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变电运维问题及技术检修探索

2023-05-17 10:53国网湖南超高压变电公司熊舟曹景亮熊富强杨洋
电力设备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变电管理机制运维

国网湖南超高压变电公司 熊舟 曹景亮 熊富强 杨洋

1 引言

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千家万户需要通过专业的运输纽带。变电站作为电力运输的重要中转站,其运营维护质量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因此不断提升变电运营维护技术水平,解决变电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是确保千家万户用电体验的重要方式[1]。

2 变电运维常见技术分析

2.1 物联网的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一项常见的电气检修技术,依靠红外感应或定位设备运行。技术人员在变电运维检修过程中,会使用该项技术检测含有设备,通过对含有设备内部油温和油质的感应判定含有设备是否出现异常[2]。由于物联网技术具有极强的敏锐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协助技术人员及时发现故障。一旦通过物联网技术,检测出含油设备出现异常现象,工作人员便可根据反馈数据及时判定问题诱因,在第一时间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2.2 带电检测技术

带电检测是变电运维过程中一项常见的技术。通过局部放电的方式在绝缘物质外部加大电压,这能够使得电离在短时间内产生。在具体的带电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并联或串联方式的使用,对放电设备的局部进行检测。通过观察脉冲电流的基本回路,观察变电设备在电力生产方面的安全性能。相比较需要通过停电才能进行检测的技术而言,带电检测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其能够通过感知变电设备局部损耗所引发的高温现象,精准判定变电设备是否出现故障。这种高温感知,大多是通过红外成像的方式显现,整个过程较为安全。

2.3 智能电网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的普及,电网运作也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现阶段的智能电网系统主要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控制系统,另一部分是自动化传感系统。相比较普通电网,智能电网具有自动检测和自主分析诊断的功能,因此在缺少人力干预的情境下,也可通过自行检测诊断,解决一些较为基本的电力设备运行方面的问题[3]。如果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无法通过自我干预进行解决,智能电网会通过隔离保护等方式规避风险。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变电运维的效果。

3 变电运维存在问题分析

变电站在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较大,诸多因素都可导致变电运维过程出现突发性事故。通过对变电运维过程中,事故出现概率的统计和诱因分析,不难发现导致变电运维过程出现安全风险的主要诱因,有525 个。某国家电网变电所数据库中的风险点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某国家电网变电所数据库中的风险点统计分析

通过数据整理不难发现,导致变电运维过程出现问题的诱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为主要的诱因,与设备维护管理和变电运维过程的安全管理,有密切的关联。

3.1 设备维护方面的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的购买成本呈现出了不断增加的趋向。但电力设备的生产质量却没能与购买成本成正比。这与电力设备投入使用后,维护检修工作力度没跟上等有密切的关联。有些电力企业对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维护工作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企业只会在设备使用出现故障后,才进行设备维修,这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也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3.2 变电运维过程的管理

许多参与变电运维工作的技术人员对安全管理问题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在具体的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难以做到完全按照既定规章流程,完成安全管理任务。部分技术人员在上岗之前,并未进行过专业的安全管理培训。有些电力企业虽然会组织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教学课程活动,但活动内容往往不够深度贴合实践,具有过于理论化的特征,因此在技术人员内心深处难以留下印象,这也会影响到技术人员的工作心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未达到理想效果。

4 变电运维优化措施分析

4.1 优化验电技术和验电方法

验电技术的运用具有预防变电运维过程出现安全事故的作用。验电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全面排查变电运行过程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让安全风险得到控制。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参与电力系统运营维护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进行验电操作,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检测停电设施是否存在带电差。这是避免停电设施进入到带电间隔当中,避免地道闸电与带电装设接地线出现合接问题的重要方法。

如果在验电过程中,检测人员没有合理应用验电设备,但电压负荷出现了过载现象,检测人员最好使用绝缘棒进行问题的检测。大部分检测人员都可通过绝缘棒放电的声音和放电时出现的火花,精准判定验电操作的结果。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工作人员确定了危险故障的精准位置,就需及时在预控卡上进行标示之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安全隐患解决方案。

