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要回归教学常规

2023-05-18 18:51杨成武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复习课跨学科

杨成武

摘要:大单元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但要真正实现大单元教学的目的和价值,需要处理好“大单元”与“小课时”的关系,需要处理好“单元设计”与“课时设计”的关系,

需要处理好“单元作业”与“课时作业”的关系,需要处理好“新课”与“复习课”的关系,

需要处理好“本学科”与“跨学科”的关系,即需要回归教学常规。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 回归教学常规 作业设计 复习课 跨学科

近两年来,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大单元教学成了热门话题,各地、各校都在掀起一场规模宏大的大单元教学热潮。有许多卓有远见的专家和精于教研的教师提出了真知灼见。但更多的盲目追随者缺乏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缺乏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的把握,缺乏对学科育人价值的领悟,导致很多学校、很多教师对大单元教学重形不重神,重表不重内,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如:只有“大”,没有“小”;只有“形”,没有“神”;作业不精练,目标不明确;复习课低效;跨学科学习方向跑偏等。笔者就这些问题,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教育感悟和近几年的教学研究,认为这些问题是由大单元教学远离了课堂教学常规,没有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关系造成的。因此,要把握大单元教学精髓和要旨,前提是回归课堂教学常规。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大单元教学要处理好“大单元”和“小课时”的关系

此处的“大单元”是指教师根据教材或整合教材,形成的一个“大单元教学内容”,“小课时”是指每一个40(或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段。

笔者走访过多所学校和很多教师,发现不少教师对大单元的理解只是形式上的大,或者内容上的大,教学中仅仅通过某条线索将大单元知识简单地串成“冰糖葫芦”,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学生却一脸茫然,将课堂教学变成普及概念的“百家讲坛”。笔者不止一次听到某些教师,甚至教研人员说类似于“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我一节课可以上完一个单元”的话,并且说此话时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深得大单元教学的精髓。殊不知,对于初、高中生乃至小学生來说,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使他们理解什么、掌握多少知识、获得什么样的核心素养?

这些教师都没有深入理解大单元教学的宗旨,没有处理好“大单元”与“小课时”的关系。

大单元教学的由来是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分割成很多零碎的部分组装而成的,人的发展有递进性、系统性。因此,大单元教学能够从整体性、系统性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便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观念,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

但任何一个大单元教学,都是由一个个课时构成的。这些“小课时”不仅包括新课教学,还要包括必要的习题课、复习课等。所以,一个完整的大单元教学,应当合理地分解成若干课时,一课时、一课时地有序实施,才能完成一个大单元教学任务。甚至有些较难的思维和观念,学生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尝试,才能有效。这也是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基本结构。

所以,开展大单元教学,第一要务就是处理好“大单元”和“小课时”的关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进行大单元整体设计,尤其是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学生通过本大单元学习需要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提炼“核心概念”。然后根据教学内容、难度、学情等实际情况,将大单元分解成若干“小课时”。再设计每一课时、分课时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这才是“大单元”与“小课时”的正确关系:大单元由小课时有机构成。不能一味追求大,一味追求大单元的整体性而丢掉了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

二、大单元教学要处理好“单元设计”和“课时设计”的关系

此处的“单元设计”是指针对一个大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有整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课时划分等。因为角度和高度不同,这些都和“课时设计”应该有所不同。“课时设计”是指每个具体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些教师没有深刻理解“大单元教学”整体性的精神要旨,在开展大单元设计的时候,前面的“单元设计”和后面的“课时设计”关系不大,两张皮,甚至出现表述上相互矛盾的地方。还有些教师将原来的课时教学设计汇总一下,将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罗列在一起,就形成了单元教学目标。这依然是原来的“分课时教学”,只不过,挂了一个“大单元教学”的名字而已。

所以,需要深刻理解并处理好“单元设计”和“课时设计”的关系。大单元教学的精髓就是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对单元进行整合和分解。先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教学中要落实的学科核心素养,提炼出学科核心概念,从而明确本大单元教学要实现的目标。然后将单元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课时,再进行课时教学设计。每一个课时教学设计都要在前面的单元设计指导下进行,课时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内容,一定要服从单元教学设计的安排,课时教学目标一定是在单元的核心概念之下,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概念的组成部分。若干个课时目标组合,就落实了学科核心概念的任务。单元教学设计从大而高的角度出发,即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时教学设计则从小而低的角度出发,即落实学生的知识点学习。单元教学设计要整体把握,课时教学设计要详细,二者是上下级关系,也是可逆的,即一个个课时教学任务完成后,可以与单元设计目标进行比对,如果二者高度吻合,就说明本大单元教学是成功的。

这里,可以明确看出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模式:总—分—总。第一个总是单元设计,从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概念出发;分是分课时教学,是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具体步骤;第二个总是回到起点,对比学生学习后的结果与单元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因此,“单元设计”与“课时设计”是统领与步骤的关系、整体与细节的关系。

三、大单元教学要处理好“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的关系

此处的“单元作业”是指整个大单元学习中学生应该完成的作业,不是指大单元学习后的单元检测、单元测试等。“课时作业”是指每一个具体课时课堂教学中和课后的作业。

在大单元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作业设计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少教师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依然使用几年前甚至更早的作业设计,也有不少教师使用直接购买的资料,依然存在刷题现象,严重增加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习效率。还有教师认为“我已经在实施大单元教学了,作业只是为了巩固巩固,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怎么搞都行”。

