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特点及经验探究

2023-05-18 00:51邹密颜安苏畅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宣传报道脱贫攻坚

邹密 颜安 苏畅

摘要: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用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去感染受众。脱贫攻坚期间,重庆涌现出一大批“三农”领域的典型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他带领下庄人用最原始的工具,耗时七年铺就了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毛相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并第一个上台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颁奖。研究发现,对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报道主题、形式、主体不同。早期,报道主题为“修路”,形式以报纸、电视为主,主体为传统媒体;中期,报道主题为“脱贫”,形式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媒体,主体仍为传统媒体;后期,报道主题为“致富”,形式除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还融入了宣讲报告团、文学作品等,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包括毛相林等都是宣传主体。总结对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经验,分析宣传成果和规律,对做好“三农”新闻宣传报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用其中的经验做法推动“三农”领域典型人物报道,讲好“三农”故事,继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典型人物;毛相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农”宣传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010-03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脱贫攻坚时期,典型人物报道是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报道方式之一,通过聚焦典型人物,讲好脱贫故事,营造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氛围。

毛相林正是在脱贫攻坚时期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以他为典型人物进行报道,既能体现人物具有的脱贫攻坚精神,又能客观反映当地的脱贫成果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变化。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期后,对毛相林的报道从传统媒体延伸至新媒体,宣传报道方式愈发多样,如宣讲活动、文学艺术、数字影像等。总结分析相关报道的成果、经验及规律,对重庆乃至全国媒体做好乡村振兴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典型人物报道的研究

学术界对于典型人物报道的看法各不相同。朱清河、林燕在《典型人物报道的历史迁延与发展逻辑》中,将典型人物报道分为萌芽、繁荣、畸变、回归、革新五个阶段[1]。孙玮认为,典型人物报道具有社会整合、榜样示范、时代象征三大社会功能[2]。严宏伟指出,典型人物报道可进行故事化的探索,通过对真实可感的语言、动作、细节的挖掘,来增强典型人物的感染力、吸引力与亲和力[3]。严励从受众角度出发,认为应基于受众接近心理、参与心理、求新心理等,创作迎合受众心理特征的典型人物报道[4]。杨帆从典型人物影响力降低、受众接受度减弱两方面,论证典型人物报道社会功能趋向弱化[5]。王凤敏通过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提出典型人物报道的价值认同困境,认为其存在传受价值取向差异、宣传意味浓厚及内容模式化的问题[6]。刘颖超认为,传统典型人物的形象过于拔高、报道内容过于重宣传且缺少温度[7]。陈响园认为,新媒体时代的英雄人物形象呈现迎合消费的特征,逐渐倾向“伪真”的趋势[8]。

但总体而言,大部分学者倾向典型人物报道不会消亡,并聚焦如何创新典型人物报道。麦尚文从实录性报道模式、组合报道模式、网络互动传播模式等方面,提出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举措[9]。朱清河、林燕从平民化叙述策略、挖掘人物个性突出时代特征、客观化策略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10]。赵兵提出典型人物报道要精心挑选素材,用故事打动人,以细节感染人[11]。李良荣认为,应与时俱进,呈现给受众一个可信、可敬、可亲的典型[12]。刘伟娜、崔磊从媒介融合、增强媒体互动等方面,探究了互联网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媒介策略[13]。麦尚文和李慧敏提出,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可以通过5G、AI、VR、AR等新型传播技术赋能[14]。

(三)概念界定

1.典型报道

倪思洁认为,要明确“典型报道”的概念,需要明确典型报道的报道对象、传播方式以及功能作用。报道对象是具有新闻性、代表性、示范性、超越性的人物、事件、经验或问题;传播方式既可以是传统纸媒、广播电视,也可以是新媒体等;功能作用可概括为社会整合、价值导向、社会教化、榜样示范[15]。典型人物报道是典型报道的一种报道方式。“典型人物报道”是指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对具有新闻性、代表性、示范性、超越性的人物进行报道,以发挥社会整合、价值导向、社会教化和榜样示范的作用。

