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土特产”三字经推动湖北渔业高质量发展

2023-05-18 00:53湖北省财政厅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5期
关键词:土特产小龙虾渔业

湖北省财政厅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湖北因水得名、以水而兴,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淡水渔业第一大省。近年来,湖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财政部的支持指导下,依托丰富水资源,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念好“土特产”三字经,助力渔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产业。2022年,湖北淡水产品总产量500万吨,连续27年居全国第一。

一、发挥资源优势,做好“土”字文章

“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湖北水资源丰富,是长江干流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水域滩涂面积近3000万亩,206种鱼类、182种水生植物,水域面积大,水生生物品种多。

(一)围绕“土”字创新发展方式。湖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的重大决策部署,利用湖北江河湖库得天独厚的丰富水资源,筹措资金近1亿元,支持各地创新发展设施渔业,引导金融社会资本超23亿元,打造亿元以上项目12个,设施渔业规模达462万m3,3.2万户退捕渔民转产安置。特别是支持丘岗山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十堰市丹江口库区利用山泉水发展设施渔业,推广陆基高位圆池、“零排放”圈养桶等养殖方式,5万库区渔民“洗脚上岸”,年人均純收入近2万元。

(二)围绕“土”字挖掘产业潜能。整合稻田、渔业两大优势资源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省财政筹措资金超10亿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种养面积由2018年590万亩增加到2022年802万亩,技术规范上升到国家层面,创新发展了稻鳖、稻蟹、稻虾鳝、稻虾憨等多种新模式。潜江市主推虾稻共作,虾、稻亩产分别达200公斤、600公斤,亩均收益达3000元以上,是单一种植水稻收入的5倍,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生态环保”。

(三)围绕“土”字拓展新型业态。一是推进渔旅融合。打造渔业展馆、渔业长廊,发展休闲农业,展现地方特色渔乡风情。截至2022年,全省休闲渔业经营主体6733个,年接待1241万人次,产值126亿元,居全国第二。二是发展展会经济。筹措资金,支持举办湖北农业博览会、武汉渔博会、潜江龙虾节等节会,促进渔业展会经济发展,提升湖北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三是赓续文化传承。每年筹措资金5000万元,实施楚菜品牌工程,支持荆州市举办全鱼宴,潜江市创新推出128种口味的小龙虾菜品,让“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唱响全国。四是搭建营销平台。依托湖北九省通衢地理优势和武汉天河、鄂州花湖航空客货运“双枢纽”优势,支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水产品4—12小时可送达全国。发布价格指数,小龙虾、黄鳝等一批水产品在全国拥有定价权。推动电商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潜网集团小龙虾交易额达116亿元,流通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二、聚焦市场需求,做优“特”字文章

“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我们聚焦“特”字找准定位,谋求差异发展,做好品种、品质、品牌三篇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一)围绕“特”字调优品种结构。一是巩固优势品种。湖北青、草、鲢、鳙等大宗淡水鱼类全国领先,近年来,瞄定市场需求推进“一鱼一产业”,开展渔业种质资源普查,筹措资金2亿元开展种业振兴行动,组建“湖北洪山实验室”,引进大北农集团与华中农业大学投资10亿元开展联合攻关,做强种业“芯片”。二是驯化土著品种。筹措资金支持“刀鱼”等6种长江野生鱼类繁育驯化,长江“刀鱼”历史上首次在湖北人工养殖成功。三是培育新品种。与中科院水生所、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发无刺武昌鱼、无刺鲫鱼等新品种,黄鳝人工繁育的世界性难题取得突破,年产黄鳝苗种6000万尾。2022年,湖北小龙虾、黄鳝、黄颡鱼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河蟹、鳜鱼、龟鳖均居全国第二。

(二)围绕“特”字提升特色品质。一是制定湖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绿色养殖,争取中央资金12.2亿元,改造治理池塘98万亩,打造整县试点3个、连片示范点19个,创建国家级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区10个。三是筹措资金4000万元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建设骨干示范基地104家,辐射带动100多万亩。开展渔业安全例行检测和专项整治,湖北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连续10年保持100%。

(三)围绕“特”字做强特色品牌。每年安排资金1亿元,专项用于特色农产品宣传,累计创建水产商标品牌超100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国名牌农产品4个、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1个。“潜江龙虾”品牌估值289亿元,连续4年蝉联中国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第一名。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荆州市荣获“淡水渔业第一市”称号,监利县为全国小龙虾第一县,潜江市被称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京山市、仙桃市分别被称为“中国龟鳖之乡”“中国黄鳝之乡”,仙桃张沟镇被称为“全国黄鳝第一镇”。

三、延伸产业链条,做强“产”字文章

“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湖北坚持以资源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做好延链文章,补齐产业短板,增强竞争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围绕“产”字推行链长制。推进十大农业产业链建设,实行“链长制”,书记、省长任总链长,省财政每年集中资金10亿元,实施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构建“1+1+10”的政策体系,组织第三方绩效评价,引导各级政府真金白银投入农业产业建设。2022年,小龙虾产业链综合产值1465亿元,养殖面积938万亩,产量114万吨。

(二)围绕“产”字补齐产业短板。一是精深加工。成功创建潜江小龙虾优势产业集群,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亿元。筹措资金,支持虾青素、甲壳素、纳米晶研发,2022年全省水产品加工总量136万吨、产值450亿元。二是设施装备。统筹利用中央财政资金2.4亿元,支持渔业加工企业技改扩规,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购置加工冷藏保鲜设施设备1934台(套),新增产能50万吨。三是技术转化。筹措资金3.6亿元,开展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实施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三)围绕“产”字培育壮大龙头。一是打造省级国有农业平台。2022年,省财政出资5亿元组建湖北省农业发展投资集团,在集团下成立湖北水产集团、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集中优势开展种苗繁育、技术研发、生态养殖、加工贸易等,力争打造中国小龙虾上市第一股。二是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省财政注入资本金16.8亿元,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安排农产品保险奖补资金1.5亿元,开展淡水鱼、小龙虾等水产品特色保险;每年筹措资金5亿元,对渔业等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截至2022年,全省水产加工企业26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87家。三是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截至2022年,全省渔民专业合作社超4400家,家庭渔场超1700家,渔民人均纯收入达26520元,创历史新高,把增值收益更多更好地留在渔区、留给渔民。

下一步,湖北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和各项要求,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经验做法,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应,扬优势、补短板,擦亮全国淡水渔业第一大省的“金字招牌”,全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宗宇翔

猜你喜欢
土特产小龙虾渔业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给土特产穿“花衣” 打开销路闯出富路
“月球快递”已签收,“土特产”研究拉开序幕
小龙虾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一种土特产,养活一个县 阿里擦亮地域品牌帮农民脱贫致富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