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窑

2023-05-17 00:20朱闻麟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制砖窑工皇宫

朱闻麟

锦溪古镇与第一水乡周庄相邻,知道它的人不多,但锦溪古窑却远近闻名。这里的古窑都是官窑,专门烧制皇宫用的金砖。“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就是当时这片水网遍布古桥古窑的最好写照。

古窑主要集中在祝甸,是白荡湖边的自然村落,村里人大都是窑工,古窑最多的时候超过二十个。在这些古窑中,最为显眼的是那只残破的双眼窑。

古窑随处都有,皇宫离此有千里之遥,为何不就近选择古窑方便运输,偏偏要在这里烧制金砖呢?这还得感谢白荡湖里的泥,以及祝甸人的细致。

白荡湖底的泥土属于湖相沉积土,沙粉粒含量高且没有石灰反应,黏而不散,粉而不沙,被当地人称为湖砂土。这种湖砂土正是制作金砖的绝佳原料。

原料一流,还得慢工出细活。烧制一块四十多厘米见方的金砖,要经过选土、练泥、澄浆、制坯、阴干、入窑烧制等几十道工序,用时半年多。成品金砖细腻光滑,坚实亮丽,叩之铿然有声,可存千年,每块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能为皇宫烧制金砖,是锦溪人的荣耀。锦溪的古窑被定为官窑后,窑工的收入明显提高,但随之而来也有很多的限制。金砖制作工序繁琐,加上是土法制作,这使得成品金砖的产量少之又少。为防止金砖外流,整个制作过程都有朝廷委派的专职知事督造。

那年,正值皇宫大规模维修,金砖的需求量大增。接到任务后,知事心头急,要想提高产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建新窑。眼看白荡湖畔已无空地,他便让村里的老窑头祝林根带着儿孙沿湖选窑址。

最后,他们看上了一片临湖的荒地,用脚丈量来丈量去,建一口窑绰绰有余,建两口又不够。正左右为难时,刚入行的孙子祝宝,像是说笑话似的对爷爷说,老式的一眼窑太小了,何不建个双眼窑、三眼窑?这样产量还能成倍增长。

祝林根听了,眼前一亮,这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他回去跟专职知事汇报,知事一听双眼窑能提高产量,自然高兴,当即命他建造双眼窑,早日投产把金砖烧出来。知事明白,自己这个官就是应金砖而生的,完不成朝廷的制砖任务,官帽不保事小,弄不好连命都得搭上。在知事的监督下,祝甸诞生了第一口,也是唯一的一口双眼窑。

不是说双眼窑能将产量翻一倍都不止吗,可为啥建了一口就没有下文了呢?原来是当时的技术跟不上。这里所说的技术,不是泥的问题,也不是制坯的问题,而是最后入窑炼制的火候。

烧制金砖的温度控制可谓严之又严。在外人看来,烧窑就是老师傅将一袋袋砻糠倒进炉火口,却不知倒砻糠的间隔时间十分讲究,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祝林根就是凭着一双能看火焰控温度的眼,成为祝甸制砖第一人的。燒窑的那段时间,祝林根每天都行走在窑口间,指导老师傅们把窑里的温度拿捏好,确保烧出来的金砖不会有碎裂和变形的,且块块都是方方正正的十品砖。在这一点上知事也很佩服他,经常夸他是制砖火神。然而,这座创新的双眼窑,险些把祝林根一生的美名给毁了。

因为新窑的体量大,祝林根不敢马虎,装好窑封了口后,吃住都在窑口,除了上茅房,几乎寸步不离,生怕有个闪失。他提起十二分精神,时刻关注着炉口的火焰,就连祝宝提出要帮着倒砻糠,他都不让,说这一窑就得自己一手操办,一定要一炮打响。

终于到了开窑的时候。双眼窑可是一大创举,知事把十里八乡的窑工都请到了双眼窑边,想让大家取取经,回去都建起双眼窑,提高金砖产量,早日完成朝廷下达的任务。

祝林根想把孙子培养成制砖高手,露脸的活儿自然留给了祝宝,让他去请出窑里的第一块砖。

看着孙子背着金砖从窑门口出来,祝林根连忙迎上去,用鸡毛掸子掸去上面的砻糠灰。才看了金砖一眼,祝林根立马感到天旋地转,整个人直直地向前倒去,头重重地磕在金砖上,吓得祝宝丢下金砖扶住了爷爷。

