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并举,积极开发培智职高学科类校本课程

2023-05-18 18:51刘文鸽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刘文鸽

摘要:目前,我国培智职业高中课程建设正处在探索和实践阶段。笔者所在学校根据10多年职业高中办学经验,将个人适应、家庭适应、社区适应与学科知识有效整合,研发了面向培智职高学生的学科类校本课程。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家庭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智障学生走上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培智职高 学科类 校本课程

2016年,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统编教材低、中年级段已经在全国发行使用。义教阶段的培智教育日趋走向规范和成熟。《“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培智学生是所有残疾类别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对他们进行职高教育既是国家惠民政策的体现,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意义尤为重大。但截至目前,培智职高教育无论是在办学模式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职高阶段的相关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评价体系等尚未出台。但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已经指出,要加强普通高中及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推进职业高中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不能单纯等待,更不能被动依靠。要发挥基层一线教科研优势,做好课程资源建设工作,为国家课程的出台积累宝贵经验。

笔者所在学校在认真研读义教阶段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职业教育经验,把“继续延续、不断延伸培智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教材体系”作为课程开发的思路,将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作为课程研究重点,大胆进行职高学科类课程改革探索,为学生走上社会,融入社会夯实基础。

一、以个人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一)培智学生自我认知的特点

自我认知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正常儿童的自我认知通常于两岁到三岁开始形成。培智学生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自我认知形成的时间不一,但绝大部分培育学生滞后于正常儿童。有的学生甚至到了十五六岁也分不清“我”“你”“他”。“我”是谁?“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我”毕业后能从事什么工作?“我”未来能过什么样的生活?正常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对自我和未来进行思考。但培智儿童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他们的生理年龄虽然超过15周岁,有些甚至超过20周岁,但他们的心智远远低于生理年龄,他们大都不会主动思考,更不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自我认知能力普遍偏低。

(二)职高阶段是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关键期

培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尚未成熟。绝大部分培智学生职高毕业后即走上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社会生存、生活、发展。离开学校的庇护,离开教师的关照,如果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具备独立处理相关生活事务的能力,势必会感到手足无措,困难重重。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心理适应和准备的过程。而职高阶段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熟悉自我,了解自我,从而为独立生活提供帮助的不可或缺的过程。职高阶段是学生走上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充分重视职高教育,开发适合的校本课程,为学生顺利融入社会保驾护航。

(三)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是校本教材开发的首要内容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教师需要教材,以教材为依托,把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需要教材,运用教材进行学习活动,教材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根据培智学生的特点,学校确定将培育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列为校本教材开发的首要内容。自我认知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都有居民身份证。身份证的使用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作用和意义毋庸置疑。大到买房、婚嫁,小到出行购票、存款、网购等,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21世纪的当下,没有身份证可谓寸步难行。本着“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的原则,在职高教育中,教师深入挖掘身份证背后的教学资源,与学科知识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比如在校本教材“生活适应”首篇,即呈现出社会生活中需要使用身份证的各种场景,让学生充分了解身份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育学生妥善保管重要证件,培养学生做事细致,具有责任心的良好品质。针对培智学生接受慢、遗忘快、应用能力差的特点,教材编写时采用了单元编写模式。不同的学科在同一教学时段,针对身份证内容进行集中教学,通过反复强调、集中训练的方式,达到强化作用。

总之,通过身份证教学,使学生知晓,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有属于自己的身份凭证和号码,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找到存在感、自豪感,欣赏、悦纳自己,增强自我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顺利走上社会筑牢基础。

二、以家庭生活为重点,培养学生家庭生活适应能力

(一)培养家庭生活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

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降临人世,首先进入的是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培智学生由于身体残疾,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他们成长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即便上学后,基本也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残疾的担心,为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往往更愿意将孩子封闭在家中。但这种庇护并不是长久之计。父母无法二十四小时不间隔地陪伴在孩子身边,也终将会老去。那么,如何使培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家庭生活,独立处理家庭事务,过上有质量的生活,是我们培智职业高中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發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生要学会整理与收纳、家用电器使用和维护等十个任务群。在十个任务群中,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劳动能力排在任务之首,这说明会家务劳动是每个人最基础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特殊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有着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的义务和责任。对于身心有缺陷的培智学生来说,培养他们会做家务,以及适应家庭生活的能力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二)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开发校本课程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生活决定教育的取向和内容。培智职高教育,是国家对残疾学生的关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伸。它不是选拔性教育,也没有学历提升的要求。培智职高教育更关注的是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家庭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他们以后生活能够自理,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升生活质量而进行的教育。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大部分培智学生在穿衣、吃饭、洗脸、刷牙、个人整洁及完成简单家务劳动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进入职业高中阶段,学校和教师要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及早进行规划。针对他们在今后家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深入剖析,寻找合适的教育资源,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开展校本化课程的积极探索。