这些教师对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的关系理解不透,观念转变不到位。

作业本来就有巩固、拓展、提高的价值,还要“减负”“增效”,尤其是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作业设计也要适应教学模式的变化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需要在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双重指导下重组、重编、创新。一定不要忘了作业也是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服务的。

所以,在大单元教学中,整个“单元作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课时作业”是其中一个个构件,而且,所有的课时作业应该由一条主线串联,具有连贯性。也就是说,在单元教学目标的统领下,首先要构思整个单元作业的架构、难度、思路和目标,再依据课时教学目标,将以上的作业整体分解成一个个有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解决。当学生完成最后一课时的作业时,他就应该达成了本大单元的学习目标,形成了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用一个比喻说明二者的关系:在一部完整的电视连续剧中,“单元作业”好比是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或片名,“课时作业”就是其中的每一集,当观众从头看到剧终,就明白了整部电视剧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了。

但在分课时的教学模式中,形式上,各个课时的作业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或清晰的主线,它们之间是分割的、零乱的。

所以,在大单元教学中,“单元作业”是主题、是统领、是方向,“课时作业”是构件、是阶梯。“课时作业”的有机连接,就是“单元作业”。

四、大单元教学要处理好“新课”和“复习课”的关系

此处的“新课”是指大单元下的每一个新课教学活动,“复习课”是指大单元教学中最后的单元复习课。

不少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大单元教学中的“复习课”的重要作用和重大价值,日常教学中淡化、忽略复习课。或者将新课的每一课时罗列在一起,过一遍,就是复习课了。或者最后给出一个大单元的结构图,加上若干练习,就是复习课了。其实,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形成一个大单元的结构,只是“复习课”的最低目标。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单元教学中的复习课是要和大单元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是直奔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概念的,是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最关键一步。所以,大单元教学中的复习课和分课时教学中的复习课就有了根本区别,有了新的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中的“复习课”与“新课”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与分课时教学中的“复习课”和“新课”之间的关系不同。分课时教学中,“复习课”是一个教学阶段完成的总结。大单元教学中的“复习课”是在“新课”的基础上,水到渠成,是一个真实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时刻,是一个项目的完成,是大单元教学的最高光时刻。“新课”是单元教学目标的分段实施,“复习课”是在问题集中解决的时刻,进行提炼、升华,并让学生在更高的高度上理解、感悟本大单元的学习过程,达成大单元学习目标,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所以,大单元教学中的“新课”是基础课,是整个大单元的零部件,即在大单元教学目标统领下,依据课时教学目标,分别设置一个个进阶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解决。当学生完成最后一课时的“新課”后,就顺其自然进入了“复习课”,开始总安装了,这是整个大单元教学的最关键一步。经历了最后的“复习课”,达成了大单元教学目标,就可以说这个“复习课”是有效的。用个比喻说明二者的关系:一个火箭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每一节“新课”的目标都是生产合格的不同零部件,所有零部件完成后,开始组装,这就是“复习课”。而“复习课”的目标是提炼、是升华,促进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升华要远远比组装火箭复杂得多、重要得多,所以“复习课”是最关键课时。

因此,“新课”和“复习课”之间的关系是“零件”与“组装”的关系,是“基础”与“升华”的关系。

五、大单元教学要处理好“本学科”与“跨学科”的关系

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学习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方法与途径。本来在大单元教学中“本学科教学”和“跨学科学习”是并行不悖的,但笔者却见到教师在“跨学科学习”的实际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常常跑过头、跑偏题:物理跨生物,只有生物没有物理;语文跨物理,只有物理没有语文……

其实大单元教学中“本学科”和“跨学科”之间的关系很好处理。首先,二者在教学活动中是不矛盾、不冲突的。因为,二者都是基于真实情景下,解决某个真实问题。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组成部分,我们可以根据问题解决的实际需要,安排好二者的教学活动。

其次,各学科之间本来就没有鸿沟、没有壁垒。万物都是相通的,从哲学角度来说是统一的有机体。因此,二者在学科思维、学科观念等方面是可以相通的,二者之间的教学活动也是相互促进的。

再次,从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出发,“本学科”和“跨学科”之间也是不冲突的。因为各科的学科核心素养,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而设置的。二者之间的本质属性和功能是一致的,因此二者应该是相融合、相促进的。

最后,我们不能忘记本单元教学的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它们具有很强的学科属性。因此,在开展“跨学科学习”教学活动时,要时刻记住本学科,记住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样就可以适可而止,不跑偏、不过头。

所以,“本学科”与“跨学科”是主体与辅体的关系。

以上问题,都是教师们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容易犯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都属于课堂教学常规问题,当然,教学常规不止于这五个问题。只有处理好“大单元”与“小课时”、“单元设计”与“课时设计”、“单元作业”与“课时作业”、“新课”与“复习课”、“本学科”与“跨学科”的关系,才能真正落实课堂教学常规,才能真正实现大单元教学的目的和价值。所以说,课堂教学常规才是大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和途径。因此,大单元教学一定要回归课堂教学常规。

参考文献:

[1]刘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J].教育研究,2020(6):6477.

[2]张松.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应具备三种意识[J].基础教育论坛,2021(2):4849.

[3]顿继安,何彩霞.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19(9下):611.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复习课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