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与统一 : 元宇宙视阈下的电影《阿凡达》

2023-05-18 19:51马军
今古文创 2023年9期
关键词:元宇宙阿凡达虚拟现实

【摘要】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自人类走向数字信息时代,人们就开始在数字世界中生活、娱乐和工作。电影《阿凡达》上映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十二年,如今再看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阿凡达》,不乏看到元宇宙的身影。除了电影本身所要讨论的战争、殖民、现实世界与虚拟现实之外,《阿凡达》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元宇宙具像化与深层次的意义。

【关键词】元宇宙;数字世界;《阿凡达》;现实世界;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9-009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9.030

一、元宇宙的未来已来

元宇宙即 Metaverse,维基百科对它的定义是,“一个集体虚拟共享空间,由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和物理持久的虚拟空间融合而创造,包括所有虚拟世界、增强现实和互联网的总和”。[1]那么Metaverse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先从Meta看起,如果你是程序员,尤其是前端程序员(frontend programmer),一定会非常熟悉这个词。前端开发主要负责外观美化,测试和修改bug。其中有一条称作元标签的语句,<meta></meta>,用来标注数据的信息。Metaverse是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撰写的小说《雪崩》 (Snow Crash)中创造的。更为重要的是,尼尔并不是普通的科幻作家,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程序员,因此他对数字科技有着自己专业的见解,才创造了这个独特的单词。追溯到更早的时候,meta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μετά,翻译成中文就是超越在超越本身之外的或者关于什么里面的什么,这里翻译成“元”,可以说是相当准确了。再比如另外三个英文单词meta-analysis, meta-ethics 以及meta-language。meta-analysis元分析,意思是用来做关于分析的分析即综合分析,再分析;meta-ethics元伦理学,意思是用来研究伦理的伦理学即伦理后学;meta-language元语言,意思是用来研究和描述语言的语言。所以现在再回头看,meta就能理解为元数据,意思是研究数据的数据。进而,metaverse就是meta-universe,意思是宇宙的宇宙,也就是我们现在口口相传的元宇宙。

元宇宙的特征可以分别从用户,开发者,政府和社会的角度出发,可以是具有沉浸式体验感的,可以是具有创造属性的,可以是具有社交属性的,可以是具有经济属性的,也可以是具有文明屬性的。[2]沉浸式的体验,往往带给我们的是超越现实的震撼,是跳脱于现实物理世界的。就如爱因斯坦提出的“虫洞”理论那样,两个不同时空的平行世界宇宙,通过太空中的狭窄隧道“虫洞”链接,我们沉浸式体验就是穿越“虫洞”,抵达另外一个宇宙,而这个平行世界的宇宙又是另外一番天地。[3]

2021年元宇宙是否只是一种新的金融概念,是资本大鳄们敛财的新方式?换个角度,人类发展的历程是有一条信息数字化脉络的。例如,绳子有多少米,绳子就被量化数字化,连时间这种抽象的概念都被信息数字化了。往前推一个世纪,钟表能精确分钟。在中国古代,日晷最多精细到一个时辰多少刻。在原始社会,时间概念就是日升日落。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3600秒。人类就是这样把无形的时间都变成了数字化。文字也是一种被纳入信息数字化的体系,它把人类的思想变成了信息并存储了起来。随着人类的发展,被纳入数字化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细。那么人类是否也会将自己数字化,将自己彻底的生活在虚拟数字世界中?如今看来过于科幻,看上去更像是空中楼阁。但是,时间、文字、照片、胶片和“度量衡”的数字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人类自身的数字化也不会显得轻而易举。

2021年11月,互联网头部公司Facebook发布将要正式打造元宇宙的消息。在发布会上,扎克伯格直接向人们展示了元宇宙的日常,并称这个项目,“是拿着电脑和手机的我们难以理解的”。他是这样描述的。在未来,你可以自由搭建心中最美的住所,并将你心中最美的景色作为窗外的风景;在未来,你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样貌体态,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虚拟形象,以及挥手就可以切换的缤纷服装;在未来,你不需要挑选与朋友会面的地点,然后再经过长途跋涉,而是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并转瞬进入,并且你与朋友们的聊天也不会像如今的视频会议一样,生硬简陋毫无眼神交流,而是完全用线下面对面般的临场体验,并且还拥有线下面对面,所不具备的自由状态与随意的气氛。接着,为了展示临场感,扎克伯格还以临场感最强的演唱会作为例子,表示在未来,人们不用再透过小小的屏幕,去窥探和羡慕他人的生活,而是摇身一变,即可加入他们当下最真实的快乐。在未来,物品的购买和所有权也将比现实世界更加的安全稳定。因为所有的物品,都会有一串永恒独立的编码,不会再出现任何假货以及各种商业诈骗,并且任何物品的历代所有人都会永久的记录在案,做到真正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在未来,以上所有的内容,都不再需要等待某一个中心化的机构统一制作分发。所有人都将从一个接收者变为创造者,自由创造任何虚拟物件,玩法,甚至是开发自己独立的世界和规则。总之,在未来,这一切只需要戴上一副眼镜即可。以上就是扎克伯格对于未来元宇宙的描述,无论你对此持乐观还是悲观的态度,都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因为人们太期待当下无趣的生活可以早一些被科技改变了,于是一窝蜂地加入了对于元宇宙的科普与探讨。