(三)家庭生活教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开发适切的职高教材,有助于教师更快地传递教学信息,有助于学生准确、高效地理解教学内容,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针对学生未来生活需要,家庭生活教育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

家庭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要想适应家庭生活,就需要掌握相应的生活技能。对于家庭生活中的技能,正常的孩子可以通过父母、同伴、书籍、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更有甚者不用专门去学,直接从生活中体会和感悟即可。但培智学生受到智力限制,知识迁移能力差,如果没有人给予指导和强化,很难通过自学或者感悟来领会这些技能。因此,编写培智高中教材时,要特别注重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真实的家庭环境中,帮助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例如,在校本教材《生活数学》中,教学生正确读出家中的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网络、物业等的收费单据;教学生用比较数大小的方法比较费用多少。教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色。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生活适应》教学生如何开通网银,如何用支付宝进行网络缴费。现代社会,电气自动化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正确使用和维护家用电器至关重要。《生活语文》对家用电器说明书中常见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提取必要的生字、词语进行释义、读写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读懂简单说明书的能力。《生活适应》教学生独立开关电视、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内容;会选择微波炉的正确模式加热食物;会使用洗衣机清洗衣物,并根据衣物多少选择洗衣模式等。科学饮食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生活适应》教材中,设计了“我的一天”培养学生如何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崇尚健康饮食;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一天,做到张弛有度……除此之外,通过《健康教育》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友好相处的能力。在生活的小事中,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和幸福观。

总之,通过家庭生活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处理简单家务,还初步具有做简单家务的能力。为智障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以社区资源为补充,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一)培养社区生活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

英国学者斯宾塞说过:“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培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公民,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培智人士的生活质量。培智学生想要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除了掌握适应家庭生活的技能之外,還必须具备适应社区生活的能力。社会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他人紧密联系。培智学生虽然有智力缺陷,但他们想要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同样离不开去超市购物、去饭店吃饭、去银行存取钱、乘坐交通工具……所以社区适应能力教育对于培智学生今后的完满生活不可或缺。

(二)秉承融合教育理念,开发培智高中校本教材

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残疾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回归社会是发展特殊教育重要目标之一。依托学校,从社区中可以体验的环节着手,在社区中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为学生生涯发展创造条件,符合融合教育的新理念。教育部发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提出,培智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提高今后的生活品质和质量。培养学生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职高校本教材开发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发适切的培智高中校本教材,为学生走上社会、融入社会做准备。

(三)社区生活适应能力培养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内容

培智职业高中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培智学生社区生活的需求,从本“我”出发,以“我家附近的菜场”“我家附近的超市”“我家附近的饭店”“我家附近的交通”“我家附近的银行”等作为课程内线,语文、数学、适应等学科分别根据本学科的课程特点,开发学科教材。比如《生活适应》教学生分清蔬菜、荤菜;到超市购物时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商品;熟悉附近的公交线路,出行时,能根据距离远近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到饭店就餐时能看懂菜单,会根据人数合理点餐;等等。《生活语文》教学生认识常见菜类的名称;认识超市各个区域和标识;等等。《生活数学》教学生能正确读出电子秤,并能根据显示正确付费;超市购物时会计算商品的保质期、理解打折的含义;等等。这些知识虽然渗透不同的学科知识,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但都是为学生适应社区生活、融入社会做准备。通过所有学科单元的集中教学,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巩固,不断强化,最后达到掌握社区生活技能的目的。

总之,社区化教学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突出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生活中反复实践,在螺旋中上升和提高,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培智职业高中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开放的工程,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课程和教材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开发出真正的、适合学生今后生活的校本教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智高中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培智人士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刘佳芬.培智教育社区化的达敏实践研究[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