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学生数学“审题困难”的破解策略

2023-05-17 11:45沈佳权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人教版审题情境

摘要 小学生数学“审题困难”表现在学生无法有效地提取题干信息、无法理解信息内容等方面,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因此,可以从问题信息的有效化提取、思辨性探讨、精准化聚焦及清晰化表达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审题分析能力。

关  键  词 低段学生 数学审题困难 有效化提取 思辨性探讨 精准化聚焦 清晰化表达

引用格式 沈佳权.低段学生数学“审题困难”的破解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3(14):51-53.

良好的审题是问题解决的先决条件。学生需要准确提取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整体把握问题的方向,才能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日常教学中,学生时常会出现因审题不清、题意不明而无法正确解答问题的情况。教师往往将原因归结为学生粗心大意,而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表现,他们并未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师亟需采取合理的措施帮助学生化解“审题困难”这一问题。

一、指向数学阅读的信息有效化提取

1.合理引导,培养读图能力

低段教材为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仍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这一特点,问题多以生动形象的情境图或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現。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并用简洁的数学方式将这些信息清晰地标注出来。

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例5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情境图(如图1),从不同的角度去收集信息,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教师做了这样的引导:“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把观察到的信息用圈一圈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通过交流,共收集到三组不同的信息,分别是从前后排、男女生、拉花颜色三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当然,在圈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简单的标注,比如按男女生观察就在男生旁标注“6”、女生旁标注“9”。由此,学生在收集到数学信息的同时掌握了读图方法,积累了读图经验。

2.边读边标,避免信息漏用

低段数学问题往往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四则运算就能解决,学生容易出现未厘清题干信息就急于解答的情况,以致于时常会出现信息漏用或错用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放慢速度,找准、找全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厘清数量关系,找到问题解决的有效思路。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边读边在找到的数学信息旁做上标记,并作简要的注释,以此保证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阶段的可利用条件的完备性。

如图2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练习十三的一道习题。学生在解决该问题时容易忽视“半年”这一重要信息,仅计算出一个月的邮件投送数量。于是,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审题,并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标注。而后集体讨论“半年”这一信息的数学意义,同时教师可以做相应的示范,在“半年”的下面标注“6个月”。由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迅速找全条件,问题也迎刃而解。

二、指向数学理解的信息思辨性探讨

1.辨析概念,防止理解偏差

不管是教材中的练习题还是配套的练习题,命题的出发点都是考察学生课堂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不会超出所学知识的范畴,命题的设计更多的是同一知识内涵下问题情境和形式上的改变。因此,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他们对知识概念掌握情况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落实好知识概念的教学工作,特别是知识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道习题(如图3)作为课后练习。但学生实际的作答情况并不是很好,有不少学生选择了“A”选项,认为两个“64”是相同的。这反映出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的理解较为薄弱。于是教师对习题进行了调整,通过填一填、圈一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厘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过程中各层结果的含义,认识到第一层的“14”是1套书也就是1个14的和,而第二层的“14”是10套书也就是10个14的和,以此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对比推敲,打破思维定势

反复炒冷饭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养成了“扫一眼”的审题习惯。同时,教师在审题中过度强调关键词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读题过程中见到这些常用的关键词就习惯性地套用之前的运算方式。这些因素成为低段学生审题能力提升的障碍。而变式练习能有效化解这一尴尬处境。教师可以围绕同一知识点设计变式练习,围绕这些变式练习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从而避免思维定势,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理解的重要性。

如学生在碰到“原来有多少”这样的问题时往往不假思索地用加法来解决,但“原来问题”还有以减法来解决的情况。为打破思维定势,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个问题,帮助学生加深认识:“①小明收集了一些邮票,他送了8张给同样爱好集邮的小红,现在他还有12张,请问他原来有多少张邮票?②小明收集了一些邮票,小红又送了8张给他,现在他有17张了,请问他原来有多少张邮票?”学生在对比中对“原来”这一关键词进行深入辨析:第一个问题需要把送出去的和剩下的邮票加起来,而第二个问题需要把小红送的减去。

三、指向理性思维的信息精准化聚焦

1.巧设练习,发展信息筛选能力

翻阅低段数学教材可以发现,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教材就有意识地在问题情境中添加无用信息,干扰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因此,从低段开始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是相当必要的。既然找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针对性地从所获取的信息中筛选出解决问题所需信息,并排除那些无用的信息。因此,教师在日常练习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有意添加一些无用信息,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学校食堂买了22箱苹果,每箱有2层,每层有15个。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平均每班有36人。每4个苹果约重1千克,每千克苹果5元钱。

(1)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2)每人1个苹果,够吗?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上题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练习十二中的一道习题,题中共有七条信息,对于特定的小问题,有些信息是有用的而有些却是无用的,但是要实现整个问题的解答,这七条信息都是有用的。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得学生无法快速获取解题所需要的信息,而需要静下心来主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哪些信息。当然,此类问题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经验,如果情境的选择较为陌生学生就无法明确问题的指向,更别谈正确筛选信息了。

2.找准关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题干中获取的信息即使都是有用信息,在解题时这些信息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学生需要找准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也就是解题所需的关键性信息),才能将其他信息串联起来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审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思考题中信息的作用以及信息之间的前后联系,确定问题探讨的切入口。

图4所示例题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练习五的一道习题,在实际解题中,大部分学生认为53人全买团体票合算,少部分学生认为学生买团体票贵了,所以学生买学生票,老师买成人票。于是,教师组织学生再一次比较老师和学生分别买三类票,哪一种更便宜,从而明晰学生买学生票合算,老师买团体票合算,找到这一关键信息后,部分学生想到让老师和学生组成团体去买票,但是又想到要尽可能减少组团的人数才能让钱尽可能少。这一案例很好地说明了找准解题关键的重要性,同时此类题型的练习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指向问题表征的题设清晰化表达

1.注重复述,完整表述题意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手段,是思维存在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对题目信息的整理与解读之后,教师需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完整和有序的复述。完整指的是在充分理解題意的基础上完整地复述题干所表达的意思;有序指的是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条理清晰。教师可借此检验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对问题理解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跟进指导。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数的简单应用”例2时(如图5),学生在对题设信息进行阅读与理解之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且有序地讲一讲所获得的信息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这样回答:“有12个学生,平均分成3份后,其中的1份是女生,剩下的2份是男生,要解决的问题是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基于良好的课堂生成,教师继续提问“他理解的真到位,谁还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学生在重复的过程中有了对问题的清晰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从宏观角度厘清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借助画图,直观表征问题

低段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观印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直观手段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具象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和理解。但学生很少主动画示意图,年级越低越是如此。因此,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和内容,如“比多少”“倍的认识”“有余数的问题”等,尽早开展学生画草图、画示意图等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从而养成习惯。

在倍的认识单元,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图书角有故事书和漫画书共18本,故事书是漫画书的5倍,请问故事书有多少本?”由于不知道1份数是多少,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产生了困难。于是教师让学生用一条线段表示1份数,并画出关系图(如图6)。结合线段图分析得出:把漫画书看成1份,故事书有这样的5份,18本书被分成了6份,因此要先求出每份数,再求出5份数。

总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总结反思,在不断摸索中探求合理有效的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人教版审题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三招”学会审题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护患情境会话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