在过去,先不说物品的买卖是否安全,钱本身都是有被偷被抢或者自己不小心掉落的风险;在过去,手机话费的充值是必须在店里买卡,水电煤的缴纳是要去相应柜台的,所以如果晚上手机停机了,就只能失联到天亮;在过去,所有的证件都是需要自行保存的,有些证件还必须随身携带;在过去,所有的城市服务都是要去相应的部门办理的,排队、填表、等待进度以及再次上门是所有人最熟悉的办事流程;在过去,医保卡是最难找的,因为偶尔的生病总是让你翻箱倒柜地找它,在医院的奔袭,又需要大包小包地找它,并且在那个无法在线预约的日子里,人们只能在长长的门诊队伍中,努力压制着身上的病痛,而如今的这一切都只需要拿出一部手机即可。综上所述,不确定二十年后,扎克伯格所描述的元宇宙会不会最终实现,但能确定的是如果你把现在的智能手机描述给二十年前的人听,他一定会觉得这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元宇宙,因为科技在被展望时总是那么声势浩大,而在实现时,却又变得悄无声息。所以所有人都会觉得元宇宙的概念十分科幻,却很少有人会对当下的生活产生敬意,但其实也正是这种悄无声息才能证明所有人的生活都早已被彻底改变,人们就生活在“元宇宙”。

二、阿凡达的对立统一

阿凡达avatar源于梵文avatarara,寓意为“神灵降临人间的化身”。在网络时代,阿凡达专指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化身,即代表用户形象的图像。

前海军陆战队士兵杰克·萨利在一次军事行动中负伤而下身瘫痪,机缘巧合之下,杰克代替了身为科学家的同胞哥哥来到了潘多拉星球操纵用人类基因与当地土著纳美人基因创造出來的生物“阿凡达”。这种情况下造成了电影中情节的各种混乱与冲突。

男主人公在人格上先分裂后和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著作《文明及其不满》中是这样说的,“本能冲动的升华支持了这种转化。当一个人知道了怎样去使自己变得高尚起来, 并能从一种精神和智力的作品中去获得一种愉快时, 这种成功是伟大的”。[4]杰克的演员真人秀与虚拟影像, 这两个形象正好对应着现实世界与虚拟现实中的两个“我”, 杰克的“精神和智力的作品”正是他的那个化身。

电影在主题上先颠覆后重建,人物在斗争, 主题也在斗争, 编导让这两种大相径庭的世界观进行生与死的较量, 电影中给出的答案是中校的“以暴制暴” (Fight terror with terror) [5], 这种用恐怖主义对付恐怖主义的做法显然也不可能成为济世救人的灵丹妙药, 这与现实中美国实行的数次反恐主义战争不谋而合,当时看来这是电影票房的强心剂,如今看来不禁调侃“美式反恐,越反越恐”。[6]于是, 纳美人通过发辫与动物沟通、以自己的思想控制动物的行为这一电影处理便成了神来之笔, 这种缝合方式也成了调和不同思想矛盾的最乐观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潘多拉星球上没有战争,没有所有权,没有领土。潘多拉森林的每一棵树都是一个神经元,神经元通过树根相连,所有栖息在这个地方的生物都只是他的一部分。

电影在脉络上先平行后交织,影片开始部分, 地球人与纳美人的故事脉络是平行发展的, 但后来, 界限很快被打破, 这两个不同的叙述线索紧密交织在一起。但遗憾的是,影片中不乏看到《黑客帝国》《风中奇缘》《星际迷航》《未来警察》 《指环王》 《第九区》等电影的身影。

电影在视听效果上先断裂后拼贴,导致的结果就是更像是一部写实主义电影与一部文艺电影的结合体。《阿凡达》将技术表现与艺术表达内外有机缝合的见解,可以看出导演詹姆斯·卡梅伦将商业电影做到了极致,这是足以激发电影行业向前发展的革命。

三、阿凡达的矛盾冲突源于元宇宙

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把人类在元宇宙中的化身称为“阿凡达”。“阿凡达”一词源于印度,我们能看到阿凡达全身湛蓝,因为在印度这个国度里,蓝色代表圣洁高贵,所以在印度的神庙里可以看到通体蓝色的湿婆神等一众神仙。

元宇宙中,YOLO 文化勉励人们不畏艰险享受人生,即使需要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因为人只能活一次,要为自己活一次。“阿凡达”却是生命永恒,在这里可以体验流光溢彩绚丽缤纷的人生。从经济角度来看,潘多拉星球落后,没有市场,也没有货币,但潘多拉星球用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纳美人没有饥馑之忧。

