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介:《松漠华章:辽朝社会史专题研究》

2023-05-17 07:52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社会史契丹政权

“松漠”最早见于《魏书》,在表述地理概念的时候,与契丹人、奚人的生活地息息相关。 这片由“平地松林”和“草原沙漠”景观构成的广袤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聚散生息的摇篮。公元十世纪初,在这片区域内,建立了以契丹贵族为主体,联合汉、渤海、奚及其他民族上层的政权——辽朝。 辽朝建立后,统治者大量吸收、借鉴中原政权的国家治理理念,在王朝政治秩序构建中秉持了华夏一统、正统等观念,尊儒崇佛信道,四时捺钵与五京建置、因俗而治、官分南北,展现出王朝兼容并蓄之姿。 作为上承隋唐五代,下启金元的北方草原王朝,辽朝的社会制度文化建设极大的丰富了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成为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于辽朝社会史的研究,与中国史学百年变革的核心内容——拓宽研究领域、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等研究理念相一致。 以社会史的视角重新审视政治史、制度史,在历史研究方法上的多学科交叉互补,“因袭”与“创作”成为亟待突破与创新的问题,这也是今天辽朝社会史研究的追求。既然如此,辽代社会史研究走向何方,突破点和创新点如何体现出来,由孙国军、李月新、张敏合著的《松漠华章:辽朝社会史专题研究》(线装书局,2022 年12 月版)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孙国军、李月新、张敏等一直致力于辽朝社会史的研究,潜心创作,数易其稿,始成此书。该书分三个专题展开研究:一是辽朝社会文化专题,以契丹、辽朝历史文化和辽朝城镇为中心展开论述,聚焦多元融汇下的辽朝社会;二是辽朝礼制文化专题,系统分析了辽朝礼典编修、柴册礼、再生礼、入閤礼、国家养老制度、官员谥号赠赐,建构起辽朝礼制文化框架;三是辽朝捺钵文化专题,以捺钵史料检讨为依托,全面讨论捺钵在辽朝政治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由此折射出的辽朝政治文化特征。 同时对契丹文字研究以及契丹学学术史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具体而言,该书研究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拓宽了辽朝社会史研究的路径。在辽代历史研究中,社会史是一个既有研究难度,同时又最难加以评价的领域。在对辽朝社会史进行研究时,如何不流于罗列且多有兼顾,成为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和难题。该书根据辽史研究的现状,从研究视野和问题意识角度出发,兼顾历史文化发展演变、典章制度、政治制度,由点及面,从国家礼制构建到社会管控,从民族起源到风俗习惯,兼容并蓄,因此而触及对社会史的看法背后之深层原因(即问题意识不同),并给予充分的论述,实现了从宏观研究向微观研究、从单纯的史学研究向社会科学的多学科交叉互补研究的转变,以社会史的视角重新审视文化史、政治史、制度史,带动了史料来源的扩展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从而使辽朝社会史研究的角度有所突破,拓宽了辽朝社会史研究的路径。推动了契丹历史文化、辽朝城镇、典章制度以及捺钵研究的新进展。北方长城地带最晚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成为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此后一直延续这一发展轨道。在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东、西方文化因素融入契丹辽文化之中,从而形成了兼具东西,融汇南北的北方社会文化。 从辽太祖阿保机“依唐州县置城”始,辽朝在地方上开始了大规模州县制推行过程,至辽圣宗开泰年间,历时百余年,辽朝最终形成了以五京为中心的地方州县行政区划体系格局。在辽朝快速推行州县制的同时,以西辽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草原也开始了草原城市化过程。 本书对辽朝城镇进行了分类和分析,论证了多元融汇下,辽朝时期的城镇所具有的契丹文化和汉文化双重文化因素的有机融合。有辽一代,统治者在契丹民族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原政权制度不同程度的吸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创新,创造性的构建了“与汉仪杂就之”的礼仪制度,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在绵延数百年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融汇多元文化的典章制度。本书通过追溯辽朝礼典编修的历程、探析柴册礼的仪式构建及其所包含的精神旨趣、考察分析再生礼源起、发展、意义、探讨辽太宗引进“入閤礼”实践的政治意涵、分析辽朝时期国家养老制度的特点及影响以及辽朝时期官员谥号赐赠的具体情况,深化了对辽代社会文化的理解。对辽代捺钵问题的研究向来受到海内外辽史研究者的重视。本书从捺钵史料的检讨为出发点,广泛地搜括现有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在深入分析、充分利用多种材料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辽朝捺钵营地的建置与构造进行分析,基本搞清捺钵营地的实际状况,并由此折射出作为高度杂糅中原政治和北方游牧传统的辽朝政治文化特征。 同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捺钵在辽朝政治中的作用及影响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为辽代政治制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鲜活的案例支撑。北方游牧政权的政权体制与中原农业社会的政权体制是我国境内不同民族或部族政权分别采用的两种不同的统治方式,自西汉直至清初,延续了将近两千年。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种体制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共同点日益增加,相异处也渐被理解和适应。可以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是因为不同年代、不同族群、不同政权恰逢其时地创造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这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形成、发展的巨大动力之一。 契丹历史文化、辽朝城镇、礼制文化和捺钵文化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式政权体制的反映,以之为视角进行辽朝社会史研究,有助于重新审视辽朝政治、文化制度,是深入拓展游牧政权体制研究的一大途径,为进一步探究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制度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支撑。

《松漠华章:辽朝社会史专题研究》(孙国军 李月新 张敏著),线装书局,2022 年12 月第1 版,定价78.00 元。

孙国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赤峰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月新:辽宁省葫芦岛市人,赤峰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敏:山东省淄博市人,赤峰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社会史契丹政权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凤翥契丹
展现社会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评《宋代社会史论集》
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再思考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
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内容及关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