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

2023-05-18 04:12张绘李尚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5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张绘 李尚

摘要: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振兴乡村产业、变革农村生产方式、推动集体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建设宜居乡村、完善乡村治理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作用显著。结合温州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实践,应通过巩固提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强市场和政府资源统筹利用和完善利益分享机制等更好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新型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 未来乡村 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JZD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招标课题课题“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理论、实践与反思”,(项目编号:20190001)的研究成果。

新的历史时期,乡村发展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掣肘越来越明显,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十分突出,表现为农村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远滞后于城市,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诚然,我国农村地区发展问题面临的短板突出,拖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何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推进农村的整体发展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有效方式,是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推动农民多渠道增收中作用显著。作为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经济,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突破以往传统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和经济运作方式,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中寻求新的产业发展途径和促进农民增收增长点。

一、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动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步形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经营“分”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解决了农民吃饱饭的问题。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小农生存方式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无法实现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也造就了乡村发展滞后和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步形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经营“分”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解决了农民吃饱饭的问题。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小农生存方式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无法实现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也造就了乡村发展滞后和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在传统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劳动联合、资本联合、技术联合等多种方式推动农村产业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较农户个体经营和传统集体经济具有明显优势。

(一)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

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五大振兴的首位,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是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条件。在新形势下,发展乡村产业的诉求十分迫切。要振兴产业,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重要手段。通过打破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推动现代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通过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资金和科技技术的创新发展来实现。而这是传统依靠以往小农经济所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农民的抱团发展,实现技术、资本、劳动的有效联合,把农民以新的形式重新组织起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二)新型集体经济可以有效地变革农村生产方式

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改变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格局。新型集体经济可以有效整合农村生产、生活和各类要素资源,从根本上变革农村生产方式。依托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可以推动农业农村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农村生产的科技化、智能化、规模化和社会化水平,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同时保持集体所有制的性质不变,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

(三)新型集体经济推动了集体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一直以来,农村经济体制中集体经济“统”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根本原因在于集体经济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在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同时,推动了各类社会资本与集体经济融合,既为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行渠道,也打破了农村小生产与国内大市场间的流通壁垒,打通了城乡产业间的技术壁垒、资本壁垒和市场壁垒。同时,传统集体经济主要由村委会进行管理,存在产权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以股权为纽带的新型集体经济不仅产权清晰,还可以充分从市场中吸纳优秀的管理人才,提升集体经济的市场化经营水平。

(四)新型集體经济为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通过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村集体通过资金积累,可以用于改造乡村生态和公共设施环境,这将有助于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从而为实现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弥补财政资金的短缺。集体经济在垃圾处理、农田建设、森林防护、河道清理、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经济支撑,从而打造一个生态宜居,产业生态和谐地。参与到集体经济建设中的农户也希望将集体经济获得的收益更多地用于乡村环境的改善和建设上,通过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共享信息平台的信息披露功能,实现更好的资金风险把控和监督。

(五)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有利于乡村治理完善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村集体作为一个在乡土社会比较有威望的组织,可以在合理的程序保障的前提下,获得村民的支持。依靠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可以实现对农民既得利益的合理保障,提高村民在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中的获益空间,增加其收益,促使农民更愿意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事务管理过程中。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村民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农村事务和组织的管理上来,发挥农民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观能动性和管理自主权。集体经济的发展,合理的利益分配和经济诱因是促使多元化主体参与到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主体对乡村治理参与性的提高,才能更有利于乡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使农民生活水平提升。

(六)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保障

一定的劳动、资本和资产收益是维持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保障。在农村地区,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促使广大农民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从而获得可观的劳动报酬是保障农民生活的关键,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措施,更是关系到乡村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粮食和农产品有效供应的重要问题。只有当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传统农户还是家庭为主要经营对象,因此需要挖掘家庭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潜力,打通形成集中成片的集体经济的资源整合机制,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促进一二三产相互促进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融合多种发展途径,创新多种商业模式,增加产业经营收益。

二、推动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禀赋优势的产业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农村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人们生产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各地的文化差异和资源禀赋特点。