电影《阿凡达》中主人公杰克·萨利可以借助连接舱设备,在人类社会和潘多拉星球之间来回转换,当在人类社会清醒的时候,他的“阿凡达化身”则在潘多拉请求原生态丛林中入睡。当他在人类社会进入连接舱时,“阿凡达化身”则开始在潘多拉星球上训练、学习和打猎。杰克的腿部肌肉萎缩,下半身瘫痪,行动受限,但是他神经连接的阿凡达身体强健。当杰克第一次感受到阿凡达身体的时候,既压抑又兴奋,动动脚趾,看看双脚,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步履蹒跚的走几步,实在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双脚,感受到了自双腿萎缩后从未有过的体验。这是一种名状为自由的体验。于是杰克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从室内跑向室外,忘情地奔跑,任微风吹拂脸颊。此时的杰克·萨利更像是新生的孩童,贪婪地享受着这个世界。

因为阿凡达这个躯体,杰克·萨利拥有了人类躯体未曾拥有的体验,他能驾驭斑溪兽(banshee,潘多拉星球上的大型飞鸟)自在飞翔。那是多少代人类的梦想,是人类多少年向往的人生,自由的人生。这种体验目前看来非原宇宙莫属。

电影中也不难看出元宇宙沉浸式体验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男主人公杰克·萨利一天花16个小时在阿凡达上,过度的疲劳导致他的体重一直在下降,照顾好了虚拟世界的身体,却忽略了现实世界的身体,并且本人对此不以为然,在格雷斯博士一再要求下,才会强迫自己多进食。

长时间的沉浸式体验,杰克已分不清哪边是现实世界,哪边是虚拟世界。电影中是这样说的,“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像反了一样,好像那里更像是现实世界,这里更像是梦境”(Everything is backwards now. Like out there is the true world and in here is the dream.)杰克每次在阿凡达入睡后进入现实世界,才会有这种恍若梦境的感觉。同样,长时间的沉浸式体验,杰克迷失了自我,他几乎不敢相信只过了三个月,他几乎忘却了过去的生活,甚至已经不能确定自己是谁了。

沉浸式体验也可以拥有现实世界的喜怒哀乐,格雷斯博士是一名科学家,科学家本应是客观不被情绪所左右的。但是格雷斯博士将十年的时间奉献在了阿凡达事业上,纳美人孩子们称她为sa’nok (纳美语中是母亲的意思)。失去了最爱的学生,那种痛苦通过阿凡达的连接舱直击博士的灵魂,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种感觉是痛彻心扉刻骨铭心的。

人类精神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的精神愉悦就来自创造、合作和分享,来自追求纯粹的单纯的快乐,挣脱理性的束缚。每一个阿凡达都代表了马斯洛需求模型中某一层面的精神需求。他们来到元宇宙并且沉浸于此,用同样的时间,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潘多拉星球上存在着一种神灵圣母艾娃(Eywa),她是真实存在的,她从不偏袒任何一方,她的职责只有保持世界的平衡。在潘多拉,所有的能量都像是借来的一样,而死亡不过是将借来的能量还回去。故事的结局艾娃将人类的灵魂转移到阿凡达躯体里,那现实世界呢,现实不是童话故事,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生活,现实之下的元宇宙不是鸵鸟躲避袭击时埋头的沙子。

在元宇宙中,你可以利用无限的资源、无尽的时间去创造和体验。在潘多拉星球上,人类的殖民者们,掌握着高度发达的技术,为了攫取矿产获取财富,不惜摧毁了纳美人的家园。当神经末梢连接在一起时,他们可以不用语言交流而实现直接的沟通。潘生拉星球生物的特点,给万物普遍联系的哲学认知做了形象化可视化的注脚。因此,潘多拉星球似乎提前实现了人民富裕,生态环保,那为什么现在的地球做不到?首先,按照人类发展的历史看,潘多拉星球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不可能回到拿石头做工具,住在树上的时候;其次,潘多拉星球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原始族民纳美人靠打猎采摘喝露水,就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像极了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这一点和元宇宙居民的价值观是相同的,当摆脱了生理需求诱惑,在精神世界驾驭“斑溪兽”的时候,元宇宙中的“阿凡达”或许就是以创造为荣,以分享为乐,以体验重为重。

参考文献:

[1]喻国明.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人的连接”的迭代、重组与升维——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来[J].新闻界,2021,(10).

[2]赵国栋,易欢欢,徐远重.元宇宙[M].北京:中译出版社,2021.

[3]易欢欢,黄心渊.虚拟与现实之间——对话元宇宙[J].当代电影,2021,(12):4.

[4](奥)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M].方厚生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

[5]聂楠.从后殖民主义看《阿凡达》[J].电影评介,2012,(06):54-57.

[6]赵鹏逍.《阿凡达》: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自我象征性镜像缝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3):18-20.

作者简介:

马军,男,江苏南京人,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媒体研究。

猜你喜欢
元宇宙阿凡达虚拟现实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重返阿凡达
迪士尼版图再次扩充 米老鼠“收编”阿凡达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浅谈虚拟现实
《阿凡达》PS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