2.典型人物宣传报道

典型人物宣传报道与典型人物报道的区别在于,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传播载体除了传统媒体、新媒体,还包含宣讲活动、文学艺术、数字影像等。因而,“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概念界定为:以传统媒体、新媒体、宣講活动、文学艺术、数字影像等为传播载体,对具有新闻性、代表性、示范性、超越性的人物进行宣传,以发挥社会整合、价值导向、社会教化和榜样示范的作用。

二、不同时期毛相林事迹的宣传报道特点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毛相林成为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对象,对其进行的宣传报道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为1997—2004年,中期为2015—2021年,后期为2021年至今。不同时期,毛相林事迹的宣传报道在主题、形式、主体上均体现出不同特点。

(一)宣传报道主题发生变化

1.修路:七年凿出8公里“天路”

早期,关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主题为“修路”。1999年8月12日,三峡都市报第四版刊发长篇通讯《凿天坑》,报道下庄修建出村“天路”。该报道介绍了被当地人称为“天坑里的村庄”的下庄村,记录了下庄人用炸药、铁锤等原始工具凿山修路等内容。

2.脱贫:探索培育“三色”经济

中期,关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主题为“脱贫”。2005年,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种植柑橘,并探索培育出劳务输出、西瓜、脐橙的“三色”经济。2018年5月16日,重庆日报客户端推出《巫山下庄村毛相林:开山修路 让“糠箩箩”变成“米箩箩”》,报道毛相林动员儿子返乡发展柑橘产业,并带动村民种植柑橘。

3.致富: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后期,关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主题为“致富”。2021年2月18日,新华社刊发《老支书毛相林的“新春三事”》,讲述毛相林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的事迹。2022年9月15日,重庆日报刊发《天路变通途 下庄变康庄》,整版报道下庄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二)宣传报道形式发生变化

1.早期以传统媒体为主

早期,关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形式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1999年9月27日,万州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用摄像机记录下下庄人修路的场景。同年12月24日,重庆日报刊发《感天动地下庄人》一文,报道下庄人不等不靠、不屈不挠地向大山进军,向悬崖宣战的修路经历。

2.中期融入新媒体

中期,关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形式不再仅限于传统媒体,还融入了新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等运用新媒体手段,对毛相林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如新华社客户端推出H5作品《当代“愚公”毛相林》。2020年11月19日,重庆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毛相林为什么是“时代楷模”》,以全媒体的方式报道下庄人的修路壮举。

3.后期融入更多形式

后期,关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形式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报告团宣讲、文学作品、电影、话剧等形式。2021年4月20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巫山县举行,包括毛相林在内的六位报告人现场讲述了下庄的战贫故事。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对毛相林的事迹进行宣传的也不在少数。2022年4月,作家罗伟章发表长篇报告文学《下庄村的道路》。毛相林的事迹还被拍成了电影。2021年12月,取材于毛相林和下庄人先进事迹的电影《开山》在巫山县开机。此外,电视节目也对毛相林的事迹进行了宣传。2022年4月24日,央视综合频道《故事里的中国》用话剧展现了毛相林和下庄村的故事。

(三)宣传报道主体发生变化

1.早、中期宣传报道主体是新闻媒体

早、中期,关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主体是新闻媒体。毛相林仅作为宣传报道的对象。

2.后期宣传报道主体多元化

后期,关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主体除新闻媒体外,还包括毛相林本人、作家、艺术家、记者等。如在前文提及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毛相林就作为报告人,向现场听众讲述他带领下庄人修“天路”、摆脱贫困的故事。作家是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主体。如作家罗伟章创作长篇报告文学《下庄村的道路》,讲述毛相林带领下庄人摆脱贫困的故事。艺术工作者是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主体。如电影《开山》,就是由编剧陈亮根据毛相林及下庄人的真实事迹改编的。记者是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主体,如重庆日报的记者,就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的报告团成员。

(四)宣传作用发生变化

1.用事迹打动人

早期,对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围绕下庄“天路”的修建展开,用毛相林带领下庄人修路的事迹打动受众。

