展地理信息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以地图为媒介的动漫、游戏、科普、教育等新型文化产品,培育大众地理信息消费市场。”[16]

丝巾、鞋子、背包、水杯、雨伞,甚至床单被罩等日常用品上都可以绘上地图,在各种艺术手法和先进生产工艺的支持下,地图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使地图更加艺术化、生活化、实用化。地图内容与产品的外部形式能很好地融合起来,实现和谐统一、愉悦身心的美学艺术价值。使用了中国传统剪纸工艺的一幅镂空剪纸地图曾在第26届国际制图大会上,一举获得“专家评审委员会其他地图产品类一等奖”[17]。“苏橙”运用手绘地图的方式,出版了一系列牛皮纸质地的城市绘本旅行册,博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和平精英》是一款火爆的游戏,这款游戏采用了声音、影像、动画、地图等多种表现手法,运用地图打造出极具真实感的军事竞赛体验,对抗地图有海岛、雨林、雪地和沙漠等不同的地理环境,非常便于指导玩家寻找物资搜寻点和伏击地。此外,地图的运用还锻炼了玩家的空间感。

地图文创产品是地图文化的宣传窗口,也是传统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渠道之一。跨界与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传统地图出版业发展的突破口。地图文创产品能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起来,整合各种媒体的表现形式,适应全媒体发展的大势。地图编辑应把握主题的鲜明性和创新性,同时贴近生活,实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有效统一。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专业地图人才流向了互联网行业,传统出版行业的地图绘制人员、编校人员极为短缺。一方面,需要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实现传统地图出版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地图编辑人员的培训,提高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影音处理的应用能力。人工智能驱动开启地图学的新时代,电子地图结合纸质地图,拓宽地图的定位,拓展编辑的视角,扩大地图出版的范围。地图编辑应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技术革新,带动用户深度参与,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提高地图产品的吸引力,促进地图产品、地图文化的广泛传播,推动地图出版的良性发展。

注释:

[1][8][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4-1-30.

[2]全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启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7-08-30.

[3]自然资源部核查处理相关影视剧存在的“问题地图”[EB/OL].自然资源部,2019-08-01.

[4]张萌.浅谈地图编辑的专业性[J].科技传播,2018(06):3-4.

[5]银波.探析三网融合下地图出版的“工匠精神”[J].新闻研究导刊,2017(21):237-238.

[6][7]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9]牛汝辰,邓国臣.地图文化及其价值观——王家耀院士专访[J].测绘科学,2014(12):3-7.

[10][14]梁启章,齐清文,姜莉莉等.中国古代地图文化特色与成就探讨[J].测绘科学,2009(11):88-95.

[11]卜庆华.当地图融入文化创意——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地图文化创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测绘,2017(02):4-9.

[12]梁启章,齐清文,姜莉莉等.中国古地图遗产与文化价值[J].地理学报,2016(10):1833-1848.

[13]齐清文.中国古-近-现代地图的传承脉络探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01):2-13.

[15]杰瑞·布罗顿.伟大的世界地图[M].齐东峰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7.

[17]传统地图新机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挖”财富[EB/OL]. 中国经济网,2016-10-25.

(作者单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