4.2 完善变电设备的检查工作

有些变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出现故障,也并不一定会在使用结果方面凸显出来。因此如果不进行变电设备检查,技术人员很可能会忽略这一类故障,最终导致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变得愈发严重。譬如在进行线路跳闸问题分析时,操作人员的关注重点不能放在如何解决线路跳闸问题以及如何让线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上,而是要重点分析导致跳闸问题出现的原因。鉴于此,操作人员需要及时对当下变电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设备进行故障信息排查。如果通过排查发现所有线路的运行都没有出现问题,还应当再去确认开关电源是否出现故障。如果是开关出现了跳闸的问题,需要检查母线是否出现故障。

如果是变压器出现了故障问题,就需要通过保护检查的方式进行变电网的形状和火情监测。在此之后,通过压力释放闸以及绝缘措施的配合运用解决变压器存在的故障问题。如果在解决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电压电网方面并未出现任何故障,可将关注点转移至继电器方面。技术人员可通过判定颜色或气体是否发生故障来分析继电器的运行状态。有些检查方式的使用成本过高,如果检测频率过于频繁,会给电网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经济方面的压力,因此也要关注成本问题。核定单位变电检修成本标准见表2,可供电网企业进行变电设备检修方面的参考。

表2 核定单位变电检修成本标准

计算方式为:

变电检修标准成本总额=(各电压等级变电容量×单位容量检修成本标准)。

4.3 建立风险预防的管理机制

风险预防管理机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预防管理机制流程

要提升变电运维管理质量,仅仅依靠技术层面的支持是难以实现的。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预防管理机制,让变电运维过程中的各项风险都可通过特定的预防管理方式消除。不论是何种等级的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都容易触发各类突发性风险,因此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式的运用,进行风险的提前预防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在具体的管理机制构建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全面考察整个电网结构的合理度,对电网结构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由于电网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超负荷现象,因此在管理机制构建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这一问题的应对方案拟定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人员还需要全方位地引入信息智能技术,提升风险因素的识别精准度,并通过实时监控等方式的运用,提升实时数据的回传速率,这也是降低风险、触发危险结果的重要方法。在理想状态下的管理机制拟订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分别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4 个角度出发,进行变电运营维护。

4.4 加强变电运维的管理力度

变电运维工作是动态的,但管理机制是静态的。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盲目遵循管理机制有时并不一定能达到良好管理效果。因此变电运维工作人员需要在工作状态中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对变电运维工作动态流变过程的捕捉力度。实际上变电运维过程中出现新问题的速率,要远远快于管理机制的革新速率。因此有时管理机制的革新和完善,实际上是对既有问题出现后,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拿出的解决方案,在理论层面的总结和记录。因此在变电运维过程中,实践操作有时会快于经验总结。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养成及时总结突发性事故发生全过程,及时记录解决方案具体使用流程的好习惯。

4.5 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变电运维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还要有随时进行个人知识理念框架革新的工作态度。有关变电运维问题解决和设备技术检修方面的工作,实际上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工作。因此在技术人员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前,引导其参与理论培训,在其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管理人员也需要尽可能地为其多争取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的机会。甚至通过VR 等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运维人员身临其境地体会各类隐患风险触发的严重后果,这能从侧面提升运维人员日常工作的认真程度。在实际的工作分配过程中,管理人员还需要以更为明晰的职责划定方式,让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合理完成个人的工作任务。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电网设备运行的合理化监控力度,以更为正确的工作态度进行动态监控数据收集,顺利完成轮值排班。

5 结语

电网变电运维问题的解决是电力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前提。只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电力设备的检修工作,才能让电网变电运输质量更上一层楼,社会电力供应才能变得更为稳定。参与变电运维工作的技术人员要对此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变电管理机制运维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