(二)要加强区域资源的整合,避免村与村、镇与镇之间产业的趋同化

避免由于乡村振兴建设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产生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针对资源禀赋接近的地区,应加强地区间的统筹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三)要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保护

在社会资本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集体经济和农民由于技术和市场资源的缺乏容易处于弱势地位,应加强对集体经济的监督,避免集体资产流失。同时加强风险防范,促使集体经济产生的收益能够真正带动农民增收,实现集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

三、处理好以上三个问题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重点

(一)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稳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土地、劳动、资本、技术、资产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机制,有效推动农村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和市场化发展,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依靠构建流转顺畅、保护严格、权能完整、产权清晰的中国特色农村经济产权制度,将推动乡村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的农村“三变”改革。一方面,在农村土地确权赋权的基础上有序实现“活权”,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多种要素联合、多样化经营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制度基础,更好实现农民的财产权益。另一方面,健全农村集体产权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及保护规则,市场化运作机制、良好的营商环境,确立各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经营主体的市场定位。

(二)加强要素整合和政策支持,推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更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国内统一大市场体系

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践中“分”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但“统”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部分地区集体经济发展弱化,甚至空心化。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夯实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应进一步加强城乡要素整合和政策支持,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和新发展格局构建。首先,加强农村内部资源的整合,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整合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禀赋优势的农村特色产业,推动不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间的资源整合和差异化发展。其次,加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各类市场资源的承接利用,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承接城乡资源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融入农村产业发展。复次,加强政策支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基金等方式推动政策支持由直接补贴农民转向补贴和入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同时继续发挥好金融支农作用。最后,促使农业生产更好融入到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中,不同区域的乡村和城市做好功能定位,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禀赋,支撑产业可持续良性发展。

(三)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要负责人,成为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也是乡村治理的核心支撑力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少、收入渠道单一,承担的治理责任与自身资源不匹配是导致乡村治理薄弱的重要原因。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应进一步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增强自我造血功能。首先,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保留适当的集体股份额,可以通过财政资金量化折股或集体资产、集体资源入股等方式保障集体股的份额,依托集体股分红收入为乡村治理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其次,完善各类集体成员的利益分享机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各参与主体根据所占股份进行分红,在股权分红的基础上,提取一定比例收益用于帮扶低收入农户。最后,探索建立村集体成员在参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退出与进入机制,合理考虑返乡人员、外来定居人员、重要管理和技术骨干参与集体经济决策、分享利益的权利。

四、新型集体经济推动产业振兴的地方实践案例:温州市

依据前述的分析,从三个重点领域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浙江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响应习总书记“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号召,在省内大力推进“共富型”财政改革,倒逼温州地区针对如何让村集体经济在推动薄弱村、落后村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在原来“温州模式”下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之外,从集体经济中寻求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为此,温州市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时代主题,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村庄组团发展、抱团共富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拓展一事一议财政将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和自上而下财政奖补的政策效应,全面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建设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共富村探索实现路径、提供示范样本。

(一)温州市采取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产业面临的挑战

2021年温州市开始尝试以产业造血打造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落后村集体经济发展,这样做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

1.无法在原“温州模式”中完全依托市场经济,需要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寻找新出路。温州遍地的小企业、小家庭作坊场景体现了温州模式的特征,其和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产品主要为大工业配套服务不同,和广东模式注重利用外资发展也不同。温州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无为”的角色,以一种较为宽松的管理构建了温州地区独特的营商环境。当前温州实施的“共富型”财政改革是针对原有依靠市场经济难以解决的痼疾,这与以往依靠传统“温州模式”依靠民营企业发展的模式不同。相较于民营经济、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组织,农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旨在增加农民的收入,扩大集体的收益,增强集体的公共服务能力,进而破解农村资金短缺,集体无钱办事的困境。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归根到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就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乡村振兴所要实现的“五个振兴”提供物质保障。