在祝宝的呼唤下,祝林根慢慢睁开眼睛,指了指地上的金砖,说了句:“完了完了,全完了。”随后又昏了过去。

大伙此时已经聚了过来,这才看清楚,地上的金砖并非原来的那种乌黑色,而是泛着淡淡的黄色。有经验的窑工都知道,这是欠火候导致的。

炼制金砖欠火候也是很常见的事,第一块砖会不会是因为在窑门口温度不够,到里面就好了?于是众人一边安慰祝林根,一边帮忙把一窑的金砖都搬了出来。没想到这些金砖全都泛着淡淡的黄色,一大片铺在窑边的空地上,像是在讥讽祝林根,你这个老把式做到了极致中的极致,却连最关键的火候都把握不住,真正是阴沟里翻了船。

祝林根瘫坐在地上,过了好一会儿才回想起来,自己这些年练出的火眼金睛,针对的是传统窑口,对于扩建后的双眼窑,按照原来的火候自然达不到金砖的炼制温度,因此制出了一窑次品砖。

现在棘手的问题来了,金砖制作任务本来就紧,缺了这一窑就更难完成了,加快赶制也得再花半年多时间,肯定来不及,知事后背惊出了冷汗,如何才能化解危机呢?这时手下人跟他说,要不去找苏州知府,让他帮着出出主意。

都说苏州知府有勇有谋,知事当即登门去请教。苏州知府得知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后,给他出了个主意。知事听后连声夸好,称自己是找到救命恩人了。

随后,知事不再纠结数量够不够这个问题,而是命人将这批泛黄的金砖单独装了船,自己亲自去押送——当然也没忘了带上祝林根和祝宝,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

祖孙俩好生担心,怕知事是带着他们去请罪。祝林根跪求知事,放孙子一条活路。知事扶起他说道:“我和你俩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我们得统一口径,共同化解这个危机。你们没事了,我才会不受牵连,不然我们都要玩完。”随后他把知府的主意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

金砖进了京城,便有官员来验货。开始几船都是硬邦邦的正品货,验收官交口称赞,说祝甸官窑确实名不虚传。等到了祝林根这船时,还没等验收官揭开盖在金砖上的草帘,知事就跑到验收官面前说:“大人,这一船金砖与众不同,是这位窑工潜心研究,并在他爷爷——‘古窑一只鼎的亲自指导下烧制出来的,这批最新研制的金砖,天生便带有一股皇家之气。”知事边介绍边把验收官领上了船,并亲自揭开草帘给他看。

第一次看到泛着淡黄色的金砖,验收官一脸新奇,俯身用手摸,那手感与刚才那些金砖一样圆润,轻敲上去声音也清脆,不禁啧啧称奇。

知事在一旁看了,心里悬着的石头算是半块落了地,他连忙把祝宝推到验收官跟前:“你跟大人说说,这批带着皇家之气的金砖是怎样研制出来的。”

只见祝宝扑通一声跪在验收官面前说,他打小看爷爷他们烧金砖,立志也要成为一名像爷爷那样的制砖大师。于是他一边跟着爷爷学,一边用心领悟。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烧窑过程中,像爷爷那样精确地掌握好窑火温度,就能烧出上乘的金砖,可要是像烧瓷品那样,适当调整窑火温度,说不定也会产生窑变现象,炼制出与众不同的金砖。

为了完成这一创举,他先是自己在土制小窑口上进行了两年多的试烧,发现还真有一些窑变现象。对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事,知事还是鼎力支持的,特别批准他们新建了一口双眼窑,还组织窑工精心制作了一批砖坯。经过多次尝试,没想到真烧出了带有皇家之气的金砖。

听完祝宝的讲述,验收官连连称赞。他说只可惜这批金砖数量有限,还需继续烧制,等凑齐主殿需要的数量后,他会去奏请皇上统一更换,说罢便让人把这批金砖藏到仓库里。

回到祝甸后,知事立马让祝林根他们拆毁了双眼窑,还让祝宝隐居起来。

半年后,知事再次带着金砖进京复命,说白荡湖发水灾毁了双眼窑,奇才窑工祝宝也在抢险时被塌下来的窑砖砸死了。自己找了很多大师级的窑工,尝试着靠窑变再制作出带有皇家之气的金砖,可一次也没有成功,只能求大人开恩,收回烧制带有皇家之气的金砖的命令,自己定当努力监制上品金砖,以供皇宫使用。

知事说到这个分上,想必是无能为力了,验收官也就没再追究,毕竟自己也没向皇上奏请过要更换带有皇家之气的金砖。而先前那批金砖从此堆在仓库里无人问津,皇宫里用的依然是那种叩之有铿然之声、乌黑发亮的官窑金砖。

猜你喜欢
制砖窑工皇宫
污泥制砖研究现状与热点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赤泥再利用的研究
清代煤窑有多黑
清代皇宫的预防医学
黄泥洲的老窑工
新疆伊犁州散墙办赴霍尔果斯市、奎屯市建材企业执法调研
皇宫的大门
溱潼窑工号子的历史与现状
各国皇宫大对比
积木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