2.用精神鼓舞人

中期,对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旨在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毛相林带领下庄人用七年时间修建8千米的绝壁“天路”后,又带领全村发展“三色”经济,脱掉了脱贫村的帽子。对其进行报道,可以挖掘宣传人物身上的精神,激励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3.用榜样引领人

后期,对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主要体现为引领脱贫地区的干部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全面乡村振兴。这一时期,毛相林重点推动脐橙产业发展、传统村落改造、村容村貌整治、民宿建设、拓展旅游市场等,带领下庄村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三、运用典型人物宣传报道推动“三农”工作

挖掘典型人物,用他们的经验引领其他人参与乡村振兴,能够发挥社会整合、价值导向、社会教化和榜样示范的作用。

(一)典型人物选择范围更广

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期,典型人物的选择范围较过去更广。这些人才既有原乡人,如村社干部、乡村医生等;又有返乡人,如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等;还有新乡人,如科技特派员、乡村艺术家等。

(二)利用多种报道方式进行传播

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传统媒体发布内容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审查和把关,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公信力,且报道内容在深度、广度和高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二是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表现手法生动、接地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互动性强,受众不仅可以对宣传内容进行评论和点赞,还可以通过转发传播典型人物的事迹。三是通过文学、电影、舞台剧等艺术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对典型人物的事迹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能够突出典型人物身上的精神,更能引发受众共鸣。四是通过开展宣讲、评选等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比如,2020年和2021年,重庆日报连续开展“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以全媒体形式对“三农”领域涌现出的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报道,为乡村振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三)采用不同的宣传主体进行报道

过去,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主体以新闻媒体为主。而如今,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主体越来越丰富。

以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为例。在宣講活动中,毛相林就是宣传主体,传播自身先进事迹。记者也是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主体。记者除了对典型人物进行新闻报道外,还可以通过参加报告团等形式,对典型人物的事迹进行宣讲。导演、作家等也是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主体。通过对典型人物的事迹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创作出电影、小说等艺术作品来感染受众,引领受众。

四、结语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从传统媒体延伸至新媒体、宣讲报告团、文学作品、影视电影等多种宣传方式。总结分析相关报道的成果、经验及规律,对重庆乃至全国媒体做好乡村振兴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清河,林燕.典型人物报道的历史迁延与发展逻辑[J].当代传播,2011(4):104-107.

[2] 孙玮.典型报道的社会功能[J].新闻大学,1997(1):11-13.

[3] 严宏伟.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最美”样本[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0):85-87.

[4] 严励.典型报道与受众心理[J].新闻爱好者,2005(5):27.

[5] 杨帆.新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社会功能弱化现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6] 王凤敏.典型人物报道的价值认同困境[J].青年记者,2021(2):111-112.

[7] 刘颖超.新媒体环境中典型报道存在的问题及突围[J].青年记者,2017(21):61-62.

[8] 陈响园,滕小娟,张路.新媒体背景下英雄形象的异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1):93-98.

[9] 麦尚文.中国典型人物报道创新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5.

[10] 朱清河,林燕.叙事学视野下典型人物报道的危机与出路[J].新闻记者,2011(10):37-40.

[11] 赵兵.如何做到典型人物报道的真实可信[J].试听纵横,2010(3):37-38.

[12] 李良荣.典型报道中若干问题的探索(上)[J].新疆新闻界,1987(2):12-13.

[13] 刘伟娜,崔磊.互联网时代典型报道的媒介策略[J].青年记者,2015(11):27-28.

[14] 麦尚文,李慧敏.重塑“典范”:典型人物报道的转型与创新[J].新闻战线,2021(6):73-76.

[15] 倪思洁.典型人物报道的价值导向研究:以《人民日报》“身边的感动”专栏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邹密,高级编辑,重庆日报农业农村部主任,研究方向:涉農信息传递。 颜安,高级记者,重庆日报农业农村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三农”新闻采编。 苏畅,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媒介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宣传报道脱贫攻坚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网络典型人物报道的“三度”——以江西网连续发掘全国重大典型人物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