2.温州曾尝试用“资产收益扶贫”支持方式解决落后村问题,但没能形成长期发展回报的项目。早在2017年国家出台资产收益扶贫类项目实施政策之前,温州就出台了这类项目的实施意见,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贫困地区,通过因地制宜进行探索,综合考虑当地资源优势、投资对象条件、贫困程度、资金数量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当前温州的落后村并不适于采用“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要依托于当地产业,投资对象是企业、大户及合作社等。调研中发现如文成、泰顺等县也有实施资产收益类项目,但收益不稳定,落后村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难以发挥企业、大户和合作社运作改变县域发展面貌,因而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类模式难以实施或增值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落后村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不但必要还是一次实施“共富型”财政政策的大胆尝试。

(二)温州市未来乡村共建共享平台的实施重点

温州市探索建立“共富型”财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构建新型集体经济与社会资本结合的公私合作关系,通过竞争性项目招投标,对现有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行改善。目前已经开展了第一期4个项目试点,主要包括民宿乡村旅游、茶韵共富园、“跑步鸡”共富项目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多数项目获得了满意的收益,后期试点范围还在扩大,因此值得持续监测,观察其发展模式并推广试点范围。通过充分发挥“未来乡村”共享共建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实现资源整合,具体实施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开发项目信息发布平台。借助“三位一体”智农共富应用场景,搭建“未来乡村”共建共享平台,由市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共同审核后发布项目信息,设定筹资额度和条件,向镇域范围内的村集体和农户公开筹资入股。

2.推动多渠道资源筹集。项目资金通过财政资金、村集体和农户筹资获得。财政资金投入分为支农资金和折股量化帮扶资金,低收入农户所在村集体作为折股量化帮扶资金投入后所形成资产的持股主体,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部分为村集体抱团成立的合作组织共有。以村集体为单位进行农户筹资,农户先将个人资金投入所在村集体,由村集体再投入到项目建设。村集体和农户还可用土地、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作价入股。

3.实施多形式项目运营。项目投入形成的村集体资产,可以由村集体直接运营,也可以通过资产作价入股、合作开发、委托经营等方式由市场主体运营。委托运营的資产收益,建议采取“固定回报+二次分红”的收益分配模式,与市场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结机制,在不损害村集体权益的情况下,尽可能保障运营方一定的收益回报。

4.合理设计利益分配机制。村集体根据自身投入的土地等资源作价入股、自有资金筹集及政府折股量化帮扶投入及其他资金投入所占股份获得相应分红。政府折股量化帮扶资金投入部分一定比例用于低收入农户收益分红,剩余部分用于壮大低收入农户所在村集体收入。支持在折股量化帮扶收益中设立劳动股,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参与项目劳动,额外奖励获得折股量化收益(不因低收入农户身份改变而退出),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普通农户可根据自身土地等资源作价入股及自有资金投入部分为限获得相应分红。

(三)温州经验的总结

温州市通过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有效带动当地劳动力参与产业发展,获得分红股利。二是有效盘活闲置土地房屋等,作价入股能享受财政补助资金按比例放大,实际收益要比一般流转增值2-3倍,极大激发村级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有效运用了现有支持农业产业的政策,重点向壮大村集体经济倾斜,使其更能够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四是有效运用了现有支持农业产业的政策,重点向壮大村集体经济倾斜,使其更能够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五是社会资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投资项目,又能够轻资产运营,减轻投资压力,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六是“固定回报+分红”等合理的运营模式,减轻了村集体自营风险,保障了长期稳定的收益,社会资本能够按照企业需求进一步投入建设发展,实现了村集体与社会资本的共建共享的互利模式。七是财政资金补助对象由社会资本转为村集体,并形成村集体资产,有效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22年2月22日.

[2]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改革,2019(01):19-29.

[3]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5日.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2017年1月20日.

[5]杨娟,张绘,李实.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农村村特征关系研究[J].财政研究,2013(08):43-47.

[6]张绘.实现西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人民论坛,2022(23):50-54.

[7]张绘.“共富型”财政政策助力新型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J].人民论坛,2023(6).

[8]张绘、李尚.“未来乡村”共建共享平台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浙江省温州市的调研[J]地方财政研究,2023(3).

[9]于金富,胡泊.从小农经营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变革[J].当代经济研究,2014,No.230(10):47-52+97.

[10]王立胜,张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国乡村的新变革[J].文化纵横, 2021,No.80(06):41-53+158.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